'《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多吃蔬菜水果有益健康,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

有科學家測算,僅僅在2013年,全球就有780萬人因每天攝入的蔬菜水果不足(800克以下)而過早死亡[1]。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蔬菜和水果的作用這麼重要呢?

有人認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這些食物中含有的黃酮類物質[2]。的確,已經有很多研究證明,黃酮類物質可以改善多種疾病的預後[3-4]。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多吃蔬菜水果有益健康,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

有科學家測算,僅僅在2013年,全球就有780萬人因每天攝入的蔬菜水果不足(800克以下)而過早死亡[1]。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蔬菜和水果的作用這麼重要呢?

有人認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這些食物中含有的黃酮類物質[2]。的確,已經有很多研究證明,黃酮類物質可以改善多種疾病的預後[3-4]。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圖片來mit-pl.com

澳大利亞和丹麥科學家對56048人進行了23年的隨訪調查,明確證實,攝入黃酮類物質與心血管疾病、癌症以及全因死亡風險降低有關,可達20%左右。同時,研究也表明,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攝入的量並非越多越好,達到每天500mg以上,獲益不會再明顯上升。

不過,對於經常吸菸或飲酒的人來說,攝入黃酮類物質的越多,與獲益持續增加有關。而對於肥胖人士,卻並非如此了,攝入過多反而與風險升高有關(再次感覺到了這個世界對胖子的深深惡意……)。

相關研究發表在近期的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論文的通訊作者是 Jonathan M. Hodgson教授,第一作者是Nicola P. Bondonno 和 Frederik Dalgaard博士[5]。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多吃蔬菜水果有益健康,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

有科學家測算,僅僅在2013年,全球就有780萬人因每天攝入的蔬菜水果不足(800克以下)而過早死亡[1]。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蔬菜和水果的作用這麼重要呢?

有人認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這些食物中含有的黃酮類物質[2]。的確,已經有很多研究證明,黃酮類物質可以改善多種疾病的預後[3-4]。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圖片來mit-pl.com

澳大利亞和丹麥科學家對56048人進行了23年的隨訪調查,明確證實,攝入黃酮類物質與心血管疾病、癌症以及全因死亡風險降低有關,可達20%左右。同時,研究也表明,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攝入的量並非越多越好,達到每天500mg以上,獲益不會再明顯上升。

不過,對於經常吸菸或飲酒的人來說,攝入黃酮類物質的越多,與獲益持續增加有關。而對於肥胖人士,卻並非如此了,攝入過多反而與風險升高有關(再次感覺到了這個世界對胖子的深深惡意……)。

相關研究發表在近期的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論文的通訊作者是 Jonathan M. Hodgson教授,第一作者是Nicola P. Bondonno 和 Frederik Dalgaard博士[5]。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Nicola P. Bondonno博士(來自伊迪斯科文大學)

黃酮類物質一種多酚類化合物,是植物的次級代謝產物,根據化學結構可分為六大亞類:黃酮醇、黃烷酮、黃酮、黃烷醇、花青素和異黃酮,在植物性食品和飲料如水果、蔬菜、黑巧克力、茶和紅酒中大量存在[2]。

這類化合物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如免疫激活、抗氧化、抑制特異性關鍵酶、調節神經遞質釋放等作用[6]。

並且一直有臨床研究表明,其與心血管死亡風險減小有關,還可能降低癌症死亡風險[3-4]。

不過,這些證據總體上看還是不夠完整,癌症相關的證據相對稀少,沒有考慮其他影響因素,同時也沒有明確的定量分析結果。

因此,還不能武斷地就把功勞記在黃酮類物質頭上。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多吃蔬菜水果有益健康,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

有科學家測算,僅僅在2013年,全球就有780萬人因每天攝入的蔬菜水果不足(800克以下)而過早死亡[1]。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蔬菜和水果的作用這麼重要呢?

有人認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這些食物中含有的黃酮類物質[2]。的確,已經有很多研究證明,黃酮類物質可以改善多種疾病的預後[3-4]。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圖片來mit-pl.com

澳大利亞和丹麥科學家對56048人進行了23年的隨訪調查,明確證實,攝入黃酮類物質與心血管疾病、癌症以及全因死亡風險降低有關,可達20%左右。同時,研究也表明,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攝入的量並非越多越好,達到每天500mg以上,獲益不會再明顯上升。

不過,對於經常吸菸或飲酒的人來說,攝入黃酮類物質的越多,與獲益持續增加有關。而對於肥胖人士,卻並非如此了,攝入過多反而與風險升高有關(再次感覺到了這個世界對胖子的深深惡意……)。

相關研究發表在近期的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論文的通訊作者是 Jonathan M. Hodgson教授,第一作者是Nicola P. Bondonno 和 Frederik Dalgaard博士[5]。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Nicola P. Bondonno博士(來自伊迪斯科文大學)

黃酮類物質一種多酚類化合物,是植物的次級代謝產物,根據化學結構可分為六大亞類:黃酮醇、黃烷酮、黃酮、黃烷醇、花青素和異黃酮,在植物性食品和飲料如水果、蔬菜、黑巧克力、茶和紅酒中大量存在[2]。

這類化合物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如免疫激活、抗氧化、抑制特異性關鍵酶、調節神經遞質釋放等作用[6]。

並且一直有臨床研究表明,其與心血管死亡風險減小有關,還可能降低癌症死亡風險[3-4]。

不過,這些證據總體上看還是不夠完整,癌症相關的證據相對稀少,沒有考慮其他影響因素,同時也沒有明確的定量分析結果。

因此,還不能武斷地就把功勞記在黃酮類物質頭上。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黃酮類物質的作用(圖片來自researchgate)

於是,科學家們對黃酮類物質進行一個詳細的摸底調查。

這是一項前瞻性研究,數據來自在丹麥全國登記的一個飲食、癌症和健康隊列,參與者登記時的年齡在52歲—60歲之間。在研究開始時,52492人未患心血管疾病,55801人未患癌症,身體多種指標、個人信息等都有被記錄,總隨訪人年數為1085186。

在隨訪期間,一共有14083人死亡,其中,4065人死於心血管疾病,6299人死於癌症。

參與者按照攝入的黃酮類物質攝入量,均分為5組,每組11209或11210人,這五組參與者中位攝入量分別為Q1: 173mg/天、Q2: 320mg/天、Q3: 494 mg/天、Q4: 726 mg/天、Q5: 1201 mg/天,中位數為494mg/每天。(黃酮攝入量通過尿檢和食物攝入記錄推算得知)

整體上看,總攝入量越高的人,全因死亡風險越低。在經過了年齡、性別、BMI、吸菸狀況、體育活動、飲酒、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社會經濟狀況(收入)和流行疾病等多因素調整後, Q2組的全因死亡風險相比Q1組減少了12%,Q3組少17%。不過,當每天攝入量達到500mg左右後,曲線便趨於平穩,死亡風險不再明顯變化。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多吃蔬菜水果有益健康,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

有科學家測算,僅僅在2013年,全球就有780萬人因每天攝入的蔬菜水果不足(800克以下)而過早死亡[1]。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蔬菜和水果的作用這麼重要呢?

有人認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這些食物中含有的黃酮類物質[2]。的確,已經有很多研究證明,黃酮類物質可以改善多種疾病的預後[3-4]。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圖片來mit-pl.com

澳大利亞和丹麥科學家對56048人進行了23年的隨訪調查,明確證實,攝入黃酮類物質與心血管疾病、癌症以及全因死亡風險降低有關,可達20%左右。同時,研究也表明,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攝入的量並非越多越好,達到每天500mg以上,獲益不會再明顯上升。

不過,對於經常吸菸或飲酒的人來說,攝入黃酮類物質的越多,與獲益持續增加有關。而對於肥胖人士,卻並非如此了,攝入過多反而與風險升高有關(再次感覺到了這個世界對胖子的深深惡意……)。

相關研究發表在近期的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論文的通訊作者是 Jonathan M. Hodgson教授,第一作者是Nicola P. Bondonno 和 Frederik Dalgaard博士[5]。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Nicola P. Bondonno博士(來自伊迪斯科文大學)

黃酮類物質一種多酚類化合物,是植物的次級代謝產物,根據化學結構可分為六大亞類:黃酮醇、黃烷酮、黃酮、黃烷醇、花青素和異黃酮,在植物性食品和飲料如水果、蔬菜、黑巧克力、茶和紅酒中大量存在[2]。

這類化合物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如免疫激活、抗氧化、抑制特異性關鍵酶、調節神經遞質釋放等作用[6]。

並且一直有臨床研究表明,其與心血管死亡風險減小有關,還可能降低癌症死亡風險[3-4]。

不過,這些證據總體上看還是不夠完整,癌症相關的證據相對稀少,沒有考慮其他影響因素,同時也沒有明確的定量分析結果。

因此,還不能武斷地就把功勞記在黃酮類物質頭上。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黃酮類物質的作用(圖片來自researchgate)

於是,科學家們對黃酮類物質進行一個詳細的摸底調查。

這是一項前瞻性研究,數據來自在丹麥全國登記的一個飲食、癌症和健康隊列,參與者登記時的年齡在52歲—60歲之間。在研究開始時,52492人未患心血管疾病,55801人未患癌症,身體多種指標、個人信息等都有被記錄,總隨訪人年數為1085186。

在隨訪期間,一共有14083人死亡,其中,4065人死於心血管疾病,6299人死於癌症。

參與者按照攝入的黃酮類物質攝入量,均分為5組,每組11209或11210人,這五組參與者中位攝入量分別為Q1: 173mg/天、Q2: 320mg/天、Q3: 494 mg/天、Q4: 726 mg/天、Q5: 1201 mg/天,中位數為494mg/每天。(黃酮攝入量通過尿檢和食物攝入記錄推算得知)

整體上看,總攝入量越高的人,全因死亡風險越低。在經過了年齡、性別、BMI、吸菸狀況、體育活動、飲酒、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社會經濟狀況(收入)和流行疾病等多因素調整後, Q2組的全因死亡風險相比Q1組減少了12%,Q3組少17%。不過,當每天攝入量達到500mg左右後,曲線便趨於平穩,死亡風險不再明顯變化。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全因死亡風險與黃酮類物質攝入量的關係

癌症死亡風險與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與黃酮類物質攝入量的關係,和全因死亡風險一致。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多吃蔬菜水果有益健康,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

有科學家測算,僅僅在2013年,全球就有780萬人因每天攝入的蔬菜水果不足(800克以下)而過早死亡[1]。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蔬菜和水果的作用這麼重要呢?

有人認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這些食物中含有的黃酮類物質[2]。的確,已經有很多研究證明,黃酮類物質可以改善多種疾病的預後[3-4]。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圖片來mit-pl.com

澳大利亞和丹麥科學家對56048人進行了23年的隨訪調查,明確證實,攝入黃酮類物質與心血管疾病、癌症以及全因死亡風險降低有關,可達20%左右。同時,研究也表明,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攝入的量並非越多越好,達到每天500mg以上,獲益不會再明顯上升。

不過,對於經常吸菸或飲酒的人來說,攝入黃酮類物質的越多,與獲益持續增加有關。而對於肥胖人士,卻並非如此了,攝入過多反而與風險升高有關(再次感覺到了這個世界對胖子的深深惡意……)。

相關研究發表在近期的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論文的通訊作者是 Jonathan M. Hodgson教授,第一作者是Nicola P. Bondonno 和 Frederik Dalgaard博士[5]。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Nicola P. Bondonno博士(來自伊迪斯科文大學)

黃酮類物質一種多酚類化合物,是植物的次級代謝產物,根據化學結構可分為六大亞類:黃酮醇、黃烷酮、黃酮、黃烷醇、花青素和異黃酮,在植物性食品和飲料如水果、蔬菜、黑巧克力、茶和紅酒中大量存在[2]。

這類化合物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如免疫激活、抗氧化、抑制特異性關鍵酶、調節神經遞質釋放等作用[6]。

並且一直有臨床研究表明,其與心血管死亡風險減小有關,還可能降低癌症死亡風險[3-4]。

不過,這些證據總體上看還是不夠完整,癌症相關的證據相對稀少,沒有考慮其他影響因素,同時也沒有明確的定量分析結果。

因此,還不能武斷地就把功勞記在黃酮類物質頭上。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黃酮類物質的作用(圖片來自researchgate)

於是,科學家們對黃酮類物質進行一個詳細的摸底調查。

這是一項前瞻性研究,數據來自在丹麥全國登記的一個飲食、癌症和健康隊列,參與者登記時的年齡在52歲—60歲之間。在研究開始時,52492人未患心血管疾病,55801人未患癌症,身體多種指標、個人信息等都有被記錄,總隨訪人年數為1085186。

在隨訪期間,一共有14083人死亡,其中,4065人死於心血管疾病,6299人死於癌症。

參與者按照攝入的黃酮類物質攝入量,均分為5組,每組11209或11210人,這五組參與者中位攝入量分別為Q1: 173mg/天、Q2: 320mg/天、Q3: 494 mg/天、Q4: 726 mg/天、Q5: 1201 mg/天,中位數為494mg/每天。(黃酮攝入量通過尿檢和食物攝入記錄推算得知)

整體上看,總攝入量越高的人,全因死亡風險越低。在經過了年齡、性別、BMI、吸菸狀況、體育活動、飲酒、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社會經濟狀況(收入)和流行疾病等多因素調整後, Q2組的全因死亡風險相比Q1組減少了12%,Q3組少17%。不過,當每天攝入量達到500mg左右後,曲線便趨於平穩,死亡風險不再明顯變化。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全因死亡風險與黃酮類物質攝入量的關係

癌症死亡風險與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與黃酮類物質攝入量的關係,和全因死亡風險一致。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癌症和心血管死亡風險與黃酮類物質攝入量的關係

但是當研究人員進行亞組分析時,卻發了一些有意思的現象,對於吸菸者來說,攝入更多的黃酮類物質(比如達到1000-2000mg/天),與死亡風險持續降低有關。

對於每天酒精攝入超過20g的人來說,攝入更多的黃酮類物質,同樣也與死亡風險繼續減小有關,最高可達30%以上。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多吃蔬菜水果有益健康,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

有科學家測算,僅僅在2013年,全球就有780萬人因每天攝入的蔬菜水果不足(800克以下)而過早死亡[1]。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蔬菜和水果的作用這麼重要呢?

有人認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這些食物中含有的黃酮類物質[2]。的確,已經有很多研究證明,黃酮類物質可以改善多種疾病的預後[3-4]。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圖片來mit-pl.com

澳大利亞和丹麥科學家對56048人進行了23年的隨訪調查,明確證實,攝入黃酮類物質與心血管疾病、癌症以及全因死亡風險降低有關,可達20%左右。同時,研究也表明,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攝入的量並非越多越好,達到每天500mg以上,獲益不會再明顯上升。

不過,對於經常吸菸或飲酒的人來說,攝入黃酮類物質的越多,與獲益持續增加有關。而對於肥胖人士,卻並非如此了,攝入過多反而與風險升高有關(再次感覺到了這個世界對胖子的深深惡意……)。

相關研究發表在近期的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論文的通訊作者是 Jonathan M. Hodgson教授,第一作者是Nicola P. Bondonno 和 Frederik Dalgaard博士[5]。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Nicola P. Bondonno博士(來自伊迪斯科文大學)

黃酮類物質一種多酚類化合物,是植物的次級代謝產物,根據化學結構可分為六大亞類:黃酮醇、黃烷酮、黃酮、黃烷醇、花青素和異黃酮,在植物性食品和飲料如水果、蔬菜、黑巧克力、茶和紅酒中大量存在[2]。

這類化合物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如免疫激活、抗氧化、抑制特異性關鍵酶、調節神經遞質釋放等作用[6]。

並且一直有臨床研究表明,其與心血管死亡風險減小有關,還可能降低癌症死亡風險[3-4]。

不過,這些證據總體上看還是不夠完整,癌症相關的證據相對稀少,沒有考慮其他影響因素,同時也沒有明確的定量分析結果。

因此,還不能武斷地就把功勞記在黃酮類物質頭上。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黃酮類物質的作用(圖片來自researchgate)

於是,科學家們對黃酮類物質進行一個詳細的摸底調查。

這是一項前瞻性研究,數據來自在丹麥全國登記的一個飲食、癌症和健康隊列,參與者登記時的年齡在52歲—60歲之間。在研究開始時,52492人未患心血管疾病,55801人未患癌症,身體多種指標、個人信息等都有被記錄,總隨訪人年數為1085186。

在隨訪期間,一共有14083人死亡,其中,4065人死於心血管疾病,6299人死於癌症。

參與者按照攝入的黃酮類物質攝入量,均分為5組,每組11209或11210人,這五組參與者中位攝入量分別為Q1: 173mg/天、Q2: 320mg/天、Q3: 494 mg/天、Q4: 726 mg/天、Q5: 1201 mg/天,中位數為494mg/每天。(黃酮攝入量通過尿檢和食物攝入記錄推算得知)

整體上看,總攝入量越高的人,全因死亡風險越低。在經過了年齡、性別、BMI、吸菸狀況、體育活動、飲酒、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社會經濟狀況(收入)和流行疾病等多因素調整後, Q2組的全因死亡風險相比Q1組減少了12%,Q3組少17%。不過,當每天攝入量達到500mg左右後,曲線便趨於平穩,死亡風險不再明顯變化。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全因死亡風險與黃酮類物質攝入量的關係

癌症死亡風險與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與黃酮類物質攝入量的關係,和全因死亡風險一致。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癌症和心血管死亡風險與黃酮類物質攝入量的關係

但是當研究人員進行亞組分析時,卻發了一些有意思的現象,對於吸菸者來說,攝入更多的黃酮類物質(比如達到1000-2000mg/天),與死亡風險持續降低有關。

對於每天酒精攝入超過20g的人來說,攝入更多的黃酮類物質,同樣也與死亡風險繼續減小有關,最高可達30%以上。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上圖:實線為不吸菸者,虛線為吸菸者

下圖:實線為每天飲酒20g以下者,虛線為20g以上者

作者提到,吸菸和大量飲酒被認為是致癌的,並且對內皮功能、血壓、炎症、一氧化氮生物利用度、血脂、血小板功能和血栓形成等都有影響。而黃酮類物質對各種類型的癌細胞的生長具有抑制作用,並緩解心血管相關風險,因此,黃酮類物質對這些高危人群的效果可能更明顯。

但是,當根據體重進行分組時,卻出現了意想不到的結果。研究人員發現,在BMI小於30的人群中,的確是攝入的黃酮類物質越多,死亡風險越低。不過,在BMI大於30的人群中,黃酮類物質的攝入量與死亡風險之間卻是U型關係,當攝入量高於500mg時,與死亡風險的緩慢回升有關!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多吃蔬菜水果有益健康,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

有科學家測算,僅僅在2013年,全球就有780萬人因每天攝入的蔬菜水果不足(800克以下)而過早死亡[1]。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蔬菜和水果的作用這麼重要呢?

有人認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這些食物中含有的黃酮類物質[2]。的確,已經有很多研究證明,黃酮類物質可以改善多種疾病的預後[3-4]。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圖片來mit-pl.com

澳大利亞和丹麥科學家對56048人進行了23年的隨訪調查,明確證實,攝入黃酮類物質與心血管疾病、癌症以及全因死亡風險降低有關,可達20%左右。同時,研究也表明,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攝入的量並非越多越好,達到每天500mg以上,獲益不會再明顯上升。

不過,對於經常吸菸或飲酒的人來說,攝入黃酮類物質的越多,與獲益持續增加有關。而對於肥胖人士,卻並非如此了,攝入過多反而與風險升高有關(再次感覺到了這個世界對胖子的深深惡意……)。

相關研究發表在近期的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論文的通訊作者是 Jonathan M. Hodgson教授,第一作者是Nicola P. Bondonno 和 Frederik Dalgaard博士[5]。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Nicola P. Bondonno博士(來自伊迪斯科文大學)

黃酮類物質一種多酚類化合物,是植物的次級代謝產物,根據化學結構可分為六大亞類:黃酮醇、黃烷酮、黃酮、黃烷醇、花青素和異黃酮,在植物性食品和飲料如水果、蔬菜、黑巧克力、茶和紅酒中大量存在[2]。

這類化合物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如免疫激活、抗氧化、抑制特異性關鍵酶、調節神經遞質釋放等作用[6]。

並且一直有臨床研究表明,其與心血管死亡風險減小有關,還可能降低癌症死亡風險[3-4]。

不過,這些證據總體上看還是不夠完整,癌症相關的證據相對稀少,沒有考慮其他影響因素,同時也沒有明確的定量分析結果。

因此,還不能武斷地就把功勞記在黃酮類物質頭上。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黃酮類物質的作用(圖片來自researchgate)

於是,科學家們對黃酮類物質進行一個詳細的摸底調查。

這是一項前瞻性研究,數據來自在丹麥全國登記的一個飲食、癌症和健康隊列,參與者登記時的年齡在52歲—60歲之間。在研究開始時,52492人未患心血管疾病,55801人未患癌症,身體多種指標、個人信息等都有被記錄,總隨訪人年數為1085186。

在隨訪期間,一共有14083人死亡,其中,4065人死於心血管疾病,6299人死於癌症。

參與者按照攝入的黃酮類物質攝入量,均分為5組,每組11209或11210人,這五組參與者中位攝入量分別為Q1: 173mg/天、Q2: 320mg/天、Q3: 494 mg/天、Q4: 726 mg/天、Q5: 1201 mg/天,中位數為494mg/每天。(黃酮攝入量通過尿檢和食物攝入記錄推算得知)

整體上看,總攝入量越高的人,全因死亡風險越低。在經過了年齡、性別、BMI、吸菸狀況、體育活動、飲酒、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社會經濟狀況(收入)和流行疾病等多因素調整後, Q2組的全因死亡風險相比Q1組減少了12%,Q3組少17%。不過,當每天攝入量達到500mg左右後,曲線便趨於平穩,死亡風險不再明顯變化。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全因死亡風險與黃酮類物質攝入量的關係

癌症死亡風險與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與黃酮類物質攝入量的關係,和全因死亡風險一致。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癌症和心血管死亡風險與黃酮類物質攝入量的關係

但是當研究人員進行亞組分析時,卻發了一些有意思的現象,對於吸菸者來說,攝入更多的黃酮類物質(比如達到1000-2000mg/天),與死亡風險持續降低有關。

對於每天酒精攝入超過20g的人來說,攝入更多的黃酮類物質,同樣也與死亡風險繼續減小有關,最高可達30%以上。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上圖:實線為不吸菸者,虛線為吸菸者

下圖:實線為每天飲酒20g以下者,虛線為20g以上者

作者提到,吸菸和大量飲酒被認為是致癌的,並且對內皮功能、血壓、炎症、一氧化氮生物利用度、血脂、血小板功能和血栓形成等都有影響。而黃酮類物質對各種類型的癌細胞的生長具有抑制作用,並緩解心血管相關風險,因此,黃酮類物質對這些高危人群的效果可能更明顯。

但是,當根據體重進行分組時,卻出現了意想不到的結果。研究人員發現,在BMI小於30的人群中,的確是攝入的黃酮類物質越多,死亡風險越低。不過,在BMI大於30的人群中,黃酮類物質的攝入量與死亡風險之間卻是U型關係,當攝入量高於500mg時,與死亡風險的緩慢回升有關!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實線為BMI<30者,虛線為BMI>30

難道胖子多吃蔬菜水果也有錯?!

這似乎與我們先前的認知不符。因為肥胖人群一般有較高水平的炎症、氧化應激和血管功能障礙,而黃酮類物質理應是能緩解這些情況的。

問題出在哪裡呢?

研究人員推測,這可能與腸道微生物有關,因為肥胖人群與非肥胖人群的腸道微生物組成是不同的,黃酮類物質的作用也因此受到了影響。具體原因需要進一步研究。

不過,無論如何,除了肥胖人群,其他人多吃蔬菜水果補充黃酮化合物是沒錯的,尤其是吸菸喝酒的高危人群~

最後,說了這麼多,到底吃多少蔬菜水果才夠呢?

Bondonno博士說道“吃不同蔬菜、水果補充,不同種類的黃酮類化合物是很重要的,這很容易通過飲食實現:一杯茶、一個蘋果、一個橘子、100克藍莓,或100克西蘭花,就能提供各種黃酮類化合物,並且總含量超過500毫克[7]。

編輯神叨叨

減完肥再多吃?

參考資料:

[1] Aune D, Giovannucci E, Boffetta P, et al. Fruit and vegetable intake and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otal cancer and all-cause mortality—a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7, 46(3): 1029-1056.

[2] Bhagwat S, Haytowitz D B, Holden J M. USDA database for the flavonoid content of selected foods, release 3[J].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Beltsville, MD, USA, 2011.

[3] Bondonno C P, Croft K D, Ward N, et al. Dietary flavonoids and nitrate: effects on nitric oxide and vascular function[J]. Nutrition reviews, 2015, 73(4): 216-235.

[4] Carocho M, CFR Ferreira I. The role of phenolic compounds in the fight against cancer–a review[J]. Anti-Cancer Agents in Medicinal Chemistry (Formerly Current Medicinal Chemistry-Anti-Cancer Agents), 2013, 13(8): 1236-1258.

[5] Nicola P. Bondonno et al. Flavonoid intake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mortality in the Danish Diet Cancer and Health Cohort. Nature Communication, 2019, Doi.org/10.1038/s41467-019-11622-x.

[6] 周新, 李宏傑. 黃酮類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臨床應用進展[J]. 中國新藥雜誌, 2007, 16(5): 350-355.

[7]https://weatherherald.com/food/flavonoid-rich-diet-protects-cancer-heart-disease-study-finds-68004442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多吃蔬菜水果有益健康,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

有科學家測算,僅僅在2013年,全球就有780萬人因每天攝入的蔬菜水果不足(800克以下)而過早死亡[1]。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蔬菜和水果的作用這麼重要呢?

有人認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這些食物中含有的黃酮類物質[2]。的確,已經有很多研究證明,黃酮類物質可以改善多種疾病的預後[3-4]。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圖片來mit-pl.com

澳大利亞和丹麥科學家對56048人進行了23年的隨訪調查,明確證實,攝入黃酮類物質與心血管疾病、癌症以及全因死亡風險降低有關,可達20%左右。同時,研究也表明,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攝入的量並非越多越好,達到每天500mg以上,獲益不會再明顯上升。

不過,對於經常吸菸或飲酒的人來說,攝入黃酮類物質的越多,與獲益持續增加有關。而對於肥胖人士,卻並非如此了,攝入過多反而與風險升高有關(再次感覺到了這個世界對胖子的深深惡意……)。

相關研究發表在近期的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論文的通訊作者是 Jonathan M. Hodgson教授,第一作者是Nicola P. Bondonno 和 Frederik Dalgaard博士[5]。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Nicola P. Bondonno博士(來自伊迪斯科文大學)

黃酮類物質一種多酚類化合物,是植物的次級代謝產物,根據化學結構可分為六大亞類:黃酮醇、黃烷酮、黃酮、黃烷醇、花青素和異黃酮,在植物性食品和飲料如水果、蔬菜、黑巧克力、茶和紅酒中大量存在[2]。

這類化合物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如免疫激活、抗氧化、抑制特異性關鍵酶、調節神經遞質釋放等作用[6]。

並且一直有臨床研究表明,其與心血管死亡風險減小有關,還可能降低癌症死亡風險[3-4]。

不過,這些證據總體上看還是不夠完整,癌症相關的證據相對稀少,沒有考慮其他影響因素,同時也沒有明確的定量分析結果。

因此,還不能武斷地就把功勞記在黃酮類物質頭上。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黃酮類物質的作用(圖片來自researchgate)

於是,科學家們對黃酮類物質進行一個詳細的摸底調查。

這是一項前瞻性研究,數據來自在丹麥全國登記的一個飲食、癌症和健康隊列,參與者登記時的年齡在52歲—60歲之間。在研究開始時,52492人未患心血管疾病,55801人未患癌症,身體多種指標、個人信息等都有被記錄,總隨訪人年數為1085186。

在隨訪期間,一共有14083人死亡,其中,4065人死於心血管疾病,6299人死於癌症。

參與者按照攝入的黃酮類物質攝入量,均分為5組,每組11209或11210人,這五組參與者中位攝入量分別為Q1: 173mg/天、Q2: 320mg/天、Q3: 494 mg/天、Q4: 726 mg/天、Q5: 1201 mg/天,中位數為494mg/每天。(黃酮攝入量通過尿檢和食物攝入記錄推算得知)

整體上看,總攝入量越高的人,全因死亡風險越低。在經過了年齡、性別、BMI、吸菸狀況、體育活動、飲酒、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社會經濟狀況(收入)和流行疾病等多因素調整後, Q2組的全因死亡風險相比Q1組減少了12%,Q3組少17%。不過,當每天攝入量達到500mg左右後,曲線便趨於平穩,死亡風險不再明顯變化。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全因死亡風險與黃酮類物質攝入量的關係

癌症死亡風險與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與黃酮類物質攝入量的關係,和全因死亡風險一致。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癌症和心血管死亡風險與黃酮類物質攝入量的關係

但是當研究人員進行亞組分析時,卻發了一些有意思的現象,對於吸菸者來說,攝入更多的黃酮類物質(比如達到1000-2000mg/天),與死亡風險持續降低有關。

對於每天酒精攝入超過20g的人來說,攝入更多的黃酮類物質,同樣也與死亡風險繼續減小有關,最高可達30%以上。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上圖:實線為不吸菸者,虛線為吸菸者

下圖:實線為每天飲酒20g以下者,虛線為20g以上者

作者提到,吸菸和大量飲酒被認為是致癌的,並且對內皮功能、血壓、炎症、一氧化氮生物利用度、血脂、血小板功能和血栓形成等都有影響。而黃酮類物質對各種類型的癌細胞的生長具有抑制作用,並緩解心血管相關風險,因此,黃酮類物質對這些高危人群的效果可能更明顯。

但是,當根據體重進行分組時,卻出現了意想不到的結果。研究人員發現,在BMI小於30的人群中,的確是攝入的黃酮類物質越多,死亡風險越低。不過,在BMI大於30的人群中,黃酮類物質的攝入量與死亡風險之間卻是U型關係,當攝入量高於500mg時,與死亡風險的緩慢回升有關!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實線為BMI<30者,虛線為BMI>30

難道胖子多吃蔬菜水果也有錯?!

這似乎與我們先前的認知不符。因為肥胖人群一般有較高水平的炎症、氧化應激和血管功能障礙,而黃酮類物質理應是能緩解這些情況的。

問題出在哪裡呢?

研究人員推測,這可能與腸道微生物有關,因為肥胖人群與非肥胖人群的腸道微生物組成是不同的,黃酮類物質的作用也因此受到了影響。具體原因需要進一步研究。

不過,無論如何,除了肥胖人群,其他人多吃蔬菜水果補充黃酮化合物是沒錯的,尤其是吸菸喝酒的高危人群~

最後,說了這麼多,到底吃多少蔬菜水果才夠呢?

Bondonno博士說道“吃不同蔬菜、水果補充,不同種類的黃酮類化合物是很重要的,這很容易通過飲食實現:一杯茶、一個蘋果、一個橘子、100克藍莓,或100克西蘭花,就能提供各種黃酮類化合物,並且總含量超過500毫克[7]。

編輯神叨叨

減完肥再多吃?

參考資料:

[1] Aune D, Giovannucci E, Boffetta P, et al. Fruit and vegetable intake and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otal cancer and all-cause mortality—a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7, 46(3): 1029-1056.

[2] Bhagwat S, Haytowitz D B, Holden J M. USDA database for the flavonoid content of selected foods, release 3[J].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Beltsville, MD, USA, 2011.

[3] Bondonno C P, Croft K D, Ward N, et al. Dietary flavonoids and nitrate: effects on nitric oxide and vascular function[J]. Nutrition reviews, 2015, 73(4): 216-235.

[4] Carocho M, CFR Ferreira I. The role of phenolic compounds in the fight against cancer–a review[J]. Anti-Cancer Agents in Medicinal Chemistry (Formerly Current Medicinal Chemistry-Anti-Cancer Agents), 2013, 13(8): 1236-1258.

[5] Nicola P. Bondonno et al. Flavonoid intake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mortality in the Danish Diet Cancer and Health Cohort. Nature Communication, 2019, Doi.org/10.1038/s41467-019-11622-x.

[6] 周新, 李宏傑. 黃酮類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臨床應用進展[J]. 中國新藥雜誌, 2007, 16(5): 350-355.

[7]https://weatherherald.com/food/flavonoid-rich-diet-protects-cancer-heart-disease-study-finds-68004442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多吃蔬菜水果有益健康,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

有科學家測算,僅僅在2013年,全球就有780萬人因每天攝入的蔬菜水果不足(800克以下)而過早死亡[1]。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蔬菜和水果的作用這麼重要呢?

有人認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這些食物中含有的黃酮類物質[2]。的確,已經有很多研究證明,黃酮類物質可以改善多種疾病的預後[3-4]。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圖片來mit-pl.com

澳大利亞和丹麥科學家對56048人進行了23年的隨訪調查,明確證實,攝入黃酮類物質與心血管疾病、癌症以及全因死亡風險降低有關,可達20%左右。同時,研究也表明,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攝入的量並非越多越好,達到每天500mg以上,獲益不會再明顯上升。

不過,對於經常吸菸或飲酒的人來說,攝入黃酮類物質的越多,與獲益持續增加有關。而對於肥胖人士,卻並非如此了,攝入過多反而與風險升高有關(再次感覺到了這個世界對胖子的深深惡意……)。

相關研究發表在近期的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論文的通訊作者是 Jonathan M. Hodgson教授,第一作者是Nicola P. Bondonno 和 Frederik Dalgaard博士[5]。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Nicola P. Bondonno博士(來自伊迪斯科文大學)

黃酮類物質一種多酚類化合物,是植物的次級代謝產物,根據化學結構可分為六大亞類:黃酮醇、黃烷酮、黃酮、黃烷醇、花青素和異黃酮,在植物性食品和飲料如水果、蔬菜、黑巧克力、茶和紅酒中大量存在[2]。

這類化合物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如免疫激活、抗氧化、抑制特異性關鍵酶、調節神經遞質釋放等作用[6]。

並且一直有臨床研究表明,其與心血管死亡風險減小有關,還可能降低癌症死亡風險[3-4]。

不過,這些證據總體上看還是不夠完整,癌症相關的證據相對稀少,沒有考慮其他影響因素,同時也沒有明確的定量分析結果。

因此,還不能武斷地就把功勞記在黃酮類物質頭上。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黃酮類物質的作用(圖片來自researchgate)

於是,科學家們對黃酮類物質進行一個詳細的摸底調查。

這是一項前瞻性研究,數據來自在丹麥全國登記的一個飲食、癌症和健康隊列,參與者登記時的年齡在52歲—60歲之間。在研究開始時,52492人未患心血管疾病,55801人未患癌症,身體多種指標、個人信息等都有被記錄,總隨訪人年數為1085186。

在隨訪期間,一共有14083人死亡,其中,4065人死於心血管疾病,6299人死於癌症。

參與者按照攝入的黃酮類物質攝入量,均分為5組,每組11209或11210人,這五組參與者中位攝入量分別為Q1: 173mg/天、Q2: 320mg/天、Q3: 494 mg/天、Q4: 726 mg/天、Q5: 1201 mg/天,中位數為494mg/每天。(黃酮攝入量通過尿檢和食物攝入記錄推算得知)

整體上看,總攝入量越高的人,全因死亡風險越低。在經過了年齡、性別、BMI、吸菸狀況、體育活動、飲酒、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社會經濟狀況(收入)和流行疾病等多因素調整後, Q2組的全因死亡風險相比Q1組減少了12%,Q3組少17%。不過,當每天攝入量達到500mg左右後,曲線便趨於平穩,死亡風險不再明顯變化。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全因死亡風險與黃酮類物質攝入量的關係

癌症死亡風險與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與黃酮類物質攝入量的關係,和全因死亡風險一致。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癌症和心血管死亡風險與黃酮類物質攝入量的關係

但是當研究人員進行亞組分析時,卻發了一些有意思的現象,對於吸菸者來說,攝入更多的黃酮類物質(比如達到1000-2000mg/天),與死亡風險持續降低有關。

對於每天酒精攝入超過20g的人來說,攝入更多的黃酮類物質,同樣也與死亡風險繼續減小有關,最高可達30%以上。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上圖:實線為不吸菸者,虛線為吸菸者

下圖:實線為每天飲酒20g以下者,虛線為20g以上者

作者提到,吸菸和大量飲酒被認為是致癌的,並且對內皮功能、血壓、炎症、一氧化氮生物利用度、血脂、血小板功能和血栓形成等都有影響。而黃酮類物質對各種類型的癌細胞的生長具有抑制作用,並緩解心血管相關風險,因此,黃酮類物質對這些高危人群的效果可能更明顯。

但是,當根據體重進行分組時,卻出現了意想不到的結果。研究人員發現,在BMI小於30的人群中,的確是攝入的黃酮類物質越多,死亡風險越低。不過,在BMI大於30的人群中,黃酮類物質的攝入量與死亡風險之間卻是U型關係,當攝入量高於500mg時,與死亡風險的緩慢回升有關!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實線為BMI<30者,虛線為BMI>30

難道胖子多吃蔬菜水果也有錯?!

這似乎與我們先前的認知不符。因為肥胖人群一般有較高水平的炎症、氧化應激和血管功能障礙,而黃酮類物質理應是能緩解這些情況的。

問題出在哪裡呢?

研究人員推測,這可能與腸道微生物有關,因為肥胖人群與非肥胖人群的腸道微生物組成是不同的,黃酮類物質的作用也因此受到了影響。具體原因需要進一步研究。

不過,無論如何,除了肥胖人群,其他人多吃蔬菜水果補充黃酮化合物是沒錯的,尤其是吸菸喝酒的高危人群~

最後,說了這麼多,到底吃多少蔬菜水果才夠呢?

Bondonno博士說道“吃不同蔬菜、水果補充,不同種類的黃酮類化合物是很重要的,這很容易通過飲食實現:一杯茶、一個蘋果、一個橘子、100克藍莓,或100克西蘭花,就能提供各種黃酮類化合物,並且總含量超過500毫克[7]。

編輯神叨叨

減完肥再多吃?

參考資料:

[1] Aune D, Giovannucci E, Boffetta P, et al. Fruit and vegetable intake and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otal cancer and all-cause mortality—a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7, 46(3): 1029-1056.

[2] Bhagwat S, Haytowitz D B, Holden J M. USDA database for the flavonoid content of selected foods, release 3[J].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Beltsville, MD, USA, 2011.

[3] Bondonno C P, Croft K D, Ward N, et al. Dietary flavonoids and nitrate: effects on nitric oxide and vascular function[J]. Nutrition reviews, 2015, 73(4): 216-235.

[4] Carocho M, CFR Ferreira I. The role of phenolic compounds in the fight against cancer–a review[J]. Anti-Cancer Agents in Medicinal Chemistry (Formerly Current Medicinal Chemistry-Anti-Cancer Agents), 2013, 13(8): 1236-1258.

[5] Nicola P. Bondonno et al. Flavonoid intake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mortality in the Danish Diet Cancer and Health Cohort. Nature Communication, 2019, Doi.org/10.1038/s41467-019-11622-x.

[6] 周新, 李宏傑. 黃酮類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臨床應用進展[J]. 中國新藥雜誌, 2007, 16(5): 350-355.

[7]https://weatherherald.com/food/flavonoid-rich-diet-protects-cancer-heart-disease-study-finds-68004442

《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自然》子刊:每天二兩西藍花,健康長壽都有啦!分析近6萬人23年的數據發現,吃含黃酮類食物與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本文作者 | 低溫藝術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