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宣佈對純電動汽車取消地方補貼,長遠來看,唯有如此中國才可能誕生真正優秀的新能源汽車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9年第27期,原文標題《取消補貼,新能源車還有出路嗎?》

文/謝九

目前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實行國家和地方政府兩級補貼的政策,按照有關方面的政策規定,今年下半年,中央補貼將減少50%,地方政府對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公交車和燃料電池汽車除外)的補貼全部取消。北京市此次率先取消補貼,就是對政策文件的迴應,預計國內其他城市也會很快跟進。

對於消費者而言,最關心的問題是,電動車補貼大幅減少甚至消失之後,汽車價格會不會大幅漲價?畢竟,目前每輛新能源汽車享受數萬元不等的補貼,這使得汽車廠家能夠以相對便宜的價格賣給消費者,一旦數萬元的補貼消失,這部分成本是會轉嫁給消費者,還是廠家自行消化吸收?

這個問題不僅是消費者關心,廠家比消費者更加頭疼。對於電動車廠家而言,目前絕大多數還處於市場培育階段,沒有哪一家有底氣敢於公開漲價,低價依然是吸引消費者購買的最大籌碼。但是,補貼消失之後,廠家的成本壓力大幅增加,目前自主品牌的單車利潤基本上不超過1萬元,數萬元的補貼消失之後,如果不漲價來對衝成本,意味著廠家就是賠本賺吆喝,每賣出一臺都要虧錢。

對於廠家而言,要不要漲價,其實就是在市場份額和利潤之間做選擇,預計短期之內,大部分廠家還是會選擇市場份額,而放棄利潤訴求。在北京率先宣佈取消地方政府補貼後,國內主要電動車廠家都表示短期之內不會漲價,比如比亞迪就宣佈,在10月31日之前購買旗下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消費者可以享受“2018年新能源全額補貼”,也就是說,在政府補貼退坡之後,由比亞迪自掏腰包來補貼消費者。當然,從長期來看,廠家到底能堅持多久不漲價,取決於廠家抵抗虧損的能力,以及未來市場上的供求以及競爭狀況。

最近幾年,我國的新能源汽車銷量高速增長,2017年銷量為78萬輛,增長53%,2018年銷量為126萬輛,增長了62%。新能源汽車的高速增長,除了政府的大力補貼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對傳統燃油車限購和限行,這些限購限行的地區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主要購買力。從統計數據來看,新能源汽車銷量排行居前的幾大城市,深圳、上海、杭州、北京等,基本上都是對傳統燃油車的購買和消費有各種限制措施,這就導致很多人轉而購買新能源汽車。

但是,由於我國汽車市場的總需求已近飽和,去年整個汽車市場的銷量出現負增長,在這樣的背景下,僅僅依靠對傳統燃油車限行限購的替代需求終究有限,無法支撐起新能源車的長期發展。以北京來看,作為對傳統燃油車限制最嚴的城市之一,北京想要搖到一個傳統車牌基本上遙遙無期,但是,隨著大量需求轉入新能源,新能源車牌也迅速飽和,目前北京申請新能源車牌的人數已經超過43萬人,而北京新能源指標一年大概5萬多個,按照現在的進度,獲得一個新能源指標大概要排到8年之後。對於電動車廠家而言,好消息是,獲得新能源車指標如此困難,意味著絕大多數獲得牌照的人都會去買一輛新能源車,而不會輕易放棄,壞消息是,未來幾年的新能源車需求,基本上也就如此了。在城市擁堵等問題面前,新能源車也同樣面臨需求的天花板。

如果僅僅依靠對傳統燃油車的限購和限行釋放出來的替代需求,新能源車註定增長空間有限,從更長遠來看,新能源車還需要依靠自身優越的性能來逐步取代燃油車,從這個角度來看,取消補貼可以逼迫新能源廠家擺脫補貼依賴,以更加市場化的方式加速成長,雖然短期會帶來陣痛,但是從長期來看,唯有如此才可能誕生出真正優秀的新能源車。

我國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已經持續了10年之久,為了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從2009年開始,我國就開始對新能源汽車實施補貼。除了中央補貼之外,很多地方政府也按照1∶1的比例對新能源汽車進行配套補貼。從初期來看,這種政府補貼當然必不可少。

大規模的財政補貼在促進了我國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的隱患。首先是給中央和地方都帶來巨大的財政負擔,其次是大量汽車廠家騙取財政補貼,使得新能源補貼亂象叢生,地方政府的補貼還使得新能源汽車市場形成了極強的地方保護色彩。

最關鍵的問題是,政府長期給予高額補貼,使得很多新能源車廠家失去了應有的進取心,如果我國的新能源廠家長期依靠財政補貼才能存活,這樣的企業註定了將來沒有任何市場競爭力。在兩級政府的高額補貼之下,很多新能源汽車的實際成本極低甚至為負,這就使得很多新能源廠家幾乎都不用過多考慮市場因素,僅僅依靠財政補貼就可以盈利,如果財政補貼就可以讓新能源廠家過得很好,他們自然沒有足夠的動力靠自己的努力獲得生存,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又如何能發展出真正優秀的新能源車製造商呢?而且,所有的新能源廠家都依靠財政補貼,也不利於真正有市場競爭力的企業脫穎而出。

所以,無論從怎樣的角度來看,財政補貼政策都難以長期持續,逐步減少甚至取消財政補貼,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必經之路。最近幾年,我國的財政補貼開始逐漸退出,今年下半年,地方政府補貼將全部退出,到了2020年,國家補貼也會基本退出。

政府補貼退出,也並不意味著政府對新能源車就完全沒有扶持,取而代之的將是更加市場化的補貼方式。2017年9月份,工信部、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質檢總局聯合發佈了《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也就是業界俗稱的“雙積分制度”,該制度從2018年4月1日正式實行。簡單理解,就是新能源汽車廠家可以積累新能源正積分,在交易平臺上向積分不足的傳統燃油汽車廠家出售積分以獲取收入。

雖然雙積分制度是新能源汽車從政府補貼向市場化補貼轉型的重要一步,但對於新能源汽車而言,市場化的雙積分制度帶來的收入,很難填補政府補貼退坡帶來的巨大缺口。過去兩級政府的補貼高達數千億元,在雙積分制度下,積分交易帶來的收入很難達到這樣的規模。對於新能源廠家而言,在失去財政補貼之後,未來的道路,只能靠自己去闖蕩。

最近幾年,各路資本紛紛跨界殺入新能源車,已經有不少企業從風口重重跌落,財政補貼斷奶之後,預計會有更多的新能源企業會被市場淘汰,也唯有經過大浪淘沙的洗禮之後,中國才可能誕生出真正優秀的新能源汽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