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離職員工道出科力遠鉅虧內幕

湖南科力遠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力遠”)日前發佈的財報顯示,2016年科力遠淨利潤虧損2.11億元,這已經是其在主營業上連續虧損的第六個年頭了。

連年虧損仍一意孤行

一位離職員工道出科力遠鉅虧內幕

2016年度科力遠主要財務數據及其同期比較

從上述表格中可以看出,科力遠營業收入整體增加,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卻呈現負增長,那麼,收入的錢去哪了?

按照科力遠在財報上的說法,錢都用來建設混合動力系統生產線了,並且在建項目大多處於投入階段,還未收回成本。另外,公司產品尚在推廣期,賣不上價也是其中一個原因。但這些說法似乎有些牽強,站不住腳。

業內普遍認為,科力遠連年虧損與其在混動領域長期佈局不無關係。就目前來看,混合動力汽車在國內基本上已經不具備生長環境。首先,自2013年起,混合動力汽車已不再享受政策補貼,國家對其支持力度明顯降低;其次,混合動力汽車作為節能車而言,並不十分具有優勢,如一些企業通過優化發動機、渦輪增壓等不同的技術路線,最終可實現相差無幾的節能效應;第三,也是導致我國混動汽車難以有突破性發展的關鍵性因素,即和純電動汽車相比,燃油混動技術雖在國際上較為成熟,但基本上被豐田、本田等日系車企壟斷,國內在該領域技術突破難度太大。也正因如此,混合動力汽車在國內市場售價和養護成本居高不下,很難形成競爭優勢。

即便如此,科力遠董事長鍾發平仍多次在公開場合袒露支持混動的心聲。他認為,國家強推純電動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既不符合科學發展規律,更不符合市場規律,終有一天,國家的汽車產業戰略還會回到混合動力的路線上來。一位業內人士稱,正是鍾發平的一意孤行,選擇了與國家新能源汽車戰略背道而馳的發展理念,才讓科力遠陷入如今的窘境。

鉅虧內幕浮出水面

政策不支持,技術攻關難,消費者不買賬……長安、一汽等車企在發展混動技術的路上紛紛掉頭,為何科力遠依然“堅持不懈”,即便連年虧損仍要繼續投資?

一位在科力遠就職多年的A先生向記者透露了一些內幕。

“要不是我離職了,有些話我永遠都不會說,也不能說。”採訪電話的另一邊,A先生長舒了一口氣,然而從整個談話過程中,記者可以感受到A先生無論是對於科力遠還是對於整個混動產業的發展都有很深厚的感情。

A先生向記者介紹,科力遠所掌握的混動技術,和日系車企的差距非常懸殊。目前,豐田的混動技術已經發展到第四代,而科力遠的混動技術仍停留在第一代。然而目前國內市場上,在混動系統製造方面,實力超過科力遠的企業並不多。可見,國內混動技術與日系車企的差距之大。

談到科力遠在鉅虧的情況下仍然擴大投資時,A先生的話中透露出些許無奈。“沒有一家企業會心甘情願做賠本買賣,有的事情一旦做了,就很難回頭。”A先生說,“這幾年,國內有一些整車廠和科力遠有過合作,但整車廠嫌混合動力汽車效益不好,索性就不玩了。”(談到這個問題時,A先生直接點出了“吉利”的名字。)

在A先生看來,目前國內很少有真正懂混動技術的專家,加上政策層面對待混動技術的態度以及混動汽車並不十分良好的使用體驗都在制約著混動技術在國內的發展。作為企業,科力遠也在嘗試實現一些技術突破,力圖扭虧為盈。

“事實上,科力遠已經出資在日本名古屋建立了研究院,聘請了部分從豐田汽車退休的研究員來攻克技術難關,但這樣的方法仍有很大侷限性。”A先生說,“由於日本研究員在技術上的謹慎和保守,科力遠能否真正接觸到日本核心混動技術還無法確定。”

當然,除了A先生提到的原因,造成國內混動技術發展舉步艱難的因素還有很多。但不可否認,科力遠在鉅虧下仍擴大投資,不僅是受外部因素牽制的結果,還有很多主動因素,比如一家企業的社會擔當以及對混動技術未來前景的預判。無論原因何如,科力遠在混動技術發展的道路上,都會走的愈加艱難。

一位離職員工道出科力遠鉅虧內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