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專家:要消納“棄風”“棄光”導致的垃圾電問題

新能源 能源 經濟 歐洲 界面新聞 2017-06-08

不穩定的發電方式,使得風電、光電等可再生能源為電網調峰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它們由此被冠上了“垃圾電”的稱號。在6月6日舉行的“第八屆清潔能源部長級會議邊會-清潔能源經濟轉型論壇”上,展開了一場為“垃圾電”正名的討論。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清潔能源生產國,目前,中國的風電裝機總量達149GW,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為77GW,規模均居世界第一。

與此同時,中國可再生能源電力所存在的消納問題也十分顯著,“棄風”、“棄光”問題相當嚴重,2016年,全國平均棄風率為17%,平均棄光率則達到20%左右。

國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的副司長樑志鵬指出,風電和光電存在著發電不連續、不穩定問題,受制於此,其在可再生能源電力發電量中所佔比例並不高。2016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佔總發電量比重為25.3%,其中水電貢獻了19.6%的發電量,裝機量可觀的風電與光電僅貢獻了5.3%。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王仲穎指出,中國過去兩年規模龐大的棄風、棄光量令人可惜,但真正的原因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各省之間的利益壁壘。

光伏企業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認為,風電和光電被冠以“垃圾電”,緣於人們觀念上的排斥,只要調整火電調峰的機制,這些“棄”、“限”的電力都能被消納。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的副院長徐晉濤教授提出,目前可再生能源的消納問題很大程度上跟地區間的封鎖有很大關係。

“中國電力市場目前存在彼此連接不夠的問題,電力市場封鎖是電力體制改革特別需要解決的問題。”徐晉濤認為,目前歐洲很多國家之間的電網都已開放,可再生能源的消納不成問題,中國沒有理由不建設更大的、範圍更廣的市場。

前不久,歐盟能源委員會提出,到2030年將各國的跨國輸電容量再增加一倍,把各大洲電網連接起來,形成跨國、跨洲的電力市場。利用各大洲的時區差、季節差和各負荷中心的峰谷差,通過靈活的市場機制和價格機制,實現餘缺互補調劑,最大限度地減少“棄水”、“棄風”和“棄光”的問題。

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理王敏也在演講中表示,歐洲所建成的這種同步電網使得新能源電力能夠通過大電網在各國之間消納,具備顯著的網絡經濟優勢,有效降低了新能源開發的邊際成本,經驗值得中國借鑑。

在中國,煤電廠多分佈在東南沿海、中東部等發達地區,發達程度和分佈密集度成正比。這些密集的煤電廠均為屬地化,並向所在的省份貢獻稅收,地方需要考慮就業、經濟轉型等現實問題,觀念和行動上的轉變都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發改委專家:要消納“棄風”“棄光”導致的垃圾電問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