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不要臉”的人,心理反而越健康的原因在於敢於違背群體意識'

"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是“不要臉”?百度百科上對於“不要臉”的釋義是指一個人不知羞恥。通常這樣的人有什麼手段?——無理取鬧、無視客觀事實,哪怕被當眾拆穿也會絞盡腦汁強詞奪理;明知道自己錯了也總是要嗓門蓋過天,氣勢壓過人;經常無視尷尬境地,完全不在乎他人眼光,旁若無人地自行其是。

"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是“不要臉”?百度百科上對於“不要臉”的釋義是指一個人不知羞恥。通常這樣的人有什麼手段?——無理取鬧、無視客觀事實,哪怕被當眾拆穿也會絞盡腦汁強詞奪理;明知道自己錯了也總是要嗓門蓋過天,氣勢壓過人;經常無視尷尬境地,完全不在乎他人眼光,旁若無人地自行其是。

越是“不要臉”的人,心理反而越健康的原因在於敢於違背群體意識

積極特性

為什麼說一個不要臉的人往往心理更健康呢?我們可以通過聯想某種語境來分析。例如,公園裡一對男女正在打情罵俏,男生冷不防親了女生的臉蛋兒,女生臉上頓時一片紅暈,嬌嗔一句“不要臉!”。這種情況下,女生是真的對男生的行為感到討厭,嫌棄他嗎?顯然不是。那麼,這個時候“不要臉”的男生反而具有了某種積極特性。

“不要臉”的人心態上是積極的,“不要臉”本身就是指無視令自己感到羞愧的因素。羞愧是一種自我防禦機制,但是羞愧並不總是好的。應當舉手發言的時候羞愧就會因此而不舉手;應當當眾斥責小偷的時候,因為羞於在眾人面前大聲說話,而不去斥責;應該及時站出來,揭發臺上的人弄虛作假行騙,卻因羞於出頭而埋沒聲音等等,這些時候如果“不要臉”一點,就能夠伸張正義,表達自我,維護自己和大家的利益。

"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是“不要臉”?百度百科上對於“不要臉”的釋義是指一個人不知羞恥。通常這樣的人有什麼手段?——無理取鬧、無視客觀事實,哪怕被當眾拆穿也會絞盡腦汁強詞奪理;明知道自己錯了也總是要嗓門蓋過天,氣勢壓過人;經常無視尷尬境地,完全不在乎他人眼光,旁若無人地自行其是。

越是“不要臉”的人,心理反而越健康的原因在於敢於違背群體意識

積極特性

為什麼說一個不要臉的人往往心理更健康呢?我們可以通過聯想某種語境來分析。例如,公園裡一對男女正在打情罵俏,男生冷不防親了女生的臉蛋兒,女生臉上頓時一片紅暈,嬌嗔一句“不要臉!”。這種情況下,女生是真的對男生的行為感到討厭,嫌棄他嗎?顯然不是。那麼,這個時候“不要臉”的男生反而具有了某種積極特性。

“不要臉”的人心態上是積極的,“不要臉”本身就是指無視令自己感到羞愧的因素。羞愧是一種自我防禦機制,但是羞愧並不總是好的。應當舉手發言的時候羞愧就會因此而不舉手;應當當眾斥責小偷的時候,因為羞於在眾人面前大聲說話,而不去斥責;應該及時站出來,揭發臺上的人弄虛作假行騙,卻因羞於出頭而埋沒聲音等等,這些時候如果“不要臉”一點,就能夠伸張正義,表達自我,維護自己和大家的利益。

越是“不要臉”的人,心理反而越健康的原因在於敢於違背群體意識

違背群體意識,做出一些與群體意識截然不同的事

從某種角度來說,“不要臉”是需要勇氣的,不要臉是一種大膽的表現。走沒有人走過的路需要勇氣;做大家都嫌棄的事需要勇氣;在眾人面前給軍人敬禮也是需要勇氣的。很多時候,我們的確需要違背群體意識,做出一些與群體意識截然不同的事,以此來排除掉自己心中的焦慮、膽怯,做出正確的選擇。

相比於“不要臉”,“要臉”反而更壓抑。沒有一種積極的心態,或患得患失,或沒有自信,認為自己不夠資格,沒有能力;容易找藉口,給自己逃避的理由,意志被自我束縛、願望被自我抹殺、情緒被自我壓抑。因此,壓抑自我是很不利於身心健康的。

很多人對於這樣的言論會覺得不可思議。一個做品行不端的人反而很健康?

"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是“不要臉”?百度百科上對於“不要臉”的釋義是指一個人不知羞恥。通常這樣的人有什麼手段?——無理取鬧、無視客觀事實,哪怕被當眾拆穿也會絞盡腦汁強詞奪理;明知道自己錯了也總是要嗓門蓋過天,氣勢壓過人;經常無視尷尬境地,完全不在乎他人眼光,旁若無人地自行其是。

越是“不要臉”的人,心理反而越健康的原因在於敢於違背群體意識

積極特性

為什麼說一個不要臉的人往往心理更健康呢?我們可以通過聯想某種語境來分析。例如,公園裡一對男女正在打情罵俏,男生冷不防親了女生的臉蛋兒,女生臉上頓時一片紅暈,嬌嗔一句“不要臉!”。這種情況下,女生是真的對男生的行為感到討厭,嫌棄他嗎?顯然不是。那麼,這個時候“不要臉”的男生反而具有了某種積極特性。

“不要臉”的人心態上是積極的,“不要臉”本身就是指無視令自己感到羞愧的因素。羞愧是一種自我防禦機制,但是羞愧並不總是好的。應當舉手發言的時候羞愧就會因此而不舉手;應當當眾斥責小偷的時候,因為羞於在眾人面前大聲說話,而不去斥責;應該及時站出來,揭發臺上的人弄虛作假行騙,卻因羞於出頭而埋沒聲音等等,這些時候如果“不要臉”一點,就能夠伸張正義,表達自我,維護自己和大家的利益。

越是“不要臉”的人,心理反而越健康的原因在於敢於違背群體意識

違背群體意識,做出一些與群體意識截然不同的事

從某種角度來說,“不要臉”是需要勇氣的,不要臉是一種大膽的表現。走沒有人走過的路需要勇氣;做大家都嫌棄的事需要勇氣;在眾人面前給軍人敬禮也是需要勇氣的。很多時候,我們的確需要違背群體意識,做出一些與群體意識截然不同的事,以此來排除掉自己心中的焦慮、膽怯,做出正確的選擇。

相比於“不要臉”,“要臉”反而更壓抑。沒有一種積極的心態,或患得患失,或沒有自信,認為自己不夠資格,沒有能力;容易找藉口,給自己逃避的理由,意志被自我束縛、願望被自我抹殺、情緒被自我壓抑。因此,壓抑自我是很不利於身心健康的。

很多人對於這樣的言論會覺得不可思議。一個做品行不端的人反而很健康?

越是“不要臉”的人,心理反而越健康的原因在於敢於違背群體意識

第一,這是文化的負面影響。“不要臉”是貶義詞,用來罵人的。我們就時代留下了很多陋習,破除陋習的人可能會被視為“不要臉”,文化的侷限性,讓我們不認可,但是墨守陳規反而危害更大不是嗎?

第二,這是固有觀念影響。我們認為壞人就一定是陰暗無比的,反觀今天的罪犯,不少人不都是一臉正派的嗎?新的社會文化不斷髮展,誕生出一些截然相反的觀念、規則,而“不要臉”通常指的是不顧世俗,世俗恰恰又在不斷改變,這樣一來語言的含義難免就變得淡了。

所謂“不要臉”的人更健康,並不是強調這一類人有什麼特別的地方,而是“不要臉”這個詞的含義決定了它所涵蓋的範圍內的人必然具有某種特性,因為具有這種特性,他們才能做出“不要臉”的行為。

"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是“不要臉”?百度百科上對於“不要臉”的釋義是指一個人不知羞恥。通常這樣的人有什麼手段?——無理取鬧、無視客觀事實,哪怕被當眾拆穿也會絞盡腦汁強詞奪理;明知道自己錯了也總是要嗓門蓋過天,氣勢壓過人;經常無視尷尬境地,完全不在乎他人眼光,旁若無人地自行其是。

越是“不要臉”的人,心理反而越健康的原因在於敢於違背群體意識

積極特性

為什麼說一個不要臉的人往往心理更健康呢?我們可以通過聯想某種語境來分析。例如,公園裡一對男女正在打情罵俏,男生冷不防親了女生的臉蛋兒,女生臉上頓時一片紅暈,嬌嗔一句“不要臉!”。這種情況下,女生是真的對男生的行為感到討厭,嫌棄他嗎?顯然不是。那麼,這個時候“不要臉”的男生反而具有了某種積極特性。

“不要臉”的人心態上是積極的,“不要臉”本身就是指無視令自己感到羞愧的因素。羞愧是一種自我防禦機制,但是羞愧並不總是好的。應當舉手發言的時候羞愧就會因此而不舉手;應當當眾斥責小偷的時候,因為羞於在眾人面前大聲說話,而不去斥責;應該及時站出來,揭發臺上的人弄虛作假行騙,卻因羞於出頭而埋沒聲音等等,這些時候如果“不要臉”一點,就能夠伸張正義,表達自我,維護自己和大家的利益。

越是“不要臉”的人,心理反而越健康的原因在於敢於違背群體意識

違背群體意識,做出一些與群體意識截然不同的事

從某種角度來說,“不要臉”是需要勇氣的,不要臉是一種大膽的表現。走沒有人走過的路需要勇氣;做大家都嫌棄的事需要勇氣;在眾人面前給軍人敬禮也是需要勇氣的。很多時候,我們的確需要違背群體意識,做出一些與群體意識截然不同的事,以此來排除掉自己心中的焦慮、膽怯,做出正確的選擇。

相比於“不要臉”,“要臉”反而更壓抑。沒有一種積極的心態,或患得患失,或沒有自信,認為自己不夠資格,沒有能力;容易找藉口,給自己逃避的理由,意志被自我束縛、願望被自我抹殺、情緒被自我壓抑。因此,壓抑自我是很不利於身心健康的。

很多人對於這樣的言論會覺得不可思議。一個做品行不端的人反而很健康?

越是“不要臉”的人,心理反而越健康的原因在於敢於違背群體意識

第一,這是文化的負面影響。“不要臉”是貶義詞,用來罵人的。我們就時代留下了很多陋習,破除陋習的人可能會被視為“不要臉”,文化的侷限性,讓我們不認可,但是墨守陳規反而危害更大不是嗎?

第二,這是固有觀念影響。我們認為壞人就一定是陰暗無比的,反觀今天的罪犯,不少人不都是一臉正派的嗎?新的社會文化不斷髮展,誕生出一些截然相反的觀念、規則,而“不要臉”通常指的是不顧世俗,世俗恰恰又在不斷改變,這樣一來語言的含義難免就變得淡了。

所謂“不要臉”的人更健康,並不是強調這一類人有什麼特別的地方,而是“不要臉”這個詞的含義決定了它所涵蓋的範圍內的人必然具有某種特性,因為具有這種特性,他們才能做出“不要臉”的行為。

越是“不要臉”的人,心理反而越健康的原因在於敢於違背群體意識

另一方面,說“不要臉”的人心理更健康其實是一種不完整的說法。小說《沉默的羔羊》被改編成電影轟動全世界,主角萊克特博士有食人癖好,它積極地殺有劣跡的人和阻礙自己的人並吃人肉——他並不認為自己錯了。事實上看完影片和電視劇後,有很大一部分人覺得這位博士的行為合理,但是萊克特博士心理變態則是不可改變的事實。

另一個例子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日本有個食人惡魔叫佐川一政,在法國,他殺了自己的女友並吃掉了一部分她的肉和內臟,因為他的家族很有錢,最終他被移送回日本了,後來被認定精神異常無罪釋放。他在小說中詳細介紹了自己的殺人、食人的經歷,還因此上了電視,這不是很“不要臉”嗎?

"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是“不要臉”?百度百科上對於“不要臉”的釋義是指一個人不知羞恥。通常這樣的人有什麼手段?——無理取鬧、無視客觀事實,哪怕被當眾拆穿也會絞盡腦汁強詞奪理;明知道自己錯了也總是要嗓門蓋過天,氣勢壓過人;經常無視尷尬境地,完全不在乎他人眼光,旁若無人地自行其是。

越是“不要臉”的人,心理反而越健康的原因在於敢於違背群體意識

積極特性

為什麼說一個不要臉的人往往心理更健康呢?我們可以通過聯想某種語境來分析。例如,公園裡一對男女正在打情罵俏,男生冷不防親了女生的臉蛋兒,女生臉上頓時一片紅暈,嬌嗔一句“不要臉!”。這種情況下,女生是真的對男生的行為感到討厭,嫌棄他嗎?顯然不是。那麼,這個時候“不要臉”的男生反而具有了某種積極特性。

“不要臉”的人心態上是積極的,“不要臉”本身就是指無視令自己感到羞愧的因素。羞愧是一種自我防禦機制,但是羞愧並不總是好的。應當舉手發言的時候羞愧就會因此而不舉手;應當當眾斥責小偷的時候,因為羞於在眾人面前大聲說話,而不去斥責;應該及時站出來,揭發臺上的人弄虛作假行騙,卻因羞於出頭而埋沒聲音等等,這些時候如果“不要臉”一點,就能夠伸張正義,表達自我,維護自己和大家的利益。

越是“不要臉”的人,心理反而越健康的原因在於敢於違背群體意識

違背群體意識,做出一些與群體意識截然不同的事

從某種角度來說,“不要臉”是需要勇氣的,不要臉是一種大膽的表現。走沒有人走過的路需要勇氣;做大家都嫌棄的事需要勇氣;在眾人面前給軍人敬禮也是需要勇氣的。很多時候,我們的確需要違背群體意識,做出一些與群體意識截然不同的事,以此來排除掉自己心中的焦慮、膽怯,做出正確的選擇。

相比於“不要臉”,“要臉”反而更壓抑。沒有一種積極的心態,或患得患失,或沒有自信,認為自己不夠資格,沒有能力;容易找藉口,給自己逃避的理由,意志被自我束縛、願望被自我抹殺、情緒被自我壓抑。因此,壓抑自我是很不利於身心健康的。

很多人對於這樣的言論會覺得不可思議。一個做品行不端的人反而很健康?

越是“不要臉”的人,心理反而越健康的原因在於敢於違背群體意識

第一,這是文化的負面影響。“不要臉”是貶義詞,用來罵人的。我們就時代留下了很多陋習,破除陋習的人可能會被視為“不要臉”,文化的侷限性,讓我們不認可,但是墨守陳規反而危害更大不是嗎?

第二,這是固有觀念影響。我們認為壞人就一定是陰暗無比的,反觀今天的罪犯,不少人不都是一臉正派的嗎?新的社會文化不斷髮展,誕生出一些截然相反的觀念、規則,而“不要臉”通常指的是不顧世俗,世俗恰恰又在不斷改變,這樣一來語言的含義難免就變得淡了。

所謂“不要臉”的人更健康,並不是強調這一類人有什麼特別的地方,而是“不要臉”這個詞的含義決定了它所涵蓋的範圍內的人必然具有某種特性,因為具有這種特性,他們才能做出“不要臉”的行為。

越是“不要臉”的人,心理反而越健康的原因在於敢於違背群體意識

另一方面,說“不要臉”的人心理更健康其實是一種不完整的說法。小說《沉默的羔羊》被改編成電影轟動全世界,主角萊克特博士有食人癖好,它積極地殺有劣跡的人和阻礙自己的人並吃人肉——他並不認為自己錯了。事實上看完影片和電視劇後,有很大一部分人覺得這位博士的行為合理,但是萊克特博士心理變態則是不可改變的事實。

另一個例子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日本有個食人惡魔叫佐川一政,在法國,他殺了自己的女友並吃掉了一部分她的肉和內臟,因為他的家族很有錢,最終他被移送回日本了,後來被認定精神異常無罪釋放。他在小說中詳細介紹了自己的殺人、食人的經歷,還因此上了電視,這不是很“不要臉”嗎?

越是“不要臉”的人,心理反而越健康的原因在於敢於違背群體意識

毫無疑問,無論是萊克特博士還是佐川一政,他們的心裡都是不健康的,因此,對於這個言論,我們要辯證地看待,這絕對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觀點,而是一個具有討論意義的論述。所謂越是“不要臉”的人,心理反而越健康強調的是這類人自我意識的完整表達和心理層面的積極特性,你認可嗎?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積極心理學》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