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一個人無法走出自己的困境,往往被這三種思維所限制'

心理學 唐若心學 2019-07-29
"
"
心理學:一個人無法走出自己的困境,往往被這三種思維所限制

文/唐若

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

有時我們在自己人生困境中遲遲走不出來,並不是當下發生的事情,而是與我們的心態與思維息息相關。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Festinger)有一個很出名的判斷,被人們稱為“費斯汀格法則”:“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這個定律告訴我們人生中把我們拖入人生困境的是我們所思所想,因為我們狹隘的思維,會讓我們看不到人生的希望與動力,一直消耗我們的激情與動力,直到毀滅自己的人生。

"
心理學:一個人無法走出自己的困境,往往被這三種思維所限制

文/唐若

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

有時我們在自己人生困境中遲遲走不出來,並不是當下發生的事情,而是與我們的心態與思維息息相關。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Festinger)有一個很出名的判斷,被人們稱為“費斯汀格法則”:“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這個定律告訴我們人生中把我們拖入人生困境的是我們所思所想,因為我們狹隘的思維,會讓我們看不到人生的希望與動力,一直消耗我們的激情與動力,直到毀滅自己的人生。

心理學:一個人無法走出自己的困境,往往被這三種思維所限制

第一、陷入絕對化思維,習慣性說,“總是”

每次遇到問題或者不幸的時候,有些人可能會下意識的告訴自己,為什麼那個倒黴的人總是我們自己,我們會下意識的認為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倒黴的人。

而習慣性說總是的人,喜歡用絕對化的概念來總結自己的經歷。比如自己遇到不好的男人,然後就推倒為這個世界沒有好男人。

當我們懷有悲觀的希望去面對自己人生的時候,我們根本無法解除自己的困境,反而會讓我們陷入到這種自證預言中去,因為我們認為自己不配擁有好的運氣和好的人。而要改變現狀,我們從現狀開始就要重新塑造自己的說話方式。

"
心理學:一個人無法走出自己的困境,往往被這三種思維所限制

文/唐若

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

有時我們在自己人生困境中遲遲走不出來,並不是當下發生的事情,而是與我們的心態與思維息息相關。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Festinger)有一個很出名的判斷,被人們稱為“費斯汀格法則”:“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這個定律告訴我們人生中把我們拖入人生困境的是我們所思所想,因為我們狹隘的思維,會讓我們看不到人生的希望與動力,一直消耗我們的激情與動力,直到毀滅自己的人生。

心理學:一個人無法走出自己的困境,往往被這三種思維所限制

第一、陷入絕對化思維,習慣性說,“總是”

每次遇到問題或者不幸的時候,有些人可能會下意識的告訴自己,為什麼那個倒黴的人總是我們自己,我們會下意識的認為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倒黴的人。

而習慣性說總是的人,喜歡用絕對化的概念來總結自己的經歷。比如自己遇到不好的男人,然後就推倒為這個世界沒有好男人。

當我們懷有悲觀的希望去面對自己人生的時候,我們根本無法解除自己的困境,反而會讓我們陷入到這種自證預言中去,因為我們認為自己不配擁有好的運氣和好的人。而要改變現狀,我們從現狀開始就要重新塑造自己的說話方式。

心理學:一個人無法走出自己的困境,往往被這三種思維所限制

不要習慣性說總是,我們可以說偶爾,比如遇到不好的男人,我們說我們偶爾可能會遇到一個渣男,但是並不代表我一直會遇到渣男,我相信自己可以遇到更好的男人。

當你發自內心改變自己說話的方式,你看待問題也會更客觀,從而走出自己人生困境,重新塑造自己的幸福。

"
心理學:一個人無法走出自己的困境,往往被這三種思維所限制

文/唐若

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

有時我們在自己人生困境中遲遲走不出來,並不是當下發生的事情,而是與我們的心態與思維息息相關。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Festinger)有一個很出名的判斷,被人們稱為“費斯汀格法則”:“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這個定律告訴我們人生中把我們拖入人生困境的是我們所思所想,因為我們狹隘的思維,會讓我們看不到人生的希望與動力,一直消耗我們的激情與動力,直到毀滅自己的人生。

心理學:一個人無法走出自己的困境,往往被這三種思維所限制

第一、陷入絕對化思維,習慣性說,“總是”

每次遇到問題或者不幸的時候,有些人可能會下意識的告訴自己,為什麼那個倒黴的人總是我們自己,我們會下意識的認為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倒黴的人。

而習慣性說總是的人,喜歡用絕對化的概念來總結自己的經歷。比如自己遇到不好的男人,然後就推倒為這個世界沒有好男人。

當我們懷有悲觀的希望去面對自己人生的時候,我們根本無法解除自己的困境,反而會讓我們陷入到這種自證預言中去,因為我們認為自己不配擁有好的運氣和好的人。而要改變現狀,我們從現狀開始就要重新塑造自己的說話方式。

心理學:一個人無法走出自己的困境,往往被這三種思維所限制

不要習慣性說總是,我們可以說偶爾,比如遇到不好的男人,我們說我們偶爾可能會遇到一個渣男,但是並不代表我一直會遇到渣男,我相信自己可以遇到更好的男人。

當你發自內心改變自己說話的方式,你看待問題也會更客觀,從而走出自己人生困境,重新塑造自己的幸福。

心理學:一個人無法走出自己的困境,往往被這三種思維所限制

第二、陷入習得性無助,不相信自己

人的自信非常重要,自信是我們得以掌控自己的關鍵。但是許多人可能在人生成長與經歷中,慢慢信心對散失殆盡,他們變得不再相信自己,從而迷失自我。

當我們不相信自己的時候,就是最痛苦與迷茫的時候。我們就像一艘失去舵手的船,在海洋中隨風飄蕩,這是非常危險的。

無論生活發生什麼,我們首先要找回自己的自信心,學會相信自己,就需要破除內在的習得性無助。

何謂習得性無助,這是心理學上的一個定律,講述的是一個人一旦被人打擊多了,或者失敗多了,就會陷入到自卑自憐的狀態。

"
心理學:一個人無法走出自己的困境,往往被這三種思維所限制

文/唐若

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

有時我們在自己人生困境中遲遲走不出來,並不是當下發生的事情,而是與我們的心態與思維息息相關。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Festinger)有一個很出名的判斷,被人們稱為“費斯汀格法則”:“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這個定律告訴我們人生中把我們拖入人生困境的是我們所思所想,因為我們狹隘的思維,會讓我們看不到人生的希望與動力,一直消耗我們的激情與動力,直到毀滅自己的人生。

心理學:一個人無法走出自己的困境,往往被這三種思維所限制

第一、陷入絕對化思維,習慣性說,“總是”

每次遇到問題或者不幸的時候,有些人可能會下意識的告訴自己,為什麼那個倒黴的人總是我們自己,我們會下意識的認為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倒黴的人。

而習慣性說總是的人,喜歡用絕對化的概念來總結自己的經歷。比如自己遇到不好的男人,然後就推倒為這個世界沒有好男人。

當我們懷有悲觀的希望去面對自己人生的時候,我們根本無法解除自己的困境,反而會讓我們陷入到這種自證預言中去,因為我們認為自己不配擁有好的運氣和好的人。而要改變現狀,我們從現狀開始就要重新塑造自己的說話方式。

心理學:一個人無法走出自己的困境,往往被這三種思維所限制

不要習慣性說總是,我們可以說偶爾,比如遇到不好的男人,我們說我們偶爾可能會遇到一個渣男,但是並不代表我一直會遇到渣男,我相信自己可以遇到更好的男人。

當你發自內心改變自己說話的方式,你看待問題也會更客觀,從而走出自己人生困境,重新塑造自己的幸福。

心理學:一個人無法走出自己的困境,往往被這三種思維所限制

第二、陷入習得性無助,不相信自己

人的自信非常重要,自信是我們得以掌控自己的關鍵。但是許多人可能在人生成長與經歷中,慢慢信心對散失殆盡,他們變得不再相信自己,從而迷失自我。

當我們不相信自己的時候,就是最痛苦與迷茫的時候。我們就像一艘失去舵手的船,在海洋中隨風飄蕩,這是非常危險的。

無論生活發生什麼,我們首先要找回自己的自信心,學會相信自己,就需要破除內在的習得性無助。

何謂習得性無助,這是心理學上的一個定律,講述的是一個人一旦被人打擊多了,或者失敗多了,就會陷入到自卑自憐的狀態。

心理學:一個人無法走出自己的困境,往往被這三種思維所限制

而要走出這種無助,我們必須找到自己自信的根基,並且學會從身邊小事做起,做好一件事,這是找到自己內心定力重要方法,也是挽回我們信心的關鍵。

當我們能夠迴歸到內心,看到自己內心力量的時候,你就慢慢擁有了自信去面對生活的一切。即使你在海洋中遇到再大風浪也不怕,因為你已經能夠找回自己人生定力與主動權。

更多關於內心強大的心法與內容,可以關注我的圈子,一個致力於幫助他人內心強大,破除迷茫與不自信,找回自我的定力。加入者即可贈送100本精選電子書籍和1500多名圈友共同探討內心強大的心法與技巧。

"
心理學:一個人無法走出自己的困境,往往被這三種思維所限制

文/唐若

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

有時我們在自己人生困境中遲遲走不出來,並不是當下發生的事情,而是與我們的心態與思維息息相關。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Festinger)有一個很出名的判斷,被人們稱為“費斯汀格法則”:“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這個定律告訴我們人生中把我們拖入人生困境的是我們所思所想,因為我們狹隘的思維,會讓我們看不到人生的希望與動力,一直消耗我們的激情與動力,直到毀滅自己的人生。

心理學:一個人無法走出自己的困境,往往被這三種思維所限制

第一、陷入絕對化思維,習慣性說,“總是”

每次遇到問題或者不幸的時候,有些人可能會下意識的告訴自己,為什麼那個倒黴的人總是我們自己,我們會下意識的認為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倒黴的人。

而習慣性說總是的人,喜歡用絕對化的概念來總結自己的經歷。比如自己遇到不好的男人,然後就推倒為這個世界沒有好男人。

當我們懷有悲觀的希望去面對自己人生的時候,我們根本無法解除自己的困境,反而會讓我們陷入到這種自證預言中去,因為我們認為自己不配擁有好的運氣和好的人。而要改變現狀,我們從現狀開始就要重新塑造自己的說話方式。

心理學:一個人無法走出自己的困境,往往被這三種思維所限制

不要習慣性說總是,我們可以說偶爾,比如遇到不好的男人,我們說我們偶爾可能會遇到一個渣男,但是並不代表我一直會遇到渣男,我相信自己可以遇到更好的男人。

當你發自內心改變自己說話的方式,你看待問題也會更客觀,從而走出自己人生困境,重新塑造自己的幸福。

心理學:一個人無法走出自己的困境,往往被這三種思維所限制

第二、陷入習得性無助,不相信自己

人的自信非常重要,自信是我們得以掌控自己的關鍵。但是許多人可能在人生成長與經歷中,慢慢信心對散失殆盡,他們變得不再相信自己,從而迷失自我。

當我們不相信自己的時候,就是最痛苦與迷茫的時候。我們就像一艘失去舵手的船,在海洋中隨風飄蕩,這是非常危險的。

無論生活發生什麼,我們首先要找回自己的自信心,學會相信自己,就需要破除內在的習得性無助。

何謂習得性無助,這是心理學上的一個定律,講述的是一個人一旦被人打擊多了,或者失敗多了,就會陷入到自卑自憐的狀態。

心理學:一個人無法走出自己的困境,往往被這三種思維所限制

而要走出這種無助,我們必須找到自己自信的根基,並且學會從身邊小事做起,做好一件事,這是找到自己內心定力重要方法,也是挽回我們信心的關鍵。

當我們能夠迴歸到內心,看到自己內心力量的時候,你就慢慢擁有了自信去面對生活的一切。即使你在海洋中遇到再大風浪也不怕,因為你已經能夠找回自己人生定力與主動權。

更多關於內心強大的心法與內容,可以關注我的圈子,一個致力於幫助他人內心強大,破除迷茫與不自信,找回自我的定力。加入者即可贈送100本精選電子書籍和1500多名圈友共同探討內心強大的心法與技巧。

心理學:一個人無法走出自己的困境,往往被這三種思維所限制

第三,做出過度的犧牲,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

從心理學上來說,我們首先要承認自私與愛自己的重要性。有時候我們陷入自己人生困境,被別人過度索取,而不懂得拒絕,是我們默認允許別人這樣做的,我們從內心可能認為別人的幸福要由我們自己成全。

比如有些人為了做一個好人,不斷犧牲自己的感受,這種犧牲,卻讓我們感覺不到自己的價值存在,彷彿一切都是為別人活著,失去自我的感受與犧牲,只會讓我們越來越疲憊與不堪,更找不到人生存在的意義。

所以無論曾經的你有多好,首先要恢復與承認自己的感受,對身邊過度索取的人說不,這樣才能奪回你的主動權。

"
心理學:一個人無法走出自己的困境,往往被這三種思維所限制

文/唐若

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

有時我們在自己人生困境中遲遲走不出來,並不是當下發生的事情,而是與我們的心態與思維息息相關。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Festinger)有一個很出名的判斷,被人們稱為“費斯汀格法則”:“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這個定律告訴我們人生中把我們拖入人生困境的是我們所思所想,因為我們狹隘的思維,會讓我們看不到人生的希望與動力,一直消耗我們的激情與動力,直到毀滅自己的人生。

心理學:一個人無法走出自己的困境,往往被這三種思維所限制

第一、陷入絕對化思維,習慣性說,“總是”

每次遇到問題或者不幸的時候,有些人可能會下意識的告訴自己,為什麼那個倒黴的人總是我們自己,我們會下意識的認為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倒黴的人。

而習慣性說總是的人,喜歡用絕對化的概念來總結自己的經歷。比如自己遇到不好的男人,然後就推倒為這個世界沒有好男人。

當我們懷有悲觀的希望去面對自己人生的時候,我們根本無法解除自己的困境,反而會讓我們陷入到這種自證預言中去,因為我們認為自己不配擁有好的運氣和好的人。而要改變現狀,我們從現狀開始就要重新塑造自己的說話方式。

心理學:一個人無法走出自己的困境,往往被這三種思維所限制

不要習慣性說總是,我們可以說偶爾,比如遇到不好的男人,我們說我們偶爾可能會遇到一個渣男,但是並不代表我一直會遇到渣男,我相信自己可以遇到更好的男人。

當你發自內心改變自己說話的方式,你看待問題也會更客觀,從而走出自己人生困境,重新塑造自己的幸福。

心理學:一個人無法走出自己的困境,往往被這三種思維所限制

第二、陷入習得性無助,不相信自己

人的自信非常重要,自信是我們得以掌控自己的關鍵。但是許多人可能在人生成長與經歷中,慢慢信心對散失殆盡,他們變得不再相信自己,從而迷失自我。

當我們不相信自己的時候,就是最痛苦與迷茫的時候。我們就像一艘失去舵手的船,在海洋中隨風飄蕩,這是非常危險的。

無論生活發生什麼,我們首先要找回自己的自信心,學會相信自己,就需要破除內在的習得性無助。

何謂習得性無助,這是心理學上的一個定律,講述的是一個人一旦被人打擊多了,或者失敗多了,就會陷入到自卑自憐的狀態。

心理學:一個人無法走出自己的困境,往往被這三種思維所限制

而要走出這種無助,我們必須找到自己自信的根基,並且學會從身邊小事做起,做好一件事,這是找到自己內心定力重要方法,也是挽回我們信心的關鍵。

當我們能夠迴歸到內心,看到自己內心力量的時候,你就慢慢擁有了自信去面對生活的一切。即使你在海洋中遇到再大風浪也不怕,因為你已經能夠找回自己人生定力與主動權。

更多關於內心強大的心法與內容,可以關注我的圈子,一個致力於幫助他人內心強大,破除迷茫與不自信,找回自我的定力。加入者即可贈送100本精選電子書籍和1500多名圈友共同探討內心強大的心法與技巧。

心理學:一個人無法走出自己的困境,往往被這三種思維所限制

第三,做出過度的犧牲,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

從心理學上來說,我們首先要承認自私與愛自己的重要性。有時候我們陷入自己人生困境,被別人過度索取,而不懂得拒絕,是我們默認允許別人這樣做的,我們從內心可能認為別人的幸福要由我們自己成全。

比如有些人為了做一個好人,不斷犧牲自己的感受,這種犧牲,卻讓我們感覺不到自己的價值存在,彷彿一切都是為別人活著,失去自我的感受與犧牲,只會讓我們越來越疲憊與不堪,更找不到人生存在的意義。

所以無論曾經的你有多好,首先要恢復與承認自己的感受,對身邊過度索取的人說不,這樣才能奪回你的主動權。

心理學:一個人無法走出自己的困境,往往被這三種思維所限制

前不久有一個人跟我留言,自己的父母逼著她讓她給錢為弟弟買房,並且以親情斷絕的名義威脅她,而她在這種親情的綁架下,非常的難受。

而我的建議就是對於不合理的要求,無論關係多麼親密,我們都要學會拒絕,這樣你才會知道自己也很重要。

有時我們的過度犧牲並不一定會換回別人的尊重,反而會讓他人理所當然。而你的適當拒絕,就是告訴對方,你的感受也是重要的。

我們人生中的每個困境都是提醒我們,有時讓我們陷入困境並不是當下的事情,而是你的思維與心態,當你轉換思維與心態的時候,你就會豁然開朗,用自己的智慧去掌握個人的幸福。

今日話題:你覺得是什麼把一個人陷入困境的,歡迎探討與交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