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是仇富也不是炫富,深度解讀縱火背後的行為心理

心理健康 心理學 CCTV 趙小明 三體的祕密 2017-07-07

趙小明 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關注我,好文章不錯過!

前段時間火災事件背後的原因,引起了眾多網民和媒體的關注。這個案件被很多人引申成了貧富人群之間的矛盾衝突,這種過度引申,折射出大眾對貧富問題的敏感性,網上評論往往也圍繞著仇富,炫富展開。

但是這隻能折射出大眾對新聞事件中熱點的關心。下面,小明將從以下三個方面分析縱火犯的心理,教你如何在生活中提前防範危險的人。既不是仇富也不是炫富,深度解讀縱火背後的行為心理

圖為縱火事發現場

心理專家解讀:什麼人會做出極端行為?

第一,反社會人格因素。

不少孩子在中小學階段會因為家庭、學校、社會的忽視,而被迫進入網絡社會進行虛擬的社交。這時的他們往往通過一系列的對立違抗行為,來引發別人對他們的關注。從臨床心理學的角度,18歲之後的人才可以被確診為反社會人格障礙。如果這些孩子能夠在人格完全形成固化之前,得到現實生活中更多人對他的關注,他們多數都會得到改善。

小明上中學的時候,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放火。我經常和我的那批小夥伴燒垃圾桶,垃圾桶裡有各種能燒的東西,而且點燃之後整個垃圾桶就像一個火爐,整晚都燃起熊熊大火,我們常常一晚上能點完一個街區的垃圾桶,這讓當時我們非常有成就感。

不過小明沒有發展成職業縱火犯,現在成了下面這副模樣。

既不是仇富也不是炫富,深度解讀縱火背後的行為心理

從小明的成長經歷看,小時候之所以到處點燃垃圾桶,內心裡就是想通過這種行為獲得他人的關注。

第二,孤立無援的環境因素誘發。

當一個人處於兩難的困境,而又孤立無援的時候,最容易發生極端行為,比如說這次事件的縱火犯,她無法得到親朋好友的支持,又欠了僱主一大筆債,如果自己再不擅長與他人溝通,緩解壓力的話,就很容易因為孤立無援而採取極端的行為。

第三,模仿行為。

從群體心理效應的角度,互聯網時代各種新聞事件層出不窮,這很容易引起人們去模仿一些熱點事件的行為。這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從眾心理,人們通過模仿新聞事件中的行為,從中想獲得一種安全感、歸屬感,甚至會通過群體共振來獲得群體快感。因此,對於容易誘發心理傳染的事件,社會媒體應該對事件中的部分涉及暴力、性的內容進行一定的過濾,這是互聯網社會信息管理的必要方法。想知道更多互聯網時代人的心理,大家可以去看一下小明寫的《互聯網心理學》一書。

既不是仇富也不是炫富,深度解讀縱火背後的行為心理

圖為被害人家屬痛哭舉牌

如何防範類似的僱工和僱主間矛盾再次發生?

小明的建議有以下三點:

1.一個人的心理健康需要有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學會當在生活中遇到困難、不順心的事情時多找自己的親朋好友溝通交流,你就能更多元、多維度作出選擇和決策,就能避免一些極端的行為。

2.提高職場中的情商。服務性質的工作常常會因為一件小的事情,引起猜忌、誤會,進而會不斷的發酵累積、歪曲事情的真相,而最好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直面各種誤會,面對面的溝通、討論,把話說開。憋著氣只會讓事情越來越嚴重,因此,服務性質的工作特別需要高的職場情商。

既不是仇富也不是炫富,深度解讀縱火背後的行為心理

3.提供社會服務的社會機構,組織,公司等等,需要給員工發放指導小冊子。這裡面應該包含有工作中遇到各種問題具體如何應對的方法,提供解決途徑和法律支持,最好能夠包含心理輔導的聯繫電話。

這種面向工作中疑難問題的解決手冊,特別適合像家政,保姆這樣的勞務工作。但是目前很少有企業組織能夠做到這一點,希望通過這件事情能夠引起全社會有關部門,單位組織公司等的注意,能夠做出一系列的舉措防範類似事情再次發生。

如果有以上三點的幫助,相信能夠減少很多類似問題的發生。

央視心理專家趙小明老師

建立了一個最靠譜的心理科學發射站!

每天發射最科學、最有趣、最實用、最生活的心理學知識!

想知道心理學最神祕的技術?

請點擊“瞭解更多”,查看心理學基地的祕密

既不是仇富也不是炫富,深度解讀縱火背後的行為心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