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的話】當下,中國面積最大的省區新疆,愈來愈受世人關注,包括她遙遠的過去。新疆發展的歷史是紛繁複雜的,要把她講清楚,是不易的,而要在不太長的篇幅中描述她的面貌、釐清她的脈絡,並能讓一般讀者瞭解和認識她,就更不易了。本號將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連續刊發相關係列文章,試圖讓讀者在一篇篇不長的文字中,瞭解她的面貌。

【新疆發展簡史·節選17】

新疆的“雙泛”思想來自於中亞及土耳其

目前在中國,將“泛伊斯蘭主義”和“泛突厥主義”稱為“雙泛”。

前者也稱“大伊斯蘭主義”,最早由阿富汗人於19世紀末提出,最初的目標是所有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和地區共建一個統一的伊斯蘭教國家,以此反對西方殖民主義的侵略。後者最早是由俄國韃靼人於20世紀初提出,因為被土耳其提倡和支持,也稱“大土耳其主義”,或“泛土耳其主義”,起初的目標是,使俄國操突厥語的民族成立一個統一的民族聯盟,以此對付沙俄的統治。後來,“雙泛”都被行將崩潰的奧斯曼帝國土耳其所提倡和發揮。土耳其的政治勢力幻想恢復昔日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奧斯曼帝國的輝煌,尤其是“泛突厥主義”,一度被稱為“奧斯曼主義”,併成土耳其民族運動的精神支柱,向世界傳播。

雖然“雙泛”在最初反對侵略和殖民統治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其特徵是超國家、超地域、超民族的極端宗教觀和民族觀,只能被野心家和封建宗教勢力以及帝國主義所利用。實踐證明,這對於本國和人民都是不利的、有害的。“雙泛”雖沒能圓土耳其那些人的美夢,也不可能圓夢,但此思潮卻在20世紀上半葉的蘇俄和新疆得到了傳播和短命的實踐。

在中亞和新疆,大多數民眾信仰伊斯蘭教和操突厥語。20世紀20年代初,為了反對蘇俄,中亞的地方政治勢力利用“泛突厥主義”,試圖在中亞建立一個包括所有操突厥語人在內的獨立的泛突厥斯坦國家,即“突厥斯坦共和國”,或“土耳其斯坦共和國”。但當時處在中亞帕米爾高原的塔吉克族雖為伊斯蘭教民族,但操東伊朗語,於是他們就再以“泛伊斯蘭主義”為旗幟,將其納入。他們“宣稱中亞並不存在各個不同的民族,只有由共同的伊斯蘭教和突厥血統結合起來的單一民族。”實際上,並不存在一個突厥民族,“突厥”一名不過是一個語族的名稱而已。但因“泛突厥主義”企圖以語言上的大同小異來統一中亞各民族,故將一個語族的名稱與民族的名稱混為一談。而“泛伊斯蘭主義”則企圖實行“穆斯林的統一”。為維護年輕的蘇維埃國家的最高利益,蘇聯在中亞果斷地向“雙泛”運動開戰:一是“取消突厥斯坦這個地名和突厥族這個族名”;二是通過民族識別,“將其分為幾個民族,成立各該民族的共和國,分而治之”。同時,也對“雙泛”骨幹分子進行清洗。其殘餘分子分別逃到了阿富汗和新疆。

新疆“雙泛”思想的早期傳播

在新疆從事“雙泛”活動,其最終目的就是要將新疆從中國分離出去,簡單地說就是搞“疆獨”。逃竄新疆的“雙泛”殘餘分子,最有代表性的是烏茲別克斯坦人艾力汗•吐烈。他出生於宗教世家,1920年代初期,因以“雙泛”為旗幟,在烏茲別克斯坦從事“獨立運動”而被蘇維埃抓捕未果,逃遁到新疆。其先後在庫車等地佈道行醫,後到伊犁涉嫌傳播“雙泛”思想,被盛世才政府下獄幾年。1944年11月12日,他在伊寧成立的“東突厥斯坦人民共和國臨時政府”任主席,這是在蘇聯政府支持下的結果。1年8個月後的1946年6月,因反對和談,堅持分裂、獨立的艾力汗•吐烈又被蘇聯下令送回。阿合買提江、阿巴索夫等受命掌握了“三區”的領導權。在蘇聯駐迪化領事館的調停下,7月1日,由新疆其他七區和三區聯合組成了新疆聯合政府,取消“東突厥斯坦人民共和國”,改稱新疆伊犁專區政府。

再就是從土耳其及中東地區回國的一些留學人員,最具代表性的是麥斯武德•沙比爾、伊敏•布拉格、艾沙•玉素甫伯克等。他們的“雙泛”思想在新疆悄悄傳播。對此,當時新疆最高統治者楊增新予以嚴加防範和打擊,並且將麥斯武德驅逐出境。

不足3個月的喀什“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

1928年楊增新死後,正如他所言,“死後新省會大亂”。至金樹仁統治初期,新疆已危機四伏,穆罕默德•伊敏和在外遊學回來的沙比提大毛拉等“雙泛”骨幹,已公開活動。隨著新疆動亂加劇之時,“雙泛”在南疆開始進入實踐階段。

當時的新疆,社會、民族矛盾已顯激化,對抗政府的起義暴動不斷,甘肅軍閥馬仲英藉機進攻新疆,將戰火很快擴大到南疆。一些“雙泛”團體和組織先後建立。有兩個分裂組織利用戰亂,將起義導向民族分裂暴亂。一個在和田,以伊敏、沙比提大毛拉等人為首的“民族革命委員會”,謀求建立伊斯蘭教權國家,他們取得了墨玉、和田等地暴動的領導權,並在1933年2月宣佈成立“和田伊斯蘭政府”。另一個是在喀什活動的“青年喀什噶爾黨”。1933年6月,沙比提大毛拉督軍進軍喀什,經過一系列的各派爭鬥,1933年11月12日晚,終於拼湊了一個“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推舉滯留在阿克蘇的和加尼牙孜任總統,沙比提大毛拉自任總理。

從“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名稱來看,是首次將“國”與“雙泛”密切結合的嘗試。同時,又將新疆稱之為“東突厥斯坦”。顯然,這是從中亞引進的、將語族名與族名混合杜撰的“新地名”。這個“東突國”沒有得到一個國家的承認。

當時的新疆省府迪化(今烏魯木齊)已被馬仲英部圍困,危在旦夕。1933年取代金樹仁的盛世才,上臺伊始親近並依靠蘇聯。蘇聯便出兵支持盛世才擊潰馬仲英部,敗退到喀什的馬仲英屬下與原喀什軍政首領回族人馬紹武和馬佔倉會合,於1934年2月6日佔領喀什,並擊潰了“東突國”。沙比提大毛拉、和加尼牙孜出逃,他們的“國家”也隨之滅亡。

反對“維吾爾”族稱,主張稱“土耳其族”

1934年,取得新疆統治地位的盛世才效仿蘇聯,進行民族識別,也起到了分化“雙泛”思想傳播的作用。當時新疆認定了14個民族,包括1953年併入維吾爾族的塔蘭其族。1944年8月,盛世才被迫離開新疆後,國民黨中央政府接管新疆,趁新疆政局不穩,“雙泛”思想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傳播。他們極其熱衷於把操突厥語的穆斯林民眾,稱為突厥族。這與當年中亞“雙泛”的思潮如出一轍。

當時新疆維吾爾人中一些所謂的“精英”,包括麥斯武德•沙比爾、艾沙•玉素甫伯克、伊敏•布拉格等,都曾公開反對,尤其是對“維吾爾族”這樣的稱呼更是牴觸。他們荒謬地將古代突厥人說成是現代維吾爾人和其他新疆操突厥語的各少數民族的共同祖先。當時在國內學術界,還形成了不小的爭論。

打著反蘇反共大旗,通過遊說國民黨政府要員,1940年,麥斯武德•沙比爾、伊敏•布拉格、艾沙•玉素甫伯克三人終於走到了一起。他們不僅公開以新創的“東土耳其斯坦”之名替代當時已有60年的“新疆”省名,而且要求政府從憲法上予以認定;最終以所謂的“高度自治”為過渡,實現“東突厥斯坦”的獨立。

1944年,伊敏和艾沙創辦的《自由報》報頭名下為:“我們的種族突厥,我們的宗教伊斯蘭,我們的祖國是突厥斯坦”。他們認為,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塔蘭其(1953年合併至維吾爾)、烏孜別克、塔塔爾這六個民族,甚至操伊朗語的塔吉克人,都是土耳其族。“雖然這在學術上毫無價值,但在政治上為構建一個大土耳其族”已埋下了禍根。由此,他們將新疆的操突厥語的民族稱“突厥民族”,並與土耳其的“土耳其民族”混為一談。

為此,當時著名歷史學家黎東方及時與他們論戰,對麥斯武德、伊敏等披著學術外衣,打著“三民主義”,名為鼓吹突厥“民族”的“自治”,實為獨立的行徑進行了反駁。歷史研究表明:“突厥族”“不僅與今天的維吾爾人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族源關係,而且其本身就是一個帶有政治色彩的虛構概念。”

維吾爾人不是突厥人後裔,更與土耳其人無關

與世界許多民族、特別是草原民族,或歷史上曾經是遊牧的民族一樣,維吾爾族也是經過長期遷徙、民族融合形成的。有關公元6世紀以前的中國少數民族的記載,基本都出自漢文記述,對古代維吾爾人的記載也不例外。

歷史研究一再表明:“袁紇”是最早出現在古代漢語文獻中的古代維吾爾人的源頭,“它是指居住在西域的高車部落聯合體中的一個部落”。7世紀初期,“西突厥軍隊曾侵入這一地區並殺死當地各部落的首領600餘人”。為反抗西突厥的統治,“袁紇”(亦稱“韋紇”)聯合當地的僕固、同羅、拔野等幾個部落一同反抗,最終擺脫西突厥的統治,組建了一個名叫“回紇”的聯盟。這個聯盟與中原王朝一直保持密切聯繫。744年,其首領骨力裴羅受唐朝冊封。788年,回紇統治者上書唐朝,自請改為“回鶻”。840年,回鶻汗國被黠戛斯(今柯爾克孜人,包括今中亞的吉爾吉斯人)的祖先攻破,回鶻人除一部分遷入內地同漢人融合外,其餘分三支:一支遷往吐魯番盆地和今天的吉木薩爾地區,建立了高昌回鶻王國;一支遷往河西走廊,與當地諸族交往融合,形成裕固族;一支遷往帕米爾高原以西、以東,分佈在中亞和今天新疆的喀什及西北部地區,與葛邏祿、樣磨等部族一起建立了喀喇汗王朝,並相繼融合了吐魯番盆地的漢人、塔里木盆地的焉耆人、龜茲人、于闐人、疏勒人等,構成近代維吾爾族的主體。元代,維吾爾族先民在漢語中又稱畏兀兒。元明時期,新疆各民族進一步融合,蒙古人尤其是察合臺汗國的蒙古人基本和畏兀兒人融為一體,為畏兀兒補充了新鮮血液。1934年,新疆省決定統一使用維吾爾作為漢文規範稱謂,維,即維護;吾,即我;爾,即你;意為維護你我團結,首次精確表達了Uyghur(維吾爾)名稱的本意。

維吾爾族歷史脈絡是清楚的。維吾爾人與中國歷史上形成的眾多其他少數民族一樣,都經歷過極其複雜的形成和演化過程。維吾爾族先民不僅不是突厥人,而且還一度受突厥人奴役,“兩者是被奴役和奴役的關係”。維吾爾族先民回紇早期受突厥統治,在唐朝軍隊支持下,起兵反抗東突厥汗國,並先後攻滅西突厥汗國、後突厥汗國。西突厥汗國滅亡後,一些使用突厥語族語言的部落向西遷徙,其中一支輾轉西遷小亞細亞,融入當地諸族,建立奧斯曼帝國。20世紀初,奧斯曼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之後凱末爾領導革命,建立土耳其共和國。

維吾爾人不是突厥人的後裔,更與土耳其沒有關係。但近代以來,一些“泛突厥主義”分子依據西遷的部分突厥人融入土耳其人的歷史,熱衷於把使用突厥語族語言的各民族都說成是突厥人。顯然,這是為其謀求獨立的政治目的而別有用心的。

說明:本文註釋和參考資料部分在此省略

本文執筆:李德華 李紹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