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出土中國最早的紙本畫,孤品彩繪天王踏鬼木俑,件件都是國寶

  • 實拍文物,清晰呈現,讓美流傳,乾貨分享!

絲綢之路沿線各國隨著貿易的展開、人員的往來,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和不斷融合,使得漢文化和世界各地的多元文化在西域日漸流行,尼雅、樓蘭、高昌等遺址出土的豐富文物即是證明。

1984年新疆洛浦縣山普拉墓地M1出土的公元前2世紀動物紋綴織絛裙,是裙襬的主要裝飾之一,為在綠地上用白、紅、棕、黃、黑、果綠等色織出變形的動物紋。

新疆出土中國最早的紙本畫,孤品彩繪天王踏鬼木俑,件件都是國寶

動物紋綴織絛裙·四庫全叔拍攝

動物紋是山普拉出土織物圖案中的突出主題紋飾,圖案化和變形紋烘托出各種動物的形態,反映了山普拉地區畜牧業的發達。

新疆出土中國最早的紙本畫,孤品彩繪天王踏鬼木俑,件件都是國寶

動物紋綴織絛裙·四庫全叔拍攝

藉助於翅膀就能飛行的想象最先出現在地中海沿岸,大約在公元前12-前10世紀。中國古代神話裡並沒有帶翼飛行的人或神,這與中國古代的傳統和想象力有關。

新疆出土中國最早的紙本畫,孤品彩繪天王踏鬼木俑,件件都是國寶

陶翼馬·四庫全叔拍

這件1991年西安灞橋出土陶翼馬,當是中西交通的產物,反映了漢文化對西方文化因素的吸收與借鑑。

新疆出土中國最早的紙本畫,孤品彩繪天王踏鬼木俑,件件都是國寶

陶翼馬·四庫全叔拍

1998年新疆若羌縣樓蘭故城以北墓葬出土的漢晉彩繪木棺,為四足箱式木棺,棺四壁和頂蓋滿施彩繪。木棺頭端擋板上的圓圈內繪有一隻金烏,足端擋板上的圓圈內繪有一隻蟾蜍,分別代表日、月。用金烏和蟾蜍象徵日月源於中原文化,這件木棺的彩繪圖案明顯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

新疆出土中國最早的紙本畫,孤品彩繪天王踏鬼木俑,件件都是國寶

漢晉彩繪木棺·四庫全叔拍

這件公元3-5世紀和田王國人首形陶水注,1976年出土於新疆和田地區約特幹遺址。

新疆出土中國最早的紙本畫,孤品彩繪天王踏鬼木俑,件件都是國寶

和田王國人首形陶水注·四庫全叔攝影

上部為人首,戴高頂螺帽,深目高鼻,上脣的鬍鬚外展卷翹,下頜長鬚呈波紋。下部是牛頭狀,底部帶小圓孔。西方學者一般認為該器物是來通。

新疆出土中國最早的紙本畫,孤品彩繪天王踏鬼木俑,件件都是國寶

和田王國人首形陶水注·四庫全叔攝影

十六國時期的《墓主人生活圖》於1964年在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M13出土,這是我國目前出土年代最早而且保存完好的一幅紙本畫。全圖長106釐米、寬46釐米,由六幅小畫拼接而成,以寫實的手法表現了墓主人生前奢華的生活,可謂是中國墓葬壁畫中的精品之作。從題材和畫風看,與甘肅境內的嘉峪關出土的同一時期的畫像磚很相似,應是受河西地區魏晉以來墓葬壁畫的影響。

新疆出土中國最早的紙本畫,孤品彩繪天王踏鬼木俑,件件都是國寶

墓主人生活圖·四庫全叔攝影

上排居左一幅小畫裡,左上角繪有一個圓形圖樣,裡面像是人臉,結合旁邊的北斗七星,有專家認為畫的是蟾蜍的形象,表示的是月亮。

新疆出土中國最早的紙本畫,孤品彩繪天王踏鬼木俑,件件都是國寶

墓主人生活圖·四庫全叔攝影

上排居中一幅小畫裡,繪有一顆大樹,枝繁葉茂,樹下落有一隻鷹嘴長尾大鳥,尾羽好像鳳凰,能夠引來鳳凰的非梧桐莫屬,因此,那棵大樹自是梧桐無疑。

新疆出土中國最早的紙本畫,孤品彩繪天王踏鬼木俑,件件都是國寶

墓主人生活圖·四庫全叔攝影

上排居右一幅小畫裡,右上角繪有圓圈,裡面是一隻金烏,表現的是太陽。左側一棵小樹,枝葉隨風飄動。樹下為農田,田的右側放著各式各樣的農具,散發著濃濃的田園氣息。只是未見勞作的農人,想來正是中午,大家都去吃飯了。

新疆出土中國最早的紙本畫,孤品彩繪天王踏鬼木俑,件件都是國寶

墓主人生活圖·四庫全叔攝影

下排居左一幅小畫裡,左側是一棵小樹,中間為一匹背放鞍具、裝飾華麗的黑色高頭大馬,馬後是手執馬鞭,身著短衫,隨時準備伺候主人出行的馬伕。黑馬頭部畫的極其醒目,腰相當細,馬腿更是幾乎細成了一條線,頗有卡通畫的既視感。

新疆出土中國最早的紙本畫,孤品彩繪天王踏鬼木俑,件件都是國寶

墓主人生活圖·四庫全叔攝影

下排居中一幅小畫裡,下方有一矮塌,上面端坐之人應該就是墓主人。他雙眼斜視,留著八字鬍,頭戴黑色高冠,手持團扇,身穿寬大長袍,從服飾上看具有濃郁的中原文化風格。旁邊立一女子,頭上梳著擷子髻,臉上滿是紅點,不知本身是麻臉,還是一種特殊的妝容,身穿拽地紅裙,可能是墓主人的妻子,也可能是他的婢女。

新疆出土中國最早的紙本畫,孤品彩繪天王踏鬼木俑,件件都是國寶

墓主人生活圖·四庫全叔攝影

下排居右一幅小畫裡,描繪了廚房裡的景象,只見地上擺放有石臼、磨盤、炊具、雙耳酒罈、鞍形烤爐等。爐內爐火正旺,一位廚娘正在忙前忙後,表現出濃郁的生活氣息。從廚娘也梳擷子髻這種髮型來看,當時生活在西域地區的女子,受到了中原服飾文化強大的影響,

新疆出土中國最早的紙本畫,孤品彩繪天王踏鬼木俑,件件都是國寶

墓主人生活圖·四庫全叔攝影

1959年新疆哈密托米爾底佛寺遺址出土的唐代回鶻文《彌勒會見記》劇本,加序文共28章,現存前25章及序文。劇本是聖月(Aryacandra)由印度語梵文改編成吐火羅語,再由回鶻僧人羯磨師(Karma ā caka)譯為回鶻語的,這是其中的1葉。

新疆出土中國最早的紙本畫,孤品彩繪天王踏鬼木俑,件件都是國寶

回鶻文《彌勒會見記》劇本殘片·四庫全叔 拍攝

唐代焉耆文《彌勒會見記》劇本殘片,在1975年出土於新疆焉耆縣錫克沁佛寺遺址,共發現44葉,紙本,皆兩面書寫焉耆文。焉耆語亦稱吐火羅語,是用婆羅米字母拼寫的古代焉耆語。用焉耆語書寫的《彌勒會見記》劇本是一部大型分幕劇作,是我國最早的劇本,與漢譯《賢愚經》卷二十《波婆離品》講的是同一個故事。這是其中的1葉。

新疆出土中國最早的紙本畫,孤品彩繪天王踏鬼木俑,件件都是國寶

焉耆文《彌勒會見記》劇本殘片·四庫全叔 拍攝

1960年新疆吐魯番市阿斯塔那M336出土楚地唐代陶舞獅俑,由泥塑而成,是兩人裝扮成獅子的形象翩翩起舞。舞獅是中原地區傳統的節慶活動表演項目,說明唐代舞獅表演已傳至西域地區。

新疆出土中國最早的紙本畫,孤品彩繪天王踏鬼木俑,件件都是國寶

陶舞獅俑·四庫全叔 拍

新疆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出土的唐代面制食品,是一千多年前的休閒食品。麵點用手捏製或模製成型,外觀形式多樣,做工比較精細,有些是從中原地區傳過去的,如餃子即是其中的一種。這些面制食品由於長期處於乾燥環境,導致含水量降低,有效防止了黴變的發生,再加上墓內缺氧,故而能夠保存完好至今。

新疆出土中國最早的紙本畫,孤品彩繪天王踏鬼木俑,件件都是國寶

唐代面制食品·四庫全叔 拍

1972年新疆吐魯番市阿斯塔那M187出土的這幅唐代弈棋貴婦絹畫,為工筆重彩,人物形象生動、逼真,充分體現了盛唐時期繪畫藝術的特點。

新疆出土中國最早的紙本畫,孤品彩繪天王踏鬼木俑,件件都是國寶

弈棋貴婦絹畫·四庫全叔 攝影

這位胖胖的貴婦頭梳“回鶻髻”,面上貼花鈿,畫額黃,掃蛾眉,點絳脣,典型的大唐妝容,身穿橙紅色襦衫和綠色長裙,肩披白色帔帛,右手正欲落子,卻又有些猶豫不決,動靜之間的神態捕捉極其到位!

新疆出土中國最早的紙本畫,孤品彩繪天王踏鬼木俑,件件都是國寶

弈棋貴婦絹畫·四庫全叔 攝影

在中原地區廣為流行的圍棋傳播到吐魯番地區,這與吐魯番地區的上層社會廣為接受唐朝中原地區上層社會的生活風氣相關聯。

新疆出土中國最早的紙本畫,孤品彩繪天王踏鬼木俑,件件都是國寶

弈棋貴婦絹畫·四庫全叔 攝影

在弈棋貴婦絹畫出土的第二年,阿斯塔那M206出土了一件唐代木圍棋盤。棋盤表面磨製得十分光滑,四周以象牙邊條鑲嵌,方形底座,底座每側有2個弧門。棋盤表面縱橫各19路棋道,共有361個交叉點,與現在的棋盤形制一樣。

新疆出土中國最早的紙本畫,孤品彩繪天王踏鬼木俑,件件都是國寶

木圍棋盤·四庫全叔 攝影

這件棋盤表明在唐代時圍棋不但已定型為縱橫各19道,而且已經流行於西域民間,因此,是研究圍棋沿絲路傳播的重要實物資料。

新疆出土中國最早的紙本畫,孤品彩繪天王踏鬼木俑,件件都是國寶

木圍棋盤·四庫全叔 攝影

同墓出土的這件唐代彩繪木天王俑,是目前國內發現的唯一木雕天王踏鬼俑,由分別雕刻出的30塊大小不等的部位粘合而成,上施彩繪。

新疆出土中國最早的紙本畫,孤品彩繪天王踏鬼木俑,件件都是國寶

彩繪木天王俑·四 庫 全 叔 拍 攝

只見天王雙眉上揚、兩眼圓睜,顴骨高聳,闊口大張,露出兩排雪白的牙齒,脣邊口子胡濃黑有型。髮髻梳到頭頂,中間系一根紅帶。

新疆出土中國最早的紙本畫,孤品彩繪天王踏鬼木俑,件件都是國寶

彩繪木天王俑·四 庫 全 叔 拍 攝

他身穿隋末唐初時期中原地區武將的戰袍,邊緣處鎏金飾邊,色彩鮮豔,盆領擁頸、著明光鎧、琵琶袖束以綠色臂韝(gōu)、上臂虎頭覆膊。

新疆出土中國最早的紙本畫,孤品彩繪天王踏鬼木俑,件件都是國寶

彩繪木天王俑·四 庫 全 叔 拍 攝

下為膝甲,足蹬長腰戰靴,腳踏小鬼。整副鎧甲以紅、綠、金、白諸色相襯,上繪流雲紋牡丹花卉,顯得富麗堂皇。

新疆出土中國最早的紙本畫,孤品彩繪天王踏鬼木俑,件件都是國寶

彩繪木天王俑·四 庫 全 叔 拍 攝

被天王踏著的小鬼,頭戴黑紅色小帽,五官清晰,表情顯得頗痛苦,以此凸顯出天王的神勇和威嚴。

新疆出土中國最早的紙本畫,孤品彩繪天王踏鬼木俑,件件都是國寶

彩繪木天王俑·四 庫 全 叔 拍 攝

天王俑在當時作為墓葬“守護神”置於墓室門外,以保護墓主人的安寧,這種葬俗源自中原內地流行的喪葬習俗。

新疆出土中國最早的紙本畫,孤品彩繪天王踏鬼木俑,件件都是國寶

彩繪木天王俑·四 庫 全 叔 拍 攝

這尊天王俑雕刻精細、刀法流暢,線條優美,裝飾華麗,拆卸自如,顯示出唐朝時期高昌國卓越的木雕技藝,堪稱古代藝術品中的瑰寶。

新疆出土中國最早的紙本畫,孤品彩繪天王踏鬼木俑,件件都是國寶

彩繪木天王俑·四 庫 全 叔 拍 攝

1973年新疆吐魯番市阿斯塔那M216出土的唐代彩繪泥鎮墓獸,是當時墓中常見的隨葬器物。鎮墓獸通常是放在墓道中,起震懾鬼怪、守護死者亡靈不受侵擾的作用。

新疆出土中國最早的紙本畫,孤品彩繪天王踏鬼木俑,件件都是國寶

彩繪泥鎮墓獸·四 庫 全 叔 拍 攝

這一習俗來源於中原地區,據《周禮》記載,有一種怪物叫魍象,好吃死人肝腦;又有一種神獸叫方相氏,有驅逐魍象的本領,所以家人常令方相氏立於墓側,以防怪物的侵擾。從考古發現的情況來看,鎮墓獸最早見於東周時期楚國的墓葬,流行於魏晉至隋唐時期,五代以後逐步消失。

新疆出土中國最早的紙本畫,孤品彩繪天王踏鬼木俑,件件都是國寶

彩繪泥鎮墓獸·四 庫 全 叔 拍 攝


參考文獻:

1、《中國曆代服制服式》

2、《新疆唐墓出土麵點初探》

3、《吐魯番阿斯塔那出土的木雕藝術》

4、《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彩繪鎮墓獸》

5、《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墓地出土鎮墓神獸研究》

6、《新疆阿斯塔那三座唐墓出土珍貴絹畫及文書等文物》

7、展覽說明

注:文中照片皆為作者四庫全叔拍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