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奉家!劉氏宗祠古祠

新化縣奉家鎮百茶源村有座保存完好的古祠,叫劉氏宗祠。經筆者考證,劉氏宗祠為中國大革命時期湖南農民運動新化協會報木分會據點。


新化奉家!劉氏宗祠古祠


劉氏宗祠(圖片源自網絡)

奉家鎮秦人社區七十六歲的奉建山老人回憶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下團村的奉恆州任奉家人民公社文化站站長,我任公社文工團團長,有十六位團員。我們編演話劇《紅旗》。

這個戲,取材於地下共產黨員劉文淡以報木古祠為據點從事農民運動。在此之前,奉恆州收到了報木農民送來的一面黨旗和一份‘報木農民運動協會’會員名單。這兩件文物是在劉氏宗祠神龕的甲板後發現的。

《紅旗》是話劇,演出時間過兩小時。主題是農民協會會員誓死保護黨旗。劇情為:共產黨的地下活動轉入農村後,國民黨反動派把魔爪也伸向了農村。劉文淡正在召開祕密會議,聞訊敵人來了,忙收拾文件和黨旗轉移。轉移途中遭遇敵人伏擊,大家奮勇殺敵,終於保住了文件和黨旗。

記得參加演出的人員有朱求雲、奉求山、陳海泉、奉孝彩、奉美雲、奉茂芝和我,我演保衛黨旗的角色。這個話劇,在縣裡得了一等獎,被縣文工團採用,改編為《奉家山上紅旗飄》,在全縣巡迴演出。”


新化奉家!劉氏宗祠古祠


劉氏宗祠

劉文淡,報木人,一八九七年出生,一九七六年去世。享年七十九歲。報木農民劉繼清介紹:“我聽祖父講過劉文淡的故事。

劉文淡年輕時在漵浦教書,因結交新化農民運動領袖鄒序龍而被辭退,後在奉家山教書,又因從事革命活動被開除。在奉家山被開除後,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受鄒序龍派遣,成立了‘報木農民運動協會’,以劉氏宗祠為據點,從事革命活動。”

報木古村落坐東朝西,枕山面水,四面森林天然成擋風屏障。相傳,因鳳凰築巢棲息,最先取名鳳鳴寨。後因縣衙差役下鄉登記田畝,畏難而沒有進村,讓鳳鳴寨來人自報田畝,來人便報了一畝田,差役忘了記鳳鳴寨地名,便胡亂以“報畝田”作地名。

後來,在官員的筆下,“報畝田”又成了“報木田”,全國解放後建制報木村。鄒序龍走親戚,發現報畝田邊遠偏僻,遠離白色恐怖,就讓劉文淡在這裡建立了“報木農民運動協會”。退休老人劉用俊介紹:“農民協會有會員七人,我父親就是其中的一位。”


新化奉家!劉氏宗祠古祠


川月峽谷紅軍谷、紅軍橋


劉益南家的老房子與報木古祠相連,他祖父是劉文淡從事農民運動的見證人。他介紹:“我爺爺叫劉學貴。爺爺留下了劉文淡以劉氏宗祠為據點從事革命活動的故事。劉文淡任‘報木農民運動協會’會長,接鄒序龍進劉氏宗祠開過會。

鄒序龍遇害後,劉文淡來不及拿走黨旗和文件而潛逃漵浦。大躍進時,我爺爺從劉氏宗祠神龕甲板後取出黨旗和會員名單,送給村幹部,村幹部再送給奉家人民公社文化站。正因為如此,劉氏宗祠在文化大革命中,也得以完整保存。”

深山中的報木古祠,留下了共產黨員從事地下活動的足跡,這是今日報木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