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老沙河城“霸王掌”的傳說

邢臺 歷史 鉅鹿 項羽 平鄉 秦朝 冷兵器 河北胡順安 2019-05-12

《邢臺老沙河城人文歷史與風物》系列之

邢臺老沙河城“霸王掌”的傳說

作者: 胡順安

邢臺老沙河城“霸王掌”的傳說

邢臺老沙河縣城現址的西部大約兩華里處,位於端莊村現址西邊和南邊,大沙河北岸的一段地方,長約數百米,當地老人們習慣稱之為“霸王掌”或“霸王溝”。

這裡為什麼叫做“霸王掌”或“霸王溝”呢?

相傳,遠古時代,現在沙河城以東的方圓百里,是大沙河流域東端的一個扇形沖積平原。這個沖積平原的南部,是大沙河水流的主河道,寬約二三百米,深淺不一;北部(位於現在的留村路和十里鋪村之間)有一條東西走向、約幾十米寬的河溝,是大沙河東端水域的北支流之一。兩岸邊上,間或有成片凹凸不平的沙丘地域;沙河城東部是一眼望不見盡頭的沼澤地;西部是大沙河水流長期衝擊堆積形成的高達二三十米的沙丘,呈西北-東南走向,綿延千米,與北岸一起伸向河套,犬牙交錯,參差不齊,形似寬大手掌。高高的沙丘上,長滿圪針,外加流沙不穩,一步三滑,極難攀登。沙丘的底部,是一條三四丈寬的縱深河溝,峭壁如削,地勢險峻,甚是壯觀,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陣勢。沙河城西部這些獨特的地貌,如神斧天工,無形中為沙河流域的東部平原地區豎起了一道天然屏障。

秦漢時期,這裡因為靠近水域,大沙河的北岸土質肥沃,方便屯耕。且南北御路,從中穿越,交通十分便利,來往客商雲集,官府屯兵駐守。這片地方,自然而然地便成為了鉅鹿郡南邊,堪稱當時僅次於襄國城(今邢臺)的一個重要的商貿集散地和軍事重鎮~~沙河鎮。當然,也引來盜匪猖獗,騷擾民生。

為了日常生活安寧和保護商貿,官府、駐軍和居民充分利用當時的地貌特徵和地理環境,加強日常的盜匪防範。但重點是加強東部、南部和北部的防範力量,而忽視了西部的防範。在農耕社會,以冷兵器為主的時代,這些居民想當然的認為西部的一道天然屏障非常安全保險,毋須設防。

話說秦朝末年(約公元前207年11月左右),秦軍圍趙軍於鉅鹿(今平鄉縣西部),楚國項羽率領大軍遠道而來,前赴援救。等項羽部隊到大沙河南岸,小寒臨至,薄冰初結,本已難行,又恰遭遇北岸駐軍的頑強抵抗,久攻不下,一時難於渡水北進。霸王急躁,召眾人商議。有謀士觀察附近的地形和防情,發現駐軍的防禦基本以南、北和東部三個方向為主,西部的防守十分脆弱,基本可謂無防。於是,建議項羽派大部分士兵在駐軍的東南部佯攻,暗中組織精兵強將從西邊潛過河水,搭人梯和構木梯,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攀越大沙丘,背後襲擊守軍。守軍疑是天兵突降,頓時潰敗,四處逃散。項羽部隊順利渡過大沙河,佔領沙河鎮。登岸之後,楚軍如入無人之境,橫掃沙河城以東及北的平原地區。隨後率軍北伐,直奔鉅鹿。

而大沙河重鎮(今沙河城)西部的高丘深壑,這道不容易被攀越的天然屏障,因為西楚霸王項羽的強力攻克,而被特別賦予了“霸王掌”或“霸王溝”的美譽。

由於這個歷史典故,當地百姓後來也就留下了一個說法:“丟了霸王掌,沙河城留村(沙河城東邊另外一個重鎮)就甭想(保住)”。意思是,一旦大沙河北岸西部的“霸王掌”或“霸王溝”這道天然屏障被攻克突破,那麼,沙河城以東的大片地區就很難保護住了。足見大沙河北岸西部的“霸王掌”或“霸王溝”這道天然屏障對於保護沙河城的重要性。

可以佐證的事實是,1945年秋季,沙河城城池被解放軍從西邊攻克“霸王掌”或“霸王溝”,破城而入,沙河城駐防的民團一觸即潰,紛紛投降或化妝逃竄城外。

1956年和1963年,大沙河洪水肆虐,衝襲霸王掌之後,整個沙河城東部地區洪水氾濫,幾天時間就變成了一片無際的汪洋大海。

近年來的這幾樁重要大事,為民間關於“霸王掌”或“霸王溝”對沙河城重要性的論斷做了一定的註腳。

在1960-1970年代的農業學大寨運動中,沙河城附近的幾萬居民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開荒造田。數年間,他們硬是用龐大的人力和簡單的平板車,肩扛手推,把沙河城西部的大沙丘推成了千畝良田,種植了果木和其他農作物,造福一方。

如今,斗轉星移。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和時過境遷,沙河城西部早已看不到古時雄偉壯觀的天然屏障“霸王掌”,這裡已經變成一片機器轟鳴的工廠。而1996年和2016年,當地特大暴雨和令人心驚膽戰的洪水洗禮之後,“霸王溝”卻依然頑強的存在著,悄無聲息地傾訴著當年的傳說。

這一切,或許只能更多的存在於當地少數健在的耄耋老人的記憶中,伴隨著他們的風濁殘年,意識模糊,人員減少,而漸行漸遠,直至消逝。

下邊的照片,是在歷史上“霸王溝”、“霸王掌”舊址探尋拾遺的時候,筆者隨手採擷的今貌,似乎已看不到多少當年傳說中“雄偉霸氣”的蹤影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