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邢臺市----有3500餘年建城史

邢臺市,位於河北省南部。轄2區2市15縣,總面積1.2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788萬。邢臺市有3500餘年建城史,是華北歷史上第一座城市,中國最古老的十大城市之一。

一、地名由來

邢字古通“井”,《康熙字典》說:“穴地出水曰井。”古邢臺百泉競流,故稱井方,《易經》曰“井,德之地也”,上古時期黃帝曾在邢臺幹言岡一帶耕作,《詩經·國風》曰:“出宿於幹,飲餞於言”。黃帝教民開發利用井水,築邑而居,史稱“黃帝鑿井,聚民為邑”,後世為了紀念黃帝的鑿井築邑之德,乃合井、邑二字為一字,即為“邢”,此為邢得名由來。

臺,積土四方高丈曰臺,邢臺最早的臺為邢侯所築之臺,趙成侯二十年(公元前355年)趙在邢臺建檀臺、信宮,並立為信都,《史記·趙世家》:“二十年,魏獻榮椽,因以為檀臺。”《太平寰宇記》記載:“趙成侯造檀臺,有信宮,為趙別都,以朝諸侯,故曰信都“。趙武靈王十九年正月,趙國在邢臺信宮大朝五日,乃發佈胡服騎射的國策。《順德府志》記載:“土築臺丘,花木點綴,歷為盛遊之地!”檀臺煙雨自古為順德府十二景之一。

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改龍岡縣為邢臺縣,此為邢臺二字正式成為政區建置名稱。1945年9月25日設立邢臺市,邢臺之名沿用至今。

河北邢臺市----有3500餘年建城史

二、建置沿革

(一)上古時期

黃帝部落與蚩尤部落曾九戰於邢臺大陸澤,邢臺成為華夏族融合的重要地域。

堯帝晚年建都邢臺柏人城,並於大麓禪位於舜帝,此為中國禪讓制的根源。大禹治水於邢臺大陸澤。《史記》記曰:“北過逄水,至於大陸(大陸澤)”。

鯀堤、丹朱墓、堯山、堯臺、象城、柏人城、幹言崗等華夏先祖的遺蹟,至今猶存。

河北邢臺市----有3500餘年建城史

(二)夏商周時期—冀州、邢都、周代邢國、趙國信都

1、夏代,邢屬冀州。

2、商代邢都。商代祖乙九年遷都於邢,歷五王為商都138年之久。

商朝末期邢侯為商朝三公之一,帝辛(即商紂王)於邢臺築沙丘行宮。

河北邢臺市----有3500餘年建城史

戰國時期的大陸澤

3、周成王四年(前1060年)封周公旦第四子(姬苴)於邢國,是周朝53個姬姓封國之一。

周襄王二十一年(前631年)晉文公伐衛,邢國歸晉。

晉景公十一年 (前589年)申公巫臣(子靈)奔晉,被封於邢國。

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年)三家分晉,邢臺為趙襄子封邑。

周烈王四年(公元前372年)趙成侯立邢為信都,為趙國別都。

趙武靈王二十年(前307年)趙國大朝信宮五日,發佈胡服騎射的國策。

趙惠文王四年(前295年)發生沙丘宮變,趙武靈王去世於邢臺沙丘宮。

(三)秦漢時期—鉅鹿郡、冀州(鉅鹿郡、清河郡)

1、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設鉅鹿郡(治今平鄉縣西),為全國36郡之一。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於邢臺沙丘宮,胡亥於此矯詔篡位。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張耳、陳餘據信都擁立趙歇為趙王。

河北邢臺市----有3500餘年建城史

東漢時期的邢臺

2、漢高祖元年(前206年) 項羽封張耳為常山王,理信都(今邢臺市)。

高祖四年(前203年)劉邦封張耳為趙王,都襄國(今邢臺市)。

高祖九年(前198年)廢趙,邢屬鉅鹿郡,治所廮陶(今平鄉)。

3、建武元年(公元25年)劉秀在鄗城(今柏鄉固城店)稱帝,建立東漢。

東漢屬冀州,治所鄗(今柏鄉),轄鉅鹿、清河等九郡(國)。中平元年(184年)鉅鹿郡張角發動黃巾起義,最終導致三國局面的形成。

(四)兩晉南北朝時期—後趙、襄國、趙州

1、永嘉六年(312年)七月,石勒進駐襄國(今邢臺市),建立後趙。

光初二年(319年)石勒正式稱帝,後趙以襄國(今邢臺市)為京都,轄15州96郡。

建武元年(335年)石虎遷都於鄴,襄都置為襄國郡,為陪都。

2、北魏孝昌二年(526年)設殷州,治所廣阿(今隆堯),轄趙郡、南鉅鹿郡(南趙郡)、鉅鹿郡、北廣平郡。

北齊天保二年(551年)因避太子殷之名諱,殷州改名趙州,治所仍在廣阿(今隆堯)。

北周大象元年(579年)靜帝詔以襄國為趙國,宇文招出就趙王。

(五)隋唐宋金時期—邢州

1、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設邢州,治所龍岡(邢臺),轄內丘、龍岡、鉅鹿、柏仁、南和、任縣、平鄉、青山、沙河等九縣。

隋開皇十六年廢襄國郡置邢州,大業二年改為襄國郡。

河北邢臺市----有3500餘年建城史

唐朝時期的邢州

2、唐武德元年(618年),置邢州總管府,轄邢、和、溫、起、封、蓬、東龍等七州。武德四年復邢州,同年趙州治所遷平棘,清河郡複名貝州。

唐天寶元年(742年)到至德二年(757年)邢州、貝州一度更名為鉅鹿郡和清河郡,至德二年復邢州。

中和元年(881年)孟方立遷昭義軍於邢州,轄邢、洺、磁三州十八縣。

唐末及五代時期邢州先後設昭義軍、保義軍、安國軍。

3、北宋邢州屬河北西路,置安國軍。

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邢州升為信德府。宣和二年(1120年)改龍岡縣為邢臺縣,始有“邢臺”之名。

4、金天會六年(1128年)信德府復為邢州,轄域沿襲北宋建置,仍設安國軍,轄八縣四鎮。

(六)元明清時期—順德府

1、元初設邢州萬戶府,立安撫司。

公元1238,在劉秉忠、張文謙等邢州大臣的倡導下,忽必烈試治於邢。在選拔真定張耕、洺水劉肅為正副安撫使之後,通過選賢任能、興利除弊、勸課農桑等一系列政策,邢臺很快“老幼熙熙,遽為樂郡”,史稱“邢州大治”。

中統三年(1262年)八月八日,忽必烈特取《易經·坤卦》“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之意,詔升邢州為順德府,直接隸屬中書省, 轄九縣及磁、洺、威三州。

至元元年(1264年)改為順德路,轄內丘、任縣、唐山、平鄉、鉅鹿、邢臺、廣宗、南和、沙河九縣。

河北邢臺市----有3500餘年建城史

明朝時期的順德府

2、明洪武元年(1368年)順德路複名順德府,隸屬北平行省。

永樂元年(1403年)順德府直隸於京師(北直隸)。

3、清朝順治元年(1644年)順德府屬清直隸省。

(七)中華民國時期—屬直隸省、大名道、河北省

1、民國初期廢順德府留邢臺縣,屬直隸省。

1914年,設大名道,邢臺轄區屬之。

2、1925年,經北洋政府批准設立順德市,是直隸省5個自治市之一。

1928年,直隸省改為河北省,各縣屬河北省。

1936年,設堯山區、南宮區、大名區,次年3月廢,在全省設17個督察區,邢臺轄區分屬十三、十四、十五區。

3、1937年“七七事變”,10月15號日本軍佔領順德(邢臺),成立偽冀南道,轄32縣。 1940年析置偽順德道,轄15縣,道尹均駐邢臺。

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深入華北敵後開拓抗日根據地,1938年分屬冀南第一專區(駐邢臺)、冀南第四專區(駐南宮)。

1941年,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成立,邢臺轄區屬晉冀魯豫邊區的冀南行署和太行行署。

1945年9月24日邢臺解放,次日廢順德道,建立邢臺市,為太行區直轄市。

河北邢臺市----有3500餘年建城史

邢臺市區域圖

(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邢臺專區、邢臺地區、邢臺市

1、1949年8月1日,中共恢復河北省建置,成立邢臺專區,轄邢臺、沙河、臨城、內丘、威縣、南宮、任縣、隆堯、柏鄉、寧晉等15縣,行署駐邢臺市並與邢臺市分管。

1949年12月,邢臺市降為邢臺鎮(縣級鎮)。

1952年11月7日,清河縣劃歸邢臺專區。

1953年,邢臺鎮復升格為邢臺市。

1958年4月23日,撤銷邢臺專區,寧晉、新河劃入石家莊專區。其它各縣併入邯鄲專區。

1961年5月23日,復設邢臺專區。

1965年3月27日,新設臨西縣,隸屬於邢臺專區管轄。

2、1970年,邢臺專區更名邢臺地區,共轄1市17縣。

1978年7月,撤銷邢臺地區革命委員會,成立邢臺地區行政公署。

1983年,邢臺市升為省轄地級市,轄3區。邢臺地區共轄17縣。

1986年,邢臺縣劃歸邢臺市領轄。同年,南宮改為縣級市。1987年沙河改為縣級市,歸邢臺市管轄。

河北邢臺市----有3500餘年建城史

邢臺市在河北省的位置

3、1993年7月,邢臺地區與邢臺市合併,改稱邢臺市,管轄橋西、橋東2區和內邱、臨城、柏鄉、寧晉、隆堯、平鄉、任縣、南和、廣宗、威縣、臨西、鉅鹿、邢臺縣、新河、清河15個縣,代管南宮、沙河2個縣級市。

圖文丨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