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的玫瑰:女性武士文化泛談

今天文章的主角是那些富有榮譽感的可敬女性們

戰爭是歷史的主線,武士是戰爭的核心。提起戰爭,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戰場上衝鋒陷陣、浴血奮戰的勇武戰士,這些戰士通常都是人高馬大、孔武有力的男性形象。的確,在熱兵器發明之前,戰場參與者們強壯的身軀和充沛的體力會對最終戰局產生決定性影響,不論是步兵陣線的肉搏互推,還是刀劍槍矛所造成的穿透殺傷,更能勝任的強健直男們往往是戰爭遊戲的主要玩家。但是戰爭之神並不總是青睞男性,在人類的歷史中,女性也會以一個群體出現在戰場上,創造出與男性同樣的輝煌的戰績,摘得屬於她們的那一份榮譽。

血染的玫瑰:女性武士文化泛談

戰場不是男性的禁臠,女性也可以參與其中

既然提到了女性武士,魏晉南北朝時期代父從軍的花木蘭已經是耳熟能詳的人物,宋金戰爭中多次隨夫作戰的梁紅玉的故事也是膾炙人口,更不用提明朝末年獨當一面的女將秦良玉。但是縱觀歷史,這些例子無一例外都是孤例,它們的出現具有明顯的偶然性。在華夏大地上,女性上戰場從未被人們認為是一種合理的現象,在人們的價值觀中也不能算作值得誇耀和效仿的行為,人們所欣賞的也只是這三位女性英雄個人的形象、功績和美德。她們是中國歷史上美麗的奇葩,千千萬萬其他的古代女性依舊是過著相夫教子、男耕女織的"正常生活",因此女性從軍在古代中國並沒有形成一種普遍性的社會文化與價值觀認同

同樣的,在一些其他文明圈例如古印度、古羅馬、波斯和中世紀基督教統治下的歐洲,戰場不屬於女性的觀念也是根深蒂固。不論是1851年印度民族大起義中的女性領袖章西女王,還是在英法百年戰爭後期神勇難擋的貞德,都是她們本國曆史上絕無僅有的個別案例,她們在戰場上橫掃千軍,指揮著男性們贏得戰爭,在歷史上留下了極為耀眼的一縷神采,但是她們所在的社會和文化環境裡,戰場依舊是女性絕對的禁區。

血染的玫瑰:女性武士文化泛談

血染的玫瑰:女性武士文化泛談

貞德和章西女王都是各自國家歷史上的孤例

一、歐亞草原上盛開的遠古玫瑰

公元前5世紀的烏克蘭頓河草原上,一位風塵僕僕的高個子黑髮中年男人在遊牧帳篷裡伏案疾書,他的衣著和樣子與當地的遊牧民族顯得格格不入,但是經過多日的走訪、研究和觀察,他對當地人的瞭解已經是入木三分。來到草原之前,他的足跡已經遍及千山萬水,滿滿一揹包寫滿了密密麻麻希臘字母的紙草卷軸暗示著他走過的漫漫長路和他的不凡身份。作為西方世界"歷史之父"的希羅多德他在一生中走過了極為漫長的旅途,將沿途搜尋的民風文俗、名勝古蹟、趣聞軼事整理在嘔心瀝血的鉅作《歷史》中,他在他的著作裡詳細記載了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斯基泰人頗為神奇的文化風俗。

血染的玫瑰:女性武士文化泛談

希羅多德的《歷史》可謂那個時代的百科全書

斯基泰人(Scythian)是古典時代生活在南俄草原的遊牧民族的統稱,由於歐亞草原橫跨數千公里,極為廣袤,遊牧民族又需要逐水草而居,因此他們一向是以多個分散的部落散居在草原之上。希羅多德記載了多個斯基泰部落的相關信息,包括薩爾馬提亞人、布迪尼人、馬薩格泰人和亞馬遜人,其中有一個記載十分引人注目,這些斯基泰部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部落的全體女子有上戰場作戰的權利,她們精於戰鬥的技藝,擁有屬於自己的武器裝備,騎乘自己馴服的戰馬,從來不將戰鬥視為男性的特權,而斯基泰男子也將女子披堅執銳、衝鋒陷陣視為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血染的玫瑰:女性武士文化泛談

在斯基泰人那裡,女子是一股不可忽視的作戰力量

在《歷史》中,希羅多德特別提到了生活在歐亞草原深處的亞馬遜部落,在這裡所有部族成員皆為女性,由於性別同一,無法繁衍後代,因此她們定期與周圍部落的男子交往。如果生下的是男孩,就將其送還到父親的部落,如果是女孩則留下悉心照料將其撫養成人,所以亞馬遜部落是一個典型的母系社會,如果說其他的斯基泰部落是女子撐起半邊天,那麼在這裡,女性就是這片天空唯一的主人。

血染的玫瑰:女性武士文化泛談

在男性為主導的古代文明圈裡,斯基泰部落是一個明顯的例外

歐亞大草原的生存環境十分險惡,對一個部落來說,安全問題是頭等大事,亞馬遜部落為了保護自身的安全,遇到戰事,全體部族成員都有義務上場作戰,因此這個部落不僅是母系社會,還是一個高度軍事化的團體。她們從小接受的唯一教育,就是按照一名優秀的草原騎兵的標準進行刻苦訓練,弓箭、騎槍、戰斧、盾牌是她們小時候唯一的玩具,戰馬與牲畜是她們從小到大唯一的玩伴。為了方便開弓引箭,她們甚至不惜將自己右側的乳房烙掉,排除掉任何妨礙她們獲得精湛箭術的阻礙。強悍的戰鬥力讓她們在與敵對部落男性的戰鬥中絲毫不落下風,以至於她們的對手恐懼地稱呼她們為"奧約爾帕塔",意為"男人殺手"

血染的玫瑰:女性武士文化泛談

亞馬遜部落的姑娘在戰場上是令人聞風喪膽的無情殺手,她們讓人既怕且愛

希羅多德還記載了亞馬遜部落中的一些姑娘為了愛情而自立門戶、與其他斯基泰部落的小夥子結婚的故事。在這些早已習慣於自立自強的女性眼中,根本沒有出嫁這一概念,當她們的愛人邀請她們回到夫家一起生活時,她們拒絕了。她們認為,自己的生活習俗與文化傳統與那些從事家務的女子不同,去夫家生活是難以和諧共處的,因此她們唯一的要求就是締結同心、一起出走,兩人結合移居遠方,重新開始生活。這就是斯基泰人的一支——薩爾馬提亞人(Sarmatian)起源的故事。

血染的玫瑰:女性武士文化泛談

薩爾馬提亞人起源的傳說頗為浪漫,他們是十分強盛的遊牧部落,曾經給羅馬帝國帶來巨大的麻煩

時光荏苒,薩爾馬提亞人世代在頓河以西的大草原上繁衍生息,受來自祖先強烈的尚武文化的影響,他們逐漸發展成一個極具擴張性的部落聯盟,從頓河以西直到多瑙河的廣袤疆域都是他們的牧場,他們馬背上的赫赫威名讓日耳曼人、甚至是強大的羅馬人都要畏懼三分。在薩爾馬提亞人那裡,依舊保留著明顯的女性武士傳統他們的習俗是,一名少女在戰鬥中親手斬殺敵軍中的一個男子之前,是不允許結婚的。如果這個目標一直未能達成,等待她們的就只有孤獨終老,在部落中也無法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此外,薩爾馬提亞男子在外出打獵時,女子完全可以一同出行,她們也可以自己外出狩獵而讓丈夫在家料理家事,在戰場上她們的戎裝與男子一模一樣,只有腦後飄蕩的兩條麻花辮會暴露出她們的女子身份。

血染的玫瑰:女性武士文化泛談

血染的玫瑰:女性武士文化泛談

兩條麻花辮是斯基泰姑娘常見的髮型,右圖為國外up主親自演示的古代斯基泰髮型教程

在女性地位極高的斯基泰社會中,最為聞名遐邇的當屬馬薩格泰部落的托米麗斯女王。她作為部落的最高執政者,在公元前530年12月4日的阿拉克塞斯河戰役中擊殺了波斯帝國的締造者居魯士大帝,成功地保衛了自己的家園,創造了不世功勳,對歷史的走向影響巨大。面對侵入領地的波斯人,她在傳達給居魯士的口信中極為自信並富有榮譽感地聲稱,"如果你想來我這裡作戰,我從河岸撤退三日的里程,你儘可以放心渡河過來準備完畢,再來一戰。如果你希望我到你那裡作戰,那也請你這麼做。"同時她警告稱,"如果你依然欲求無度,放任你對領土貪得無厭的要求,那麼我會讓你飽飲你自己的鮮血!"

在隨後的戰鬥中,居魯士戰死沙場,他的波斯大軍也隨之灰飛煙滅。女王找到他的屍體,毫不猶豫地割下他的頭顱,裝進一個盛滿其鮮血的皮囊裡,"我兌現了我戰前的諾言,既然你要鮮血和殺戮,那我就滿足你。"

血染的玫瑰:女性武士文化泛談

巾幗不讓鬚眉的托米麗斯女王是斯基泰女武士的代表人物,在馬頭上飾有長長的羊角是馬薩格泰人的習俗

這些零散記載於歷史學家作品中關於勇敢的斯基泰女性的故事雖然引人入勝,但是歷史資料的客觀性和真實性依舊需要現實中的考古發現予以佐證。在漫長的歲月中,人們曾以為這些故事都僅僅是傳說而已,但是隨著考古科技的發展和一系列墓葬的出土,大量的考古發現證明,這些美麗的傳說是真實存在的。

血染的玫瑰:女性武士文化泛談

這些草原女武士的榮耀不會因時間而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2018年9月1日,烏克蘭媒體在ZIK電視臺發佈了一則消息,近日烏克蘭考古學家在第聶伯彼得羅夫斯克州馬邁丘陵地區發現了一個距今2400多年的斯基泰人墓葬,墓葬的主人是一位高社會地位的斯基泰貴族女性,陪葬品中有青銅箭鏃、矛頭等武器,此外考古學家還發現了香水陶瓶、青銅鏡、骨制梳子等化妝用品,以及鑲嵌黃金的腰帶、胸甲等防護裝備等。可見,即便是戰爭來臨、披堅執銳之時,她們依舊不忘精心修飾自己的容顏,艱苦的遊牧生活絲毫沒有動搖她們對美與精緻的追求。勇氣與美麗缺一不可,她們可真是諸神的寵兒。

血染的玫瑰:女性武士文化泛談

香水陶瓶

血染的玫瑰:女性武士文化泛談

青銅箭鏃

血染的玫瑰:女性武士文化泛談

青銅鏡

在此之前,從蘇聯時代開始,經過長期的發掘工作與學術研究,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考古學家還在頓河和伏爾加河下游發現了許多類似的斯基泰-薩爾馬提亞墓葬,經過DNA檢測與發掘物數量統計顯示,所有墓葬中有高達20%的女性擁有武器陪葬品,可見這些草原騎士中,女性佔有不小的比例和重要的地位。

血染的玫瑰:女性武士文化泛談

一具保存完好的斯基泰女性的遺骸,可以清晰地看到她們標誌性的雙麻花辮

廣袤的歐亞大陸曾經生活著無數的民族,除了上述提到的草原的女兒們,還有其他民族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也孕育出了獨特的女性武士文化。

血染的玫瑰:女性武士文化泛談

斯基泰草原女騎士們只是這些可敬女性中的一部分

二、自由絢爛的北海極光

公元8世紀,北意大利帕維亞修道院修士"執事"保羅在燭光下埋頭修訂他的作品《倫巴底史》。在基督教佔據絕對統治地位的歐洲中世紀,教會壟斷了所有的知識,修道院中的修士們在從事宗教活動之餘,也會肩負起修史的重任。在這部《倫巴底史》當中,保羅記載了一個關於倫巴底人起源的神話故事。

血染的玫瑰:女性武士文化泛談

武丹神就是奧丁神,日耳曼諸神譜系中的主神

有一天,日耳曼諸神中的主神武丹(Wodan,也是維京人信仰中的奧丁)正在天空巡視,他突然注意到雲下的森林中傳來了源源不斷的嘈雜聲,他仔細一看,原來那裡正在進行著一場激烈的戰鬥,衝突發生在兩個日耳曼部落之間一方是汪達爾人,另一方是威里尼人。這片森林原屬於汪達爾人,從北歐地區舉族遷徙的威里尼人途經此地遇到阻攔,他們的部落首領耶伯和埃奧請求汪達爾人放行,但是對方卻不打算輕易讓他們離開。

汪達爾人的首領安布里和厄西讓威里尼人做選擇,要麼臣服於汪達爾人,每年上貢,要麼就武力闖關。汪達爾人之所以敢如此挑釁,是因為他們的人數遠多於威里尼人,而且熟知這裡的地理環境,這都讓他們有恃無恐。而威里尼人一致認為,與其服軟蒙羞,不如用戰爭好好教訓一下汪達爾人,保全我們的榮譽和自由。激烈的戰鬥隨即展開。

血染的玫瑰:女性武士文化泛談

爭奪有限的土地與流動遷徙讓日耳曼部落之間的戰鬥十分頻繁

武丹神目睹了戰鬥的全部經過,他發現威里尼人作戰十分勇猛,他們當中的許多戰士都留著大鬍子,看起來十分顯眼。雖然人數少,但是他們依舊不落下風,擋住了汪達爾人數次進攻。令人稱奇的是,他們越戰越勇,最後將汪達爾人擊潰,打出了以少勝多的好戰績。這給武丹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決定前去犒賞這些勇敢的戰士。

血染的玫瑰:女性武士文化泛談

接下來看到的場景讓武丹神大吃一驚

走進後他才發現,剛才所看到的蓄著長鬚的戰士根本不是男性,而是一群披頭散髮、身披戎裝的女戰士!剛才看到的,正是她們浴血奮戰的英姿而已!原來,武丹神把她們飄蕩的長髮誤看成了男性的鬍鬚,他大為驚奇,對威里尼人大加讚賞,決定賜給他們一個新名字——倫巴底(Longbard),意為"長鬚",以一個幽默的誤會來紀念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戰士們的榮耀。

血染的玫瑰:女性武士文化泛談

倫巴底人後來成為一支強大的日耳曼部落,未來他們將會統治意大利

倫巴底人故事並不是一個孤例在羅馬人對北方日耳曼蠻族的記載中,也多次提到了這些極為好戰的部落中,女性所具有的獨立的個性和剛烈的品質。如果在戰爭中她們的父親、兄弟和丈夫都在戰場上陣亡,她們會殺死自己的孩子,免得讓他們淪落為敵人的奴隸,然後拿起武器上陣搏殺,直到自己也魂散沙場。

血染的玫瑰:女性武士文化泛談

女性參戰在古日耳曼部落中廣泛存在

9、10世紀的歐洲,從斯堪地納維亞地區四處擴張的維京人給歐洲帶來了巨大的衝擊,這些峽灣裡闖出來的戰士與羅馬時代的日耳曼部落同宗同源,因而在社會文化體系中同樣具有強烈的女性武士傳統。與祖先不同的是,他們闖遍了歐洲,足跡之遠甚至抵達了孤懸海外的格陵蘭島和陸地深處的俄羅斯。同樣地,他們也把這種文化傳統傳播到了比以往更遙遠的地方。真正讓世人們深刻體會這種獨特傳統的,歸根結底還是維京人

血染的玫瑰:女性武士文化泛談

女性武士群體在維京人的社會中表現得更為突出

在維京社會裡,有這樣一個獨特的女性群體。在對外活動上,她們可以像男人們那樣出征戰場、遠航海外;在戰場上,她們可以舉起盾牌與男性們一起結成盾牆同生共死、浴血奮戰;在作戰會議上,她們可以像男性武士那樣公開發表意見,影響軍事活動決策。這些令人肅然起敬的女性被賦予了一個專屬名稱"盾之少女"(Shield Maiden)

血染的玫瑰:女性武士文化泛談

盾女是維京文化中一個永恆的亮點

在中世紀著名的丹麥史學家薩克索·格拉瑪提庫斯的記載中,古代挪威姑娘拉格莎就是一位著名的盾女。她從小就被父親訓練使用各種武器,尤其是精於使用盾牌,這種本是防禦性的裝備被她用的出神入化,在她手裡甚至可以用作進攻性武器。她多次披堅執銳踏上戰場,與男子們共同作戰,深得他們的尊敬。後來她與著名的維京英雄拉格納·羅斯布魯克結為連理,成為維京世界裡大名鼎鼎的一對CP。

血染的玫瑰:女性武士文化泛談

在熱門美劇《維京傳奇》中,由崔維斯·費米爾和凱瑟琳·溫妮克扮演的這對CP令觀眾印象極為深刻

除了拉格莎·羅斯布魯克,在維京薩迦的記載中,還有許多知名的盾女,例如赫爾薇。專門有吟遊詩人創作了《赫爾薇薩迦》來歌頌她的榮耀,她的孫女與她同名,也是一名出色的盾女,在抵抗匈人入侵的過程中血灑疆場。

血染的玫瑰:女性武士文化泛談

盾女小赫爾薇的犧牲

除了盾女,在北歐神話的譜系中,瓦爾基里女武神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她們飛翔在主神奧丁至高的恢弘庭殿中,每當人間慘烈的戰爭結束之後,她們就會閃動著一雙羽翼,悄然降臨在戰爭之上。只有那些在戰鬥中浴血奮戰、不辱勇氣與榮譽的戰士們會在死後被瓦爾基里女神選中,他們的靈魂隨後會升入瓦爾哈拉殿堂並在那裡重生,因為他們是神選的戰士,所以他們有資格與諸神同桌暢飲,分享盛筵,彼此切磋格鬥技巧。瓦爾基里女神的原型很可能就是盾女,她們有權利認可、挑選優秀的戰士,從側面也反映出她們在男性社會中的不凡地位。

血染的玫瑰:女性武士文化泛談

英靈的裁選者瓦爾基里女神

盾女的傳奇縱然令人印象深刻,但也需要考古的實物加以證實她們的存在。在丹麥國家博物館中,保存著世界上數量最多的維京時代文物。其中有兩件珍寶值得注意。

血染的玫瑰:女性武士文化泛談

血染的玫瑰:女性武士文化泛談

左邊這個小石雕刻畫的就是一名盾女的形象,長長的束髮、長裙的下襬和並不寬闊的肩膀表明了這是一位女性,左手的盾牌清晰可見,右手的長劍搭在肩膀上,呈現出一副英武的樣子。右邊的雕刻有點抽象,但是考古學家已經據此繪製了下圖,以大概呈現出這塊雕刻的場景。

血染的玫瑰:女性武士文化泛談

三、永不凋謝的武德之花

在斯基泰遊牧部落與維京人的社會中,這種女性武士文化傳統是如何發展而來的呢?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她們迥異於其他文明圈中的女性,擁有成為一名武士的權利並被族人們所廣泛認同呢?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不論是斯基泰人遊牧的歐亞草原還是維京人居住的斯堪的納維亞,那裡的生存條件較之其他地區都堪稱險惡。斯基泰人需要逐水草而居,居無定所,牲畜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決定性因素。草原夏季的雷暴和冬天的暴風雪會對牲畜造成巨大的威脅,因自然災害他們會經常蒙受很大的損失。而在斯堪地納維亞,土地不肥沃,農業耕作區域十分狹小,人們主要通過畜牧業和漁業維持生計,所貯藏的食物和糧食會經常跟不上人口增長的需要。在古代,無法自給自足的情況下,人們就不得不對外發動戰爭和侵襲活動,以從敵人那裡掠奪足夠的生存物資。頻繁的冒險和劫掠決定了他們的社會文化與意識形態同農耕文明會有很大的差別,由此帶來的社會角色分工和社會性別觀念也會有所不同。

血染的玫瑰:女性武士文化泛談

草原女騎士群體的誕生需要非常特殊的先決條件

對於他們來說,當部落中的男性外出作戰長期不歸時,女性以往所扮演的"主內"角色就開始向"主內又主外"的方向發展男性的一些社會職能開始轉移到她們的肩膀上,她們內部也開始出現了分化。一部分較為強健的女性通過學習戰爭技藝擔負起部落的對外防衛任務,家務、耕織等傳統女性分工對她們越來越陌生,久而久之變成了獨特的女性武士團體,她們雖然沒有完全脫離社會生產,但是她們已經與傳統的女性有了很大的區別。

血染的玫瑰:女性武士文化泛談

誰說女子不如男這句話在斯基泰女性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不同於農業耕作這種大體力消耗的生產模式,畜牧業生產過程中男女扮演的角色沒有很大的差別,性別這一因素對社會生產帶來的影響並不突出,因而在遊牧文明中,女性的社會地位往往要高於農耕文明,這也是人類文明早已邁入父權社會之時,遊牧部落中依舊帶有明顯的母系社會遺存的原因之一。

血染的玫瑰:女性武士文化泛談

亞馬遜部落是典型的母系社會,她們與其他的文明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這些勇敢的女性武士也是自身所處的社會體系之中,女性具有較高社會地位的影響因素之一。在維京社會中,不論女性婚前還是婚後,都被視為孃家的一員,而且這種觀念不會因為結婚而有所改變。此外,如果對婚姻不滿意,女性有權利單方面與丈夫離婚,也就是說她們可以"休了"自己的丈夫,而且嫁妝可以悉數拿回孃家,如果導致女方決定離婚的責任在於男方,則男方的聘禮無需歸還。這種女性社會地位在古代的其他地區幾乎是不可想象,斯堪地納維亞女性的社會話語權之高可見一斑。時至今日,北歐地區的男女平權依舊走在世界前列

血染的玫瑰:女性武士文化泛談

通過雙手,維京女性搏來了自己的社會地位

幾千年來,人類文明史的絕大部分時期都是處於父權社會統治之下,戰爭成為男性獨佔的遊戲和女性永遠無緣的禁區。然而,有一些女性通過自己的雙手,打破了男性在提供安全資源上的絕對壟斷,披堅執銳,百鍊成鋼,用手中的弓與劍開拓出一片屬於女性自己的新世界,贏得了來自男性的深深敬意,這在強調蠻力至上的冷兵器時代,尤為可貴。她們的勇氣與堅毅已經深深地鐫刻於青史之上,在歷史的長河中閃閃發光。這些平權運動的古代先驅,她們的精神遺產為今天的人們如何正確地爭取女性的合法權利,帶來了引人深思的啟示。

血染的玫瑰:女性武士文化泛談

祝願所有自立自強的女性都能是那個掌握自己命運的武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