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粵港澳大灣區門戶擔當 凝僑心匯僑力“承東啟西”

西江 經濟 珠江 交通 金羊網 2017-05-25
江門:粵港澳大灣區門戶擔當 凝僑心匯僑力“承東啟西”

江門逸豪酒店街景

江門:粵港澳大灣區門戶擔當 凝僑心匯僑力“承東啟西”

在建江門大道

江門:粵港澳大灣區門戶擔當 凝僑心匯僑力“承東啟西”

大廣海灣示意圖

江門:粵港澳大灣區門戶擔當 凝僑心匯僑力“承東啟西”

江門蓬江兩岸綠樹成蔭

江門:粵港澳大灣區門戶擔當 凝僑心匯僑力“承東啟西”

沿海高速台山斗山出口

江門:粵港澳大灣區門戶擔當 凝僑心匯僑力“承東啟西”

江門區位優勢突出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涵蓋了珠三角九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是可成長為與紐約灣區、東京灣區媲美的世界級大灣區城市群。從學界研討、政府倡導、社會熱議,到成為國家戰略,粵港澳大灣區正經歷了從提出、提升到提速的階段。

自今年全國“兩會”以來,珠三角各市現正積極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雖然目前從經濟體量上看,江門談不上舉足輕重,但無論是拓展方向和潛力,或者是整個珠三角從東到西的構築,以及與港澳融合的人緣優勢,江門這個角色都是無可替代、不可或缺的。

從地理區位來看,地處珠江西岸的江門,東連廣佛都市圈、深港澳經濟圈兩大龍頭,陸路距離均在100公里左右、海運距離不到100海里,西扼珠三角進入粵西乃至大西南、大南海的戰略通道,恰處於“承東啟西”的門戶位置,堪稱粵港澳大灣區的“黃金三角地帶”。

“粵港澳大灣區”最早的提倡者之一、深圳市委黨校副校長譚剛教授今年稍早前就指出,“江門要發揮好在粵港澳大灣區與珠江——西江經濟帶之間的門戶作用,深化戰略合作,這不僅是江門的獨有優勢,更是大灣區建設的未來願景。”

文/圖 金羊網記者 陳強 彭紀寧 通訊員 譚耀廣

區位

珠西綜合交通樞紐

近日,江門市發改局正式對《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配套設施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批覆,同意建設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配套設施工程項目。根據批覆,珠西樞紐江門站配套項目面積逾5萬平方米,總投資約27.87億元。

根據規劃,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將匯聚深茂鐵路、廣佛江珠城際、廣珠鐵路、廣珠城際、江恩城際以及江門城市軌道交通線等6條軌道交通線,建成後將達到9個月臺18條線的規模,是廣東省內僅次於廣州南站、深圳北站、佛山西站的第四大軌道交通樞紐。

而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建成後,向北直達廣佛核心地帶,向南通珠海、澳門,向東到深圳、廈門、上海,向西至貴州、廣西、海南,四通八達的軌道交通線路網使其成為真正的珠江西岸樞紐大站。

早在2014年,面對高鐵時代,江門市委、市政府便著手謀劃、推動建設珠西綜合交通樞紐相關工作。2016年,“珠江西岸綜合交通樞紐”,被寫入廣東省“十三五”規劃,定位為珠三角通往粵西乃至祖國大西南地區的綜合交通門戶。

記者從江門市發改局瞭解到,江門近年來加緊對接港珠澳大橋和深中通道,致力於建設樞紐型城市,打造集鐵路、公路、機場、港口、城市軌道“五位一體”的海陸空綜合交通體系。通過大力實施“大交通”發展戰略,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增強江門交通區位優勢。

過去5年,江門累計交通建設投入超400億元。光是去年江門交通大會戰項目就完成投資133.87億元,增長18%,為歷史上最高。今年江門繼續推進交通大會戰,交通大會戰項目共76項,總投資1120.7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47.6億元。

按照規劃,十三五期間,江門要構建“三通道”,一是建設香臺高速,形成港澳地區連通大廣海灣、粵西的“南通道”;二是推進中開、開春高速建設,形成深(中)江(陽)“中通道”;三是通過廣中江高速建設和佛開、開陽高速擴建,形成連通廣佛都市圈的“北通道”。

江門交通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融入粵港澳世界級國際航運物流中心建設,江門市擬在完善高速公路和軌道樞紐建設基礎上,適時推進海港、空港、信息港等建設,完善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疏港交通和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形成海陸空齊備的立體化綜合交通樞紐。

資源

珠三角難得的成片處女地

上個月,廣海灣產業發展與港口起步戰略研討會在臺山舉行。來自全國的眾多權威交通規劃專家,及省、江門市、臺山市相關部門代表共同探討廣海灣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方向,明晰廣海灣港區在區域綜合開發中的定位和發展戰略。

位於江門市東南部的大廣海灣經濟區東鄰中山、珠海,西連陽江,東接在建的港珠澳大橋,西接粵西沿海城市,南面南海,北接台山、開平市廣闊的內陸腹地,鄰近港澳,是珠三角難得的處女地,開發強度只在5%左右。

江門市政協常委、市工商聯主席、維達國際控股董事局主席李朝旺就指出:“江門擁有大廣海灣區經濟區這片寶貴的土地,開放強度低、發展空間大,海岸線長,‘這樣的條件’在整個粵港澳大灣區裡是不可多得的。”

按照規劃,大廣海灣規劃範圍包括江門市新會區、臺山市、恩平市的20個沿海鎮(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華僑農場),總規劃面積約3240平方公里,核心區面積約520平方公里,起步區面積約27.5平方公里,是廣東省最大的省級新區。

有研究報告指出,大廣海灣經濟區“現在開發程度較低,發展空間比較充裕,具備高起點高標準開發建設的基本條件”,不僅適合建設國家級的區域合作平臺,而且非常適合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實施重大突破性政策創新的試驗區。

事實上,粵港澳深化合作,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應有之義。而大廣海灣經濟區,被賦予“珠江西岸粵港澳合作重大平臺”的發展定位。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指導意見》中,就明確提出“支持廣東和澳門共建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

今年年初,省政府《關於印發廣東省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實施意見的通知》明確提出,要“研究編制粵澳產業合作示範區規劃,推動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建設”。這標誌著粵澳產業合作示範區規劃建設正式納入省政府重要議事日程,江門有望在粵澳產業合作中搶得先機。

記者從江門市交通局還了解到,廣海灣港區還具備建設30萬噸深水港的優越條件。目前,江門正全力爭取立項。李朝旺就指出,江門可利用優越的地理條件,建設一座與國際航運接軌的深水港碼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港口群的重要一環,打造發達的臨港經濟。

優勢

“開門見綠”的公園城市

記者瞭解到,大廣海的規劃,優先識別區內重要生態資源,劃定生態控制線,嚴格控制生態控制線以內的開發建設活動,保障生態安全。大廣海實施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各類生態區、保護區、綠地、公園等區域面積,佔比規劃總面積的80%以上。

事實上,江門在城市建設中,特別注重保護好江門市的青山綠水、一草一木,甚至通過立法形式加強對潭江流域、市區山體保護,實施河長制,使得空氣質量總體居全國74個重點城市前列。如今,清新的空氣、優美的環境已經成為江門的靚麗名片和優勢所在。

瀕臨南海和西江的江門,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陽光充足,四季常青,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和廣東省文明城市。據瞭解,江門被世界銀行譽為發展中國家可持續發展的範例,也榮獲過中國人居環境獎。

2015年年初,江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啟動公園城市建設,在國內率先提出全域公園城市建設理念。作為一座“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綠色之城,提出要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之中,真正讓市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具體來說,江門創新設立公園建設分級標準,除在城鎮建成區內建設市政公園外,還要把全市當做一個公園來打造,利用各類自然資源建設各級各類公園,從傳統的“城市建公園”轉變成“公園建城市”,實現僑鄉大地公園化,構建市域公園體系。

據統計,目前江門已建成各級各類公園共914個,包括龍頭公園7個、特色田園風光公園7個、綜合性公園7個、溼地公園6個、森林公園62個、村(居)公園773個、鎮(街)公園52個,基本實現“一村(社區)一公園”。

今年,江門繼續大力推進公園城市建設和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新建改建145個村(居)公園,新增10個森林公園,建成5個鎮級公園,新建慢行系統和城鄉綠廊60公里,力爭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藉此打造一張新的城市名片。

如今,無論是在風景秀麗的白水帶,還是在機器轟鳴的現代工廠;無論是行走在七橫八縱的城市交通網上,還是到生活小區散步,市民們都是在綠茵籠罩下、錦簇鮮花旁。豐富的自然資源打造成讓人享受的公共產品,成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公共設施。

定位

拓開城局,門戶擔當

作為中國內陸與國際市場的“鏈接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在新時期的重大戰略部署。從地理區位來看,地處珠江西岸的江門,東連廣佛、深港澳兩大龍頭都市圈,西扼珠三角進入粵西乃至大西南、大南海的戰略通道,恰處於“承東啟西”的門戶位置。

“江門要發揮好在粵港澳大灣區與珠江——西江經濟帶之間的門戶作用,深化戰略合作,這不僅是江門的獨有優勢,更是大灣區建設的未來願景。” 譚剛指出,在粵港澳大灣區與珠江——西江經濟帶之間,江門的紐帶作用不可或缺。

江門也是以“門戶”為定位,提出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持續向東主動對接廣佛都市圈、深港澳經濟圈兩大龍頭,重點推動“珠中江陽”新型都市圈建設和“江深合作”“江佛一家”,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並傳遞戰略西拓能量,做好“傳”“接”的“中衛”角色。

基於此,江門拓開城局,打造“一主一副”大城格局:東部蓬江新鶴作為主中心,以江門大道為主軸,穩妥推進行政區劃調整,打造“珠西新中心、深港澳基地”;西部臺開恩以臺開同城為牽引,以臺開快速路建設為突破,構建江門“副中心”,帶動臺開恩協同共進,打造“江門西門戶、粵西橋頭堡”。

江門市委書記林應武指出,江門力爭成為具有較強區域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粵港澳大灣區西翼樞紐門戶城市、重要綜合交通樞紐,廣東海洋經濟發展新引擎,世界級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基地,全國小微企業雙創基地示範市,中國國際特色旅遊目的地,深化粵港澳合作重大創新平臺。

林應武還表示,江門將以粵港澳大灣區共建世界級大都市區為依託,在“一帶一路”、南海開發、泛珠合作等國家戰略框架下,強化溝通大珠三角與粵西城市群乃至北部灣、大西南地區的樞紐功能,深化區域產業合作,探索粵港澳合作新模式,

總的來說,江門是粵港澳大灣區內唯一具備可大規模連片開發土地的地市,市域面積9504平方千米,約佔珠三角的四分之一,開發強度僅11.6%,發展空間廣闊,腹地縱深較廣闊,土地承載力優勢明顯。

特色

兩個“江門”,“僑”脈資源豐厚

作為中國第一僑鄉,中國僑都江門有著海內外兩個江門之稱:江門全市人口400多萬,而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同胞則有近400萬人,分佈在世界五大洲107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以北美、東南亞地區最多,中南美洲、歐洲及澳大利亞等地也有大量江門鄉親聚居。

這些華人華僑,是江門發展的重要資源。江門牽頭定期舉行中國(江門)僑鄉華人嘉年華、世界江門青年大會,加強僑鄉與華僑華人之間溝通聯繫,也藉此凝聚僑心、彙集僑智、發揮僑力,吸引更多僑資企業和華僑華人高層次人才聚集僑鄉創新創業。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是一個重要內容。而在珠三角幾個城市中,中國僑都江門有著獨特的優勢,那就是它與港澳有著特殊的“血緣”關係。具體來說就是,今天平均每五個港人就有一個祖籍江門,每三個澳門人就有一個祖籍江門。

不管是香港還是澳門,都與江門往來十分密切。像香港是江門最大的投資來源地和最主要出口和轉口貿易市場。目前,港商在江門投資的企業有2000多家,佔到江門全市外商投資企業總數的約七成;而澳門與江門兩地之間的貿易往來也十分頻繁。

粵港澳大灣區“9+2”佈局中,江門要找到自己的位置,首先要明確自己的優勢,進而理清思路、找準方向,把自身發展目標與大灣區發展實現融合。而得天獨厚的僑胞資源,就是江門的獨有優勢。

江門已高標準推動中國(江門)“僑夢苑”華僑華人創新產業聚集區、僑青創新創業園等創新創業載體建設,同時作為省內唯一的全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範城市,形成小微雙創全方位的政策體系,都將為深化粵港澳在產業、科技等領域的合作提供更多空間和途徑。

有專家就建議,江門應依託“青創匯”、僑夢苑、海創空間等項目和載體,統籌利用省、市的人才引進和小微雙創政策,引導和鼓勵港澳青年到江門市創業,搭建面向港澳青年和中小微企業的創業創新平臺,提供全方位全過程服務。深圳市委黨校副校長譚剛教授就指出:“把僑資源與小微雙創結合,打造全球華人華僑雙創之城,這就是江門的最大亮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