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通過飛豬進軍定製旅遊,這是要和攜程搶地盤嗎

攜程 馬雲 旅遊產業 科技 澎湃新聞 2017-06-07

隨著越來越多遊客開始嫌棄上車睡覺、下車拍照的跟團遊,定製旅遊的概念也在近一兩年間瞬間上位成了旅遊業內的香餑餑。

6月1日,擁有阿里系純正血統的飛豬在“旅行設計生態戰略發佈會”上宣佈,旗下定製旅遊頻道上線,而僅僅一年半以前,另一家大型在線旅遊平臺攜程也剛剛推出了定製旅遊業務。

佣金多少或許導致定製遊供應商重新站隊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飛豬總裁李少華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介紹,目前飛豬已針對定製旅遊成立了獨立的事業部,雖然目前這個部門還只有4、5個員工,已簽約的供應商也還僅20多家,但李少華認為,在飛豬目的地內容全網互動中,用戶在過去半年對某一特定目的地的關注MAU(月活用戶數)已維持在3500萬到4000萬之多,這意味著飛豬入局定製旅遊的贏面已經夠大。

李少華或許真的不是在“自賣自誇”,因為飛豬的競爭對手之一的攜程似乎已經警惕起這位新入局者。

飛豬與攜程兩家定製旅遊模式的相似之處在於,兩者都不自己提供定製產品,而是將用戶提出的需求發佈給旗下供應商,由供應商為用戶提供定製服務,而作為平臺方的飛豬和攜程則向供應商收取交易額一定比例的佣金。

一位參加飛豬發佈會的供應商向澎湃新聞透露,攜程已經向旗下定製遊的供應商發出通知,要求供應商們“站隊伍”,“原則上選擇了攜程就不能在加入包括飛豬在內的其他平臺。”

但這位供應商認為,即便如此,飛豬入局定製旅遊對於攜程來說已然存在威脅,“現在攜程收取佣金的比例已經提高了,從原來的5%提高到了8%,作為供應商的旅遊社只有兩條路:要麼漲價把提高的成本轉嫁給用戶,要麼就自己消化這3%的部分,對於許多規模小利潤薄的供應商來說怎麼選都是不利的。”該供應商表示,雖然目前飛豬尚未明確向供應商收取的佣金比例,但據其瞭解,應該不會有8%這麼多。

該供應商分析,如果飛豬的佣金比例能維持在5%左右,許多供應商恐怕就要重新站隊了。

個性化和批量生產的矛盾

不過,無論對於飛豬還是攜程來說,目前發展定製旅遊最大的困難顯然還不是來自於競爭對手,而是在於產品質量本身。

“痛點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怎麼把消費者的需求準確地傳遞給商家;一個是怎麼做到服務保障。”李少華說。

事實上,當一個個充滿情懷的定製旅遊故事構築著旅行幻想的同時,關於定製遊價格貴、服務不到位的詬病也不絕於耳。

“大多數遊客都是第一次前往某個旅遊目的地,所謂的定製遊也不過就是把一些常規的行程做一個重新排序,把整個行程的節奏調快或者調慢,僅此而已。”一為定製遊業內人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僅僅用這樣掛羊頭賣狗肉的定製模式就可以問遊客多收一筆定製費,而如果在行程中加一個品茶、品酒之類的體驗活動,幫遊客預定一家當地網紅餐廳,安排一些較有特色酒店,如此一來就可以加價數倍之多。

該業內人士稱,這些加出來的所謂特色形成其實也不過只是當地常規的短線旅遊項目而已,但由於大多數遊客並不會花時間和精力去了解比價,因此多花了數倍甚至十數倍的錢仍然不明真相。

“但對於那些對於定製遊真正有個性化要求的遊客來說,他們的要求就很難滿足。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遊客提出的住宿不在定製旅行社協議酒店範圍內,它或許就不願意提供,而是會強烈建議遊客住在有協議的酒店;如果遊客提出更為小眾的旅遊線路,旅行社也往往不可能真的花心思去研究制定,要知道研發一個新行程往往需要幾個月甚至一年的時間,但旅行社一般都沒有這樣的人力和精力去為少數人群做這些冷門線路。當然,除非遊客願意花很多很多錢,享受真正的高端遊。”

該業內人士認為,消費者反應的定製遊價格貴正是因為他們沒有真正獲得一個個性化的定製服務。“你給了我一個百度一下就可以拼湊出的常規行程,卻要向我多收一大筆定製費,所以有的遊客就不買賬了。”

正如李少華所說的,消費者希望個性化的需求與商家希望批量化生產的需求始終是定製旅遊發展存在的最大矛盾。而定製旅遊要真正走向更多中產階層消費者,讓更多人願意買單,勢必需要把這一矛盾縮減得越來越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