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程迴應“單用途卡”說辭遭質疑 違規“資金池”或超120億

攜程 保險 法律 互聯網 市場前沿動態 2017-05-31

5月25日,北京逢時律師事務所張發海律師向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實名舉報攜程預付卡涉嫌違規。

5月26日,攜程公開發布迴應稱,上海攜程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發行的攜程禮品卡為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為合規經營。

律師和攜程雙方一來一回,關鍵在於,攜程禮品卡到底是多用途,還是單用途?如果攜程禮品卡是多用途,則直接證明張發海律師的舉報情況屬實,攜程確實存在違規事實。那麼真相如何?

攜程禮品卡非單用途商業預付卡

預付卡是指髮卡機構以盈利為目的,通過特定載體和形式發行的,可在特定機構購買商品或服務的預付憑證。既然是預付,必有一定量的沉澱資金。

但是,攜程所謂“單用途”禮品卡適用範疇包含,酒店、保險、機票,而這並未攜程自有產品和服務。眾所周知,攜程實際上只是互聯網平臺,並不是實際酒店、保險、航空公司的經營者。本質上,酒店、保險、航空公司並不屬於攜程。

也就意味著,攜程禮品卡並不是單用途卡,而是需要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多用途卡,必須要受到三方支付的監管。業內人士指出,沒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私自將單用途卡當做多用途卡發放的攜程,已經涉嫌違規。

無照經營 違規“資金池”高達120億

攜程的無照經營只是一個表象,深究其帶來的影響,可能令人震驚。因為其也牽扯出另一個問題,就是攜程所進行的資金轉移過程中帶來的資金沉澱。

張發海稱,攜程涉嫌違規產品裡最典型的就是攜程禮品卡。他舉例稱,禮品卡可以使用多種支付手段包括微信支付,在禮品卡購買之後、消費之前,用戶是將資金支付給攜程網。消費後,攜程向商戶結款。用戶充值禮品卡→用戶通過禮品卡支付給攜程→攜程向商戶結款,這一資金流向的過程,攜程網作為網上中介平臺,實際上在為交易雙方提供預付費卡的資金轉移服務。

只要有資金沉澱,就涉及沉澱收益,哪怕只是在銀行的存款收益。而毫無疑問,這些收益也被留在了攜程網,成了攜程自己的資金池。規模到底多少?

根據攜程2017年一季度報告數據,截止2016年3月31日,客人預付款62.7億元人民幣,攜程欠供應商的賬期款64.3億元人民幣。根據這兩項數據,至少有120億元人民幣沉澱在攜程賬戶上。

攜程迴應“單用途卡”說辭遭質疑 違規“資金池”或超120億

備註:數據來源,攜程2017年一季度數據:Accounts payable、Advances from customers分別是:應付賬款、預收賬款;簡單來說,Accounts payable是攜程欠供應商的賬款,Advances from customers是客戶預付款。

有業內人士直言,攜程網涉及的資金沉澱規模,可能包含120億元人民幣的規模,但是不限於120億元人民幣。換句話說,整個攜程的沉澱規模,可能比120億元人民幣規模還要大。

那麼利用資金封鎖期間,如此鉅額的沉澱資金,攜程拿用戶預付的這筆資金幹嘛去了?在攜程官方APP中對於禮品卡的產品推介中,並沒有找到任何解釋說明關於這款產品所募集資金的去向。

用戶預付所帶來的如此鉅額沉澱資金,攜程在資金封閉期拿去做什麼了?在攜程官方並未得到任何解釋。

毫無疑問,攜程網沉澱的用戶資金,是交易尚未交割前的過程狀態資金,不是存款,不能沉澱在互聯網平臺。攜程不是存款類金融機構,更不是銀行。

若加上此時的攜程還並未取得任何支付業務許可,那麼理論上,用戶資金在攜程賬戶停留期間,將存在極大的被挪用和侵佔風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