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
"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70年代湖南橡膠廠工人在製鞋

文/盛紹鈞

國人講的衣食住行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基本內容,把衣放在第一位。日本人講食衣住,把食放在第一位。可能是國人更加顧及面子吧!國人又講鞋襪三分衣,可見國人對鞋襪也是蠻重視的。

小時候,只有冬天才穿襪子,都是長襪子,還要上襪底,耐用一些。襪子的上面還有箍帶,免得襪子掉下來。一直到上世紀60年代出現了尼龍襪子,才是襪子的一個革命劃分,但是當時五塊多錢一雙的尼龍襪子也不是普通老百姓家裡有條件穿的。

下面主要回憶一下長沙人穿鞋子的往事。

"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70年代湖南橡膠廠工人在製鞋

文/盛紹鈞

國人講的衣食住行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基本內容,把衣放在第一位。日本人講食衣住,把食放在第一位。可能是國人更加顧及面子吧!國人又講鞋襪三分衣,可見國人對鞋襪也是蠻重視的。

小時候,只有冬天才穿襪子,都是長襪子,還要上襪底,耐用一些。襪子的上面還有箍帶,免得襪子掉下來。一直到上世紀60年代出現了尼龍襪子,才是襪子的一個革命劃分,但是當時五塊多錢一雙的尼龍襪子也不是普通老百姓家裡有條件穿的。

下面主要回憶一下長沙人穿鞋子的往事。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50年代中國人穿著自家做的布鞋

上世紀五十年代,春秋兩季一般都是穿布鞋,而且是家裡做的比較多。下雨天,膠鞋是力士鞋,黑色的面子,還有套鞋,瓦口的。還有一種南光鞋,也是膠底,蠻厚,面子是細帆布的,多為棕色。皮鞋就是奢侈品了,男士的多為舌式和大包頭的式樣。

"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70年代湖南橡膠廠工人在製鞋

文/盛紹鈞

國人講的衣食住行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基本內容,把衣放在第一位。日本人講食衣住,把食放在第一位。可能是國人更加顧及面子吧!國人又講鞋襪三分衣,可見國人對鞋襪也是蠻重視的。

小時候,只有冬天才穿襪子,都是長襪子,還要上襪底,耐用一些。襪子的上面還有箍帶,免得襪子掉下來。一直到上世紀60年代出現了尼龍襪子,才是襪子的一個革命劃分,但是當時五塊多錢一雙的尼龍襪子也不是普通老百姓家裡有條件穿的。

下面主要回憶一下長沙人穿鞋子的往事。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50年代中國人穿著自家做的布鞋

上世紀五十年代,春秋兩季一般都是穿布鞋,而且是家裡做的比較多。下雨天,膠鞋是力士鞋,黑色的面子,還有套鞋,瓦口的。還有一種南光鞋,也是膠底,蠻厚,面子是細帆布的,多為棕色。皮鞋就是奢侈品了,男士的多為舌式和大包頭的式樣。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54年,母親為女兒穿新鞋

皮鞋不是每一個家庭都有的。有的人出席親戚朋友的婚禮,自己沒有皮鞋,為了面子,找朋友借皮鞋穿的事情經常有。女式的皮鞋多是平口繫帶子的式樣,而且多為平跟,半高跟的只有那些非常愛時髦的年輕漂亮女士才敢穿。

"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70年代湖南橡膠廠工人在製鞋

文/盛紹鈞

國人講的衣食住行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基本內容,把衣放在第一位。日本人講食衣住,把食放在第一位。可能是國人更加顧及面子吧!國人又講鞋襪三分衣,可見國人對鞋襪也是蠻重視的。

小時候,只有冬天才穿襪子,都是長襪子,還要上襪底,耐用一些。襪子的上面還有箍帶,免得襪子掉下來。一直到上世紀60年代出現了尼龍襪子,才是襪子的一個革命劃分,但是當時五塊多錢一雙的尼龍襪子也不是普通老百姓家裡有條件穿的。

下面主要回憶一下長沙人穿鞋子的往事。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50年代中國人穿著自家做的布鞋

上世紀五十年代,春秋兩季一般都是穿布鞋,而且是家裡做的比較多。下雨天,膠鞋是力士鞋,黑色的面子,還有套鞋,瓦口的。還有一種南光鞋,也是膠底,蠻厚,面子是細帆布的,多為棕色。皮鞋就是奢侈品了,男士的多為舌式和大包頭的式樣。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54年,母親為女兒穿新鞋

皮鞋不是每一個家庭都有的。有的人出席親戚朋友的婚禮,自己沒有皮鞋,為了面子,找朋友借皮鞋穿的事情經常有。女式的皮鞋多是平口繫帶子的式樣,而且多為平跟,半高跟的只有那些非常愛時髦的年輕漂亮女士才敢穿。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農村勞動者在勞動的時候多是穿草鞋,城市裡穿草鞋的不多,多的是用報廢的輪胎,手工加工成草鞋式樣的鞋子,長沙人稱為輪胎草鞋。那時,農村裡面還有木屐,下面是木板的底子,著地的地方有五個釘子,面子是硬牛皮的,適合在爛泥巴路上行走。

夏天基本都是一雙木拖板,就是一塊加工成腳板樣子的扎木板子釘上一根帆布帶子,就是一個夏天的鞋子了。女式有好一些的,上了黑色的油漆,還有金色的描花,木拖鞋的木材也厚蠻多。

"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70年代湖南橡膠廠工人在製鞋

文/盛紹鈞

國人講的衣食住行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基本內容,把衣放在第一位。日本人講食衣住,把食放在第一位。可能是國人更加顧及面子吧!國人又講鞋襪三分衣,可見國人對鞋襪也是蠻重視的。

小時候,只有冬天才穿襪子,都是長襪子,還要上襪底,耐用一些。襪子的上面還有箍帶,免得襪子掉下來。一直到上世紀60年代出現了尼龍襪子,才是襪子的一個革命劃分,但是當時五塊多錢一雙的尼龍襪子也不是普通老百姓家裡有條件穿的。

下面主要回憶一下長沙人穿鞋子的往事。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50年代中國人穿著自家做的布鞋

上世紀五十年代,春秋兩季一般都是穿布鞋,而且是家裡做的比較多。下雨天,膠鞋是力士鞋,黑色的面子,還有套鞋,瓦口的。還有一種南光鞋,也是膠底,蠻厚,面子是細帆布的,多為棕色。皮鞋就是奢侈品了,男士的多為舌式和大包頭的式樣。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54年,母親為女兒穿新鞋

皮鞋不是每一個家庭都有的。有的人出席親戚朋友的婚禮,自己沒有皮鞋,為了面子,找朋友借皮鞋穿的事情經常有。女式的皮鞋多是平口繫帶子的式樣,而且多為平跟,半高跟的只有那些非常愛時髦的年輕漂亮女士才敢穿。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農村勞動者在勞動的時候多是穿草鞋,城市裡穿草鞋的不多,多的是用報廢的輪胎,手工加工成草鞋式樣的鞋子,長沙人稱為輪胎草鞋。那時,農村裡面還有木屐,下面是木板的底子,著地的地方有五個釘子,面子是硬牛皮的,適合在爛泥巴路上行走。

夏天基本都是一雙木拖板,就是一塊加工成腳板樣子的扎木板子釘上一根帆布帶子,就是一個夏天的鞋子了。女式有好一些的,上了黑色的油漆,還有金色的描花,木拖鞋的木材也厚蠻多。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到了六十年代,中學生就流行穿網球鞋了,有藍網、白網,還有一種棕色的,大家都叫為醬網,是我的最喜歡的鞋子。雙錢的牌子,還有一個是大中華。

"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70年代湖南橡膠廠工人在製鞋

文/盛紹鈞

國人講的衣食住行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基本內容,把衣放在第一位。日本人講食衣住,把食放在第一位。可能是國人更加顧及面子吧!國人又講鞋襪三分衣,可見國人對鞋襪也是蠻重視的。

小時候,只有冬天才穿襪子,都是長襪子,還要上襪底,耐用一些。襪子的上面還有箍帶,免得襪子掉下來。一直到上世紀60年代出現了尼龍襪子,才是襪子的一個革命劃分,但是當時五塊多錢一雙的尼龍襪子也不是普通老百姓家裡有條件穿的。

下面主要回憶一下長沙人穿鞋子的往事。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50年代中國人穿著自家做的布鞋

上世紀五十年代,春秋兩季一般都是穿布鞋,而且是家裡做的比較多。下雨天,膠鞋是力士鞋,黑色的面子,還有套鞋,瓦口的。還有一種南光鞋,也是膠底,蠻厚,面子是細帆布的,多為棕色。皮鞋就是奢侈品了,男士的多為舌式和大包頭的式樣。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54年,母親為女兒穿新鞋

皮鞋不是每一個家庭都有的。有的人出席親戚朋友的婚禮,自己沒有皮鞋,為了面子,找朋友借皮鞋穿的事情經常有。女式的皮鞋多是平口繫帶子的式樣,而且多為平跟,半高跟的只有那些非常愛時髦的年輕漂亮女士才敢穿。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農村勞動者在勞動的時候多是穿草鞋,城市裡穿草鞋的不多,多的是用報廢的輪胎,手工加工成草鞋式樣的鞋子,長沙人稱為輪胎草鞋。那時,農村裡面還有木屐,下面是木板的底子,著地的地方有五個釘子,面子是硬牛皮的,適合在爛泥巴路上行走。

夏天基本都是一雙木拖板,就是一塊加工成腳板樣子的扎木板子釘上一根帆布帶子,就是一個夏天的鞋子了。女式有好一些的,上了黑色的油漆,還有金色的描花,木拖鞋的木材也厚蠻多。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到了六十年代,中學生就流行穿網球鞋了,有藍網、白網,還有一種棕色的,大家都叫為醬網,是我的最喜歡的鞋子。雙錢的牌子,還有一個是大中華。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湖南省不生產網球鞋,湖南橡膠廠生產膠鞋是躍進牌的布面膠鞋,還獲得了國務院的優質產品稱號,式樣就是部隊軍人穿的式樣,勞動者,尤其是建築工人穿這種鞋子的就多了。

男生中喜歡打籃球的就穿什麼鞋呢?心儀的就是回力籃球鞋了,回力鞋是上海生產的,綠色的平底鞋,帆布面子,有白色的和藍色的兩種,尤其是白回力更是蠻屌絲的。

"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70年代湖南橡膠廠工人在製鞋

文/盛紹鈞

國人講的衣食住行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基本內容,把衣放在第一位。日本人講食衣住,把食放在第一位。可能是國人更加顧及面子吧!國人又講鞋襪三分衣,可見國人對鞋襪也是蠻重視的。

小時候,只有冬天才穿襪子,都是長襪子,還要上襪底,耐用一些。襪子的上面還有箍帶,免得襪子掉下來。一直到上世紀60年代出現了尼龍襪子,才是襪子的一個革命劃分,但是當時五塊多錢一雙的尼龍襪子也不是普通老百姓家裡有條件穿的。

下面主要回憶一下長沙人穿鞋子的往事。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50年代中國人穿著自家做的布鞋

上世紀五十年代,春秋兩季一般都是穿布鞋,而且是家裡做的比較多。下雨天,膠鞋是力士鞋,黑色的面子,還有套鞋,瓦口的。還有一種南光鞋,也是膠底,蠻厚,面子是細帆布的,多為棕色。皮鞋就是奢侈品了,男士的多為舌式和大包頭的式樣。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54年,母親為女兒穿新鞋

皮鞋不是每一個家庭都有的。有的人出席親戚朋友的婚禮,自己沒有皮鞋,為了面子,找朋友借皮鞋穿的事情經常有。女式的皮鞋多是平口繫帶子的式樣,而且多為平跟,半高跟的只有那些非常愛時髦的年輕漂亮女士才敢穿。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農村勞動者在勞動的時候多是穿草鞋,城市裡穿草鞋的不多,多的是用報廢的輪胎,手工加工成草鞋式樣的鞋子,長沙人稱為輪胎草鞋。那時,農村裡面還有木屐,下面是木板的底子,著地的地方有五個釘子,面子是硬牛皮的,適合在爛泥巴路上行走。

夏天基本都是一雙木拖板,就是一塊加工成腳板樣子的扎木板子釘上一根帆布帶子,就是一個夏天的鞋子了。女式有好一些的,上了黑色的油漆,還有金色的描花,木拖鞋的木材也厚蠻多。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到了六十年代,中學生就流行穿網球鞋了,有藍網、白網,還有一種棕色的,大家都叫為醬網,是我的最喜歡的鞋子。雙錢的牌子,還有一個是大中華。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湖南省不生產網球鞋,湖南橡膠廠生產膠鞋是躍進牌的布面膠鞋,還獲得了國務院的優質產品稱號,式樣就是部隊軍人穿的式樣,勞動者,尤其是建築工人穿這種鞋子的就多了。

男生中喜歡打籃球的就穿什麼鞋呢?心儀的就是回力籃球鞋了,回力鞋是上海生產的,綠色的平底鞋,帆布面子,有白色的和藍色的兩種,尤其是白回力更是蠻屌絲的。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60年代經典前進牌回力運動鞋

女中學生主要是平口布鞋,面子有燈芯絨的,直貢呢的,普通的就是青布料的了,開始有塑料的鞋底了。過去的布鞋都是廢布料用米湯一層一層的粘起來,在太陽底下晒乾,再納成鞋底的。講究一些的會讓過去稱為皮匠師傅的釘上橡膠底,可以在溼地方走,還經穿一些。

1963年開始就有橡膠拖鞋了,大家稱為海綿拖鞋。只有兩種式樣,一種是人字形,一種是十字形。三塊多錢一雙,也不是人人都可以穿的,我記得夏天放暑假,還是打赤腳的時候多一些。

"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70年代湖南橡膠廠工人在製鞋

文/盛紹鈞

國人講的衣食住行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基本內容,把衣放在第一位。日本人講食衣住,把食放在第一位。可能是國人更加顧及面子吧!國人又講鞋襪三分衣,可見國人對鞋襪也是蠻重視的。

小時候,只有冬天才穿襪子,都是長襪子,還要上襪底,耐用一些。襪子的上面還有箍帶,免得襪子掉下來。一直到上世紀60年代出現了尼龍襪子,才是襪子的一個革命劃分,但是當時五塊多錢一雙的尼龍襪子也不是普通老百姓家裡有條件穿的。

下面主要回憶一下長沙人穿鞋子的往事。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50年代中國人穿著自家做的布鞋

上世紀五十年代,春秋兩季一般都是穿布鞋,而且是家裡做的比較多。下雨天,膠鞋是力士鞋,黑色的面子,還有套鞋,瓦口的。還有一種南光鞋,也是膠底,蠻厚,面子是細帆布的,多為棕色。皮鞋就是奢侈品了,男士的多為舌式和大包頭的式樣。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54年,母親為女兒穿新鞋

皮鞋不是每一個家庭都有的。有的人出席親戚朋友的婚禮,自己沒有皮鞋,為了面子,找朋友借皮鞋穿的事情經常有。女式的皮鞋多是平口繫帶子的式樣,而且多為平跟,半高跟的只有那些非常愛時髦的年輕漂亮女士才敢穿。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農村勞動者在勞動的時候多是穿草鞋,城市裡穿草鞋的不多,多的是用報廢的輪胎,手工加工成草鞋式樣的鞋子,長沙人稱為輪胎草鞋。那時,農村裡面還有木屐,下面是木板的底子,著地的地方有五個釘子,面子是硬牛皮的,適合在爛泥巴路上行走。

夏天基本都是一雙木拖板,就是一塊加工成腳板樣子的扎木板子釘上一根帆布帶子,就是一個夏天的鞋子了。女式有好一些的,上了黑色的油漆,還有金色的描花,木拖鞋的木材也厚蠻多。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到了六十年代,中學生就流行穿網球鞋了,有藍網、白網,還有一種棕色的,大家都叫為醬網,是我的最喜歡的鞋子。雙錢的牌子,還有一個是大中華。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湖南省不生產網球鞋,湖南橡膠廠生產膠鞋是躍進牌的布面膠鞋,還獲得了國務院的優質產品稱號,式樣就是部隊軍人穿的式樣,勞動者,尤其是建築工人穿這種鞋子的就多了。

男生中喜歡打籃球的就穿什麼鞋呢?心儀的就是回力籃球鞋了,回力鞋是上海生產的,綠色的平底鞋,帆布面子,有白色的和藍色的兩種,尤其是白回力更是蠻屌絲的。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60年代經典前進牌回力運動鞋

女中學生主要是平口布鞋,面子有燈芯絨的,直貢呢的,普通的就是青布料的了,開始有塑料的鞋底了。過去的布鞋都是廢布料用米湯一層一層的粘起來,在太陽底下晒乾,再納成鞋底的。講究一些的會讓過去稱為皮匠師傅的釘上橡膠底,可以在溼地方走,還經穿一些。

1963年開始就有橡膠拖鞋了,大家稱為海綿拖鞋。只有兩種式樣,一種是人字形,一種是十字形。三塊多錢一雙,也不是人人都可以穿的,我記得夏天放暑假,還是打赤腳的時候多一些。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60年代的老皮鞋

過去的工廠凡是在鍋爐房工作的都有工作皮鞋發,高幫的翻毛牛皮鞋,也是蠻受人喜愛的。一年半發一雙,工人師傅把舊的穿著上班,新的出門做客才穿。

電工師傅也有電工絕緣鞋發,並且橡膠底是耐油的。普通的膠鞋橡膠底不耐油,工廠車間裡面地面到處都是機油,柴油侵蝕了地面,膠鞋的底就會變形,一般是前面向上翹起來,樣子很滑稽。

"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70年代湖南橡膠廠工人在製鞋

文/盛紹鈞

國人講的衣食住行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基本內容,把衣放在第一位。日本人講食衣住,把食放在第一位。可能是國人更加顧及面子吧!國人又講鞋襪三分衣,可見國人對鞋襪也是蠻重視的。

小時候,只有冬天才穿襪子,都是長襪子,還要上襪底,耐用一些。襪子的上面還有箍帶,免得襪子掉下來。一直到上世紀60年代出現了尼龍襪子,才是襪子的一個革命劃分,但是當時五塊多錢一雙的尼龍襪子也不是普通老百姓家裡有條件穿的。

下面主要回憶一下長沙人穿鞋子的往事。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50年代中國人穿著自家做的布鞋

上世紀五十年代,春秋兩季一般都是穿布鞋,而且是家裡做的比較多。下雨天,膠鞋是力士鞋,黑色的面子,還有套鞋,瓦口的。還有一種南光鞋,也是膠底,蠻厚,面子是細帆布的,多為棕色。皮鞋就是奢侈品了,男士的多為舌式和大包頭的式樣。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54年,母親為女兒穿新鞋

皮鞋不是每一個家庭都有的。有的人出席親戚朋友的婚禮,自己沒有皮鞋,為了面子,找朋友借皮鞋穿的事情經常有。女式的皮鞋多是平口繫帶子的式樣,而且多為平跟,半高跟的只有那些非常愛時髦的年輕漂亮女士才敢穿。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農村勞動者在勞動的時候多是穿草鞋,城市裡穿草鞋的不多,多的是用報廢的輪胎,手工加工成草鞋式樣的鞋子,長沙人稱為輪胎草鞋。那時,農村裡面還有木屐,下面是木板的底子,著地的地方有五個釘子,面子是硬牛皮的,適合在爛泥巴路上行走。

夏天基本都是一雙木拖板,就是一塊加工成腳板樣子的扎木板子釘上一根帆布帶子,就是一個夏天的鞋子了。女式有好一些的,上了黑色的油漆,還有金色的描花,木拖鞋的木材也厚蠻多。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到了六十年代,中學生就流行穿網球鞋了,有藍網、白網,還有一種棕色的,大家都叫為醬網,是我的最喜歡的鞋子。雙錢的牌子,還有一個是大中華。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湖南省不生產網球鞋,湖南橡膠廠生產膠鞋是躍進牌的布面膠鞋,還獲得了國務院的優質產品稱號,式樣就是部隊軍人穿的式樣,勞動者,尤其是建築工人穿這種鞋子的就多了。

男生中喜歡打籃球的就穿什麼鞋呢?心儀的就是回力籃球鞋了,回力鞋是上海生產的,綠色的平底鞋,帆布面子,有白色的和藍色的兩種,尤其是白回力更是蠻屌絲的。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60年代經典前進牌回力運動鞋

女中學生主要是平口布鞋,面子有燈芯絨的,直貢呢的,普通的就是青布料的了,開始有塑料的鞋底了。過去的布鞋都是廢布料用米湯一層一層的粘起來,在太陽底下晒乾,再納成鞋底的。講究一些的會讓過去稱為皮匠師傅的釘上橡膠底,可以在溼地方走,還經穿一些。

1963年開始就有橡膠拖鞋了,大家稱為海綿拖鞋。只有兩種式樣,一種是人字形,一種是十字形。三塊多錢一雙,也不是人人都可以穿的,我記得夏天放暑假,還是打赤腳的時候多一些。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60年代的老皮鞋

過去的工廠凡是在鍋爐房工作的都有工作皮鞋發,高幫的翻毛牛皮鞋,也是蠻受人喜愛的。一年半發一雙,工人師傅把舊的穿著上班,新的出門做客才穿。

電工師傅也有電工絕緣鞋發,並且橡膠底是耐油的。普通的膠鞋橡膠底不耐油,工廠車間裡面地面到處都是機油,柴油侵蝕了地面,膠鞋的底就會變形,一般是前面向上翹起來,樣子很滑稽。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長沙塑料廠生產了一種女式塑料涼鞋。黑色的,前面是一個工字形的構圖,長沙市滿城女孩子,女青年人腳一雙。男式的就是一撇兩捺的,還有一種式樣和部隊解放軍官兵的涼鞋一個樣子,前面的是封閉了的,有幾個孔透氣。

"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70年代湖南橡膠廠工人在製鞋

文/盛紹鈞

國人講的衣食住行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基本內容,把衣放在第一位。日本人講食衣住,把食放在第一位。可能是國人更加顧及面子吧!國人又講鞋襪三分衣,可見國人對鞋襪也是蠻重視的。

小時候,只有冬天才穿襪子,都是長襪子,還要上襪底,耐用一些。襪子的上面還有箍帶,免得襪子掉下來。一直到上世紀60年代出現了尼龍襪子,才是襪子的一個革命劃分,但是當時五塊多錢一雙的尼龍襪子也不是普通老百姓家裡有條件穿的。

下面主要回憶一下長沙人穿鞋子的往事。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50年代中國人穿著自家做的布鞋

上世紀五十年代,春秋兩季一般都是穿布鞋,而且是家裡做的比較多。下雨天,膠鞋是力士鞋,黑色的面子,還有套鞋,瓦口的。還有一種南光鞋,也是膠底,蠻厚,面子是細帆布的,多為棕色。皮鞋就是奢侈品了,男士的多為舌式和大包頭的式樣。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54年,母親為女兒穿新鞋

皮鞋不是每一個家庭都有的。有的人出席親戚朋友的婚禮,自己沒有皮鞋,為了面子,找朋友借皮鞋穿的事情經常有。女式的皮鞋多是平口繫帶子的式樣,而且多為平跟,半高跟的只有那些非常愛時髦的年輕漂亮女士才敢穿。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農村勞動者在勞動的時候多是穿草鞋,城市裡穿草鞋的不多,多的是用報廢的輪胎,手工加工成草鞋式樣的鞋子,長沙人稱為輪胎草鞋。那時,農村裡面還有木屐,下面是木板的底子,著地的地方有五個釘子,面子是硬牛皮的,適合在爛泥巴路上行走。

夏天基本都是一雙木拖板,就是一塊加工成腳板樣子的扎木板子釘上一根帆布帶子,就是一個夏天的鞋子了。女式有好一些的,上了黑色的油漆,還有金色的描花,木拖鞋的木材也厚蠻多。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到了六十年代,中學生就流行穿網球鞋了,有藍網、白網,還有一種棕色的,大家都叫為醬網,是我的最喜歡的鞋子。雙錢的牌子,還有一個是大中華。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湖南省不生產網球鞋,湖南橡膠廠生產膠鞋是躍進牌的布面膠鞋,還獲得了國務院的優質產品稱號,式樣就是部隊軍人穿的式樣,勞動者,尤其是建築工人穿這種鞋子的就多了。

男生中喜歡打籃球的就穿什麼鞋呢?心儀的就是回力籃球鞋了,回力鞋是上海生產的,綠色的平底鞋,帆布面子,有白色的和藍色的兩種,尤其是白回力更是蠻屌絲的。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60年代經典前進牌回力運動鞋

女中學生主要是平口布鞋,面子有燈芯絨的,直貢呢的,普通的就是青布料的了,開始有塑料的鞋底了。過去的布鞋都是廢布料用米湯一層一層的粘起來,在太陽底下晒乾,再納成鞋底的。講究一些的會讓過去稱為皮匠師傅的釘上橡膠底,可以在溼地方走,還經穿一些。

1963年開始就有橡膠拖鞋了,大家稱為海綿拖鞋。只有兩種式樣,一種是人字形,一種是十字形。三塊多錢一雙,也不是人人都可以穿的,我記得夏天放暑假,還是打赤腳的時候多一些。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60年代的老皮鞋

過去的工廠凡是在鍋爐房工作的都有工作皮鞋發,高幫的翻毛牛皮鞋,也是蠻受人喜愛的。一年半發一雙,工人師傅把舊的穿著上班,新的出門做客才穿。

電工師傅也有電工絕緣鞋發,並且橡膠底是耐油的。普通的膠鞋橡膠底不耐油,工廠車間裡面地面到處都是機油,柴油侵蝕了地面,膠鞋的底就會變形,一般是前面向上翹起來,樣子很滑稽。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長沙塑料廠生產了一種女式塑料涼鞋。黑色的,前面是一個工字形的構圖,長沙市滿城女孩子,女青年人腳一雙。男式的就是一撇兩捺的,還有一種式樣和部隊解放軍官兵的涼鞋一個樣子,前面的是封閉了的,有幾個孔透氣。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70年代長沙市機床設備維修廠鉗工留影,兩人均穿著黑色涼鞋

文革時期還有一種布鞋,應該是從北方傳來的式樣,稱為懶鞋(懶漢鞋)。男女青年人人都有,面子也分為燈芯絨和青布的,一律是黑色的。講究一些的還要有白色的邊,大部分都是塑料底。望城靖港布鞋廠生產的望江樓商標的懶鞋還蠻有名氣。

"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70年代湖南橡膠廠工人在製鞋

文/盛紹鈞

國人講的衣食住行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基本內容,把衣放在第一位。日本人講食衣住,把食放在第一位。可能是國人更加顧及面子吧!國人又講鞋襪三分衣,可見國人對鞋襪也是蠻重視的。

小時候,只有冬天才穿襪子,都是長襪子,還要上襪底,耐用一些。襪子的上面還有箍帶,免得襪子掉下來。一直到上世紀60年代出現了尼龍襪子,才是襪子的一個革命劃分,但是當時五塊多錢一雙的尼龍襪子也不是普通老百姓家裡有條件穿的。

下面主要回憶一下長沙人穿鞋子的往事。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50年代中國人穿著自家做的布鞋

上世紀五十年代,春秋兩季一般都是穿布鞋,而且是家裡做的比較多。下雨天,膠鞋是力士鞋,黑色的面子,還有套鞋,瓦口的。還有一種南光鞋,也是膠底,蠻厚,面子是細帆布的,多為棕色。皮鞋就是奢侈品了,男士的多為舌式和大包頭的式樣。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54年,母親為女兒穿新鞋

皮鞋不是每一個家庭都有的。有的人出席親戚朋友的婚禮,自己沒有皮鞋,為了面子,找朋友借皮鞋穿的事情經常有。女式的皮鞋多是平口繫帶子的式樣,而且多為平跟,半高跟的只有那些非常愛時髦的年輕漂亮女士才敢穿。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農村勞動者在勞動的時候多是穿草鞋,城市裡穿草鞋的不多,多的是用報廢的輪胎,手工加工成草鞋式樣的鞋子,長沙人稱為輪胎草鞋。那時,農村裡面還有木屐,下面是木板的底子,著地的地方有五個釘子,面子是硬牛皮的,適合在爛泥巴路上行走。

夏天基本都是一雙木拖板,就是一塊加工成腳板樣子的扎木板子釘上一根帆布帶子,就是一個夏天的鞋子了。女式有好一些的,上了黑色的油漆,還有金色的描花,木拖鞋的木材也厚蠻多。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到了六十年代,中學生就流行穿網球鞋了,有藍網、白網,還有一種棕色的,大家都叫為醬網,是我的最喜歡的鞋子。雙錢的牌子,還有一個是大中華。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湖南省不生產網球鞋,湖南橡膠廠生產膠鞋是躍進牌的布面膠鞋,還獲得了國務院的優質產品稱號,式樣就是部隊軍人穿的式樣,勞動者,尤其是建築工人穿這種鞋子的就多了。

男生中喜歡打籃球的就穿什麼鞋呢?心儀的就是回力籃球鞋了,回力鞋是上海生產的,綠色的平底鞋,帆布面子,有白色的和藍色的兩種,尤其是白回力更是蠻屌絲的。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60年代經典前進牌回力運動鞋

女中學生主要是平口布鞋,面子有燈芯絨的,直貢呢的,普通的就是青布料的了,開始有塑料的鞋底了。過去的布鞋都是廢布料用米湯一層一層的粘起來,在太陽底下晒乾,再納成鞋底的。講究一些的會讓過去稱為皮匠師傅的釘上橡膠底,可以在溼地方走,還經穿一些。

1963年開始就有橡膠拖鞋了,大家稱為海綿拖鞋。只有兩種式樣,一種是人字形,一種是十字形。三塊多錢一雙,也不是人人都可以穿的,我記得夏天放暑假,還是打赤腳的時候多一些。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60年代的老皮鞋

過去的工廠凡是在鍋爐房工作的都有工作皮鞋發,高幫的翻毛牛皮鞋,也是蠻受人喜愛的。一年半發一雙,工人師傅把舊的穿著上班,新的出門做客才穿。

電工師傅也有電工絕緣鞋發,並且橡膠底是耐油的。普通的膠鞋橡膠底不耐油,工廠車間裡面地面到處都是機油,柴油侵蝕了地面,膠鞋的底就會變形,一般是前面向上翹起來,樣子很滑稽。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長沙塑料廠生產了一種女式塑料涼鞋。黑色的,前面是一個工字形的構圖,長沙市滿城女孩子,女青年人腳一雙。男式的就是一撇兩捺的,還有一種式樣和部隊解放軍官兵的涼鞋一個樣子,前面的是封閉了的,有幾個孔透氣。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70年代長沙市機床設備維修廠鉗工留影,兩人均穿著黑色涼鞋

文革時期還有一種布鞋,應該是從北方傳來的式樣,稱為懶鞋(懶漢鞋)。男女青年人人都有,面子也分為燈芯絨和青布的,一律是黑色的。講究一些的還要有白色的邊,大部分都是塑料底。望城靖港布鞋廠生產的望江樓商標的懶鞋還蠻有名氣。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懶漢鞋

慢慢的通過文革時期的紅衛兵大串連,長沙人鞋子的式樣也多起來了,女式皮鞋有丁字皮鞋了,男的是三接頭。

1972年在當知青的時候,有一次偷聽臺灣的廣播,講臺灣當年光是女式的白色塑料涼鞋有六百種式樣,聽了覺得蠻不可思議的。

"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70年代湖南橡膠廠工人在製鞋

文/盛紹鈞

國人講的衣食住行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基本內容,把衣放在第一位。日本人講食衣住,把食放在第一位。可能是國人更加顧及面子吧!國人又講鞋襪三分衣,可見國人對鞋襪也是蠻重視的。

小時候,只有冬天才穿襪子,都是長襪子,還要上襪底,耐用一些。襪子的上面還有箍帶,免得襪子掉下來。一直到上世紀60年代出現了尼龍襪子,才是襪子的一個革命劃分,但是當時五塊多錢一雙的尼龍襪子也不是普通老百姓家裡有條件穿的。

下面主要回憶一下長沙人穿鞋子的往事。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50年代中國人穿著自家做的布鞋

上世紀五十年代,春秋兩季一般都是穿布鞋,而且是家裡做的比較多。下雨天,膠鞋是力士鞋,黑色的面子,還有套鞋,瓦口的。還有一種南光鞋,也是膠底,蠻厚,面子是細帆布的,多為棕色。皮鞋就是奢侈品了,男士的多為舌式和大包頭的式樣。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54年,母親為女兒穿新鞋

皮鞋不是每一個家庭都有的。有的人出席親戚朋友的婚禮,自己沒有皮鞋,為了面子,找朋友借皮鞋穿的事情經常有。女式的皮鞋多是平口繫帶子的式樣,而且多為平跟,半高跟的只有那些非常愛時髦的年輕漂亮女士才敢穿。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農村勞動者在勞動的時候多是穿草鞋,城市裡穿草鞋的不多,多的是用報廢的輪胎,手工加工成草鞋式樣的鞋子,長沙人稱為輪胎草鞋。那時,農村裡面還有木屐,下面是木板的底子,著地的地方有五個釘子,面子是硬牛皮的,適合在爛泥巴路上行走。

夏天基本都是一雙木拖板,就是一塊加工成腳板樣子的扎木板子釘上一根帆布帶子,就是一個夏天的鞋子了。女式有好一些的,上了黑色的油漆,還有金色的描花,木拖鞋的木材也厚蠻多。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到了六十年代,中學生就流行穿網球鞋了,有藍網、白網,還有一種棕色的,大家都叫為醬網,是我的最喜歡的鞋子。雙錢的牌子,還有一個是大中華。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湖南省不生產網球鞋,湖南橡膠廠生產膠鞋是躍進牌的布面膠鞋,還獲得了國務院的優質產品稱號,式樣就是部隊軍人穿的式樣,勞動者,尤其是建築工人穿這種鞋子的就多了。

男生中喜歡打籃球的就穿什麼鞋呢?心儀的就是回力籃球鞋了,回力鞋是上海生產的,綠色的平底鞋,帆布面子,有白色的和藍色的兩種,尤其是白回力更是蠻屌絲的。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60年代經典前進牌回力運動鞋

女中學生主要是平口布鞋,面子有燈芯絨的,直貢呢的,普通的就是青布料的了,開始有塑料的鞋底了。過去的布鞋都是廢布料用米湯一層一層的粘起來,在太陽底下晒乾,再納成鞋底的。講究一些的會讓過去稱為皮匠師傅的釘上橡膠底,可以在溼地方走,還經穿一些。

1963年開始就有橡膠拖鞋了,大家稱為海綿拖鞋。只有兩種式樣,一種是人字形,一種是十字形。三塊多錢一雙,也不是人人都可以穿的,我記得夏天放暑假,還是打赤腳的時候多一些。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60年代的老皮鞋

過去的工廠凡是在鍋爐房工作的都有工作皮鞋發,高幫的翻毛牛皮鞋,也是蠻受人喜愛的。一年半發一雙,工人師傅把舊的穿著上班,新的出門做客才穿。

電工師傅也有電工絕緣鞋發,並且橡膠底是耐油的。普通的膠鞋橡膠底不耐油,工廠車間裡面地面到處都是機油,柴油侵蝕了地面,膠鞋的底就會變形,一般是前面向上翹起來,樣子很滑稽。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長沙塑料廠生產了一種女式塑料涼鞋。黑色的,前面是一個工字形的構圖,長沙市滿城女孩子,女青年人腳一雙。男式的就是一撇兩捺的,還有一種式樣和部隊解放軍官兵的涼鞋一個樣子,前面的是封閉了的,有幾個孔透氣。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70年代長沙市機床設備維修廠鉗工留影,兩人均穿著黑色涼鞋

文革時期還有一種布鞋,應該是從北方傳來的式樣,稱為懶鞋(懶漢鞋)。男女青年人人都有,面子也分為燈芯絨和青布的,一律是黑色的。講究一些的還要有白色的邊,大部分都是塑料底。望城靖港布鞋廠生產的望江樓商標的懶鞋還蠻有名氣。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懶漢鞋

慢慢的通過文革時期的紅衛兵大串連,長沙人鞋子的式樣也多起來了,女式皮鞋有丁字皮鞋了,男的是三接頭。

1972年在當知青的時候,有一次偷聽臺灣的廣播,講臺灣當年光是女式的白色塑料涼鞋有六百種式樣,聽了覺得蠻不可思議的。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75左右,長沙第二製鞋廠生產一種女式的豬皮短靴子,半高跟,價格不貴,但是就是買不到。每天上午在坡子街對面的鞋廠門市部發售,天還冒亮就要去排隊。為了老婆的心願,排隊兩個早上,終於買了一雙。

"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70年代湖南橡膠廠工人在製鞋

文/盛紹鈞

國人講的衣食住行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基本內容,把衣放在第一位。日本人講食衣住,把食放在第一位。可能是國人更加顧及面子吧!國人又講鞋襪三分衣,可見國人對鞋襪也是蠻重視的。

小時候,只有冬天才穿襪子,都是長襪子,還要上襪底,耐用一些。襪子的上面還有箍帶,免得襪子掉下來。一直到上世紀60年代出現了尼龍襪子,才是襪子的一個革命劃分,但是當時五塊多錢一雙的尼龍襪子也不是普通老百姓家裡有條件穿的。

下面主要回憶一下長沙人穿鞋子的往事。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50年代中國人穿著自家做的布鞋

上世紀五十年代,春秋兩季一般都是穿布鞋,而且是家裡做的比較多。下雨天,膠鞋是力士鞋,黑色的面子,還有套鞋,瓦口的。還有一種南光鞋,也是膠底,蠻厚,面子是細帆布的,多為棕色。皮鞋就是奢侈品了,男士的多為舌式和大包頭的式樣。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54年,母親為女兒穿新鞋

皮鞋不是每一個家庭都有的。有的人出席親戚朋友的婚禮,自己沒有皮鞋,為了面子,找朋友借皮鞋穿的事情經常有。女式的皮鞋多是平口繫帶子的式樣,而且多為平跟,半高跟的只有那些非常愛時髦的年輕漂亮女士才敢穿。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農村勞動者在勞動的時候多是穿草鞋,城市裡穿草鞋的不多,多的是用報廢的輪胎,手工加工成草鞋式樣的鞋子,長沙人稱為輪胎草鞋。那時,農村裡面還有木屐,下面是木板的底子,著地的地方有五個釘子,面子是硬牛皮的,適合在爛泥巴路上行走。

夏天基本都是一雙木拖板,就是一塊加工成腳板樣子的扎木板子釘上一根帆布帶子,就是一個夏天的鞋子了。女式有好一些的,上了黑色的油漆,還有金色的描花,木拖鞋的木材也厚蠻多。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到了六十年代,中學生就流行穿網球鞋了,有藍網、白網,還有一種棕色的,大家都叫為醬網,是我的最喜歡的鞋子。雙錢的牌子,還有一個是大中華。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湖南省不生產網球鞋,湖南橡膠廠生產膠鞋是躍進牌的布面膠鞋,還獲得了國務院的優質產品稱號,式樣就是部隊軍人穿的式樣,勞動者,尤其是建築工人穿這種鞋子的就多了。

男生中喜歡打籃球的就穿什麼鞋呢?心儀的就是回力籃球鞋了,回力鞋是上海生產的,綠色的平底鞋,帆布面子,有白色的和藍色的兩種,尤其是白回力更是蠻屌絲的。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60年代經典前進牌回力運動鞋

女中學生主要是平口布鞋,面子有燈芯絨的,直貢呢的,普通的就是青布料的了,開始有塑料的鞋底了。過去的布鞋都是廢布料用米湯一層一層的粘起來,在太陽底下晒乾,再納成鞋底的。講究一些的會讓過去稱為皮匠師傅的釘上橡膠底,可以在溼地方走,還經穿一些。

1963年開始就有橡膠拖鞋了,大家稱為海綿拖鞋。只有兩種式樣,一種是人字形,一種是十字形。三塊多錢一雙,也不是人人都可以穿的,我記得夏天放暑假,還是打赤腳的時候多一些。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60年代的老皮鞋

過去的工廠凡是在鍋爐房工作的都有工作皮鞋發,高幫的翻毛牛皮鞋,也是蠻受人喜愛的。一年半發一雙,工人師傅把舊的穿著上班,新的出門做客才穿。

電工師傅也有電工絕緣鞋發,並且橡膠底是耐油的。普通的膠鞋橡膠底不耐油,工廠車間裡面地面到處都是機油,柴油侵蝕了地面,膠鞋的底就會變形,一般是前面向上翹起來,樣子很滑稽。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長沙塑料廠生產了一種女式塑料涼鞋。黑色的,前面是一個工字形的構圖,長沙市滿城女孩子,女青年人腳一雙。男式的就是一撇兩捺的,還有一種式樣和部隊解放軍官兵的涼鞋一個樣子,前面的是封閉了的,有幾個孔透氣。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70年代長沙市機床設備維修廠鉗工留影,兩人均穿著黑色涼鞋

文革時期還有一種布鞋,應該是從北方傳來的式樣,稱為懶鞋(懶漢鞋)。男女青年人人都有,面子也分為燈芯絨和青布的,一律是黑色的。講究一些的還要有白色的邊,大部分都是塑料底。望城靖港布鞋廠生產的望江樓商標的懶鞋還蠻有名氣。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懶漢鞋

慢慢的通過文革時期的紅衛兵大串連,長沙人鞋子的式樣也多起來了,女式皮鞋有丁字皮鞋了,男的是三接頭。

1972年在當知青的時候,有一次偷聽臺灣的廣播,講臺灣當年光是女式的白色塑料涼鞋有六百種式樣,聽了覺得蠻不可思議的。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75左右,長沙第二製鞋廠生產一種女式的豬皮短靴子,半高跟,價格不貴,但是就是買不到。每天上午在坡子街對面的鞋廠門市部發售,天還冒亮就要去排隊。為了老婆的心願,排隊兩個早上,終於買了一雙。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73年的中國街頭,行人穿著解放鞋。攝影:布魯諾·巴貝

改革開放後,人們對物質生活的要求慢慢的高起來了。最開始變化好大的就是鞋子,東南沿海的合資鞋廠的旅遊鞋,硬是把內地很多幾十年不變的老牌鞋廠搞垮了。

過去不敢奢望的皮鞋成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當然還是上海和廣州的品牌是人們的最愛。女士喜歡的上海皮鞋是花牌的,男士的是牛頭牌。牛頭牌的皮鞋也是30多塊錢一雙,一般職工的月收入也才50-60元,買一雙也是要咬一咬牙的。

"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70年代湖南橡膠廠工人在製鞋

文/盛紹鈞

國人講的衣食住行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基本內容,把衣放在第一位。日本人講食衣住,把食放在第一位。可能是國人更加顧及面子吧!國人又講鞋襪三分衣,可見國人對鞋襪也是蠻重視的。

小時候,只有冬天才穿襪子,都是長襪子,還要上襪底,耐用一些。襪子的上面還有箍帶,免得襪子掉下來。一直到上世紀60年代出現了尼龍襪子,才是襪子的一個革命劃分,但是當時五塊多錢一雙的尼龍襪子也不是普通老百姓家裡有條件穿的。

下面主要回憶一下長沙人穿鞋子的往事。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50年代中國人穿著自家做的布鞋

上世紀五十年代,春秋兩季一般都是穿布鞋,而且是家裡做的比較多。下雨天,膠鞋是力士鞋,黑色的面子,還有套鞋,瓦口的。還有一種南光鞋,也是膠底,蠻厚,面子是細帆布的,多為棕色。皮鞋就是奢侈品了,男士的多為舌式和大包頭的式樣。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54年,母親為女兒穿新鞋

皮鞋不是每一個家庭都有的。有的人出席親戚朋友的婚禮,自己沒有皮鞋,為了面子,找朋友借皮鞋穿的事情經常有。女式的皮鞋多是平口繫帶子的式樣,而且多為平跟,半高跟的只有那些非常愛時髦的年輕漂亮女士才敢穿。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農村勞動者在勞動的時候多是穿草鞋,城市裡穿草鞋的不多,多的是用報廢的輪胎,手工加工成草鞋式樣的鞋子,長沙人稱為輪胎草鞋。那時,農村裡面還有木屐,下面是木板的底子,著地的地方有五個釘子,面子是硬牛皮的,適合在爛泥巴路上行走。

夏天基本都是一雙木拖板,就是一塊加工成腳板樣子的扎木板子釘上一根帆布帶子,就是一個夏天的鞋子了。女式有好一些的,上了黑色的油漆,還有金色的描花,木拖鞋的木材也厚蠻多。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到了六十年代,中學生就流行穿網球鞋了,有藍網、白網,還有一種棕色的,大家都叫為醬網,是我的最喜歡的鞋子。雙錢的牌子,還有一個是大中華。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湖南省不生產網球鞋,湖南橡膠廠生產膠鞋是躍進牌的布面膠鞋,還獲得了國務院的優質產品稱號,式樣就是部隊軍人穿的式樣,勞動者,尤其是建築工人穿這種鞋子的就多了。

男生中喜歡打籃球的就穿什麼鞋呢?心儀的就是回力籃球鞋了,回力鞋是上海生產的,綠色的平底鞋,帆布面子,有白色的和藍色的兩種,尤其是白回力更是蠻屌絲的。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60年代經典前進牌回力運動鞋

女中學生主要是平口布鞋,面子有燈芯絨的,直貢呢的,普通的就是青布料的了,開始有塑料的鞋底了。過去的布鞋都是廢布料用米湯一層一層的粘起來,在太陽底下晒乾,再納成鞋底的。講究一些的會讓過去稱為皮匠師傅的釘上橡膠底,可以在溼地方走,還經穿一些。

1963年開始就有橡膠拖鞋了,大家稱為海綿拖鞋。只有兩種式樣,一種是人字形,一種是十字形。三塊多錢一雙,也不是人人都可以穿的,我記得夏天放暑假,還是打赤腳的時候多一些。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60年代的老皮鞋

過去的工廠凡是在鍋爐房工作的都有工作皮鞋發,高幫的翻毛牛皮鞋,也是蠻受人喜愛的。一年半發一雙,工人師傅把舊的穿著上班,新的出門做客才穿。

電工師傅也有電工絕緣鞋發,並且橡膠底是耐油的。普通的膠鞋橡膠底不耐油,工廠車間裡面地面到處都是機油,柴油侵蝕了地面,膠鞋的底就會變形,一般是前面向上翹起來,樣子很滑稽。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長沙塑料廠生產了一種女式塑料涼鞋。黑色的,前面是一個工字形的構圖,長沙市滿城女孩子,女青年人腳一雙。男式的就是一撇兩捺的,還有一種式樣和部隊解放軍官兵的涼鞋一個樣子,前面的是封閉了的,有幾個孔透氣。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70年代長沙市機床設備維修廠鉗工留影,兩人均穿著黑色涼鞋

文革時期還有一種布鞋,應該是從北方傳來的式樣,稱為懶鞋(懶漢鞋)。男女青年人人都有,面子也分為燈芯絨和青布的,一律是黑色的。講究一些的還要有白色的邊,大部分都是塑料底。望城靖港布鞋廠生產的望江樓商標的懶鞋還蠻有名氣。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懶漢鞋

慢慢的通過文革時期的紅衛兵大串連,長沙人鞋子的式樣也多起來了,女式皮鞋有丁字皮鞋了,男的是三接頭。

1972年在當知青的時候,有一次偷聽臺灣的廣播,講臺灣當年光是女式的白色塑料涼鞋有六百種式樣,聽了覺得蠻不可思議的。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75左右,長沙第二製鞋廠生產一種女式的豬皮短靴子,半高跟,價格不貴,但是就是買不到。每天上午在坡子街對面的鞋廠門市部發售,天還冒亮就要去排隊。為了老婆的心願,排隊兩個早上,終於買了一雙。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73年的中國街頭,行人穿著解放鞋。攝影:布魯諾·巴貝

改革開放後,人們對物質生活的要求慢慢的高起來了。最開始變化好大的就是鞋子,東南沿海的合資鞋廠的旅遊鞋,硬是把內地很多幾十年不變的老牌鞋廠搞垮了。

過去不敢奢望的皮鞋成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當然還是上海和廣州的品牌是人們的最愛。女士喜歡的上海皮鞋是花牌的,男士的是牛頭牌。牛頭牌的皮鞋也是30多塊錢一雙,一般職工的月收入也才50-60元,買一雙也是要咬一咬牙的。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花牌女鞋


"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70年代湖南橡膠廠工人在製鞋

文/盛紹鈞

國人講的衣食住行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基本內容,把衣放在第一位。日本人講食衣住,把食放在第一位。可能是國人更加顧及面子吧!國人又講鞋襪三分衣,可見國人對鞋襪也是蠻重視的。

小時候,只有冬天才穿襪子,都是長襪子,還要上襪底,耐用一些。襪子的上面還有箍帶,免得襪子掉下來。一直到上世紀60年代出現了尼龍襪子,才是襪子的一個革命劃分,但是當時五塊多錢一雙的尼龍襪子也不是普通老百姓家裡有條件穿的。

下面主要回憶一下長沙人穿鞋子的往事。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50年代中國人穿著自家做的布鞋

上世紀五十年代,春秋兩季一般都是穿布鞋,而且是家裡做的比較多。下雨天,膠鞋是力士鞋,黑色的面子,還有套鞋,瓦口的。還有一種南光鞋,也是膠底,蠻厚,面子是細帆布的,多為棕色。皮鞋就是奢侈品了,男士的多為舌式和大包頭的式樣。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54年,母親為女兒穿新鞋

皮鞋不是每一個家庭都有的。有的人出席親戚朋友的婚禮,自己沒有皮鞋,為了面子,找朋友借皮鞋穿的事情經常有。女式的皮鞋多是平口繫帶子的式樣,而且多為平跟,半高跟的只有那些非常愛時髦的年輕漂亮女士才敢穿。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農村勞動者在勞動的時候多是穿草鞋,城市裡穿草鞋的不多,多的是用報廢的輪胎,手工加工成草鞋式樣的鞋子,長沙人稱為輪胎草鞋。那時,農村裡面還有木屐,下面是木板的底子,著地的地方有五個釘子,面子是硬牛皮的,適合在爛泥巴路上行走。

夏天基本都是一雙木拖板,就是一塊加工成腳板樣子的扎木板子釘上一根帆布帶子,就是一個夏天的鞋子了。女式有好一些的,上了黑色的油漆,還有金色的描花,木拖鞋的木材也厚蠻多。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到了六十年代,中學生就流行穿網球鞋了,有藍網、白網,還有一種棕色的,大家都叫為醬網,是我的最喜歡的鞋子。雙錢的牌子,還有一個是大中華。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湖南省不生產網球鞋,湖南橡膠廠生產膠鞋是躍進牌的布面膠鞋,還獲得了國務院的優質產品稱號,式樣就是部隊軍人穿的式樣,勞動者,尤其是建築工人穿這種鞋子的就多了。

男生中喜歡打籃球的就穿什麼鞋呢?心儀的就是回力籃球鞋了,回力鞋是上海生產的,綠色的平底鞋,帆布面子,有白色的和藍色的兩種,尤其是白回力更是蠻屌絲的。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60年代經典前進牌回力運動鞋

女中學生主要是平口布鞋,面子有燈芯絨的,直貢呢的,普通的就是青布料的了,開始有塑料的鞋底了。過去的布鞋都是廢布料用米湯一層一層的粘起來,在太陽底下晒乾,再納成鞋底的。講究一些的會讓過去稱為皮匠師傅的釘上橡膠底,可以在溼地方走,還經穿一些。

1963年開始就有橡膠拖鞋了,大家稱為海綿拖鞋。只有兩種式樣,一種是人字形,一種是十字形。三塊多錢一雙,也不是人人都可以穿的,我記得夏天放暑假,還是打赤腳的時候多一些。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60年代的老皮鞋

過去的工廠凡是在鍋爐房工作的都有工作皮鞋發,高幫的翻毛牛皮鞋,也是蠻受人喜愛的。一年半發一雙,工人師傅把舊的穿著上班,新的出門做客才穿。

電工師傅也有電工絕緣鞋發,並且橡膠底是耐油的。普通的膠鞋橡膠底不耐油,工廠車間裡面地面到處都是機油,柴油侵蝕了地面,膠鞋的底就會變形,一般是前面向上翹起來,樣子很滑稽。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長沙塑料廠生產了一種女式塑料涼鞋。黑色的,前面是一個工字形的構圖,長沙市滿城女孩子,女青年人腳一雙。男式的就是一撇兩捺的,還有一種式樣和部隊解放軍官兵的涼鞋一個樣子,前面的是封閉了的,有幾個孔透氣。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70年代長沙市機床設備維修廠鉗工留影,兩人均穿著黑色涼鞋

文革時期還有一種布鞋,應該是從北方傳來的式樣,稱為懶鞋(懶漢鞋)。男女青年人人都有,面子也分為燈芯絨和青布的,一律是黑色的。講究一些的還要有白色的邊,大部分都是塑料底。望城靖港布鞋廠生產的望江樓商標的懶鞋還蠻有名氣。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懶漢鞋

慢慢的通過文革時期的紅衛兵大串連,長沙人鞋子的式樣也多起來了,女式皮鞋有丁字皮鞋了,男的是三接頭。

1972年在當知青的時候,有一次偷聽臺灣的廣播,講臺灣當年光是女式的白色塑料涼鞋有六百種式樣,聽了覺得蠻不可思議的。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75左右,長沙第二製鞋廠生產一種女式的豬皮短靴子,半高跟,價格不貴,但是就是買不到。每天上午在坡子街對面的鞋廠門市部發售,天還冒亮就要去排隊。為了老婆的心願,排隊兩個早上,終於買了一雙。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73年的中國街頭,行人穿著解放鞋。攝影:布魯諾·巴貝

改革開放後,人們對物質生活的要求慢慢的高起來了。最開始變化好大的就是鞋子,東南沿海的合資鞋廠的旅遊鞋,硬是把內地很多幾十年不變的老牌鞋廠搞垮了。

過去不敢奢望的皮鞋成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當然還是上海和廣州的品牌是人們的最愛。女士喜歡的上海皮鞋是花牌的,男士的是牛頭牌。牛頭牌的皮鞋也是30多塊錢一雙,一般職工的月收入也才50-60元,買一雙也是要咬一咬牙的。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花牌女鞋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93年10月,上海的一次時尚活動,每人穿的鞋子樣式都不同

我記得1988年,市裡一個部門幹部到當時郊區的嶽麓山鄉觀沙嶺製鞋廠去撿查工作,廠長吳奇給每個去的幹部一雙出口到沙特阿拉伯的運動鞋,也就是塑料鞋底,合成革的面子。大家都很喜歡,一個幹部晚上因為鞋子打溼了,放在煤火上烤,結果鞋底燒壞了,還想方設法讓郊區的幹部幫忙去換一雙。

"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70年代湖南橡膠廠工人在製鞋

文/盛紹鈞

國人講的衣食住行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基本內容,把衣放在第一位。日本人講食衣住,把食放在第一位。可能是國人更加顧及面子吧!國人又講鞋襪三分衣,可見國人對鞋襪也是蠻重視的。

小時候,只有冬天才穿襪子,都是長襪子,還要上襪底,耐用一些。襪子的上面還有箍帶,免得襪子掉下來。一直到上世紀60年代出現了尼龍襪子,才是襪子的一個革命劃分,但是當時五塊多錢一雙的尼龍襪子也不是普通老百姓家裡有條件穿的。

下面主要回憶一下長沙人穿鞋子的往事。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50年代中國人穿著自家做的布鞋

上世紀五十年代,春秋兩季一般都是穿布鞋,而且是家裡做的比較多。下雨天,膠鞋是力士鞋,黑色的面子,還有套鞋,瓦口的。還有一種南光鞋,也是膠底,蠻厚,面子是細帆布的,多為棕色。皮鞋就是奢侈品了,男士的多為舌式和大包頭的式樣。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54年,母親為女兒穿新鞋

皮鞋不是每一個家庭都有的。有的人出席親戚朋友的婚禮,自己沒有皮鞋,為了面子,找朋友借皮鞋穿的事情經常有。女式的皮鞋多是平口繫帶子的式樣,而且多為平跟,半高跟的只有那些非常愛時髦的年輕漂亮女士才敢穿。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農村勞動者在勞動的時候多是穿草鞋,城市裡穿草鞋的不多,多的是用報廢的輪胎,手工加工成草鞋式樣的鞋子,長沙人稱為輪胎草鞋。那時,農村裡面還有木屐,下面是木板的底子,著地的地方有五個釘子,面子是硬牛皮的,適合在爛泥巴路上行走。

夏天基本都是一雙木拖板,就是一塊加工成腳板樣子的扎木板子釘上一根帆布帶子,就是一個夏天的鞋子了。女式有好一些的,上了黑色的油漆,還有金色的描花,木拖鞋的木材也厚蠻多。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到了六十年代,中學生就流行穿網球鞋了,有藍網、白網,還有一種棕色的,大家都叫為醬網,是我的最喜歡的鞋子。雙錢的牌子,還有一個是大中華。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湖南省不生產網球鞋,湖南橡膠廠生產膠鞋是躍進牌的布面膠鞋,還獲得了國務院的優質產品稱號,式樣就是部隊軍人穿的式樣,勞動者,尤其是建築工人穿這種鞋子的就多了。

男生中喜歡打籃球的就穿什麼鞋呢?心儀的就是回力籃球鞋了,回力鞋是上海生產的,綠色的平底鞋,帆布面子,有白色的和藍色的兩種,尤其是白回力更是蠻屌絲的。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60年代經典前進牌回力運動鞋

女中學生主要是平口布鞋,面子有燈芯絨的,直貢呢的,普通的就是青布料的了,開始有塑料的鞋底了。過去的布鞋都是廢布料用米湯一層一層的粘起來,在太陽底下晒乾,再納成鞋底的。講究一些的會讓過去稱為皮匠師傅的釘上橡膠底,可以在溼地方走,還經穿一些。

1963年開始就有橡膠拖鞋了,大家稱為海綿拖鞋。只有兩種式樣,一種是人字形,一種是十字形。三塊多錢一雙,也不是人人都可以穿的,我記得夏天放暑假,還是打赤腳的時候多一些。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60年代的老皮鞋

過去的工廠凡是在鍋爐房工作的都有工作皮鞋發,高幫的翻毛牛皮鞋,也是蠻受人喜愛的。一年半發一雙,工人師傅把舊的穿著上班,新的出門做客才穿。

電工師傅也有電工絕緣鞋發,並且橡膠底是耐油的。普通的膠鞋橡膠底不耐油,工廠車間裡面地面到處都是機油,柴油侵蝕了地面,膠鞋的底就會變形,一般是前面向上翹起來,樣子很滑稽。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長沙塑料廠生產了一種女式塑料涼鞋。黑色的,前面是一個工字形的構圖,長沙市滿城女孩子,女青年人腳一雙。男式的就是一撇兩捺的,還有一種式樣和部隊解放軍官兵的涼鞋一個樣子,前面的是封閉了的,有幾個孔透氣。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70年代長沙市機床設備維修廠鉗工留影,兩人均穿著黑色涼鞋

文革時期還有一種布鞋,應該是從北方傳來的式樣,稱為懶鞋(懶漢鞋)。男女青年人人都有,面子也分為燈芯絨和青布的,一律是黑色的。講究一些的還要有白色的邊,大部分都是塑料底。望城靖港布鞋廠生產的望江樓商標的懶鞋還蠻有名氣。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懶漢鞋

慢慢的通過文革時期的紅衛兵大串連,長沙人鞋子的式樣也多起來了,女式皮鞋有丁字皮鞋了,男的是三接頭。

1972年在當知青的時候,有一次偷聽臺灣的廣播,講臺灣當年光是女式的白色塑料涼鞋有六百種式樣,聽了覺得蠻不可思議的。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75左右,長沙第二製鞋廠生產一種女式的豬皮短靴子,半高跟,價格不貴,但是就是買不到。每天上午在坡子街對面的鞋廠門市部發售,天還冒亮就要去排隊。為了老婆的心願,排隊兩個早上,終於買了一雙。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73年的中國街頭,行人穿著解放鞋。攝影:布魯諾·巴貝

改革開放後,人們對物質生活的要求慢慢的高起來了。最開始變化好大的就是鞋子,東南沿海的合資鞋廠的旅遊鞋,硬是把內地很多幾十年不變的老牌鞋廠搞垮了。

過去不敢奢望的皮鞋成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當然還是上海和廣州的品牌是人們的最愛。女士喜歡的上海皮鞋是花牌的,男士的是牛頭牌。牛頭牌的皮鞋也是30多塊錢一雙,一般職工的月收入也才50-60元,買一雙也是要咬一咬牙的。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花牌女鞋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93年10月,上海的一次時尚活動,每人穿的鞋子樣式都不同

我記得1988年,市裡一個部門幹部到當時郊區的嶽麓山鄉觀沙嶺製鞋廠去撿查工作,廠長吳奇給每個去的幹部一雙出口到沙特阿拉伯的運動鞋,也就是塑料鞋底,合成革的面子。大家都很喜歡,一個幹部晚上因為鞋子打溼了,放在煤火上烤,結果鞋底燒壞了,還想方設法讓郊區的幹部幫忙去換一雙。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80年代時男士穿著皮鞋

在穿皮鞋時髦的年代,因為皮鞋貴,就有大量的合成革做面子的鞋子作為皮鞋的替代品面世。當時把合成革稱為人造革,商店營業員寫價格牌的時候為了省事,常常寫成人革,我看了就想,人革不就是人皮嘛!覺得好笑。

進入八十年代之後期,年輕學生穿回力鞋的就很普遍了。

"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70年代湖南橡膠廠工人在製鞋

文/盛紹鈞

國人講的衣食住行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基本內容,把衣放在第一位。日本人講食衣住,把食放在第一位。可能是國人更加顧及面子吧!國人又講鞋襪三分衣,可見國人對鞋襪也是蠻重視的。

小時候,只有冬天才穿襪子,都是長襪子,還要上襪底,耐用一些。襪子的上面還有箍帶,免得襪子掉下來。一直到上世紀60年代出現了尼龍襪子,才是襪子的一個革命劃分,但是當時五塊多錢一雙的尼龍襪子也不是普通老百姓家裡有條件穿的。

下面主要回憶一下長沙人穿鞋子的往事。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50年代中國人穿著自家做的布鞋

上世紀五十年代,春秋兩季一般都是穿布鞋,而且是家裡做的比較多。下雨天,膠鞋是力士鞋,黑色的面子,還有套鞋,瓦口的。還有一種南光鞋,也是膠底,蠻厚,面子是細帆布的,多為棕色。皮鞋就是奢侈品了,男士的多為舌式和大包頭的式樣。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54年,母親為女兒穿新鞋

皮鞋不是每一個家庭都有的。有的人出席親戚朋友的婚禮,自己沒有皮鞋,為了面子,找朋友借皮鞋穿的事情經常有。女式的皮鞋多是平口繫帶子的式樣,而且多為平跟,半高跟的只有那些非常愛時髦的年輕漂亮女士才敢穿。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農村勞動者在勞動的時候多是穿草鞋,城市裡穿草鞋的不多,多的是用報廢的輪胎,手工加工成草鞋式樣的鞋子,長沙人稱為輪胎草鞋。那時,農村裡面還有木屐,下面是木板的底子,著地的地方有五個釘子,面子是硬牛皮的,適合在爛泥巴路上行走。

夏天基本都是一雙木拖板,就是一塊加工成腳板樣子的扎木板子釘上一根帆布帶子,就是一個夏天的鞋子了。女式有好一些的,上了黑色的油漆,還有金色的描花,木拖鞋的木材也厚蠻多。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到了六十年代,中學生就流行穿網球鞋了,有藍網、白網,還有一種棕色的,大家都叫為醬網,是我的最喜歡的鞋子。雙錢的牌子,還有一個是大中華。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湖南省不生產網球鞋,湖南橡膠廠生產膠鞋是躍進牌的布面膠鞋,還獲得了國務院的優質產品稱號,式樣就是部隊軍人穿的式樣,勞動者,尤其是建築工人穿這種鞋子的就多了。

男生中喜歡打籃球的就穿什麼鞋呢?心儀的就是回力籃球鞋了,回力鞋是上海生產的,綠色的平底鞋,帆布面子,有白色的和藍色的兩種,尤其是白回力更是蠻屌絲的。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60年代經典前進牌回力運動鞋

女中學生主要是平口布鞋,面子有燈芯絨的,直貢呢的,普通的就是青布料的了,開始有塑料的鞋底了。過去的布鞋都是廢布料用米湯一層一層的粘起來,在太陽底下晒乾,再納成鞋底的。講究一些的會讓過去稱為皮匠師傅的釘上橡膠底,可以在溼地方走,還經穿一些。

1963年開始就有橡膠拖鞋了,大家稱為海綿拖鞋。只有兩種式樣,一種是人字形,一種是十字形。三塊多錢一雙,也不是人人都可以穿的,我記得夏天放暑假,還是打赤腳的時候多一些。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60年代的老皮鞋

過去的工廠凡是在鍋爐房工作的都有工作皮鞋發,高幫的翻毛牛皮鞋,也是蠻受人喜愛的。一年半發一雙,工人師傅把舊的穿著上班,新的出門做客才穿。

電工師傅也有電工絕緣鞋發,並且橡膠底是耐油的。普通的膠鞋橡膠底不耐油,工廠車間裡面地面到處都是機油,柴油侵蝕了地面,膠鞋的底就會變形,一般是前面向上翹起來,樣子很滑稽。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長沙塑料廠生產了一種女式塑料涼鞋。黑色的,前面是一個工字形的構圖,長沙市滿城女孩子,女青年人腳一雙。男式的就是一撇兩捺的,還有一種式樣和部隊解放軍官兵的涼鞋一個樣子,前面的是封閉了的,有幾個孔透氣。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70年代長沙市機床設備維修廠鉗工留影,兩人均穿著黑色涼鞋

文革時期還有一種布鞋,應該是從北方傳來的式樣,稱為懶鞋(懶漢鞋)。男女青年人人都有,面子也分為燈芯絨和青布的,一律是黑色的。講究一些的還要有白色的邊,大部分都是塑料底。望城靖港布鞋廠生產的望江樓商標的懶鞋還蠻有名氣。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懶漢鞋

慢慢的通過文革時期的紅衛兵大串連,長沙人鞋子的式樣也多起來了,女式皮鞋有丁字皮鞋了,男的是三接頭。

1972年在當知青的時候,有一次偷聽臺灣的廣播,講臺灣當年光是女式的白色塑料涼鞋有六百種式樣,聽了覺得蠻不可思議的。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75左右,長沙第二製鞋廠生產一種女式的豬皮短靴子,半高跟,價格不貴,但是就是買不到。每天上午在坡子街對面的鞋廠門市部發售,天還冒亮就要去排隊。為了老婆的心願,排隊兩個早上,終於買了一雙。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73年的中國街頭,行人穿著解放鞋。攝影:布魯諾·巴貝

改革開放後,人們對物質生活的要求慢慢的高起來了。最開始變化好大的就是鞋子,東南沿海的合資鞋廠的旅遊鞋,硬是把內地很多幾十年不變的老牌鞋廠搞垮了。

過去不敢奢望的皮鞋成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當然還是上海和廣州的品牌是人們的最愛。女士喜歡的上海皮鞋是花牌的,男士的是牛頭牌。牛頭牌的皮鞋也是30多塊錢一雙,一般職工的月收入也才50-60元,買一雙也是要咬一咬牙的。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花牌女鞋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93年10月,上海的一次時尚活動,每人穿的鞋子樣式都不同

我記得1988年,市裡一個部門幹部到當時郊區的嶽麓山鄉觀沙嶺製鞋廠去撿查工作,廠長吳奇給每個去的幹部一雙出口到沙特阿拉伯的運動鞋,也就是塑料鞋底,合成革的面子。大家都很喜歡,一個幹部晚上因為鞋子打溼了,放在煤火上烤,結果鞋底燒壞了,還想方設法讓郊區的幹部幫忙去換一雙。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80年代時男士穿著皮鞋

在穿皮鞋時髦的年代,因為皮鞋貴,就有大量的合成革做面子的鞋子作為皮鞋的替代品面世。當時把合成革稱為人造革,商店營業員寫價格牌的時候為了省事,常常寫成人革,我看了就想,人革不就是人皮嘛!覺得好笑。

進入八十年代之後期,年輕學生穿回力鞋的就很普遍了。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80年代回力鞋

九十年代國外的大牌子像阿迪達斯,耐克等等大量進入了我國市場,年輕人穿的就多了。

"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70年代湖南橡膠廠工人在製鞋

文/盛紹鈞

國人講的衣食住行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基本內容,把衣放在第一位。日本人講食衣住,把食放在第一位。可能是國人更加顧及面子吧!國人又講鞋襪三分衣,可見國人對鞋襪也是蠻重視的。

小時候,只有冬天才穿襪子,都是長襪子,還要上襪底,耐用一些。襪子的上面還有箍帶,免得襪子掉下來。一直到上世紀60年代出現了尼龍襪子,才是襪子的一個革命劃分,但是當時五塊多錢一雙的尼龍襪子也不是普通老百姓家裡有條件穿的。

下面主要回憶一下長沙人穿鞋子的往事。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50年代中國人穿著自家做的布鞋

上世紀五十年代,春秋兩季一般都是穿布鞋,而且是家裡做的比較多。下雨天,膠鞋是力士鞋,黑色的面子,還有套鞋,瓦口的。還有一種南光鞋,也是膠底,蠻厚,面子是細帆布的,多為棕色。皮鞋就是奢侈品了,男士的多為舌式和大包頭的式樣。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54年,母親為女兒穿新鞋

皮鞋不是每一個家庭都有的。有的人出席親戚朋友的婚禮,自己沒有皮鞋,為了面子,找朋友借皮鞋穿的事情經常有。女式的皮鞋多是平口繫帶子的式樣,而且多為平跟,半高跟的只有那些非常愛時髦的年輕漂亮女士才敢穿。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農村勞動者在勞動的時候多是穿草鞋,城市裡穿草鞋的不多,多的是用報廢的輪胎,手工加工成草鞋式樣的鞋子,長沙人稱為輪胎草鞋。那時,農村裡面還有木屐,下面是木板的底子,著地的地方有五個釘子,面子是硬牛皮的,適合在爛泥巴路上行走。

夏天基本都是一雙木拖板,就是一塊加工成腳板樣子的扎木板子釘上一根帆布帶子,就是一個夏天的鞋子了。女式有好一些的,上了黑色的油漆,還有金色的描花,木拖鞋的木材也厚蠻多。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到了六十年代,中學生就流行穿網球鞋了,有藍網、白網,還有一種棕色的,大家都叫為醬網,是我的最喜歡的鞋子。雙錢的牌子,還有一個是大中華。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湖南省不生產網球鞋,湖南橡膠廠生產膠鞋是躍進牌的布面膠鞋,還獲得了國務院的優質產品稱號,式樣就是部隊軍人穿的式樣,勞動者,尤其是建築工人穿這種鞋子的就多了。

男生中喜歡打籃球的就穿什麼鞋呢?心儀的就是回力籃球鞋了,回力鞋是上海生產的,綠色的平底鞋,帆布面子,有白色的和藍色的兩種,尤其是白回力更是蠻屌絲的。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60年代經典前進牌回力運動鞋

女中學生主要是平口布鞋,面子有燈芯絨的,直貢呢的,普通的就是青布料的了,開始有塑料的鞋底了。過去的布鞋都是廢布料用米湯一層一層的粘起來,在太陽底下晒乾,再納成鞋底的。講究一些的會讓過去稱為皮匠師傅的釘上橡膠底,可以在溼地方走,還經穿一些。

1963年開始就有橡膠拖鞋了,大家稱為海綿拖鞋。只有兩種式樣,一種是人字形,一種是十字形。三塊多錢一雙,也不是人人都可以穿的,我記得夏天放暑假,還是打赤腳的時候多一些。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60年代的老皮鞋

過去的工廠凡是在鍋爐房工作的都有工作皮鞋發,高幫的翻毛牛皮鞋,也是蠻受人喜愛的。一年半發一雙,工人師傅把舊的穿著上班,新的出門做客才穿。

電工師傅也有電工絕緣鞋發,並且橡膠底是耐油的。普通的膠鞋橡膠底不耐油,工廠車間裡面地面到處都是機油,柴油侵蝕了地面,膠鞋的底就會變形,一般是前面向上翹起來,樣子很滑稽。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長沙塑料廠生產了一種女式塑料涼鞋。黑色的,前面是一個工字形的構圖,長沙市滿城女孩子,女青年人腳一雙。男式的就是一撇兩捺的,還有一種式樣和部隊解放軍官兵的涼鞋一個樣子,前面的是封閉了的,有幾個孔透氣。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70年代長沙市機床設備維修廠鉗工留影,兩人均穿著黑色涼鞋

文革時期還有一種布鞋,應該是從北方傳來的式樣,稱為懶鞋(懶漢鞋)。男女青年人人都有,面子也分為燈芯絨和青布的,一律是黑色的。講究一些的還要有白色的邊,大部分都是塑料底。望城靖港布鞋廠生產的望江樓商標的懶鞋還蠻有名氣。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懶漢鞋

慢慢的通過文革時期的紅衛兵大串連,長沙人鞋子的式樣也多起來了,女式皮鞋有丁字皮鞋了,男的是三接頭。

1972年在當知青的時候,有一次偷聽臺灣的廣播,講臺灣當年光是女式的白色塑料涼鞋有六百種式樣,聽了覺得蠻不可思議的。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75左右,長沙第二製鞋廠生產一種女式的豬皮短靴子,半高跟,價格不貴,但是就是買不到。每天上午在坡子街對面的鞋廠門市部發售,天還冒亮就要去排隊。為了老婆的心願,排隊兩個早上,終於買了一雙。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73年的中國街頭,行人穿著解放鞋。攝影:布魯諾·巴貝

改革開放後,人們對物質生活的要求慢慢的高起來了。最開始變化好大的就是鞋子,東南沿海的合資鞋廠的旅遊鞋,硬是把內地很多幾十年不變的老牌鞋廠搞垮了。

過去不敢奢望的皮鞋成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當然還是上海和廣州的品牌是人們的最愛。女士喜歡的上海皮鞋是花牌的,男士的是牛頭牌。牛頭牌的皮鞋也是30多塊錢一雙,一般職工的月收入也才50-60元,買一雙也是要咬一咬牙的。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花牌女鞋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93年10月,上海的一次時尚活動,每人穿的鞋子樣式都不同

我記得1988年,市裡一個部門幹部到當時郊區的嶽麓山鄉觀沙嶺製鞋廠去撿查工作,廠長吳奇給每個去的幹部一雙出口到沙特阿拉伯的運動鞋,也就是塑料鞋底,合成革的面子。大家都很喜歡,一個幹部晚上因為鞋子打溼了,放在煤火上烤,結果鞋底燒壞了,還想方設法讓郊區的幹部幫忙去換一雙。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80年代時男士穿著皮鞋

在穿皮鞋時髦的年代,因為皮鞋貴,就有大量的合成革做面子的鞋子作為皮鞋的替代品面世。當時把合成革稱為人造革,商店營業員寫價格牌的時候為了省事,常常寫成人革,我看了就想,人革不就是人皮嘛!覺得好笑。

進入八十年代之後期,年輕學生穿回力鞋的就很普遍了。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80年代回力鞋

九十年代國外的大牌子像阿迪達斯,耐克等等大量進入了我國市場,年輕人穿的就多了。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70年代湖南橡膠廠工人在製鞋

文/盛紹鈞

國人講的衣食住行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基本內容,把衣放在第一位。日本人講食衣住,把食放在第一位。可能是國人更加顧及面子吧!國人又講鞋襪三分衣,可見國人對鞋襪也是蠻重視的。

小時候,只有冬天才穿襪子,都是長襪子,還要上襪底,耐用一些。襪子的上面還有箍帶,免得襪子掉下來。一直到上世紀60年代出現了尼龍襪子,才是襪子的一個革命劃分,但是當時五塊多錢一雙的尼龍襪子也不是普通老百姓家裡有條件穿的。

下面主要回憶一下長沙人穿鞋子的往事。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50年代中國人穿著自家做的布鞋

上世紀五十年代,春秋兩季一般都是穿布鞋,而且是家裡做的比較多。下雨天,膠鞋是力士鞋,黑色的面子,還有套鞋,瓦口的。還有一種南光鞋,也是膠底,蠻厚,面子是細帆布的,多為棕色。皮鞋就是奢侈品了,男士的多為舌式和大包頭的式樣。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54年,母親為女兒穿新鞋

皮鞋不是每一個家庭都有的。有的人出席親戚朋友的婚禮,自己沒有皮鞋,為了面子,找朋友借皮鞋穿的事情經常有。女式的皮鞋多是平口繫帶子的式樣,而且多為平跟,半高跟的只有那些非常愛時髦的年輕漂亮女士才敢穿。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農村勞動者在勞動的時候多是穿草鞋,城市裡穿草鞋的不多,多的是用報廢的輪胎,手工加工成草鞋式樣的鞋子,長沙人稱為輪胎草鞋。那時,農村裡面還有木屐,下面是木板的底子,著地的地方有五個釘子,面子是硬牛皮的,適合在爛泥巴路上行走。

夏天基本都是一雙木拖板,就是一塊加工成腳板樣子的扎木板子釘上一根帆布帶子,就是一個夏天的鞋子了。女式有好一些的,上了黑色的油漆,還有金色的描花,木拖鞋的木材也厚蠻多。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到了六十年代,中學生就流行穿網球鞋了,有藍網、白網,還有一種棕色的,大家都叫為醬網,是我的最喜歡的鞋子。雙錢的牌子,還有一個是大中華。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湖南省不生產網球鞋,湖南橡膠廠生產膠鞋是躍進牌的布面膠鞋,還獲得了國務院的優質產品稱號,式樣就是部隊軍人穿的式樣,勞動者,尤其是建築工人穿這種鞋子的就多了。

男生中喜歡打籃球的就穿什麼鞋呢?心儀的就是回力籃球鞋了,回力鞋是上海生產的,綠色的平底鞋,帆布面子,有白色的和藍色的兩種,尤其是白回力更是蠻屌絲的。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60年代經典前進牌回力運動鞋

女中學生主要是平口布鞋,面子有燈芯絨的,直貢呢的,普通的就是青布料的了,開始有塑料的鞋底了。過去的布鞋都是廢布料用米湯一層一層的粘起來,在太陽底下晒乾,再納成鞋底的。講究一些的會讓過去稱為皮匠師傅的釘上橡膠底,可以在溼地方走,還經穿一些。

1963年開始就有橡膠拖鞋了,大家稱為海綿拖鞋。只有兩種式樣,一種是人字形,一種是十字形。三塊多錢一雙,也不是人人都可以穿的,我記得夏天放暑假,還是打赤腳的時候多一些。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60年代的老皮鞋

過去的工廠凡是在鍋爐房工作的都有工作皮鞋發,高幫的翻毛牛皮鞋,也是蠻受人喜愛的。一年半發一雙,工人師傅把舊的穿著上班,新的出門做客才穿。

電工師傅也有電工絕緣鞋發,並且橡膠底是耐油的。普通的膠鞋橡膠底不耐油,工廠車間裡面地面到處都是機油,柴油侵蝕了地面,膠鞋的底就會變形,一般是前面向上翹起來,樣子很滑稽。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長沙塑料廠生產了一種女式塑料涼鞋。黑色的,前面是一個工字形的構圖,長沙市滿城女孩子,女青年人腳一雙。男式的就是一撇兩捺的,還有一種式樣和部隊解放軍官兵的涼鞋一個樣子,前面的是封閉了的,有幾個孔透氣。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70年代長沙市機床設備維修廠鉗工留影,兩人均穿著黑色涼鞋

文革時期還有一種布鞋,應該是從北方傳來的式樣,稱為懶鞋(懶漢鞋)。男女青年人人都有,面子也分為燈芯絨和青布的,一律是黑色的。講究一些的還要有白色的邊,大部分都是塑料底。望城靖港布鞋廠生產的望江樓商標的懶鞋還蠻有名氣。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懶漢鞋

慢慢的通過文革時期的紅衛兵大串連,長沙人鞋子的式樣也多起來了,女式皮鞋有丁字皮鞋了,男的是三接頭。

1972年在當知青的時候,有一次偷聽臺灣的廣播,講臺灣當年光是女式的白色塑料涼鞋有六百種式樣,聽了覺得蠻不可思議的。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75左右,長沙第二製鞋廠生產一種女式的豬皮短靴子,半高跟,價格不貴,但是就是買不到。每天上午在坡子街對面的鞋廠門市部發售,天還冒亮就要去排隊。為了老婆的心願,排隊兩個早上,終於買了一雙。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73年的中國街頭,行人穿著解放鞋。攝影:布魯諾·巴貝

改革開放後,人們對物質生活的要求慢慢的高起來了。最開始變化好大的就是鞋子,東南沿海的合資鞋廠的旅遊鞋,硬是把內地很多幾十年不變的老牌鞋廠搞垮了。

過去不敢奢望的皮鞋成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當然還是上海和廣州的品牌是人們的最愛。女士喜歡的上海皮鞋是花牌的,男士的是牛頭牌。牛頭牌的皮鞋也是30多塊錢一雙,一般職工的月收入也才50-60元,買一雙也是要咬一咬牙的。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花牌女鞋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93年10月,上海的一次時尚活動,每人穿的鞋子樣式都不同

我記得1988年,市裡一個部門幹部到當時郊區的嶽麓山鄉觀沙嶺製鞋廠去撿查工作,廠長吳奇給每個去的幹部一雙出口到沙特阿拉伯的運動鞋,也就是塑料鞋底,合成革的面子。大家都很喜歡,一個幹部晚上因為鞋子打溼了,放在煤火上烤,結果鞋底燒壞了,還想方設法讓郊區的幹部幫忙去換一雙。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80年代時男士穿著皮鞋

在穿皮鞋時髦的年代,因為皮鞋貴,就有大量的合成革做面子的鞋子作為皮鞋的替代品面世。當時把合成革稱為人造革,商店營業員寫價格牌的時候為了省事,常常寫成人革,我看了就想,人革不就是人皮嘛!覺得好笑。

進入八十年代之後期,年輕學生穿回力鞋的就很普遍了。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80年代回力鞋

九十年代國外的大牌子像阿迪達斯,耐克等等大量進入了我國市場,年輕人穿的就多了。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現在鞋子的式樣,品種多,老百姓哪一個不是春夏秋冬四季各有各的鞋子,愛美的女士高跟鞋都是很多雙。

"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70年代湖南橡膠廠工人在製鞋

文/盛紹鈞

國人講的衣食住行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基本內容,把衣放在第一位。日本人講食衣住,把食放在第一位。可能是國人更加顧及面子吧!國人又講鞋襪三分衣,可見國人對鞋襪也是蠻重視的。

小時候,只有冬天才穿襪子,都是長襪子,還要上襪底,耐用一些。襪子的上面還有箍帶,免得襪子掉下來。一直到上世紀60年代出現了尼龍襪子,才是襪子的一個革命劃分,但是當時五塊多錢一雙的尼龍襪子也不是普通老百姓家裡有條件穿的。

下面主要回憶一下長沙人穿鞋子的往事。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50年代中國人穿著自家做的布鞋

上世紀五十年代,春秋兩季一般都是穿布鞋,而且是家裡做的比較多。下雨天,膠鞋是力士鞋,黑色的面子,還有套鞋,瓦口的。還有一種南光鞋,也是膠底,蠻厚,面子是細帆布的,多為棕色。皮鞋就是奢侈品了,男士的多為舌式和大包頭的式樣。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54年,母親為女兒穿新鞋

皮鞋不是每一個家庭都有的。有的人出席親戚朋友的婚禮,自己沒有皮鞋,為了面子,找朋友借皮鞋穿的事情經常有。女式的皮鞋多是平口繫帶子的式樣,而且多為平跟,半高跟的只有那些非常愛時髦的年輕漂亮女士才敢穿。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農村勞動者在勞動的時候多是穿草鞋,城市裡穿草鞋的不多,多的是用報廢的輪胎,手工加工成草鞋式樣的鞋子,長沙人稱為輪胎草鞋。那時,農村裡面還有木屐,下面是木板的底子,著地的地方有五個釘子,面子是硬牛皮的,適合在爛泥巴路上行走。

夏天基本都是一雙木拖板,就是一塊加工成腳板樣子的扎木板子釘上一根帆布帶子,就是一個夏天的鞋子了。女式有好一些的,上了黑色的油漆,還有金色的描花,木拖鞋的木材也厚蠻多。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到了六十年代,中學生就流行穿網球鞋了,有藍網、白網,還有一種棕色的,大家都叫為醬網,是我的最喜歡的鞋子。雙錢的牌子,還有一個是大中華。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湖南省不生產網球鞋,湖南橡膠廠生產膠鞋是躍進牌的布面膠鞋,還獲得了國務院的優質產品稱號,式樣就是部隊軍人穿的式樣,勞動者,尤其是建築工人穿這種鞋子的就多了。

男生中喜歡打籃球的就穿什麼鞋呢?心儀的就是回力籃球鞋了,回力鞋是上海生產的,綠色的平底鞋,帆布面子,有白色的和藍色的兩種,尤其是白回力更是蠻屌絲的。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60年代經典前進牌回力運動鞋

女中學生主要是平口布鞋,面子有燈芯絨的,直貢呢的,普通的就是青布料的了,開始有塑料的鞋底了。過去的布鞋都是廢布料用米湯一層一層的粘起來,在太陽底下晒乾,再納成鞋底的。講究一些的會讓過去稱為皮匠師傅的釘上橡膠底,可以在溼地方走,還經穿一些。

1963年開始就有橡膠拖鞋了,大家稱為海綿拖鞋。只有兩種式樣,一種是人字形,一種是十字形。三塊多錢一雙,也不是人人都可以穿的,我記得夏天放暑假,還是打赤腳的時候多一些。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60年代的老皮鞋

過去的工廠凡是在鍋爐房工作的都有工作皮鞋發,高幫的翻毛牛皮鞋,也是蠻受人喜愛的。一年半發一雙,工人師傅把舊的穿著上班,新的出門做客才穿。

電工師傅也有電工絕緣鞋發,並且橡膠底是耐油的。普通的膠鞋橡膠底不耐油,工廠車間裡面地面到處都是機油,柴油侵蝕了地面,膠鞋的底就會變形,一般是前面向上翹起來,樣子很滑稽。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長沙塑料廠生產了一種女式塑料涼鞋。黑色的,前面是一個工字形的構圖,長沙市滿城女孩子,女青年人腳一雙。男式的就是一撇兩捺的,還有一種式樣和部隊解放軍官兵的涼鞋一個樣子,前面的是封閉了的,有幾個孔透氣。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70年代長沙市機床設備維修廠鉗工留影,兩人均穿著黑色涼鞋

文革時期還有一種布鞋,應該是從北方傳來的式樣,稱為懶鞋(懶漢鞋)。男女青年人人都有,面子也分為燈芯絨和青布的,一律是黑色的。講究一些的還要有白色的邊,大部分都是塑料底。望城靖港布鞋廠生產的望江樓商標的懶鞋還蠻有名氣。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懶漢鞋

慢慢的通過文革時期的紅衛兵大串連,長沙人鞋子的式樣也多起來了,女式皮鞋有丁字皮鞋了,男的是三接頭。

1972年在當知青的時候,有一次偷聽臺灣的廣播,講臺灣當年光是女式的白色塑料涼鞋有六百種式樣,聽了覺得蠻不可思議的。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75左右,長沙第二製鞋廠生產一種女式的豬皮短靴子,半高跟,價格不貴,但是就是買不到。每天上午在坡子街對面的鞋廠門市部發售,天還冒亮就要去排隊。為了老婆的心願,排隊兩個早上,終於買了一雙。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73年的中國街頭,行人穿著解放鞋。攝影:布魯諾·巴貝

改革開放後,人們對物質生活的要求慢慢的高起來了。最開始變化好大的就是鞋子,東南沿海的合資鞋廠的旅遊鞋,硬是把內地很多幾十年不變的老牌鞋廠搞垮了。

過去不敢奢望的皮鞋成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當然還是上海和廣州的品牌是人們的最愛。女士喜歡的上海皮鞋是花牌的,男士的是牛頭牌。牛頭牌的皮鞋也是30多塊錢一雙,一般職工的月收入也才50-60元,買一雙也是要咬一咬牙的。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花牌女鞋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93年10月,上海的一次時尚活動,每人穿的鞋子樣式都不同

我記得1988年,市裡一個部門幹部到當時郊區的嶽麓山鄉觀沙嶺製鞋廠去撿查工作,廠長吳奇給每個去的幹部一雙出口到沙特阿拉伯的運動鞋,也就是塑料鞋底,合成革的面子。大家都很喜歡,一個幹部晚上因為鞋子打溼了,放在煤火上烤,結果鞋底燒壞了,還想方設法讓郊區的幹部幫忙去換一雙。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80年代時男士穿著皮鞋

在穿皮鞋時髦的年代,因為皮鞋貴,就有大量的合成革做面子的鞋子作為皮鞋的替代品面世。當時把合成革稱為人造革,商店營業員寫價格牌的時候為了省事,常常寫成人革,我看了就想,人革不就是人皮嘛!覺得好笑。

進入八十年代之後期,年輕學生穿回力鞋的就很普遍了。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80年代回力鞋

九十年代國外的大牌子像阿迪達斯,耐克等等大量進入了我國市場,年輕人穿的就多了。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現在鞋子的式樣,品種多,老百姓哪一個不是春夏秋冬四季各有各的鞋子,愛美的女士高跟鞋都是很多雙。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70年代湖南橡膠廠工人在製鞋

文/盛紹鈞

國人講的衣食住行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基本內容,把衣放在第一位。日本人講食衣住,把食放在第一位。可能是國人更加顧及面子吧!國人又講鞋襪三分衣,可見國人對鞋襪也是蠻重視的。

小時候,只有冬天才穿襪子,都是長襪子,還要上襪底,耐用一些。襪子的上面還有箍帶,免得襪子掉下來。一直到上世紀60年代出現了尼龍襪子,才是襪子的一個革命劃分,但是當時五塊多錢一雙的尼龍襪子也不是普通老百姓家裡有條件穿的。

下面主要回憶一下長沙人穿鞋子的往事。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50年代中國人穿著自家做的布鞋

上世紀五十年代,春秋兩季一般都是穿布鞋,而且是家裡做的比較多。下雨天,膠鞋是力士鞋,黑色的面子,還有套鞋,瓦口的。還有一種南光鞋,也是膠底,蠻厚,面子是細帆布的,多為棕色。皮鞋就是奢侈品了,男士的多為舌式和大包頭的式樣。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54年,母親為女兒穿新鞋

皮鞋不是每一個家庭都有的。有的人出席親戚朋友的婚禮,自己沒有皮鞋,為了面子,找朋友借皮鞋穿的事情經常有。女式的皮鞋多是平口繫帶子的式樣,而且多為平跟,半高跟的只有那些非常愛時髦的年輕漂亮女士才敢穿。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農村勞動者在勞動的時候多是穿草鞋,城市裡穿草鞋的不多,多的是用報廢的輪胎,手工加工成草鞋式樣的鞋子,長沙人稱為輪胎草鞋。那時,農村裡面還有木屐,下面是木板的底子,著地的地方有五個釘子,面子是硬牛皮的,適合在爛泥巴路上行走。

夏天基本都是一雙木拖板,就是一塊加工成腳板樣子的扎木板子釘上一根帆布帶子,就是一個夏天的鞋子了。女式有好一些的,上了黑色的油漆,還有金色的描花,木拖鞋的木材也厚蠻多。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到了六十年代,中學生就流行穿網球鞋了,有藍網、白網,還有一種棕色的,大家都叫為醬網,是我的最喜歡的鞋子。雙錢的牌子,還有一個是大中華。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湖南省不生產網球鞋,湖南橡膠廠生產膠鞋是躍進牌的布面膠鞋,還獲得了國務院的優質產品稱號,式樣就是部隊軍人穿的式樣,勞動者,尤其是建築工人穿這種鞋子的就多了。

男生中喜歡打籃球的就穿什麼鞋呢?心儀的就是回力籃球鞋了,回力鞋是上海生產的,綠色的平底鞋,帆布面子,有白色的和藍色的兩種,尤其是白回力更是蠻屌絲的。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60年代經典前進牌回力運動鞋

女中學生主要是平口布鞋,面子有燈芯絨的,直貢呢的,普通的就是青布料的了,開始有塑料的鞋底了。過去的布鞋都是廢布料用米湯一層一層的粘起來,在太陽底下晒乾,再納成鞋底的。講究一些的會讓過去稱為皮匠師傅的釘上橡膠底,可以在溼地方走,還經穿一些。

1963年開始就有橡膠拖鞋了,大家稱為海綿拖鞋。只有兩種式樣,一種是人字形,一種是十字形。三塊多錢一雙,也不是人人都可以穿的,我記得夏天放暑假,還是打赤腳的時候多一些。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60年代的老皮鞋

過去的工廠凡是在鍋爐房工作的都有工作皮鞋發,高幫的翻毛牛皮鞋,也是蠻受人喜愛的。一年半發一雙,工人師傅把舊的穿著上班,新的出門做客才穿。

電工師傅也有電工絕緣鞋發,並且橡膠底是耐油的。普通的膠鞋橡膠底不耐油,工廠車間裡面地面到處都是機油,柴油侵蝕了地面,膠鞋的底就會變形,一般是前面向上翹起來,樣子很滑稽。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長沙塑料廠生產了一種女式塑料涼鞋。黑色的,前面是一個工字形的構圖,長沙市滿城女孩子,女青年人腳一雙。男式的就是一撇兩捺的,還有一種式樣和部隊解放軍官兵的涼鞋一個樣子,前面的是封閉了的,有幾個孔透氣。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70年代長沙市機床設備維修廠鉗工留影,兩人均穿著黑色涼鞋

文革時期還有一種布鞋,應該是從北方傳來的式樣,稱為懶鞋(懶漢鞋)。男女青年人人都有,面子也分為燈芯絨和青布的,一律是黑色的。講究一些的還要有白色的邊,大部分都是塑料底。望城靖港布鞋廠生產的望江樓商標的懶鞋還蠻有名氣。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懶漢鞋

慢慢的通過文革時期的紅衛兵大串連,長沙人鞋子的式樣也多起來了,女式皮鞋有丁字皮鞋了,男的是三接頭。

1972年在當知青的時候,有一次偷聽臺灣的廣播,講臺灣當年光是女式的白色塑料涼鞋有六百種式樣,聽了覺得蠻不可思議的。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75左右,長沙第二製鞋廠生產一種女式的豬皮短靴子,半高跟,價格不貴,但是就是買不到。每天上午在坡子街對面的鞋廠門市部發售,天還冒亮就要去排隊。為了老婆的心願,排隊兩個早上,終於買了一雙。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73年的中國街頭,行人穿著解放鞋。攝影:布魯諾·巴貝

改革開放後,人們對物質生活的要求慢慢的高起來了。最開始變化好大的就是鞋子,東南沿海的合資鞋廠的旅遊鞋,硬是把內地很多幾十年不變的老牌鞋廠搞垮了。

過去不敢奢望的皮鞋成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當然還是上海和廣州的品牌是人們的最愛。女士喜歡的上海皮鞋是花牌的,男士的是牛頭牌。牛頭牌的皮鞋也是30多塊錢一雙,一般職工的月收入也才50-60元,買一雙也是要咬一咬牙的。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花牌女鞋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93年10月,上海的一次時尚活動,每人穿的鞋子樣式都不同

我記得1988年,市裡一個部門幹部到當時郊區的嶽麓山鄉觀沙嶺製鞋廠去撿查工作,廠長吳奇給每個去的幹部一雙出口到沙特阿拉伯的運動鞋,也就是塑料鞋底,合成革的面子。大家都很喜歡,一個幹部晚上因為鞋子打溼了,放在煤火上烤,結果鞋底燒壞了,還想方設法讓郊區的幹部幫忙去換一雙。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80年代時男士穿著皮鞋

在穿皮鞋時髦的年代,因為皮鞋貴,就有大量的合成革做面子的鞋子作為皮鞋的替代品面世。當時把合成革稱為人造革,商店營業員寫價格牌的時候為了省事,常常寫成人革,我看了就想,人革不就是人皮嘛!覺得好笑。

進入八十年代之後期,年輕學生穿回力鞋的就很普遍了。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80年代回力鞋

九十年代國外的大牌子像阿迪達斯,耐克等等大量進入了我國市場,年輕人穿的就多了。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現在鞋子的式樣,品種多,老百姓哪一個不是春夏秋冬四季各有各的鞋子,愛美的女士高跟鞋都是很多雙。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不過,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這是輪迴嗎?

"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70年代湖南橡膠廠工人在製鞋

文/盛紹鈞

國人講的衣食住行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基本內容,把衣放在第一位。日本人講食衣住,把食放在第一位。可能是國人更加顧及面子吧!國人又講鞋襪三分衣,可見國人對鞋襪也是蠻重視的。

小時候,只有冬天才穿襪子,都是長襪子,還要上襪底,耐用一些。襪子的上面還有箍帶,免得襪子掉下來。一直到上世紀60年代出現了尼龍襪子,才是襪子的一個革命劃分,但是當時五塊多錢一雙的尼龍襪子也不是普通老百姓家裡有條件穿的。

下面主要回憶一下長沙人穿鞋子的往事。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50年代中國人穿著自家做的布鞋

上世紀五十年代,春秋兩季一般都是穿布鞋,而且是家裡做的比較多。下雨天,膠鞋是力士鞋,黑色的面子,還有套鞋,瓦口的。還有一種南光鞋,也是膠底,蠻厚,面子是細帆布的,多為棕色。皮鞋就是奢侈品了,男士的多為舌式和大包頭的式樣。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54年,母親為女兒穿新鞋

皮鞋不是每一個家庭都有的。有的人出席親戚朋友的婚禮,自己沒有皮鞋,為了面子,找朋友借皮鞋穿的事情經常有。女式的皮鞋多是平口繫帶子的式樣,而且多為平跟,半高跟的只有那些非常愛時髦的年輕漂亮女士才敢穿。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農村勞動者在勞動的時候多是穿草鞋,城市裡穿草鞋的不多,多的是用報廢的輪胎,手工加工成草鞋式樣的鞋子,長沙人稱為輪胎草鞋。那時,農村裡面還有木屐,下面是木板的底子,著地的地方有五個釘子,面子是硬牛皮的,適合在爛泥巴路上行走。

夏天基本都是一雙木拖板,就是一塊加工成腳板樣子的扎木板子釘上一根帆布帶子,就是一個夏天的鞋子了。女式有好一些的,上了黑色的油漆,還有金色的描花,木拖鞋的木材也厚蠻多。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到了六十年代,中學生就流行穿網球鞋了,有藍網、白網,還有一種棕色的,大家都叫為醬網,是我的最喜歡的鞋子。雙錢的牌子,還有一個是大中華。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湖南省不生產網球鞋,湖南橡膠廠生產膠鞋是躍進牌的布面膠鞋,還獲得了國務院的優質產品稱號,式樣就是部隊軍人穿的式樣,勞動者,尤其是建築工人穿這種鞋子的就多了。

男生中喜歡打籃球的就穿什麼鞋呢?心儀的就是回力籃球鞋了,回力鞋是上海生產的,綠色的平底鞋,帆布面子,有白色的和藍色的兩種,尤其是白回力更是蠻屌絲的。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60年代經典前進牌回力運動鞋

女中學生主要是平口布鞋,面子有燈芯絨的,直貢呢的,普通的就是青布料的了,開始有塑料的鞋底了。過去的布鞋都是廢布料用米湯一層一層的粘起來,在太陽底下晒乾,再納成鞋底的。講究一些的會讓過去稱為皮匠師傅的釘上橡膠底,可以在溼地方走,還經穿一些。

1963年開始就有橡膠拖鞋了,大家稱為海綿拖鞋。只有兩種式樣,一種是人字形,一種是十字形。三塊多錢一雙,也不是人人都可以穿的,我記得夏天放暑假,還是打赤腳的時候多一些。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60年代的老皮鞋

過去的工廠凡是在鍋爐房工作的都有工作皮鞋發,高幫的翻毛牛皮鞋,也是蠻受人喜愛的。一年半發一雙,工人師傅把舊的穿著上班,新的出門做客才穿。

電工師傅也有電工絕緣鞋發,並且橡膠底是耐油的。普通的膠鞋橡膠底不耐油,工廠車間裡面地面到處都是機油,柴油侵蝕了地面,膠鞋的底就會變形,一般是前面向上翹起來,樣子很滑稽。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長沙塑料廠生產了一種女式塑料涼鞋。黑色的,前面是一個工字形的構圖,長沙市滿城女孩子,女青年人腳一雙。男式的就是一撇兩捺的,還有一種式樣和部隊解放軍官兵的涼鞋一個樣子,前面的是封閉了的,有幾個孔透氣。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70年代長沙市機床設備維修廠鉗工留影,兩人均穿著黑色涼鞋

文革時期還有一種布鞋,應該是從北方傳來的式樣,稱為懶鞋(懶漢鞋)。男女青年人人都有,面子也分為燈芯絨和青布的,一律是黑色的。講究一些的還要有白色的邊,大部分都是塑料底。望城靖港布鞋廠生產的望江樓商標的懶鞋還蠻有名氣。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懶漢鞋

慢慢的通過文革時期的紅衛兵大串連,長沙人鞋子的式樣也多起來了,女式皮鞋有丁字皮鞋了,男的是三接頭。

1972年在當知青的時候,有一次偷聽臺灣的廣播,講臺灣當年光是女式的白色塑料涼鞋有六百種式樣,聽了覺得蠻不可思議的。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75左右,長沙第二製鞋廠生產一種女式的豬皮短靴子,半高跟,價格不貴,但是就是買不到。每天上午在坡子街對面的鞋廠門市部發售,天還冒亮就要去排隊。為了老婆的心願,排隊兩個早上,終於買了一雙。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73年的中國街頭,行人穿著解放鞋。攝影:布魯諾·巴貝

改革開放後,人們對物質生活的要求慢慢的高起來了。最開始變化好大的就是鞋子,東南沿海的合資鞋廠的旅遊鞋,硬是把內地很多幾十年不變的老牌鞋廠搞垮了。

過去不敢奢望的皮鞋成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當然還是上海和廣州的品牌是人們的最愛。女士喜歡的上海皮鞋是花牌的,男士的是牛頭牌。牛頭牌的皮鞋也是30多塊錢一雙,一般職工的月收入也才50-60元,買一雙也是要咬一咬牙的。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花牌女鞋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1993年10月,上海的一次時尚活動,每人穿的鞋子樣式都不同

我記得1988年,市裡一個部門幹部到當時郊區的嶽麓山鄉觀沙嶺製鞋廠去撿查工作,廠長吳奇給每個去的幹部一雙出口到沙特阿拉伯的運動鞋,也就是塑料鞋底,合成革的面子。大家都很喜歡,一個幹部晚上因為鞋子打溼了,放在煤火上烤,結果鞋底燒壞了,還想方設法讓郊區的幹部幫忙去換一雙。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80年代時男士穿著皮鞋

在穿皮鞋時髦的年代,因為皮鞋貴,就有大量的合成革做面子的鞋子作為皮鞋的替代品面世。當時把合成革稱為人造革,商店營業員寫價格牌的時候為了省事,常常寫成人革,我看了就想,人革不就是人皮嘛!覺得好笑。

進入八十年代之後期,年輕學生穿回力鞋的就很普遍了。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80年代回力鞋

九十年代國外的大牌子像阿迪達斯,耐克等等大量進入了我國市場,年輕人穿的就多了。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現在鞋子的式樣,品種多,老百姓哪一個不是春夏秋冬四季各有各的鞋子,愛美的女士高跟鞋都是很多雙。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不過,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這是輪迴嗎?

長沙人70年穿鞋往事:為何年輕學子們又穿高幫的球鞋了?

新中國70年,中國人關於鞋子的記憶還有很多,希望大家都能夠談談自己的回憶,歡迎在下方留言區分享~

END

  • 本文由城市記憶CityMemory獨家發佈,作者 | 盛紹鈞,編輯 | 城小憶(微信號:chengshijiyiwh),文中小標題及部分圖片為編者所加,未註明出處圖片均源於網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