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劇背後的“締造者們”

網劇背後的“締造者們”

關注電視行業,分享精彩劇評!

作者|爽子

2019年,網劇剛好走過了10年。

曾幾何時,蹲點守著衛視黃金檔,吐槽廣告太多卻又硬著頭皮忍受成為了一代人的記憶,取而代之的,是隨時隨地投身視頻平臺觀劇的便利。

視頻平臺看準時機推出自制模式,搭起臺子號召內容製作者們甩開束縛,各顯神通,觀眾們被收費入場,你情我願。於是,內容製作者們摩拳擦掌,輪番上陣,席間,觀眾從寥寥數人到高朋滿座,再到萬人空巷排隊湧入,僅僅用了幾年的時間。隨後,諸多廣告商聞風而來“慷慨解囊”,盤子越做越大,一片其樂融融景象。

無疑,網劇市場從寂寂無名到炙手可熱,改變的不僅僅是人們對它的看法以及娛樂大眾的生活方式,更深遠的,還有視頻平臺所帶起的影視工業化良性閉環的建立。

在這10年間,視頻平臺從單純引進版權,到支起爐灶自產自銷,再到與內容創作者們“分庭抗禮”搞起分賬劇,劇集生產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而在這種規範化的內容產出框架下,網劇的數量從個位、十位,到如今每年以幾百部的體量不斷突破著天花板,量變引起的質變,最終指向的,是面對年輕用戶觀劇需求的內容升級。

在此背景之下,懸疑劇、青春劇迅速崛起,它們質感強烈,風格獨特,審美大膽之餘,還頗具網感。尤其是頻頻出圈的青春劇,作為備受觀眾喜愛的題材類型,近些年來爆款頻出,以“小而美”的劇集優勢獨領風騷,掀起著一個又一個網劇市場浪潮。

顯然,在精品化內容時代,青春劇已經成為了網劇市場不可忽視的題材類型,而青春劇的背後則是新一代內容創作者們對於年輕用戶的市場挖掘和探索,如吳強、呂贏、劉暢等等。為此,烹小鮮此次特邀到了幾位長於青春劇創作的網劇導演們,藉助他們的視角來描繪一幅“網劇青春圖譜”,一同探尋青春網劇創作的成功祕鑰。

掙脫IP改編桎梏

“這個要多說一點,不能一味的迎合,不管是迎合小說讀者,還是影視劇觀眾。”手機那頭傳來了呂贏擲地有聲的聲音。

2018年,校園青春劇《忽而今夏》憑藉畫風清新,共鳴感強烈,在一眾網劇中脫穎而出,獲得了豆瓣8.2的佳績,併成功摘取網劇口碑榜第一名。作為改編自明前雨後同名小說,《忽而今夏》講述了章遠和何洛跨越十年的青春故事。該劇不再囿於青春男女的純愛,而是通過劇集男女主角的成長軌跡傳達了“成功要靠自己努力爭取”的價值觀。加之劇情改編得當,夯實了原著粉絲的同時,也為劇版提供了觀眾基礎和話題度。

很明顯,《忽而今夏》的成功,是又一次校園青春劇的出圈,同時更是一次IP改編作品完美落地的經典案例。

網劇背後的“締造者們”

互聯網時代以來,網文IP呈爆發式增長,IP改編熱潮不斷。2014年,《暗黑者》、《匆匆那年》等改編自文學作品開啟了網劇IP改編熱潮元年。緊接著,2016年,影視改編作品呈現爆發式發展,不止網劇,改編自文學作品的影視作品為數百部之多,達歷年之最。而2017年和2018年更可算作是IP改編成熟年,產業鏈條資本化運作模式逐步形成。

那麼,如何更好地改編IP?彼時呂贏剛剛接觸《忽而今夏》的項目,便在心中產生了這樣的念頭,“小說讀者在看小說的時候概念是根深蒂固的,包括他們所理解的人物情感走向,以及演員的雛形等等。那麼,如何讓觀眾認可人物?劇集所需要提取的內容一定是原著中的精華,以及劇情邏輯中最高光的部分。”

網劇背後的“締造者們”

由此及彼,吳強在執導《奈何boss要娶我》的時候運用的也是這樣一套改編定律。作為改編自網文IP《豪門遊戲:私寵甜心寶貝》的“小而美”甜寵劇,雖不是頭部IP的改編作品,甚至並非搜狐S級項目,卻掀起了不小的收視熱潮,頻頻喜提熱搜,憑藉奈何女孩們的追捧,成功出圈。尊重原著精髓“男女主人公的情感成長經歷的核心內容”是IP改編的關鍵。

其實,最初《奈何boss要娶我》是不被看好的。搜狐視頻自制出品中心就曾評估該劇“太俗套”。可隨著拍攝的逐步深入,該劇突破傳統偶像劇傳統套路打破了所有人之前對它的評價。原來在整個拍攝過程中,導演吳強在尊重原著男女主情感內核的基礎上,加入了許多小細節進行人物關係刻畫,比如手指吻、櫻桃吻等,而這些戲碼在該劇播出之後均引起了強烈反響。

有目共睹,對IP改編劇來說,IP並不是全部,只是一部作品的起點。二次轉化才是實現IP價值的核心關鍵。大家喜歡它什麼?大家在消費什麼?為了實現IP變現最優化,在二次轉化中,深刻認識到IP的內在精髓是相當必要的,而這種認知伴正是隨著新生一代的網劇導演們的實踐而生髮的。

網劇背後的“締造者們”

何以創作,唯有共情

“我相信,並且有感覺,觀眾才能相信和喜歡。如果自己這關都過不了,更別提有信心把內容轉化給觀眾了,這是我的判斷和標準。”劉暢向烹小鮮透露了自己選擇題材的標準。

2016年,作為改編自八月長安“振華三部曲”之一的《最好的我們》創下了豆瓣8.9,播放量30.1億的耀眼成績。該劇憑藉對校園生活中軍訓、考試、作業、家長會等細膩體驗的描寫,著重還原了校園生活的細節與質樸的美,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感,並一度被劇迷奉為“最好看的青春劇”,正式結束了從《左耳》《匆匆那年》以來逐漸興起的疼痛青春劇風,開啟了溫暖寫實青春劇的時代。

《最好的我們》中耿耿餘淮所生活的高中時代,同時也是劉暢的高中時代。外界普遍將《最好的我們》的成功歸結於劉暢的“細膩”,其實不光如此,看得見,摸得著,和自己經歷、情感有重合的地方才是他最看重的地方。對劉暢來說,在觀眾之前,創作者首先需要被作品打動,能夠於作品共情,是能夠成功打造出優質作品的前提。

而時隔三年,當劉暢再一次執導校園青春劇《獨家記憶》的時候,他依然抱有著與當初拍攝《最好的我們》時的熱情,由於對青春題材的偏愛,使得他對這部講述了大學寢室中薛桐、白霖、宋琪琪、趙曉棠四個女生青春期成長故事的劇集青睞有加。雖然在評分上,豆瓣7.4的成績不及《最好的我們》,但在這部劇中花費的心血並不比《最好的我們》少。

區別於《最好的我們》清新自然的青春劇畫風,《獨家記憶》從畫面質感到故事內容都有了更精細的打磨,真實的濾鏡,每一對CP的發展路徑……“《獨家記憶》表達的不是‘真實’,而是‘現實’。”劉暢說。面對口碑滑落,他的“焦慮”和“篤定”共存,他並沒有迴避觀眾排山倒海的質疑聲,偶爾“剛”一下,出於的也是捍衛作品的迫切心情。時至今日,劉暢始終認為,“至少《獨家記憶》是能夠引起觀眾共鳴的。”

網劇背後的“締造者們”

呂贏對於劉暢的處境是感同身受的。同為曾一同執導過《最好的我們》的合作伙伴,呂贏雖然對於作品題材沒有明顯的偏好,也沒有明確的標準。但他十分看重劇集情感的走向,能感動他,打動他的,他才能夠有信心令觀眾get到。

在打造青春劇的時候,呂贏非常注重“還原”和“代入”。“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有青春就有共鳴,有共鳴就有觀劇的需求,這是青春的天然優勢。”價值觀的不同和時代的變遷造就了不同類型的青春劇,因此在他看來,青春劇存在著相當大的市場空間,“我們需要找準一個切入點切入進去,一旦找到,就是一個比較好的創作方法。”

關於觀眾共情情緒的調動,吳強同樣是箇中高手。不止是青春劇,對於都市情感劇的把握,抓共情也相當重要。“情感是不分年齡段的。”在戀愛過程中如膠似漆、難捨難分的感覺是大家所共同經歷的。“雖然不同的劇集類型都有各自不同的受眾群體,但其中的情感是共通的,所以觀眾看劇大部分看的是情感。”吳強說。

而無論是青春劇還是都市情感,隨著題材類型的扎堆,如何在同一種情感中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橋段的運用就顯得至關重要了。“不怕老故事舊情節,相同的故事不同的說法,不同的角度去解析,不同的表演方式去處理,不再扭捏矯情,突出細節,賦予一些生活儀式感。”吳強在《奈何boss要娶我》中總結。

網劇背後的“締造者們”

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

隨著爆款網劇作品數量的逐漸增多,新生一代的導演們可謂功不可沒。在這條網劇路上,他們一邊行走,一邊反思,回首來路,每個腳印的剖面中夾雜著每一位導演的人生機遇,各種精彩,殊途同歸。

“就是喜歡看電影,然後學習也不是太好。”劉暢的回答相當耿直。從《最好的我們》到《獨家記憶》,劉暢把自己的成績,歸結為“時運”。而在經歷了《獨家記憶》不及預期之後,劉暢對於觀眾的反饋也有了一些反思。

“我沒有想到觀眾前期對慕承和和薛桐的戀愛會那麼喜歡,我相信他們會80%、90%的喜歡,但沒有想到他們的喜歡能達到110%、120%,這間接使得其他線和後續劇情都受到了影響,這是我沒有想到的。其次對於觀眾在觀劇過程中對負面情緒和負面情感的接受度的不寬容,同樣也是我沒能想到的。” “所有事都應該好,都應該美好,不能揉沙子,我理解這種想法,但是沒想到會那麼嚴重,已經到了非黑即白的程度,這個事情我更沒有想到。”一連幾個“沒想到”,劉暢表達了自己的疑惑。

同時,劉暢也表示,接下來,還是會結合觀眾的反饋作出調整,但個人的原則,還是不太想放棄。“我還是願意講自己相信的,如果過於粉飾、美化或者違心的寧願不去做。”目前,劉暢正在投身於5月中下開機的新劇《棋魂》籌備彙總,作為一部漫改劇,劉暢坦言,自己還是比較有壓力的。不過,“所幸小糖人的大家都很專業,很認真,目標也一致。”

網劇背後的“締造者們”

不同與業內對呂贏多年執行導演的印象,呂贏本是演員出身,出於對導演行當的熱愛,大學畢業之後就一頭扎進了影視行業做執行導演,這一紮就是十餘年。在那些與導演婁燁、導演甯浩為伍的日子裡,呂贏積累了許多執導經驗以及鏡頭語言的運用技巧思路。“比尋找溫暖更重要的,是讓自己先成為一盞燈。”他在微博中寫道。

與劉暢相同,回憶起《忽而今夏》的成績,呂贏同樣抱有缺憾,“我覺得還沒有那麼好,應該還能更好一些。”呂贏表示,從成片來看,劇集中一些想表達的內容和最初的設想還是有一些出入的。“其實我們在做一種價值觀的傳遞,讓每個人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人生,這是當時創作的想法。”如今,呂贏正在籌備今年7月份開機的新劇《餘生請指教》。

與呂贏相似,吳強與臺灣導演陳章銘合作多年,從執行導演到獨挑大樑,從《克拉戀人》到《人間至味是清歡》,再到《雙世寵妃2》《奈何 boss要娶我》,吳強的風格越來越鮮明,深受廣大女性觀眾的喜愛。關於新作品的籌備,吳強也在緊羅密佈在籌劃當中。

網劇背後的“締造者們”

有數據顯示,劇集綜藝產業正在以30%的增速持續增長,而電影產業預期增速為10%。全網劇收入或將遠超電影產業,其中付費網劇收入將在2020年達到640億,追平電影總票房。網劇市場正在以巨大的發展潛力,和極強的盈利能力快速發展著。

而在網劇市場迅猛發展的背後,無疑都將對內容創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正如幾位網劇導演對網劇市場發展的看法一般,內容井噴時代,更像是一場大浪淘沙,一時被觀眾看見是運氣,但一直被觀眾看見,則需要的不僅僅是常規創作思維,還需要具備創新意識,以及對觀眾內在觀劇需求的剖析和觀察。

顯然,網劇的發展離不開平臺的帶動,更離不開內功製作者們的勞苦功高。這是一個“時勢造英雄”,同時也是“英雄造時勢”的時代。

行業觀察|趨勢分析|精彩劇評

關注電視行業,分享精彩劇評

記得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