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在即,學校“密考”“掐尖”有違教育公平,更不利於孩子成長'

"

“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臉怎麼紅了——精神煥發。怎麼又黃了——防冷塗的蠟。麼喝麼喝——正晌午時說話誰也沒有家。”

這是《智取威虎山》中偵察英雄楊子榮打入土匪老巢威虎山上的一段精彩對白,多年來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

如今開學在即,為了孩子升學擇校,不少家長也不得不學會這樣的“密語”“黑話"。

據8月19日人民日報來信調查,近年來,教育部多次發文,要求各地全面落實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的政策。今年,教育部辦公廳在《關於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中再次重申,所有公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都要嚴格遵守義務教育免試入學規定。但在嚴查之下,一些學校依然暗自通過各種方式“掐尖兒”招生。不能公開,就轉入地上,不能明說,就用“暗語”。 “MK”指的是“密考”,是“祕密進行的掐尖考試”; “ZA”是指“執信奧班”; “YS”是指育才實驗;“YLQ”意思是“預錄取”;“QY”的意思是指學校和學生“簽約”, 家長們通過各種途徑加入學生家長群、教輔機構群及“MK”群,通過這一套“密碼”打探“密考”信息。

"

“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臉怎麼紅了——精神煥發。怎麼又黃了——防冷塗的蠟。麼喝麼喝——正晌午時說話誰也沒有家。”

這是《智取威虎山》中偵察英雄楊子榮打入土匪老巢威虎山上的一段精彩對白,多年來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

如今開學在即,為了孩子升學擇校,不少家長也不得不學會這樣的“密語”“黑話"。

據8月19日人民日報來信調查,近年來,教育部多次發文,要求各地全面落實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的政策。今年,教育部辦公廳在《關於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中再次重申,所有公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都要嚴格遵守義務教育免試入學規定。但在嚴查之下,一些學校依然暗自通過各種方式“掐尖兒”招生。不能公開,就轉入地上,不能明說,就用“暗語”。 “MK”指的是“密考”,是“祕密進行的掐尖考試”; “ZA”是指“執信奧班”; “YS”是指育才實驗;“YLQ”意思是“預錄取”;“QY”的意思是指學校和學生“簽約”, 家長們通過各種途徑加入學生家長群、教輔機構群及“MK”群,通過這一套“密碼”打探“密考”信息。

開學在即,學校“密考”“掐尖”有違教育公平,更不利於孩子成長

當然,學校是不敢進行公開考試的,“密考”也不是指學校祕密考試,而是學校委託校外培機構進行。“無利不起早”,培訓學校不是慈善機構,不會為學校義務“代考”,自然是有利可圖。他們為了讓學生考出一個考成績,就要進行相應培應——或說得直白一點就是補課,補課當然就要收補課費,這就有了利益。因此,“密考”雖然稱之為“密”,信息卻不難獲得,信息獲得的渠道甚至不需要家長勞神,培訓機構就會“送密”上門,因為,培訓機構要收費賺錢,你不讓家長“偷偷”知道,賺誰的錢呢?

當然,培訓的價格也不菲。不過培訓機構說了,“學有所值啊!”有參加過考試的學生說“考的一點也不難,我都做過了”,據說,該輔導機構押題率達到80%—90%。當然押中了嗎?因為就是按考試題目進行培訓的嗎?“小升初考試都考到勾股定理了,這是初中才學的內容,不參加小升初培訓根本不會!”一位家長如是說。

四川成都一位家長說:“學校要生源,但不敢組織考試,培訓機構有生源,但沒有‘出口’,二者‘有進有出’,一拍即合。”這些培訓機構的學費價格不菲,往往上萬元甚至是數萬元,考試一次,收費數百元甚至上千元……

"

“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臉怎麼紅了——精神煥發。怎麼又黃了——防冷塗的蠟。麼喝麼喝——正晌午時說話誰也沒有家。”

這是《智取威虎山》中偵察英雄楊子榮打入土匪老巢威虎山上的一段精彩對白,多年來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

如今開學在即,為了孩子升學擇校,不少家長也不得不學會這樣的“密語”“黑話"。

據8月19日人民日報來信調查,近年來,教育部多次發文,要求各地全面落實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的政策。今年,教育部辦公廳在《關於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中再次重申,所有公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都要嚴格遵守義務教育免試入學規定。但在嚴查之下,一些學校依然暗自通過各種方式“掐尖兒”招生。不能公開,就轉入地上,不能明說,就用“暗語”。 “MK”指的是“密考”,是“祕密進行的掐尖考試”; “ZA”是指“執信奧班”; “YS”是指育才實驗;“YLQ”意思是“預錄取”;“QY”的意思是指學校和學生“簽約”, 家長們通過各種途徑加入學生家長群、教輔機構群及“MK”群,通過這一套“密碼”打探“密考”信息。

開學在即,學校“密考”“掐尖”有違教育公平,更不利於孩子成長

當然,學校是不敢進行公開考試的,“密考”也不是指學校祕密考試,而是學校委託校外培機構進行。“無利不起早”,培訓學校不是慈善機構,不會為學校義務“代考”,自然是有利可圖。他們為了讓學生考出一個考成績,就要進行相應培應——或說得直白一點就是補課,補課當然就要收補課費,這就有了利益。因此,“密考”雖然稱之為“密”,信息卻不難獲得,信息獲得的渠道甚至不需要家長勞神,培訓機構就會“送密”上門,因為,培訓機構要收費賺錢,你不讓家長“偷偷”知道,賺誰的錢呢?

當然,培訓的價格也不菲。不過培訓機構說了,“學有所值啊!”有參加過考試的學生說“考的一點也不難,我都做過了”,據說,該輔導機構押題率達到80%—90%。當然押中了嗎?因為就是按考試題目進行培訓的嗎?“小升初考試都考到勾股定理了,這是初中才學的內容,不參加小升初培訓根本不會!”一位家長如是說。

四川成都一位家長說:“學校要生源,但不敢組織考試,培訓機構有生源,但沒有‘出口’,二者‘有進有出’,一拍即合。”這些培訓機構的學費價格不菲,往往上萬元甚至是數萬元,考試一次,收費數百元甚至上千元……

開學在即,學校“密考”“掐尖”有違教育公平,更不利於孩子成長

表面看來,小升初“掐尖兒”招生,好像“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實則不然,家長不是三國的黃蓋,是“局中人”“願打、願挨”是雙方定好的計策。而現在的家長是招生的“局外人”,是為了給孩子尋一個“好前程”而被迫鑽進學校和培訓機構設好的“套中”,被迫“捱打”。也就是說,這個“被迫捱打”的根就在於某些校的“掐尖”招生,這顯然破壞了國家公平的招生規則。規則被破壞,就導致“原生教育生態”——學生自然成長、按國家規定教學計劃等被破壞,就導致了學生搶跑、培訓機構超綱,這不但擾亂了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加重了學生學習負擔和家長的經濟負擔,就像是為了讓孩子長高給他們吃激素一樣,會擾亂他們的自然學習和成長,是極其不利的,會為未來學習、生活埋下隱患。當下,孩子隨著年級升高學習興趣和成績呈逐漸減弱和降低趨勢、厭學孩子增多、厭學現象日盛、高考之後進了大學不再學習、大學甚至碩士、博士畢業不願找工作,呆在家裡啃老等現象的增多,“搶跑”“超前學習”“補習”等不合常規的教育方式是擺脫不了干係的。試想,如果培訓機構和升學脫鉤,其生意還會如此之火嗎?學校如果嚴格執行就近入學,學生還會為了搶跑對培訓、密考還會這麼趨之若鶩嗎?

7月29日,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召開,對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從根子上給擇校熱降溫,除了響鼓重錘,還需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讓家門口的好學校越來越多;更需要著力從根本上解決“指揮棒”問題,不唯升學率評價學校,不唯分數評價學生,堅決克服和糾正應試教育傾向,把功夫下在學生全面培養、全面發展上。

"

“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臉怎麼紅了——精神煥發。怎麼又黃了——防冷塗的蠟。麼喝麼喝——正晌午時說話誰也沒有家。”

這是《智取威虎山》中偵察英雄楊子榮打入土匪老巢威虎山上的一段精彩對白,多年來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

如今開學在即,為了孩子升學擇校,不少家長也不得不學會這樣的“密語”“黑話"。

據8月19日人民日報來信調查,近年來,教育部多次發文,要求各地全面落實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的政策。今年,教育部辦公廳在《關於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中再次重申,所有公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都要嚴格遵守義務教育免試入學規定。但在嚴查之下,一些學校依然暗自通過各種方式“掐尖兒”招生。不能公開,就轉入地上,不能明說,就用“暗語”。 “MK”指的是“密考”,是“祕密進行的掐尖考試”; “ZA”是指“執信奧班”; “YS”是指育才實驗;“YLQ”意思是“預錄取”;“QY”的意思是指學校和學生“簽約”, 家長們通過各種途徑加入學生家長群、教輔機構群及“MK”群,通過這一套“密碼”打探“密考”信息。

開學在即,學校“密考”“掐尖”有違教育公平,更不利於孩子成長

當然,學校是不敢進行公開考試的,“密考”也不是指學校祕密考試,而是學校委託校外培機構進行。“無利不起早”,培訓學校不是慈善機構,不會為學校義務“代考”,自然是有利可圖。他們為了讓學生考出一個考成績,就要進行相應培應——或說得直白一點就是補課,補課當然就要收補課費,這就有了利益。因此,“密考”雖然稱之為“密”,信息卻不難獲得,信息獲得的渠道甚至不需要家長勞神,培訓機構就會“送密”上門,因為,培訓機構要收費賺錢,你不讓家長“偷偷”知道,賺誰的錢呢?

當然,培訓的價格也不菲。不過培訓機構說了,“學有所值啊!”有參加過考試的學生說“考的一點也不難,我都做過了”,據說,該輔導機構押題率達到80%—90%。當然押中了嗎?因為就是按考試題目進行培訓的嗎?“小升初考試都考到勾股定理了,這是初中才學的內容,不參加小升初培訓根本不會!”一位家長如是說。

四川成都一位家長說:“學校要生源,但不敢組織考試,培訓機構有生源,但沒有‘出口’,二者‘有進有出’,一拍即合。”這些培訓機構的學費價格不菲,往往上萬元甚至是數萬元,考試一次,收費數百元甚至上千元……

開學在即,學校“密考”“掐尖”有違教育公平,更不利於孩子成長

表面看來,小升初“掐尖兒”招生,好像“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實則不然,家長不是三國的黃蓋,是“局中人”“願打、願挨”是雙方定好的計策。而現在的家長是招生的“局外人”,是為了給孩子尋一個“好前程”而被迫鑽進學校和培訓機構設好的“套中”,被迫“捱打”。也就是說,這個“被迫捱打”的根就在於某些校的“掐尖”招生,這顯然破壞了國家公平的招生規則。規則被破壞,就導致“原生教育生態”——學生自然成長、按國家規定教學計劃等被破壞,就導致了學生搶跑、培訓機構超綱,這不但擾亂了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加重了學生學習負擔和家長的經濟負擔,就像是為了讓孩子長高給他們吃激素一樣,會擾亂他們的自然學習和成長,是極其不利的,會為未來學習、生活埋下隱患。當下,孩子隨著年級升高學習興趣和成績呈逐漸減弱和降低趨勢、厭學孩子增多、厭學現象日盛、高考之後進了大學不再學習、大學甚至碩士、博士畢業不願找工作,呆在家裡啃老等現象的增多,“搶跑”“超前學習”“補習”等不合常規的教育方式是擺脫不了干係的。試想,如果培訓機構和升學脫鉤,其生意還會如此之火嗎?學校如果嚴格執行就近入學,學生還會為了搶跑對培訓、密考還會這麼趨之若鶩嗎?

7月29日,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召開,對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從根子上給擇校熱降溫,除了響鼓重錘,還需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讓家門口的好學校越來越多;更需要著力從根本上解決“指揮棒”問題,不唯升學率評價學校,不唯分數評價學生,堅決克服和糾正應試教育傾向,把功夫下在學生全面培養、全面發展上。

開學在即,學校“密考”“掐尖”有違教育公平,更不利於孩子成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