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連續投資芯片公司,雷軍再次逐夢,但無法像華為一樣“豪賭”'

"

先行科技每日資訊:日前芯原微電子(著力AI芯片、系統級芯片等深度研發)宣佈完成上市前最後一輪融資,小米旗下投資公司(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夥企業)成為芯原微電子第四大股東,持股6.26%。

繼芯原微電子之後,近日小米在芯片投資上再有新動作,小米出現在恆玄科技的股東名單當中;恆玄科技主要從事真無線立體聲(TWS)等等物聯網芯片研發,用於類似AirPods的無線耳機、智能家居上。

"

先行科技每日資訊:日前芯原微電子(著力AI芯片、系統級芯片等深度研發)宣佈完成上市前最後一輪融資,小米旗下投資公司(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夥企業)成為芯原微電子第四大股東,持股6.26%。

繼芯原微電子之後,近日小米在芯片投資上再有新動作,小米出現在恆玄科技的股東名單當中;恆玄科技主要從事真無線立體聲(TWS)等等物聯網芯片研發,用於類似AirPods的無線耳機、智能家居上。

小米連續投資芯片公司,雷軍再次逐夢,但無法像華為一樣“豪賭”

小米造“芯”受挫

小米作為國內科技巨頭企業,雷軍曾說過:芯片是科技企業的核心基礎,想要成為一家偉大的企業就必須要掌握基礎技術的研發。

2014年小米投入大量資金悄悄創辦了全資子公司“松果電子”,開始著手自研手機芯片。松果與聯芯科技公司簽下技術轉讓合同,以1.03億元拿下SDR1860平臺的技術;通過這種較為“取巧”的方法,松果在手機芯片研發上僅僅用了不足三年時間。

2017年2月松果發佈了首款手機芯片“澎湃S1”,同時也發佈了首款搭載澎湃S1的小米5C手機,小米成為了全球第四家擁有自研芯片技術的手機廠商。

事與願違,雷軍的“逐夢”道路走得非常不順利。澎湃S1芯片還是28nm的工藝,而當時的高通、聯發科等等主流芯片都已經用上14nm或16nm的工藝,性能上也遠不及主流芯片,最終小米5C銷量慘淡收場。

小米自研芯片受挫,自此之後澎湃芯片S1悄然無聲,續作澎湃S2也一直沒有任何消息,小米手機產品回到了高通驍龍芯片的懷抱。

"

先行科技每日資訊:日前芯原微電子(著力AI芯片、系統級芯片等深度研發)宣佈完成上市前最後一輪融資,小米旗下投資公司(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夥企業)成為芯原微電子第四大股東,持股6.26%。

繼芯原微電子之後,近日小米在芯片投資上再有新動作,小米出現在恆玄科技的股東名單當中;恆玄科技主要從事真無線立體聲(TWS)等等物聯網芯片研發,用於類似AirPods的無線耳機、智能家居上。

小米連續投資芯片公司,雷軍再次逐夢,但無法像華為一樣“豪賭”

小米造“芯”受挫

小米作為國內科技巨頭企業,雷軍曾說過:芯片是科技企業的核心基礎,想要成為一家偉大的企業就必須要掌握基礎技術的研發。

2014年小米投入大量資金悄悄創辦了全資子公司“松果電子”,開始著手自研手機芯片。松果與聯芯科技公司簽下技術轉讓合同,以1.03億元拿下SDR1860平臺的技術;通過這種較為“取巧”的方法,松果在手機芯片研發上僅僅用了不足三年時間。

2017年2月松果發佈了首款手機芯片“澎湃S1”,同時也發佈了首款搭載澎湃S1的小米5C手機,小米成為了全球第四家擁有自研芯片技術的手機廠商。

事與願違,雷軍的“逐夢”道路走得非常不順利。澎湃S1芯片還是28nm的工藝,而當時的高通、聯發科等等主流芯片都已經用上14nm或16nm的工藝,性能上也遠不及主流芯片,最終小米5C銷量慘淡收場。

小米自研芯片受挫,自此之後澎湃芯片S1悄然無聲,續作澎湃S2也一直沒有任何消息,小米手機產品回到了高通驍龍芯片的懷抱。

小米連續投資芯片公司,雷軍再次逐夢,但無法像華為一樣“豪賭”

雷軍再次“逐夢”,但無法豪賭

經過近年的中興、華為事件,科技企業紛紛意識到了基礎研發的重要性,核心技術就相當於企業的“命脈”,只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走得更遠。

自研芯片可以說是一場豪賭,業內人士表示:從零開始芯片自研每年至少也要10億起步,並且需要十年以上時間,甚至最終可能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華為1991年成立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從事AI芯片、移動通訊芯片、基站芯片等等研發;2004年獨立並更名為海思半導體,海思在第一年投入研發就高達30億元。

經過近三十年的堅持不懈,華為在芯片研發上才有了顯著的成績,據年報顯示,華為2018年投入1015億元用於研發,近十年累計投入研發超過4850億元。

澎湃S1的受挫並沒讓雷軍放棄夢想,但是小米的資金實力不夠,無法像華為一樣“豪賭”。雖然小米手機2018年全球出貨量1.19億臺僅次於華為,是全球第四大手機廠商;

但小米一直以“高性能、低售價”為口號,極高的性價導致小米毛利率極低;2018年全年營收金額高達1749億元,利潤卻僅僅只有86億元。這也就註定了小米無法像華為、阿里一樣,每年投入過千億用於研發。

"

先行科技每日資訊:日前芯原微電子(著力AI芯片、系統級芯片等深度研發)宣佈完成上市前最後一輪融資,小米旗下投資公司(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夥企業)成為芯原微電子第四大股東,持股6.26%。

繼芯原微電子之後,近日小米在芯片投資上再有新動作,小米出現在恆玄科技的股東名單當中;恆玄科技主要從事真無線立體聲(TWS)等等物聯網芯片研發,用於類似AirPods的無線耳機、智能家居上。

小米連續投資芯片公司,雷軍再次逐夢,但無法像華為一樣“豪賭”

小米造“芯”受挫

小米作為國內科技巨頭企業,雷軍曾說過:芯片是科技企業的核心基礎,想要成為一家偉大的企業就必須要掌握基礎技術的研發。

2014年小米投入大量資金悄悄創辦了全資子公司“松果電子”,開始著手自研手機芯片。松果與聯芯科技公司簽下技術轉讓合同,以1.03億元拿下SDR1860平臺的技術;通過這種較為“取巧”的方法,松果在手機芯片研發上僅僅用了不足三年時間。

2017年2月松果發佈了首款手機芯片“澎湃S1”,同時也發佈了首款搭載澎湃S1的小米5C手機,小米成為了全球第四家擁有自研芯片技術的手機廠商。

事與願違,雷軍的“逐夢”道路走得非常不順利。澎湃S1芯片還是28nm的工藝,而當時的高通、聯發科等等主流芯片都已經用上14nm或16nm的工藝,性能上也遠不及主流芯片,最終小米5C銷量慘淡收場。

小米自研芯片受挫,自此之後澎湃芯片S1悄然無聲,續作澎湃S2也一直沒有任何消息,小米手機產品回到了高通驍龍芯片的懷抱。

小米連續投資芯片公司,雷軍再次逐夢,但無法像華為一樣“豪賭”

雷軍再次“逐夢”,但無法豪賭

經過近年的中興、華為事件,科技企業紛紛意識到了基礎研發的重要性,核心技術就相當於企業的“命脈”,只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走得更遠。

自研芯片可以說是一場豪賭,業內人士表示:從零開始芯片自研每年至少也要10億起步,並且需要十年以上時間,甚至最終可能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華為1991年成立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從事AI芯片、移動通訊芯片、基站芯片等等研發;2004年獨立並更名為海思半導體,海思在第一年投入研發就高達30億元。

經過近三十年的堅持不懈,華為在芯片研發上才有了顯著的成績,據年報顯示,華為2018年投入1015億元用於研發,近十年累計投入研發超過4850億元。

澎湃S1的受挫並沒讓雷軍放棄夢想,但是小米的資金實力不夠,無法像華為一樣“豪賭”。雖然小米手機2018年全球出貨量1.19億臺僅次於華為,是全球第四大手機廠商;

但小米一直以“高性能、低售價”為口號,極高的性價導致小米毛利率極低;2018年全年營收金額高達1749億元,利潤卻僅僅只有86億元。這也就註定了小米無法像華為、阿里一樣,每年投入過千億用於研發。

小米連續投資芯片公司,雷軍再次逐夢,但無法像華為一樣“豪賭”

如今小米再一次進軍芯片自研,不少人認為這樣的入局方式更加適合小米。對此你有什麼看法,你認為雷軍這次能不能逐夢成功?小米能不能成為一家偉大的企業?歡迎留言討論,關注小編每天帶你瞭解更多科技資訊。(文章由“先行科技菌”原創,抄襲必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