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環球人文地理



古往今來,那些站在權力巔峰的女性就如傲立雪中的紅梅,既是那一片白裡最奪目的紅,也飽受著世人最多的非議。但與非議相比,最讓她們痛苦的,還是她們無法像男性帝王那樣,同時坐擁“江山”和“美人”,每當她們向心中的王座更進一步,就離自己渴望的愛情越遠一步。

但有一人是例外,她就是評書《楊家將》中的遼國首腦——蕭太后,一位擁有“史上最完美婚外戀”的女強人,她的情人,也是《楊家將》裡的重要人物 :遼國大將韓德讓。在書中,他們是君臣關係,但在歷史上,他們還是一對“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生死戀人。

蕭綽與韓德讓

曾經山盟海誓的“比翼鳥”


蕭太后的愛情



在遼國曆史上,蕭姓是僅次於國姓耶律的第二大姓,來由是遼太祖因為追慕漢高祖劉邦與蕭何的君臣之情,故將有開國之功的拔里氏賜姓為“蕭”,並規定耶律氏與蕭氏代代通婚,蕭氏遂成為遼國的權貴勢力。

蕭太后本名蕭綽,是遼國重臣蕭思溫之女。蕭思溫不僅足智多謀、工於計略,而且通曉百家史,曾任南京留守、兵馬都總管,因而與其他契丹貴族相比,蕭家是一個漢化程度較高的家族,更與漢族大臣韓匡嗣家交往密切。

韓匡嗣之子韓德讓生得英俊瀟灑,儀表堂堂,而且文武雙全。他早就聽說蕭家三女蕭綽論文才、論武藝、論相貌都屬遼國第一,只是無緣得見。一次,韓德讓隨父親前往蕭家大帳,偶然見到了箭袖戎裝、楚楚動人的蕭綽,發現她果然是一個絕色女子,文采、武藝都比傳言更勝十分,而蕭綽對這位公子也頗有好感。兩人一見鍾情,大有談婚論嫁之意。

但就在此時,遼國宮中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公元 969 年,昏庸殘暴的遼穆宗被人刺殺。蕭思溫在關鍵時刻憑藉智慧和勇氣,擁立穆宗的侄子耶律賢登上皇帝寶座,改元保寧,是為遼景宗。這一重大歷史變故給蕭思溫帶來了巨大的政治利益,不僅蕭思溫本人升官加爵,官至北院樞密使,兼北府宰相,集軍政大權於一身,而且,蕭綽一生的命運軌跡也從此被改寫。


蕭太后的愛情



原來,遼景宗早就見過戎裝打扮的蕭綽,她的英俠之氣曾令耶律賢愛慕不已。即位之後,他很快想起這位貌美如花的女子,一道聖旨將她召進宮來,立為貴妃,不久便加封為皇后。就這樣,蕭綽和韓德讓勞燕分飛,從此只能在朝堂上以君臣的名義相見。

蕭綽嫁給遼景宗時,剛滿 17 歲,年輕氣盛的她不甘心只做一個賢淑的嬪妃,暗下決心要參與國事。此時,遼景宗剛剛即位,朝廷混亂不已,景宗雖有雄心壯志,但無奈身體不好,風疾時常發作,每逢犯病,便由皇后代他上朝處理國事,扭轉契丹王朝命運的大任就這樣落到了蕭綽身上。因此,蕭綽雖名為輔佐,但實為當政,朝廷上的事她可以自由決斷,事後只需告訴床榻上的景宗即可。而有這樣一位能幹的皇后做依靠,景宗既感到欣慰,又樂得可以偷閒,帝后二人可以說是各得其所。

蕭太后與韓將軍

如今琴瑟和諧的“連理枝”


蕭太后的愛情



公元 982 年,35 歲的遼景宗在出獵途中,病逝於雲州焦山行宮。臨終時留下遺詔,命幼子耶律隆緒即位,同時讓皇后暫領國政。這道遺詔無可爭辯地將遼國交到了年僅 29 歲的蕭綽手裡,蕭綽也從皇后變成了太后。

就在面對先皇去世,蕭綽與耶律隆緒一對孤兒寡母難撐大局的情況下,韓德讓的忠心和才幹得到了進一步展現,他不但為太后和幼主出了一個轄治宗室的絕妙計策,還統領宮廷守衛,負責母子二人的安全。

此時的太后蕭綽還不到 30 歲,正是女人風華正茂的年紀,治國時下手無情、絕不手軟的她,對韓德讓這位身份特殊的股肱之臣,卻表現出了與眾不同的兒女情意。據說,在遼景宗去世後不久,蕭綽就對韓德讓吐露了多年的深情,她說 :“我從前曾與你有過婚約,現在皇上去世,我願與你重諧舊好,再續前緣。現在我兒子當了皇帝,他也就等於是你的兒子,願你好生照看!”韓德讓沒有想到,當年的小女孩坐上太后之位後,卻仍然對自己舊情難忘,實在是感動非常,從此對蕭綽更加忠心耿耿,而蕭綽對他也是完全信任,讓他總領禁軍,管理首都防衛。

兩人之間的舊情愈燃愈旺,沒有瞞著任何人,出則同車,入則共帳,就連接見外國使臣的時候都不避忌。更難能可貴的是,兩人並沒有因此而荒廢國事,在韓德讓的幫助下,蕭綽對遼國的制度和風俗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這些改革包括獎勵農耕、倡導廉潔、治理冤獄、解放部分奴隸、重組部族……不但將遼國從奴隸制進一步向封建制轉化,更重要的是改進了契丹族與漢族之間的關係。

但蕭綽始終有一個遺憾,那就是沒有成為韓德讓明媒正娶的妻子,特別是韓德讓正妻李氏辭世之後,蕭綽想與韓德讓做夫妻的渴望愈加強烈。終於,在公元 988 年 9 月的一天,蕭綽一反從前在皇宮中宴請皇親眾臣的慣例,轉而在韓德讓的帳室中大宴群臣,並且對眾人厚加賞賜。面對這樣一場以韓德讓、蕭綽為主人的大宴,所有人心知肚明 :這就是蕭太后下嫁韓德讓的喜宴,從此以後,韓德讓就是大遼國的太上皇帝了。後來甚至還有傳言,說楚王耶律隆祐其實就是韓德讓與蕭綽的兒子。

韓繼父與蕭國母

後世備受尊敬的“君臣戀”


蕭太后的愛情



曾經被迫拆散的兩人,終於迎來了遲到的洞房花燭夜。但對於蕭太后與遼景宗之子,即遼聖宗耶律隆緒來說,怎樣看待這個從“下屬”轉變為“繼父”的韓德讓呢?

自從蕭綽正式下嫁韓德讓之後,對於韓德讓的“繼父”身份,遼聖宗耶律隆緒不但毫無反感,而且還對韓德讓有著發自內心的尊敬。他每天都派兩個弟弟去問候韓德讓的飲食起居,而且讓他們在離韓德讓寢帳二里以外的地方就下車步行 ;韓德讓如果離京外出返回,兩位親王也要去站守迎接,問安拜見。作為遼國皇帝的耶律隆緒本人去見韓德讓時,禮節更是一點都不含糊 :他會在 50 步以外的地方下車步行,韓德讓雖然出帳迎接,耶律隆緒卻一定會先向他行禮,入帳後更是由韓德讓高居上座,耶律隆緒則極為恭敬地向他執父子之禮。

不單禮節上做到了完備,耶律隆緒還給予韓德讓充分的實權 :公元 998 年,韓德讓被賜國姓耶律氏,改名為耶律隆運,封晉王,位在親王之上。除了這些頭銜,他還任太保、兼政事令、總理南北二院樞密院事、拜大丞相,成為遼國權力最大的人物。而韓德讓也沒有辜負這樣的恩寵與信任,終其一生,他都對蕭綽與遼國忠心不二,從來沒有利用特權做任何危害遼國朝政的事情,為遼國的振興發展可謂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蕭太后的愛情


蕭太后的愛情


公元 1009 年 11 月,享受著兒女孝順、丈夫恩愛的皇太后蕭綽,為耶律隆緒舉行了契丹傳統的“柴冊禮”,正式將皇權交還給兒子,結束了她 40 年有餘的“攝政女皇”生涯,並決定去南京(今北京)安享晚年。不幸的是,就在南行途中,蕭綽染上疾病,不久便撒手人寰,終年 57 歲。

蕭綽之死對晚年的韓德讓來說是沉重的打擊。他從此抑鬱寡歡,一年後便重病不起。耶律隆緒和皇后每天按照兒子、媳婦的禮節為他侍奉湯藥,但遺憾的是回天乏術。終於,在蕭綽去世後的第十五個月,韓德讓帶著對妻子的無盡思念,與世長辭,享年 71 歲。遼聖宗耶律隆緒為繼父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一切規制都與母親蕭綽一樣。他親自拉著韓德讓的靈車送出百步之遠,並且為他服喪,隨後將他安葬在母親的身邊。

中國歷史上的后妃數不勝數,然而通觀下來,只有蕭綽,不但建功立業、彪炳史冊,而且還真正享有了一個幸福完整的人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