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名住院醫生變身“小白鼠”,並樂不思蜀……

12名住院醫生變身“小白鼠”,並樂不思蜀……

導讀

每三個醫生中,就有一個在職業生涯中會出現倦怠感。

來源:醫脈通

作者:芭比

本文為醫脈通編輯撰寫,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在高壓鍋似的醫院裡,要想讓自己不炸成一朵“爆米花”,就得學會自娛自樂。我們總說要關注醫生的“職業倦怠問題”,但究竟怎麼關愛醫生,誰也不知道具體該怎麼做。

有一群幸運的醫生,從當上住院醫師開始,就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參與了一項長達三年的“史上最輕鬆試驗”。他們不用填寫問卷、抽血化驗,只要“玩”就行。

12名住院醫生變身“小白鼠”,並樂不思蜀……

圖| J Med Humanit

這個玩法就是:把自己的肖像做成巴掌大的“人形立牌”,用這個肖像牌即興創作小故事。參與者都是自願報名,隨時可以退出。

研究者當然也列出了試驗背景、理論依據(敘事有助於緩解職業倦怠等),但你只需要知道,試驗不是為了提升住院醫的臨床技能,而是考察“用自己講故事”,能否促進實習醫師去自我反思與自我激勵。

7月1日,住院醫第一天,研究人員先拍攝下了12名“醫院小鮮肉”身著白大衣、躊躇滿志的標準照,這張照片也將放在胸牌上佩戴三年。請記住他們本來的模樣:

12名住院醫生變身“小白鼠”,並樂不思蜀……

12人的胸牌標準照| J Med Humanit

隨後,研究者給每個住院醫拍了正面、背面的站立全身照,打印成8英寸(約20釐米)高的彩色照片(第2年開始,因大家反饋模型太大不好攜帶,改為6英寸,15釐米),貼在泡沫板上並沿輪廓切割下來,製成“微縮人像”,並在腳部安裝了小木塊使之能夠站立。

12名住院醫生變身“小白鼠”,並樂不思蜀……

Mini-Me製作過程 |J Med Humanit

之後,就是每人帶著“Mini-Me”回到臨床與生活中,並無強制性要求,隨時都能用照片和文字記錄,然後用電郵或信件回傳給試驗指導人員。三年中,12位實習醫生創作了180多個小故事,主題涉及住院醫工作、愛好、家庭等。

12名住院醫生變身“小白鼠”,並樂不思蜀……

紗布隱身術 |J Med Humanit

獨白:病人太多了,只想躲起來。

12名住院醫生變身“小白鼠”,並樂不思蜀……

哪裡需要哪裡釘 | J Med Humanit

獨白:生活與我的關係:錘子與釘子。

12名住院醫生變身“小白鼠”,並樂不思蜀……

“我”被叼走了| J Med Humanit

獨白:照片上的慘案,描述的就是我在醫院經歷過多次的情況:一天結束,你覺得已經完成了所有任務,但完全沒意識到事態會急轉直下,病情惡化的患者、新來的急診……感覺就跟被一隻巨大的海鷗突然叼住一樣。

12名住院醫生變身“小白鼠”,並樂不思蜀……

被狗咬了 |J Med Humanit

獨白:昨天半夜11點半,連續上完16個小時班回家。我治療了9個患兒、接診9個,還照顧了一個剛出生5天的嬰兒。悄悄潛進家裡時,家人都睡熟了,除了一位還清醒著:我家狗狗正嚴肅並津津有味地咀嚼著“我”的左腿。這時的Mini-Me,跟我本人的狼狽相像極了!

12名住院醫生變身“小白鼠”,並樂不思蜀……

咖啡重度成癮者 | J Med Humanit

獨白:我咖啡因成癮了,真的!實在太累,口服已無效,需心臟注射。

12名住院醫生變身“小白鼠”,並樂不思蜀……

如魚得水 |J Med Humanit

獨白:適應環境是重要的一課。上個月還在產科,下個月就要到急診科,然後是兒科、ICU……每個月都換個新環境,需要切換完全不同的處事方式。經過幾個月,我已經越來越能“順滑”地過度,如魚得水,我覺得我已經成為一個合格的美人魚……不對,住院醫了。

12名住院醫生變身“小白鼠”,並樂不思蜀……

無心之作 |J Med Humanit

獨白:照片比想象中的效果好。這是在無意中快速拍下的,當時我剛剛按了尋呼機,可能嘴裡還在詛咒著它。這張無心之作剛好描述出了我住院醫生第一年的角色:我是跟在這個小黑盒子屁股後頭的奴隸,馬首是瞻。

12名住院醫生變身“小白鼠”,並樂不思蜀……

我成了“小白鼠” | J Med Humanit

獨白:我對參與的這個試驗的感覺就是,我像只被注射了梅毒病原體的小白鼠。(研究者據此反思了試驗的知情同意條款及暗含偏見的風險)

造型揭祕

12名住院醫生變身“小白鼠”,並樂不思蜀……

J Med Humanit

左:“我在白大褂裡面穿了牛仔褲和T恤,因為比較舒服。我還選了手持兒童玩具扮醫生的道具,因為第一年,我感覺自己就像在‘扮演’醫生。”

中:“我的T恤上印了家鄉佐治亞的字樣,為了提醒和鼓勵自己是從哪兒來。聽診器、手術服褲子和袖珍本醫學參考書,代表我剛剛開始住院生涯,《聖經》是為了給我的生活做出指引。”

右:“我選了手術服上衣和鮮豔的大褲衩、人字拖,這是為了提醒自己活得開心點,在未來三年平衡好工作與生活的分量。”

知其所以然:減壓背後的原理

成功照料患者,似乎都是以犧牲醫生的健康為代價的,這通常會導致倦怠,表現為“工作積極性降低、憤世嫉俗、個人成就感低下。”研究發現,每三個醫生中,就有一個在職業生涯中會出現倦怠感。

而住院醫師是倦怠的高峰期。一方面,剛從學生過度到醫院,高強度工作襲來,需要適應;另一方面,是住院醫師在身體、精神與情感三方面,都要承受巨大壓力。

不知你有沒有接觸過心理治療中的“沙盤”、“箱庭治療”,其實這項研究有些類似,都是利用道具擺放自我,從第三者角度觀察自我。

不做這個試驗,我們也知道,吹笛子、畫油畫、聽音樂能減壓。證據表明,醫生作為參與者或僅作為觀察者進行藝術活動,均可提升情緒、心態及其他方面的心理狀態。藝術與自省,有助於改善醫務工作者的倦怠、提高心理彈性。

而視覺藝術與寫作,是已知的可用於自省的兩種方法,已被成熟用於心理治療領域。在這個試驗中,就是藉助“自我畫像、攝影與創作故事”,達到讓住院醫師覺察自我、緩解倦怠的效果。

尋找“迷你自我”感到舒適的地方,就像給忙碌的臨床工作按下了暫停鍵,並捫心自問:“我現在是什麼樣子?我想讓它變成什麼樣?”

參考文獻:

Tharenos, C.L., Hayden,A.M. & Cook, E. Resident Self-Portraiture: A Reflective Tool to Explore theJourney of Becoming a Doctor. J Med Humanit (2019). https://doi.org/10.1007/s10912-018-9545-x.First Online: 23 January 2019.

12名住院醫生變身“小白鼠”,並樂不思蜀……

精彩回顧

➤ 病人120車中死亡,家屬質疑醫生不作為,糾集200人醫鬧,獲賠36萬!

➤ 陳靜瑜:對涉醫犯罪不能降格處理 丨 兩會追蹤

➤ 監控拍下醫院驚恐一幕,卻讓無數人點贊…… | 醫脈3分鐘

➤ 亮了!這些醫學院“女神節”橫幅,你服不服?

戳這裡,更有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