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子女家庭出來的孩子,雖生長環境相同,但性格卻相差十萬八千里

小S 張菲 費玉清 經濟 處處有心 處處有心 2017-08-28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性格塑造、處事方式、安全感的建立影響很大。

比如:安全感。孩子從小的成長環境,是有愛的,接納的,理解的,包容的,孩子就容易有安全感。長大後,到社會上,也會更願意付出,自然就會獲得別人更多的尊敬和喜愛,如此,良性循環。


而如果孩子從小的成長環境,是動盪的,暴力的,冷漠的,自私的,那麼孩子就不容易有安全感,自己沒有的東西,當然也無法給予別人,如此,惡性循環。

多子女家庭出來的孩子,雖生長環境相同,但性格卻相差十萬八千里

那麼一母所生,同個家庭里長大,成年前都沒分開過的親兄弟姐妹,他們的性格是不是就是一樣的呢?答案是否定的,我們在生活中也能看到很多這樣的例子,雖是同個家庭出生,但性格千差萬別,比如:大小S;費玉清和張菲……。

為什麼同個原生家庭出生,性格卻各有不同呢?

多子女家庭出來的孩子,雖生長環境相同,但性格卻相差十萬八千里

說一下性格的組成

著名心理學家巴普洛夫曾說:性格是天生與後生的合金,性格受於祖代的遺傳,在現實生活中又不斷改變,完善。

所以,性格是有遺傳性的,也就是說,孩子剛落地就有屬於他的性格,這份性格來源於父母,甚至祖輩。而遺傳父母哪方面的性格,以及遺傳多少,則帶有隨機性。

除了遺傳,性格還來源於現實生活,在現實生活中,對性格影響最大、最重要的就是原生家庭。

多子女家庭出來的孩子,雖生長環境相同,但性格卻相差十萬八千里

原生家庭對不同孩子的性格影響

1,每個孩子對大人同一句話的感受、理解是不同的

比如:媽媽工作一天,回到家,和孩子說:“媽媽累了,需要休息會兒,你自己玩”。

這樣一句話,不同孩子會聽到不同信息:

有些孩子聽了就自己玩去了;

有些孩子則開始擔心:“媽媽今天是不是不開心?”;

還有的則自責:“一定是我惹媽媽生氣了!”……

日復一日,一件件事累積起來,慢慢地,孩子就加強了自己某方面的性格。

2,家長對不同孩子也會有不同態度

(1)偏愛某些子女

重男輕女的家庭,偏愛兒子;還有,偏愛長子或最小一個孩子的家庭……

(2)家庭經濟發生重大變化

出生於家庭富裕時,孩子會受到更多關注、寵愛;而出生於家庭沒落時,則更多堅強、自立。但另一方面,從富到貧,會經受更多的落差,而出生後,家庭經濟平穩的孩子,不管是富或貧,性格的穩定性都會更強。

(3)父母事業發展

如果童年處於父母事業上升期,父母很忙,和童年處於父母事業平穩期,或者衰退期,父母對孩子的照顧方式、時間都是不同的,因此,孩子的性格也會有不同變化。

3,兄弟姐妹之間的影響

兄弟姐妹之間的聯繫、互動,時間之長,甚至超過父母,因此,相互間多少都會有影響。

比如:長兄如父、長姐如母;大的保護小的,小的慢慢就容易產生依賴性格,或者比較任性、驕縱、脆弱等等性格,而大的,則更多掌控、指揮、穩重的性格。

大小S就是典型的大、小孩子間的性格差別,大S更有大姐氣派,果斷有擔當,但小S,不管她有多紅,經歷過多少事情,但性格就是家裡最小一個孩子經常會有的脆弱、依賴、活潑。


而費玉清和張菲,則是另一種哥哥弟弟的典型,大哥負責開疆擴土,弟弟則是小情小調。

多子女家庭出來的孩子,雖生長環境相同,但性格卻相差十萬八千里

最後,性格形成的現實因素中,還有一個社會影響

人有社會屬性,事實上我們從3歲上幼兒園開始,就正式接觸社會了,同齡孩子、老師、其他家長等,對孩子的性格都會有或大或小的影響。

原生家庭中的兄弟姐妹,也會把他們各自接觸到的社會行為帶回家,進而影響家裡其他成員。

綜上,同一個原生家庭出來的孩子,性格不同是很正常,世界上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人,每個人的性格各不相同,也各有千秋。性格一旦形成,一般不會再改變,特別35歲後。但可以自我調整,調整外顯模式。

End


本號發佈的所有文章,皆為處處有心的原創。歡迎評論、收藏、並點擊文首“關注”我,也可下載今日頭條APP,首頁搜索“處處有心”,點擊關注即可。

商用轉載請聯繫我,並在轉載時註明出處。

謝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