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黨史紀念館湘西剿匪紀念章主人:當年16歲的他,是南下湖南幹部中最小的'

""湖南黨史紀念館湘西剿匪紀念章主人:當年16歲的他,是南下湖南幹部中最小的

△湖南黨史陳列館館藏的湘西剿匪紀念章。圖/受訪者提供

“百戰生英風,五溪流水凝碧血;千秋留浩氣,九嶺白雲寄丹心”,這副對聯記錄著70年前,在大湘西十萬大山裡發生的歷時兩年多、被寫進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中的湘西剿匪鬥爭。在湖南黨史陳列館的館藏裡有一枚銅質紀念章,這枚紀念章銅板鎏金,整體是五角星樣式,中間由圓形包圍,背後有別針,通長24釐米,直徑3.5釐米,正面左上方印“湘西剿匪勝利紀念”八個大字。

這是1950年湘西區黨委、軍區、行署頒發的湘西剿匪紀念章,湖南黨史陳列館文物部保管員王文紅告訴記者,該紀念章被鑑定為三級文物。

鄂、渝、黔、桂交界的湘西地區,武陵、雪峰兩大山脈縱貫,峰巒起伏,溝壑縱橫,溪河密佈,洞穴幽深。自宋朝起,這裡即匪患綿延。

解放前夕,湘西匪患尤烈。國民黨反動派妄圖利用湘鄂川黔邊緣區的地理條件,在湘西建立反共根據地。他們勾結地方股匪,組建了3個暫編軍12個暫編師,還有“湘鄂川黔反共救國軍”等成建制的10多股反動武裝,總數達10多萬之眾。

至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長沙等城市回到了人民手中。但在湘西,廣袤山區和許多縣城依然被土匪佔領,剿除湘西匪患,打通解放軍挺進大西南通道,成當務之急。

1949年9月中旬,解放軍第38軍由常德挺進湘西,先後解放了湘西十餘座縣城。9月下旬,47軍、46軍136師、38軍114師等主力部隊奉命進入湘西剿匪。至1950年10月中旬,共殲滅土匪2萬餘人,中心區作戰勝利結束。

為褒獎湘西剿匪作戰中立功的人員,解放軍湘西軍區、中共湘西區委、湘西行政公署聯名製作“湘西剿匪紀念章”。1951年4月,湘西行署舉行頒發“湘西剿匪紀念章”儀式,紀念湘西剿匪的勝利。之後,湘西區黨委、湘西行署和湘西軍區繼續領導開展肅清殘匪的戰鬥,至1952年下半年,殘餘匪特基本肅清,數百年湘西匪患,宣告終結。

15歲入伍,17歲參加湘西清匪反霸行動的山西人呂盈泉,是“湘西剿匪勝利紀念”章的獲得者之一。2013年,他將這枚紀念章捐贈給了湖南黨史陳列館,“湘西剿匪的勝利,是鮮血換來的,應該讓這些文物迴歸國家,發揮更大的愛國主義教育作用。”

紅色記憶

16歲南下湖南,第一次吃苦瓜

1933年2月,呂盈泉出生在山西省孝義縣白壁關鄉東辛壁村一個貧困農民家庭,他的童年記憶,大都與戰爭和逃難有關。抗日戰爭時期,孝義縣被日軍佔領,飽受戰亂之苦。呂盈泉說,游擊隊經常晚上來村宣傳革命道理,他就組織村上10多個小夥伴參加小民兵,多次給當地游擊隊送信。

1948年7月,呂盈泉參軍入伍,15歲的他身材魁梧,在解放太原的平津戰役中,帶領民兵不分晝夜為前線解放軍送糧食彈藥,組織擔架支前。第二年3月,他參加晉中南下工作團,隨軍南下。年僅16歲的他,是那批南下湖南幹部中年齡最小的一個。

到湖南後,呂盈泉先被分配到湘潭縣株洲區,任當時株洲區區委書記劉真志的警衛員。在株洲,呂盈泉和一同南下的戰友們在吃的問題上有不少趣事。戰友都是北方人,吃魚對他們來說還是一種新的體驗,常常因被魚刺卡喉嚨不知所措。“剛南下到株洲那會,有一餐食堂吃苦瓜,所有人吃到嘴巴里全吐出來了。在山西沒有這個菜,當時想以後怎麼辦。”

株洲安定後,1950年3月,呂盈泉被省委抽調參加湘西工作團奔赴桑植縣,參加清匪反霸、鎮壓反革命等工作。因作戰勇敢,偵察和參與抓獲土匪多,呂盈泉被記功,並出席了桑植縣軍政民英模大會,被授予“湘西剿匪勝利紀念”章。匪患平息後,呂盈泉在桑植定居,最後從桑植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位子上離休。

瀟湘晨報記者陳麗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