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你要不去想,你是對不起這個時代的。”

©深響原創 · 作者|趙宇 呂玥

編輯|丁直仁

核 心 要 點 李小加被譽為在任上推出港交所史上最重要與最多項改革的行政總裁“在亞洲時段裡連接世界和中國”,這是李小加為港交所樹立的願景▪ 從鑽井工人到港交所掌門,李小加有著堪稱傳奇的人生經歷▪ 時代造就了李小加,李小加也希望能夠盡力回饋時代

在馬雲“退休”、蘋果發佈新機等熱度尚未褪盡的9月11日下午,一則消息的傳出,將財經圈瞬間引爆——香港交易所對外發布公告稱,港交所擬與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合併。

"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你要不去想,你是對不起這個時代的。”

©深響原創 · 作者|趙宇 呂玥

編輯|丁直仁

核 心 要 點 李小加被譽為在任上推出港交所史上最重要與最多項改革的行政總裁“在亞洲時段裡連接世界和中國”,這是李小加為港交所樹立的願景▪ 從鑽井工人到港交所掌門,李小加有著堪稱傳奇的人生經歷▪ 時代造就了李小加,李小加也希望能夠盡力回饋時代

在馬雲“退休”、蘋果發佈新機等熱度尚未褪盡的9月11日下午,一則消息的傳出,將財經圈瞬間引爆——香港交易所對外發布公告稱,港交所擬與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合併。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推動這起重要交易的是港交所掌門人、行政總裁李小加。在新聞發佈會中,李小加表示港交所已經與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董事會初步接洽。

李小加將這次合併稱為“世紀聯姻”——兩者均為全球最重要市場的金融基礎設施,如能成功結合,將創造一個全球佈局、世界領先、覆蓋亞歐美三大時區、同時為美元、歐元和人民幣等主要貨幣提供國際化的金融交易服務,合計市值有望超過700億美金的交易所集團,向全世界市場參與者及投資者提供前所未有的、適應未來市場需求的全球市場互聯互通平臺。

這意味著,一旦交易落定,將會為往後數十年全球金融市場的發展重新定調。根據騰訊新聞《一線》,香港多位投行人士表示,這個交易若是成功,李小加會被歷史銘記。

作為全球證交所第五名港交所的掌門,執掌港交所的九年時間裡,李小加大力推行改革,帶領港交所不斷突破過往,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李小加有著堪稱傳奇的人生經歷:年少時的第一份工作是石油鑽井平臺工人,大學畢業後成為了一名記者,但現在,他是一名有著重大影響力的銀行家。

這是一場充滿戲劇性、跌宕起伏而又極其具有傳奇色彩的職業生涯,故事裡似乎全是好運,但細細觀摩過往,又不難得出一個結論:李小加是一位時代的寵兒,而他始終以120分的熱情和努力對待命運伸出橄欖枝。

這正是所有好運的祕密。

港交所來了個北方人

2018年7月12日,修葺一新的港交所上市儀式大廳裡,屏幕下方擺了四面金色大鑼——這一天,包括映客在內的8家公司選擇於同一天在香港上市。秉持著“‘上市敲鑼’傳統不能廢”的理念,港交所直接搬出來四面鑼,倆人敲一個。

"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你要不去想,你是對不起這個時代的。”

©深響原創 · 作者|趙宇 呂玥

編輯|丁直仁

核 心 要 點 李小加被譽為在任上推出港交所史上最重要與最多項改革的行政總裁“在亞洲時段裡連接世界和中國”,這是李小加為港交所樹立的願景▪ 從鑽井工人到港交所掌門,李小加有著堪稱傳奇的人生經歷▪ 時代造就了李小加,李小加也希望能夠盡力回饋時代

在馬雲“退休”、蘋果發佈新機等熱度尚未褪盡的9月11日下午,一則消息的傳出,將財經圈瞬間引爆——香港交易所對外發布公告稱,港交所擬與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合併。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推動這起重要交易的是港交所掌門人、行政總裁李小加。在新聞發佈會中,李小加表示港交所已經與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董事會初步接洽。

李小加將這次合併稱為“世紀聯姻”——兩者均為全球最重要市場的金融基礎設施,如能成功結合,將創造一個全球佈局、世界領先、覆蓋亞歐美三大時區、同時為美元、歐元和人民幣等主要貨幣提供國際化的金融交易服務,合計市值有望超過700億美金的交易所集團,向全世界市場參與者及投資者提供前所未有的、適應未來市場需求的全球市場互聯互通平臺。

這意味著,一旦交易落定,將會為往後數十年全球金融市場的發展重新定調。根據騰訊新聞《一線》,香港多位投行人士表示,這個交易若是成功,李小加會被歷史銘記。

作為全球證交所第五名港交所的掌門,執掌港交所的九年時間裡,李小加大力推行改革,帶領港交所不斷突破過往,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李小加有著堪稱傳奇的人生經歷:年少時的第一份工作是石油鑽井平臺工人,大學畢業後成為了一名記者,但現在,他是一名有著重大影響力的銀行家。

這是一場充滿戲劇性、跌宕起伏而又極其具有傳奇色彩的職業生涯,故事裡似乎全是好運,但細細觀摩過往,又不難得出一個結論:李小加是一位時代的寵兒,而他始終以120分的熱情和努力對待命運伸出橄欖枝。

這正是所有好運的祕密。

港交所來了個北方人

2018年7月12日,修葺一新的港交所上市儀式大廳裡,屏幕下方擺了四面金色大鑼——這一天,包括映客在內的8家公司選擇於同一天在香港上市。秉持著“‘上市敲鑼’傳統不能廢”的理念,港交所直接搬出來四面鑼,倆人敲一個。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8年7月12日,8家公司同時在港交所上市

鑼不夠用了。八家企業負責人同時在臺上敲響四面鑼的景觀前所未有,這成為去年內地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潮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幕。

今年2月底,港交所發佈去年全年業績,全年收入和稅後溢利均再創新紀錄,分別為159億港元和93億港元。整個2018年,港交所首次公開招股市場迎來218家新公司(包括根據《上市規則》新章節來港上市的7家公司),高踞全球首位,令全年溢利增加26%。

"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你要不去想,你是對不起這個時代的。”

©深響原創 · 作者|趙宇 呂玥

編輯|丁直仁

核 心 要 點 李小加被譽為在任上推出港交所史上最重要與最多項改革的行政總裁“在亞洲時段裡連接世界和中國”,這是李小加為港交所樹立的願景▪ 從鑽井工人到港交所掌門,李小加有著堪稱傳奇的人生經歷▪ 時代造就了李小加,李小加也希望能夠盡力回饋時代

在馬雲“退休”、蘋果發佈新機等熱度尚未褪盡的9月11日下午,一則消息的傳出,將財經圈瞬間引爆——香港交易所對外發布公告稱,港交所擬與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合併。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推動這起重要交易的是港交所掌門人、行政總裁李小加。在新聞發佈會中,李小加表示港交所已經與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董事會初步接洽。

李小加將這次合併稱為“世紀聯姻”——兩者均為全球最重要市場的金融基礎設施,如能成功結合,將創造一個全球佈局、世界領先、覆蓋亞歐美三大時區、同時為美元、歐元和人民幣等主要貨幣提供國際化的金融交易服務,合計市值有望超過700億美金的交易所集團,向全世界市場參與者及投資者提供前所未有的、適應未來市場需求的全球市場互聯互通平臺。

這意味著,一旦交易落定,將會為往後數十年全球金融市場的發展重新定調。根據騰訊新聞《一線》,香港多位投行人士表示,這個交易若是成功,李小加會被歷史銘記。

作為全球證交所第五名港交所的掌門,執掌港交所的九年時間裡,李小加大力推行改革,帶領港交所不斷突破過往,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李小加有著堪稱傳奇的人生經歷:年少時的第一份工作是石油鑽井平臺工人,大學畢業後成為了一名記者,但現在,他是一名有著重大影響力的銀行家。

這是一場充滿戲劇性、跌宕起伏而又極其具有傳奇色彩的職業生涯,故事裡似乎全是好運,但細細觀摩過往,又不難得出一個結論:李小加是一位時代的寵兒,而他始終以120分的熱情和努力對待命運伸出橄欖枝。

這正是所有好運的祕密。

港交所來了個北方人

2018年7月12日,修葺一新的港交所上市儀式大廳裡,屏幕下方擺了四面金色大鑼——這一天,包括映客在內的8家公司選擇於同一天在香港上市。秉持著“‘上市敲鑼’傳統不能廢”的理念,港交所直接搬出來四面鑼,倆人敲一個。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8年7月12日,8家公司同時在港交所上市

鑼不夠用了。八家企業負責人同時在臺上敲響四面鑼的景觀前所未有,這成為去年內地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潮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幕。

今年2月底,港交所發佈去年全年業績,全年收入和稅後溢利均再創新紀錄,分別為159億港元和93億港元。整個2018年,港交所首次公開招股市場迎來218家新公司(包括根據《上市規則》新章節來港上市的7家公司),高踞全球首位,令全年溢利增加26%。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香港交易所集團是全球主要交易所集團之一

得以達成如上業績,來自內地的新經濟公司們功不可沒,而新經濟公司們集體赴港的熱鬧場景則與港交所2018年4月推行的上市新規密不可分:允許未能通過主板財務資格測試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容許擁有不同投票權架構的公司上市、為尋求在香港作第二上市的大中華及國際公司設立新的便利第二上市渠道。

四年前,正是因為與港交所在同股不同權問題上存在分歧,阿里巴巴遠赴美國上市,這成為港交所揮之不去的一塊心病,為此,港交所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推動改變發生的,正是李小加。

"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你要不去想,你是對不起這個時代的。”

©深響原創 · 作者|趙宇 呂玥

編輯|丁直仁

核 心 要 點 李小加被譽為在任上推出港交所史上最重要與最多項改革的行政總裁“在亞洲時段裡連接世界和中國”,這是李小加為港交所樹立的願景▪ 從鑽井工人到港交所掌門,李小加有著堪稱傳奇的人生經歷▪ 時代造就了李小加,李小加也希望能夠盡力回饋時代

在馬雲“退休”、蘋果發佈新機等熱度尚未褪盡的9月11日下午,一則消息的傳出,將財經圈瞬間引爆——香港交易所對外發布公告稱,港交所擬與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合併。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推動這起重要交易的是港交所掌門人、行政總裁李小加。在新聞發佈會中,李小加表示港交所已經與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董事會初步接洽。

李小加將這次合併稱為“世紀聯姻”——兩者均為全球最重要市場的金融基礎設施,如能成功結合,將創造一個全球佈局、世界領先、覆蓋亞歐美三大時區、同時為美元、歐元和人民幣等主要貨幣提供國際化的金融交易服務,合計市值有望超過700億美金的交易所集團,向全世界市場參與者及投資者提供前所未有的、適應未來市場需求的全球市場互聯互通平臺。

這意味著,一旦交易落定,將會為往後數十年全球金融市場的發展重新定調。根據騰訊新聞《一線》,香港多位投行人士表示,這個交易若是成功,李小加會被歷史銘記。

作為全球證交所第五名港交所的掌門,執掌港交所的九年時間裡,李小加大力推行改革,帶領港交所不斷突破過往,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李小加有著堪稱傳奇的人生經歷:年少時的第一份工作是石油鑽井平臺工人,大學畢業後成為了一名記者,但現在,他是一名有著重大影響力的銀行家。

這是一場充滿戲劇性、跌宕起伏而又極其具有傳奇色彩的職業生涯,故事裡似乎全是好運,但細細觀摩過往,又不難得出一個結論:李小加是一位時代的寵兒,而他始終以120分的熱情和努力對待命運伸出橄欖枝。

這正是所有好運的祕密。

港交所來了個北方人

2018年7月12日,修葺一新的港交所上市儀式大廳裡,屏幕下方擺了四面金色大鑼——這一天,包括映客在內的8家公司選擇於同一天在香港上市。秉持著“‘上市敲鑼’傳統不能廢”的理念,港交所直接搬出來四面鑼,倆人敲一個。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8年7月12日,8家公司同時在港交所上市

鑼不夠用了。八家企業負責人同時在臺上敲響四面鑼的景觀前所未有,這成為去年內地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潮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幕。

今年2月底,港交所發佈去年全年業績,全年收入和稅後溢利均再創新紀錄,分別為159億港元和93億港元。整個2018年,港交所首次公開招股市場迎來218家新公司(包括根據《上市規則》新章節來港上市的7家公司),高踞全球首位,令全年溢利增加26%。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香港交易所集團是全球主要交易所集團之一

得以達成如上業績,來自內地的新經濟公司們功不可沒,而新經濟公司們集體赴港的熱鬧場景則與港交所2018年4月推行的上市新規密不可分:允許未能通過主板財務資格測試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容許擁有不同投票權架構的公司上市、為尋求在香港作第二上市的大中華及國際公司設立新的便利第二上市渠道。

四年前,正是因為與港交所在同股不同權問題上存在分歧,阿里巴巴遠赴美國上市,這成為港交所揮之不去的一塊心病,為此,港交所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推動改變發生的,正是李小加。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4年阿里巴巴遠赴紐交所IPO

時間回溯,在2009年5月8日的中國忠旺掛牌上市儀式現場,彼時仍是摩根大通中國區主席的李小加,仍需向港交所工作人員亮出名片以確認身份,但一個月後,港交所便發佈公告,稱李小加將出任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

2010年1月16日,港交所正式迎來新掌門,那一天,48歲的李小加接替62歲的周文耀,成為新一任集團行政總裁。

與歷任港交所總裁均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不同,李小加祖籍東北,生在北京,長在甘肅。他也由此打破慣例,成為港交所歷史上首位內地背景的總裁。

一時間,李小加的內地背景成為外界討論的重點:一個信號被明顯釋放出來,內地人士可以擔任港交所總裁的新局面被開啟,從側面體現了港交所對內地業務的重視。這同時引發了一些擔心:李小加缺乏一線監管經驗以及可能水土不服的侷限,可能會影響其未來工作。

如今大名鼎鼎的香港交易所的前身是香港聯交所。

1986年4月,香港證券交易所、遠東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和九龍證券交易所等四大交易所完成合並,香港聯交所誕生。2000年3月,香港聯交所又完成與香港期貨交易所有限公司和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的合併,共同組建了香港交易所集團,在香港主板上市,並逐漸發展成為現今世界上排名前列的全球主要交易所集團之一。

TVB電視劇中,坐滿“紅背心”出市代表的港交所交易大廳曾是常出現的場景之一(人工喊價交易大廳已於2017年關閉)。

"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你要不去想,你是對不起這個時代的。”

©深響原創 · 作者|趙宇 呂玥

編輯|丁直仁

核 心 要 點 李小加被譽為在任上推出港交所史上最重要與最多項改革的行政總裁“在亞洲時段裡連接世界和中國”,這是李小加為港交所樹立的願景▪ 從鑽井工人到港交所掌門,李小加有著堪稱傳奇的人生經歷▪ 時代造就了李小加,李小加也希望能夠盡力回饋時代

在馬雲“退休”、蘋果發佈新機等熱度尚未褪盡的9月11日下午,一則消息的傳出,將財經圈瞬間引爆——香港交易所對外發布公告稱,港交所擬與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合併。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推動這起重要交易的是港交所掌門人、行政總裁李小加。在新聞發佈會中,李小加表示港交所已經與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董事會初步接洽。

李小加將這次合併稱為“世紀聯姻”——兩者均為全球最重要市場的金融基礎設施,如能成功結合,將創造一個全球佈局、世界領先、覆蓋亞歐美三大時區、同時為美元、歐元和人民幣等主要貨幣提供國際化的金融交易服務,合計市值有望超過700億美金的交易所集團,向全世界市場參與者及投資者提供前所未有的、適應未來市場需求的全球市場互聯互通平臺。

這意味著,一旦交易落定,將會為往後數十年全球金融市場的發展重新定調。根據騰訊新聞《一線》,香港多位投行人士表示,這個交易若是成功,李小加會被歷史銘記。

作為全球證交所第五名港交所的掌門,執掌港交所的九年時間裡,李小加大力推行改革,帶領港交所不斷突破過往,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李小加有著堪稱傳奇的人生經歷:年少時的第一份工作是石油鑽井平臺工人,大學畢業後成為了一名記者,但現在,他是一名有著重大影響力的銀行家。

這是一場充滿戲劇性、跌宕起伏而又極其具有傳奇色彩的職業生涯,故事裡似乎全是好運,但細細觀摩過往,又不難得出一個結論:李小加是一位時代的寵兒,而他始終以120分的熱情和努力對待命運伸出橄欖枝。

這正是所有好運的祕密。

港交所來了個北方人

2018年7月12日,修葺一新的港交所上市儀式大廳裡,屏幕下方擺了四面金色大鑼——這一天,包括映客在內的8家公司選擇於同一天在香港上市。秉持著“‘上市敲鑼’傳統不能廢”的理念,港交所直接搬出來四面鑼,倆人敲一個。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8年7月12日,8家公司同時在港交所上市

鑼不夠用了。八家企業負責人同時在臺上敲響四面鑼的景觀前所未有,這成為去年內地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潮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幕。

今年2月底,港交所發佈去年全年業績,全年收入和稅後溢利均再創新紀錄,分別為159億港元和93億港元。整個2018年,港交所首次公開招股市場迎來218家新公司(包括根據《上市規則》新章節來港上市的7家公司),高踞全球首位,令全年溢利增加26%。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香港交易所集團是全球主要交易所集團之一

得以達成如上業績,來自內地的新經濟公司們功不可沒,而新經濟公司們集體赴港的熱鬧場景則與港交所2018年4月推行的上市新規密不可分:允許未能通過主板財務資格測試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容許擁有不同投票權架構的公司上市、為尋求在香港作第二上市的大中華及國際公司設立新的便利第二上市渠道。

四年前,正是因為與港交所在同股不同權問題上存在分歧,阿里巴巴遠赴美國上市,這成為港交所揮之不去的一塊心病,為此,港交所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推動改變發生的,正是李小加。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4年阿里巴巴遠赴紐交所IPO

時間回溯,在2009年5月8日的中國忠旺掛牌上市儀式現場,彼時仍是摩根大通中國區主席的李小加,仍需向港交所工作人員亮出名片以確認身份,但一個月後,港交所便發佈公告,稱李小加將出任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

2010年1月16日,港交所正式迎來新掌門,那一天,48歲的李小加接替62歲的周文耀,成為新一任集團行政總裁。

與歷任港交所總裁均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不同,李小加祖籍東北,生在北京,長在甘肅。他也由此打破慣例,成為港交所歷史上首位內地背景的總裁。

一時間,李小加的內地背景成為外界討論的重點:一個信號被明顯釋放出來,內地人士可以擔任港交所總裁的新局面被開啟,從側面體現了港交所對內地業務的重視。這同時引發了一些擔心:李小加缺乏一線監管經驗以及可能水土不服的侷限,可能會影響其未來工作。

如今大名鼎鼎的香港交易所的前身是香港聯交所。

1986年4月,香港證券交易所、遠東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和九龍證券交易所等四大交易所完成合並,香港聯交所誕生。2000年3月,香港聯交所又完成與香港期貨交易所有限公司和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的合併,共同組建了香港交易所集團,在香港主板上市,並逐漸發展成為現今世界上排名前列的全球主要交易所集團之一。

TVB電視劇中,坐滿“紅背心”出市代表的港交所交易大廳曾是常出現的場景之一(人工喊價交易大廳已於2017年關閉)。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曾經的交易大堂

接手港交所時,李小加正站在一個巨大的歷史潮流中:人民幣國際化,而香港是中國資本出海的橋頭堡。

面對內地經濟崛起的大趨勢,港交所必須銳意改革以適應新浪潮。同時,雖然彼時香港的IPO集資額在全球一直名列前茅,但是市場機制裹足不前令人擔憂:在同股不同權規則上的堅持,使其錯失了許多潛力巨大的新經濟公司;港股市場參與者結構以香港金融、地產行業為主的局面,也亟待打破。

在2007年到2017年的十年間,來自新經濟行業的上市僅佔香港市場總市值的3%,而納斯達克及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比例分別為59%及44%。此外,部分增長最快速的製藥、生物技術等行業,在香港上市的比例率明顯偏低,總市值的佔比僅1%。

時任港交所主席夏佳理曾坦陳:要對上市規則作全面性檢討,希望能追及世界水平。

這些都是擺在李小加面前的挑戰,事實證明,這位歷史上首位內地背景的港交所掌門人,沒有令人失望。

“在亞洲時段裡連接世界和中國”,這是李小加為港交所樹立的長遠願景。

上任之初,憑藉精湛的業務能力和深厚的人脈關係,2010年李小加便推動港交所的交易時間與內地接軌,隨後,2012年收購全球最大的金屬定價中心倫敦金屬交易所(LME),2013年成立場外結算公司,2014年推出“滬港通”,2016年推出“深港通”,2017年推出“債券通”,直至2018年對以互聯網為主的新經濟公司開放“同股不同權”,對全球生物科技公司放開“收入限制”條款。

"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你要不去想,你是對不起這個時代的。”

©深響原創 · 作者|趙宇 呂玥

編輯|丁直仁

核 心 要 點 李小加被譽為在任上推出港交所史上最重要與最多項改革的行政總裁“在亞洲時段裡連接世界和中國”,這是李小加為港交所樹立的願景▪ 從鑽井工人到港交所掌門,李小加有著堪稱傳奇的人生經歷▪ 時代造就了李小加,李小加也希望能夠盡力回饋時代

在馬雲“退休”、蘋果發佈新機等熱度尚未褪盡的9月11日下午,一則消息的傳出,將財經圈瞬間引爆——香港交易所對外發布公告稱,港交所擬與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合併。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推動這起重要交易的是港交所掌門人、行政總裁李小加。在新聞發佈會中,李小加表示港交所已經與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董事會初步接洽。

李小加將這次合併稱為“世紀聯姻”——兩者均為全球最重要市場的金融基礎設施,如能成功結合,將創造一個全球佈局、世界領先、覆蓋亞歐美三大時區、同時為美元、歐元和人民幣等主要貨幣提供國際化的金融交易服務,合計市值有望超過700億美金的交易所集團,向全世界市場參與者及投資者提供前所未有的、適應未來市場需求的全球市場互聯互通平臺。

這意味著,一旦交易落定,將會為往後數十年全球金融市場的發展重新定調。根據騰訊新聞《一線》,香港多位投行人士表示,這個交易若是成功,李小加會被歷史銘記。

作為全球證交所第五名港交所的掌門,執掌港交所的九年時間裡,李小加大力推行改革,帶領港交所不斷突破過往,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李小加有著堪稱傳奇的人生經歷:年少時的第一份工作是石油鑽井平臺工人,大學畢業後成為了一名記者,但現在,他是一名有著重大影響力的銀行家。

這是一場充滿戲劇性、跌宕起伏而又極其具有傳奇色彩的職業生涯,故事裡似乎全是好運,但細細觀摩過往,又不難得出一個結論:李小加是一位時代的寵兒,而他始終以120分的熱情和努力對待命運伸出橄欖枝。

這正是所有好運的祕密。

港交所來了個北方人

2018年7月12日,修葺一新的港交所上市儀式大廳裡,屏幕下方擺了四面金色大鑼——這一天,包括映客在內的8家公司選擇於同一天在香港上市。秉持著“‘上市敲鑼’傳統不能廢”的理念,港交所直接搬出來四面鑼,倆人敲一個。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8年7月12日,8家公司同時在港交所上市

鑼不夠用了。八家企業負責人同時在臺上敲響四面鑼的景觀前所未有,這成為去年內地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潮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幕。

今年2月底,港交所發佈去年全年業績,全年收入和稅後溢利均再創新紀錄,分別為159億港元和93億港元。整個2018年,港交所首次公開招股市場迎來218家新公司(包括根據《上市規則》新章節來港上市的7家公司),高踞全球首位,令全年溢利增加26%。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香港交易所集團是全球主要交易所集團之一

得以達成如上業績,來自內地的新經濟公司們功不可沒,而新經濟公司們集體赴港的熱鬧場景則與港交所2018年4月推行的上市新規密不可分:允許未能通過主板財務資格測試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容許擁有不同投票權架構的公司上市、為尋求在香港作第二上市的大中華及國際公司設立新的便利第二上市渠道。

四年前,正是因為與港交所在同股不同權問題上存在分歧,阿里巴巴遠赴美國上市,這成為港交所揮之不去的一塊心病,為此,港交所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推動改變發生的,正是李小加。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4年阿里巴巴遠赴紐交所IPO

時間回溯,在2009年5月8日的中國忠旺掛牌上市儀式現場,彼時仍是摩根大通中國區主席的李小加,仍需向港交所工作人員亮出名片以確認身份,但一個月後,港交所便發佈公告,稱李小加將出任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

2010年1月16日,港交所正式迎來新掌門,那一天,48歲的李小加接替62歲的周文耀,成為新一任集團行政總裁。

與歷任港交所總裁均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不同,李小加祖籍東北,生在北京,長在甘肅。他也由此打破慣例,成為港交所歷史上首位內地背景的總裁。

一時間,李小加的內地背景成為外界討論的重點:一個信號被明顯釋放出來,內地人士可以擔任港交所總裁的新局面被開啟,從側面體現了港交所對內地業務的重視。這同時引發了一些擔心:李小加缺乏一線監管經驗以及可能水土不服的侷限,可能會影響其未來工作。

如今大名鼎鼎的香港交易所的前身是香港聯交所。

1986年4月,香港證券交易所、遠東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和九龍證券交易所等四大交易所完成合並,香港聯交所誕生。2000年3月,香港聯交所又完成與香港期貨交易所有限公司和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的合併,共同組建了香港交易所集團,在香港主板上市,並逐漸發展成為現今世界上排名前列的全球主要交易所集團之一。

TVB電視劇中,坐滿“紅背心”出市代表的港交所交易大廳曾是常出現的場景之一(人工喊價交易大廳已於2017年關閉)。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曾經的交易大堂

接手港交所時,李小加正站在一個巨大的歷史潮流中:人民幣國際化,而香港是中國資本出海的橋頭堡。

面對內地經濟崛起的大趨勢,港交所必須銳意改革以適應新浪潮。同時,雖然彼時香港的IPO集資額在全球一直名列前茅,但是市場機制裹足不前令人擔憂:在同股不同權規則上的堅持,使其錯失了許多潛力巨大的新經濟公司;港股市場參與者結構以香港金融、地產行業為主的局面,也亟待打破。

在2007年到2017年的十年間,來自新經濟行業的上市僅佔香港市場總市值的3%,而納斯達克及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比例分別為59%及44%。此外,部分增長最快速的製藥、生物技術等行業,在香港上市的比例率明顯偏低,總市值的佔比僅1%。

時任港交所主席夏佳理曾坦陳:要對上市規則作全面性檢討,希望能追及世界水平。

這些都是擺在李小加面前的挑戰,事實證明,這位歷史上首位內地背景的港交所掌門人,沒有令人失望。

“在亞洲時段裡連接世界和中國”,這是李小加為港交所樹立的長遠願景。

上任之初,憑藉精湛的業務能力和深厚的人脈關係,2010年李小加便推動港交所的交易時間與內地接軌,隨後,2012年收購全球最大的金屬定價中心倫敦金屬交易所(LME),2013年成立場外結算公司,2014年推出“滬港通”,2016年推出“深港通”,2017年推出“債券通”,直至2018年對以互聯網為主的新經濟公司開放“同股不同權”,對全球生物科技公司放開“收入限制”條款。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2年,港交所成功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

至此,李小加被譽為在任上推出港交所史上最重要與最多項改革的行政總裁。

以上多項改革措施中,最為外界所稱道的莫過於打破“同股不同權”的上市限制,這一改革被市場人士視為25年來港交所意義最為重大的上市制度改革,直接幫助港交所取得了2018年全球IPO募資額第一的好成績。

"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你要不去想,你是對不起這個時代的。”

©深響原創 · 作者|趙宇 呂玥

編輯|丁直仁

核 心 要 點 李小加被譽為在任上推出港交所史上最重要與最多項改革的行政總裁“在亞洲時段裡連接世界和中國”,這是李小加為港交所樹立的願景▪ 從鑽井工人到港交所掌門,李小加有著堪稱傳奇的人生經歷▪ 時代造就了李小加,李小加也希望能夠盡力回饋時代

在馬雲“退休”、蘋果發佈新機等熱度尚未褪盡的9月11日下午,一則消息的傳出,將財經圈瞬間引爆——香港交易所對外發布公告稱,港交所擬與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合併。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推動這起重要交易的是港交所掌門人、行政總裁李小加。在新聞發佈會中,李小加表示港交所已經與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董事會初步接洽。

李小加將這次合併稱為“世紀聯姻”——兩者均為全球最重要市場的金融基礎設施,如能成功結合,將創造一個全球佈局、世界領先、覆蓋亞歐美三大時區、同時為美元、歐元和人民幣等主要貨幣提供國際化的金融交易服務,合計市值有望超過700億美金的交易所集團,向全世界市場參與者及投資者提供前所未有的、適應未來市場需求的全球市場互聯互通平臺。

這意味著,一旦交易落定,將會為往後數十年全球金融市場的發展重新定調。根據騰訊新聞《一線》,香港多位投行人士表示,這個交易若是成功,李小加會被歷史銘記。

作為全球證交所第五名港交所的掌門,執掌港交所的九年時間裡,李小加大力推行改革,帶領港交所不斷突破過往,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李小加有著堪稱傳奇的人生經歷:年少時的第一份工作是石油鑽井平臺工人,大學畢業後成為了一名記者,但現在,他是一名有著重大影響力的銀行家。

這是一場充滿戲劇性、跌宕起伏而又極其具有傳奇色彩的職業生涯,故事裡似乎全是好運,但細細觀摩過往,又不難得出一個結論:李小加是一位時代的寵兒,而他始終以120分的熱情和努力對待命運伸出橄欖枝。

這正是所有好運的祕密。

港交所來了個北方人

2018年7月12日,修葺一新的港交所上市儀式大廳裡,屏幕下方擺了四面金色大鑼——這一天,包括映客在內的8家公司選擇於同一天在香港上市。秉持著“‘上市敲鑼’傳統不能廢”的理念,港交所直接搬出來四面鑼,倆人敲一個。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8年7月12日,8家公司同時在港交所上市

鑼不夠用了。八家企業負責人同時在臺上敲響四面鑼的景觀前所未有,這成為去年內地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潮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幕。

今年2月底,港交所發佈去年全年業績,全年收入和稅後溢利均再創新紀錄,分別為159億港元和93億港元。整個2018年,港交所首次公開招股市場迎來218家新公司(包括根據《上市規則》新章節來港上市的7家公司),高踞全球首位,令全年溢利增加26%。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香港交易所集團是全球主要交易所集團之一

得以達成如上業績,來自內地的新經濟公司們功不可沒,而新經濟公司們集體赴港的熱鬧場景則與港交所2018年4月推行的上市新規密不可分:允許未能通過主板財務資格測試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容許擁有不同投票權架構的公司上市、為尋求在香港作第二上市的大中華及國際公司設立新的便利第二上市渠道。

四年前,正是因為與港交所在同股不同權問題上存在分歧,阿里巴巴遠赴美國上市,這成為港交所揮之不去的一塊心病,為此,港交所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推動改變發生的,正是李小加。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4年阿里巴巴遠赴紐交所IPO

時間回溯,在2009年5月8日的中國忠旺掛牌上市儀式現場,彼時仍是摩根大通中國區主席的李小加,仍需向港交所工作人員亮出名片以確認身份,但一個月後,港交所便發佈公告,稱李小加將出任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

2010年1月16日,港交所正式迎來新掌門,那一天,48歲的李小加接替62歲的周文耀,成為新一任集團行政總裁。

與歷任港交所總裁均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不同,李小加祖籍東北,生在北京,長在甘肅。他也由此打破慣例,成為港交所歷史上首位內地背景的總裁。

一時間,李小加的內地背景成為外界討論的重點:一個信號被明顯釋放出來,內地人士可以擔任港交所總裁的新局面被開啟,從側面體現了港交所對內地業務的重視。這同時引發了一些擔心:李小加缺乏一線監管經驗以及可能水土不服的侷限,可能會影響其未來工作。

如今大名鼎鼎的香港交易所的前身是香港聯交所。

1986年4月,香港證券交易所、遠東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和九龍證券交易所等四大交易所完成合並,香港聯交所誕生。2000年3月,香港聯交所又完成與香港期貨交易所有限公司和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的合併,共同組建了香港交易所集團,在香港主板上市,並逐漸發展成為現今世界上排名前列的全球主要交易所集團之一。

TVB電視劇中,坐滿“紅背心”出市代表的港交所交易大廳曾是常出現的場景之一(人工喊價交易大廳已於2017年關閉)。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曾經的交易大堂

接手港交所時,李小加正站在一個巨大的歷史潮流中:人民幣國際化,而香港是中國資本出海的橋頭堡。

面對內地經濟崛起的大趨勢,港交所必須銳意改革以適應新浪潮。同時,雖然彼時香港的IPO集資額在全球一直名列前茅,但是市場機制裹足不前令人擔憂:在同股不同權規則上的堅持,使其錯失了許多潛力巨大的新經濟公司;港股市場參與者結構以香港金融、地產行業為主的局面,也亟待打破。

在2007年到2017年的十年間,來自新經濟行業的上市僅佔香港市場總市值的3%,而納斯達克及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比例分別為59%及44%。此外,部分增長最快速的製藥、生物技術等行業,在香港上市的比例率明顯偏低,總市值的佔比僅1%。

時任港交所主席夏佳理曾坦陳:要對上市規則作全面性檢討,希望能追及世界水平。

這些都是擺在李小加面前的挑戰,事實證明,這位歷史上首位內地背景的港交所掌門人,沒有令人失望。

“在亞洲時段裡連接世界和中國”,這是李小加為港交所樹立的長遠願景。

上任之初,憑藉精湛的業務能力和深厚的人脈關係,2010年李小加便推動港交所的交易時間與內地接軌,隨後,2012年收購全球最大的金屬定價中心倫敦金屬交易所(LME),2013年成立場外結算公司,2014年推出“滬港通”,2016年推出“深港通”,2017年推出“債券通”,直至2018年對以互聯網為主的新經濟公司開放“同股不同權”,對全球生物科技公司放開“收入限制”條款。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2年,港交所成功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

至此,李小加被譽為在任上推出港交所史上最重要與最多項改革的行政總裁。

以上多項改革措施中,最為外界所稱道的莫過於打破“同股不同權”的上市限制,這一改革被市場人士視為25年來港交所意義最為重大的上市制度改革,直接幫助港交所取得了2018年全球IPO募資額第一的好成績。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李小加在港交所2018年業績溝通會現場

在科創板推出前,採用VIE架構的內地企業若要在A股上市,就必須先拆除VIE,再參加漫長的審核排隊,困難重重。香港本來可以成為這些企業上市地點的第一選擇,但由於此前港交所對同股不同權公司的限制,導致這類企業只能放棄香港,轉而尋找其它上市地點。

受允許“同股不同權”政策的激勵,港股在2018年迎來了一個內地科技股上市高峰期。小米、美團、映客等都選擇赴港上市。

"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你要不去想,你是對不起這個時代的。”

©深響原創 · 作者|趙宇 呂玥

編輯|丁直仁

核 心 要 點 李小加被譽為在任上推出港交所史上最重要與最多項改革的行政總裁“在亞洲時段裡連接世界和中國”,這是李小加為港交所樹立的願景▪ 從鑽井工人到港交所掌門,李小加有著堪稱傳奇的人生經歷▪ 時代造就了李小加,李小加也希望能夠盡力回饋時代

在馬雲“退休”、蘋果發佈新機等熱度尚未褪盡的9月11日下午,一則消息的傳出,將財經圈瞬間引爆——香港交易所對外發布公告稱,港交所擬與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合併。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推動這起重要交易的是港交所掌門人、行政總裁李小加。在新聞發佈會中,李小加表示港交所已經與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董事會初步接洽。

李小加將這次合併稱為“世紀聯姻”——兩者均為全球最重要市場的金融基礎設施,如能成功結合,將創造一個全球佈局、世界領先、覆蓋亞歐美三大時區、同時為美元、歐元和人民幣等主要貨幣提供國際化的金融交易服務,合計市值有望超過700億美金的交易所集團,向全世界市場參與者及投資者提供前所未有的、適應未來市場需求的全球市場互聯互通平臺。

這意味著,一旦交易落定,將會為往後數十年全球金融市場的發展重新定調。根據騰訊新聞《一線》,香港多位投行人士表示,這個交易若是成功,李小加會被歷史銘記。

作為全球證交所第五名港交所的掌門,執掌港交所的九年時間裡,李小加大力推行改革,帶領港交所不斷突破過往,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李小加有著堪稱傳奇的人生經歷:年少時的第一份工作是石油鑽井平臺工人,大學畢業後成為了一名記者,但現在,他是一名有著重大影響力的銀行家。

這是一場充滿戲劇性、跌宕起伏而又極其具有傳奇色彩的職業生涯,故事裡似乎全是好運,但細細觀摩過往,又不難得出一個結論:李小加是一位時代的寵兒,而他始終以120分的熱情和努力對待命運伸出橄欖枝。

這正是所有好運的祕密。

港交所來了個北方人

2018年7月12日,修葺一新的港交所上市儀式大廳裡,屏幕下方擺了四面金色大鑼——這一天,包括映客在內的8家公司選擇於同一天在香港上市。秉持著“‘上市敲鑼’傳統不能廢”的理念,港交所直接搬出來四面鑼,倆人敲一個。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8年7月12日,8家公司同時在港交所上市

鑼不夠用了。八家企業負責人同時在臺上敲響四面鑼的景觀前所未有,這成為去年內地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潮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幕。

今年2月底,港交所發佈去年全年業績,全年收入和稅後溢利均再創新紀錄,分別為159億港元和93億港元。整個2018年,港交所首次公開招股市場迎來218家新公司(包括根據《上市規則》新章節來港上市的7家公司),高踞全球首位,令全年溢利增加26%。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香港交易所集團是全球主要交易所集團之一

得以達成如上業績,來自內地的新經濟公司們功不可沒,而新經濟公司們集體赴港的熱鬧場景則與港交所2018年4月推行的上市新規密不可分:允許未能通過主板財務資格測試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容許擁有不同投票權架構的公司上市、為尋求在香港作第二上市的大中華及國際公司設立新的便利第二上市渠道。

四年前,正是因為與港交所在同股不同權問題上存在分歧,阿里巴巴遠赴美國上市,這成為港交所揮之不去的一塊心病,為此,港交所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推動改變發生的,正是李小加。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4年阿里巴巴遠赴紐交所IPO

時間回溯,在2009年5月8日的中國忠旺掛牌上市儀式現場,彼時仍是摩根大通中國區主席的李小加,仍需向港交所工作人員亮出名片以確認身份,但一個月後,港交所便發佈公告,稱李小加將出任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

2010年1月16日,港交所正式迎來新掌門,那一天,48歲的李小加接替62歲的周文耀,成為新一任集團行政總裁。

與歷任港交所總裁均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不同,李小加祖籍東北,生在北京,長在甘肅。他也由此打破慣例,成為港交所歷史上首位內地背景的總裁。

一時間,李小加的內地背景成為外界討論的重點:一個信號被明顯釋放出來,內地人士可以擔任港交所總裁的新局面被開啟,從側面體現了港交所對內地業務的重視。這同時引發了一些擔心:李小加缺乏一線監管經驗以及可能水土不服的侷限,可能會影響其未來工作。

如今大名鼎鼎的香港交易所的前身是香港聯交所。

1986年4月,香港證券交易所、遠東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和九龍證券交易所等四大交易所完成合並,香港聯交所誕生。2000年3月,香港聯交所又完成與香港期貨交易所有限公司和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的合併,共同組建了香港交易所集團,在香港主板上市,並逐漸發展成為現今世界上排名前列的全球主要交易所集團之一。

TVB電視劇中,坐滿“紅背心”出市代表的港交所交易大廳曾是常出現的場景之一(人工喊價交易大廳已於2017年關閉)。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曾經的交易大堂

接手港交所時,李小加正站在一個巨大的歷史潮流中:人民幣國際化,而香港是中國資本出海的橋頭堡。

面對內地經濟崛起的大趨勢,港交所必須銳意改革以適應新浪潮。同時,雖然彼時香港的IPO集資額在全球一直名列前茅,但是市場機制裹足不前令人擔憂:在同股不同權規則上的堅持,使其錯失了許多潛力巨大的新經濟公司;港股市場參與者結構以香港金融、地產行業為主的局面,也亟待打破。

在2007年到2017年的十年間,來自新經濟行業的上市僅佔香港市場總市值的3%,而納斯達克及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比例分別為59%及44%。此外,部分增長最快速的製藥、生物技術等行業,在香港上市的比例率明顯偏低,總市值的佔比僅1%。

時任港交所主席夏佳理曾坦陳:要對上市規則作全面性檢討,希望能追及世界水平。

這些都是擺在李小加面前的挑戰,事實證明,這位歷史上首位內地背景的港交所掌門人,沒有令人失望。

“在亞洲時段裡連接世界和中國”,這是李小加為港交所樹立的長遠願景。

上任之初,憑藉精湛的業務能力和深厚的人脈關係,2010年李小加便推動港交所的交易時間與內地接軌,隨後,2012年收購全球最大的金屬定價中心倫敦金屬交易所(LME),2013年成立場外結算公司,2014年推出“滬港通”,2016年推出“深港通”,2017年推出“債券通”,直至2018年對以互聯網為主的新經濟公司開放“同股不同權”,對全球生物科技公司放開“收入限制”條款。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2年,港交所成功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

至此,李小加被譽為在任上推出港交所史上最重要與最多項改革的行政總裁。

以上多項改革措施中,最為外界所稱道的莫過於打破“同股不同權”的上市限制,這一改革被市場人士視為25年來港交所意義最為重大的上市制度改革,直接幫助港交所取得了2018年全球IPO募資額第一的好成績。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李小加在港交所2018年業績溝通會現場

在科創板推出前,採用VIE架構的內地企業若要在A股上市,就必須先拆除VIE,再參加漫長的審核排隊,困難重重。香港本來可以成為這些企業上市地點的第一選擇,但由於此前港交所對同股不同權公司的限制,導致這類企業只能放棄香港,轉而尋找其它上市地點。

受允許“同股不同權”政策的激勵,港股在2018年迎來了一個內地科技股上市高峰期。小米、美團、映客等都選擇赴港上市。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8年在港上市的新經濟公司數量達到14家

對於曾經的心病阿里巴巴,李小加信心滿滿的在採訪中表示,“阿里百分之百會回來,只是時間長短問題。將來‘北水’可以通過互聯互通機制買阿里的股票了,也許就是阿里回來的一天。”他這裡說的“北水”,與“滬港通”、“深港通”不無關係。

李小加的判斷很快被印證:今年五月,據媒體報道,阿里巴巴計劃在香港進行第二次上市。

除了大力推動香港上市體制的改革與發展之外,李小加還致力於通過互聯互通交易機制的創新來改善香港的市場結構,尋求全方位強化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的角色,以維持香港的競爭力和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你要不去想,你是對不起這個時代的。”

©深響原創 · 作者|趙宇 呂玥

編輯|丁直仁

核 心 要 點 李小加被譽為在任上推出港交所史上最重要與最多項改革的行政總裁“在亞洲時段裡連接世界和中國”,這是李小加為港交所樹立的願景▪ 從鑽井工人到港交所掌門,李小加有著堪稱傳奇的人生經歷▪ 時代造就了李小加,李小加也希望能夠盡力回饋時代

在馬雲“退休”、蘋果發佈新機等熱度尚未褪盡的9月11日下午,一則消息的傳出,將財經圈瞬間引爆——香港交易所對外發布公告稱,港交所擬與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合併。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推動這起重要交易的是港交所掌門人、行政總裁李小加。在新聞發佈會中,李小加表示港交所已經與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董事會初步接洽。

李小加將這次合併稱為“世紀聯姻”——兩者均為全球最重要市場的金融基礎設施,如能成功結合,將創造一個全球佈局、世界領先、覆蓋亞歐美三大時區、同時為美元、歐元和人民幣等主要貨幣提供國際化的金融交易服務,合計市值有望超過700億美金的交易所集團,向全世界市場參與者及投資者提供前所未有的、適應未來市場需求的全球市場互聯互通平臺。

這意味著,一旦交易落定,將會為往後數十年全球金融市場的發展重新定調。根據騰訊新聞《一線》,香港多位投行人士表示,這個交易若是成功,李小加會被歷史銘記。

作為全球證交所第五名港交所的掌門,執掌港交所的九年時間裡,李小加大力推行改革,帶領港交所不斷突破過往,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李小加有著堪稱傳奇的人生經歷:年少時的第一份工作是石油鑽井平臺工人,大學畢業後成為了一名記者,但現在,他是一名有著重大影響力的銀行家。

這是一場充滿戲劇性、跌宕起伏而又極其具有傳奇色彩的職業生涯,故事裡似乎全是好運,但細細觀摩過往,又不難得出一個結論:李小加是一位時代的寵兒,而他始終以120分的熱情和努力對待命運伸出橄欖枝。

這正是所有好運的祕密。

港交所來了個北方人

2018年7月12日,修葺一新的港交所上市儀式大廳裡,屏幕下方擺了四面金色大鑼——這一天,包括映客在內的8家公司選擇於同一天在香港上市。秉持著“‘上市敲鑼’傳統不能廢”的理念,港交所直接搬出來四面鑼,倆人敲一個。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8年7月12日,8家公司同時在港交所上市

鑼不夠用了。八家企業負責人同時在臺上敲響四面鑼的景觀前所未有,這成為去年內地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潮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幕。

今年2月底,港交所發佈去年全年業績,全年收入和稅後溢利均再創新紀錄,分別為159億港元和93億港元。整個2018年,港交所首次公開招股市場迎來218家新公司(包括根據《上市規則》新章節來港上市的7家公司),高踞全球首位,令全年溢利增加26%。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香港交易所集團是全球主要交易所集團之一

得以達成如上業績,來自內地的新經濟公司們功不可沒,而新經濟公司們集體赴港的熱鬧場景則與港交所2018年4月推行的上市新規密不可分:允許未能通過主板財務資格測試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容許擁有不同投票權架構的公司上市、為尋求在香港作第二上市的大中華及國際公司設立新的便利第二上市渠道。

四年前,正是因為與港交所在同股不同權問題上存在分歧,阿里巴巴遠赴美國上市,這成為港交所揮之不去的一塊心病,為此,港交所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推動改變發生的,正是李小加。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4年阿里巴巴遠赴紐交所IPO

時間回溯,在2009年5月8日的中國忠旺掛牌上市儀式現場,彼時仍是摩根大通中國區主席的李小加,仍需向港交所工作人員亮出名片以確認身份,但一個月後,港交所便發佈公告,稱李小加將出任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

2010年1月16日,港交所正式迎來新掌門,那一天,48歲的李小加接替62歲的周文耀,成為新一任集團行政總裁。

與歷任港交所總裁均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不同,李小加祖籍東北,生在北京,長在甘肅。他也由此打破慣例,成為港交所歷史上首位內地背景的總裁。

一時間,李小加的內地背景成為外界討論的重點:一個信號被明顯釋放出來,內地人士可以擔任港交所總裁的新局面被開啟,從側面體現了港交所對內地業務的重視。這同時引發了一些擔心:李小加缺乏一線監管經驗以及可能水土不服的侷限,可能會影響其未來工作。

如今大名鼎鼎的香港交易所的前身是香港聯交所。

1986年4月,香港證券交易所、遠東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和九龍證券交易所等四大交易所完成合並,香港聯交所誕生。2000年3月,香港聯交所又完成與香港期貨交易所有限公司和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的合併,共同組建了香港交易所集團,在香港主板上市,並逐漸發展成為現今世界上排名前列的全球主要交易所集團之一。

TVB電視劇中,坐滿“紅背心”出市代表的港交所交易大廳曾是常出現的場景之一(人工喊價交易大廳已於2017年關閉)。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曾經的交易大堂

接手港交所時,李小加正站在一個巨大的歷史潮流中:人民幣國際化,而香港是中國資本出海的橋頭堡。

面對內地經濟崛起的大趨勢,港交所必須銳意改革以適應新浪潮。同時,雖然彼時香港的IPO集資額在全球一直名列前茅,但是市場機制裹足不前令人擔憂:在同股不同權規則上的堅持,使其錯失了許多潛力巨大的新經濟公司;港股市場參與者結構以香港金融、地產行業為主的局面,也亟待打破。

在2007年到2017年的十年間,來自新經濟行業的上市僅佔香港市場總市值的3%,而納斯達克及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比例分別為59%及44%。此外,部分增長最快速的製藥、生物技術等行業,在香港上市的比例率明顯偏低,總市值的佔比僅1%。

時任港交所主席夏佳理曾坦陳:要對上市規則作全面性檢討,希望能追及世界水平。

這些都是擺在李小加面前的挑戰,事實證明,這位歷史上首位內地背景的港交所掌門人,沒有令人失望。

“在亞洲時段裡連接世界和中國”,這是李小加為港交所樹立的長遠願景。

上任之初,憑藉精湛的業務能力和深厚的人脈關係,2010年李小加便推動港交所的交易時間與內地接軌,隨後,2012年收購全球最大的金屬定價中心倫敦金屬交易所(LME),2013年成立場外結算公司,2014年推出“滬港通”,2016年推出“深港通”,2017年推出“債券通”,直至2018年對以互聯網為主的新經濟公司開放“同股不同權”,對全球生物科技公司放開“收入限制”條款。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2年,港交所成功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

至此,李小加被譽為在任上推出港交所史上最重要與最多項改革的行政總裁。

以上多項改革措施中,最為外界所稱道的莫過於打破“同股不同權”的上市限制,這一改革被市場人士視為25年來港交所意義最為重大的上市制度改革,直接幫助港交所取得了2018年全球IPO募資額第一的好成績。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李小加在港交所2018年業績溝通會現場

在科創板推出前,採用VIE架構的內地企業若要在A股上市,就必須先拆除VIE,再參加漫長的審核排隊,困難重重。香港本來可以成為這些企業上市地點的第一選擇,但由於此前港交所對同股不同權公司的限制,導致這類企業只能放棄香港,轉而尋找其它上市地點。

受允許“同股不同權”政策的激勵,港股在2018年迎來了一個內地科技股上市高峰期。小米、美團、映客等都選擇赴港上市。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8年在港上市的新經濟公司數量達到14家

對於曾經的心病阿里巴巴,李小加信心滿滿的在採訪中表示,“阿里百分之百會回來,只是時間長短問題。將來‘北水’可以通過互聯互通機制買阿里的股票了,也許就是阿里回來的一天。”他這裡說的“北水”,與“滬港通”、“深港通”不無關係。

李小加的判斷很快被印證:今年五月,據媒體報道,阿里巴巴計劃在香港進行第二次上市。

除了大力推動香港上市體制的改革與發展之外,李小加還致力於通過互聯互通交易機制的創新來改善香港的市場結構,尋求全方位強化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的角色,以維持香港的競爭力和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為推出“滬港通”等互聯互通機制,李小加經歷了繁複的談判過程

在李小加所著的《互聯互通的金融大時代》中,他表示,優化盈利、股權結構等核心領域的上市標準,積極擁抱全球新經濟發展大潮,是港交所的不二選擇。對香港而言,丟掉一兩家上市公司可能不是什麼大事(2014年,港交所錯失阿里巴巴上市),但丟掉整整一代創新型科技公司就是大事,錯失這一代新經濟公司更是一大遺憾。

九年過去,李小加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能力,最初有關他缺乏經驗、水土不服的質疑早已消散,依靠此前在美林、摩根大通的豐富經歷,以及勤奮、進取的人生信條,李小加完成了人生的第四次華麗轉型。

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正在推動“世紀聯姻”的李小加如果追憶過往,大概也會感嘆命運的神奇。

十幾歲在海上石油鑽井平臺上當工人的青年李小加恐怕想不到,多年以後,自己會成為香港中環最有權勢的銀行家之一。

但回顧李小加的傳奇人生——其總能在命運的關鍵時刻抓住機會並傾盡全力——便不難明白,他能取得如今成就,絕非偶然。

祖籍東北的李小加,1961年在北京出生,青少年時期隨支邊的父母在甘肅長大。受時代大環境影響,完成初中學業後他進入石油技校,畢業後便順理成章成為一名石油工人,在渤海灣的採油鑽塔上工作,茫茫海面上,16歲的李小加與十多個和他一樣的青壯年住在一個屋裡,生活單調而乏味。

命運的齒輪此時已在悄然轉動——在枯燥的生活環境中,絕大多數青年小夥消磨時間的方式是抽菸、喝酒、閒聊,但李小加不同,他將背單詞、學英語作為對抗無聊的方式,這種“休閒活動”不論在哪個時代聽起來似乎都有些匪夷所思。

自學成為他改變命運走向的第一步,併為他今後的華麗轉身打下基礎。

恢復高考後,持續自學的李小加順利被廈門大學錄取,主修英國語言文學專業。在大學期間他遇到了相伴一生的妻子,畢業後順利進入剛創刊不久的國家級英文報紙《中國日報》成為一名記者。

或許是因為記者這個職業可以接收到最前沿訊息,在中國正興起出國留學熱潮時,李小加拉著新婚燕爾的妻子開始一起申請美國大學,而最終他們選擇了並不是最中意的亞拉巴馬大學,原因是隻有這所大學可以同時錄取他和妻子,並給兩人提供獎學金。

"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你要不去想,你是對不起這個時代的。”

©深響原創 · 作者|趙宇 呂玥

編輯|丁直仁

核 心 要 點 李小加被譽為在任上推出港交所史上最重要與最多項改革的行政總裁“在亞洲時段裡連接世界和中國”,這是李小加為港交所樹立的願景▪ 從鑽井工人到港交所掌門,李小加有著堪稱傳奇的人生經歷▪ 時代造就了李小加,李小加也希望能夠盡力回饋時代

在馬雲“退休”、蘋果發佈新機等熱度尚未褪盡的9月11日下午,一則消息的傳出,將財經圈瞬間引爆——香港交易所對外發布公告稱,港交所擬與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合併。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推動這起重要交易的是港交所掌門人、行政總裁李小加。在新聞發佈會中,李小加表示港交所已經與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董事會初步接洽。

李小加將這次合併稱為“世紀聯姻”——兩者均為全球最重要市場的金融基礎設施,如能成功結合,將創造一個全球佈局、世界領先、覆蓋亞歐美三大時區、同時為美元、歐元和人民幣等主要貨幣提供國際化的金融交易服務,合計市值有望超過700億美金的交易所集團,向全世界市場參與者及投資者提供前所未有的、適應未來市場需求的全球市場互聯互通平臺。

這意味著,一旦交易落定,將會為往後數十年全球金融市場的發展重新定調。根據騰訊新聞《一線》,香港多位投行人士表示,這個交易若是成功,李小加會被歷史銘記。

作為全球證交所第五名港交所的掌門,執掌港交所的九年時間裡,李小加大力推行改革,帶領港交所不斷突破過往,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李小加有著堪稱傳奇的人生經歷:年少時的第一份工作是石油鑽井平臺工人,大學畢業後成為了一名記者,但現在,他是一名有著重大影響力的銀行家。

這是一場充滿戲劇性、跌宕起伏而又極其具有傳奇色彩的職業生涯,故事裡似乎全是好運,但細細觀摩過往,又不難得出一個結論:李小加是一位時代的寵兒,而他始終以120分的熱情和努力對待命運伸出橄欖枝。

這正是所有好運的祕密。

港交所來了個北方人

2018年7月12日,修葺一新的港交所上市儀式大廳裡,屏幕下方擺了四面金色大鑼——這一天,包括映客在內的8家公司選擇於同一天在香港上市。秉持著“‘上市敲鑼’傳統不能廢”的理念,港交所直接搬出來四面鑼,倆人敲一個。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8年7月12日,8家公司同時在港交所上市

鑼不夠用了。八家企業負責人同時在臺上敲響四面鑼的景觀前所未有,這成為去年內地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潮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幕。

今年2月底,港交所發佈去年全年業績,全年收入和稅後溢利均再創新紀錄,分別為159億港元和93億港元。整個2018年,港交所首次公開招股市場迎來218家新公司(包括根據《上市規則》新章節來港上市的7家公司),高踞全球首位,令全年溢利增加26%。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香港交易所集團是全球主要交易所集團之一

得以達成如上業績,來自內地的新經濟公司們功不可沒,而新經濟公司們集體赴港的熱鬧場景則與港交所2018年4月推行的上市新規密不可分:允許未能通過主板財務資格測試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容許擁有不同投票權架構的公司上市、為尋求在香港作第二上市的大中華及國際公司設立新的便利第二上市渠道。

四年前,正是因為與港交所在同股不同權問題上存在分歧,阿里巴巴遠赴美國上市,這成為港交所揮之不去的一塊心病,為此,港交所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推動改變發生的,正是李小加。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4年阿里巴巴遠赴紐交所IPO

時間回溯,在2009年5月8日的中國忠旺掛牌上市儀式現場,彼時仍是摩根大通中國區主席的李小加,仍需向港交所工作人員亮出名片以確認身份,但一個月後,港交所便發佈公告,稱李小加將出任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

2010年1月16日,港交所正式迎來新掌門,那一天,48歲的李小加接替62歲的周文耀,成為新一任集團行政總裁。

與歷任港交所總裁均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不同,李小加祖籍東北,生在北京,長在甘肅。他也由此打破慣例,成為港交所歷史上首位內地背景的總裁。

一時間,李小加的內地背景成為外界討論的重點:一個信號被明顯釋放出來,內地人士可以擔任港交所總裁的新局面被開啟,從側面體現了港交所對內地業務的重視。這同時引發了一些擔心:李小加缺乏一線監管經驗以及可能水土不服的侷限,可能會影響其未來工作。

如今大名鼎鼎的香港交易所的前身是香港聯交所。

1986年4月,香港證券交易所、遠東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和九龍證券交易所等四大交易所完成合並,香港聯交所誕生。2000年3月,香港聯交所又完成與香港期貨交易所有限公司和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的合併,共同組建了香港交易所集團,在香港主板上市,並逐漸發展成為現今世界上排名前列的全球主要交易所集團之一。

TVB電視劇中,坐滿“紅背心”出市代表的港交所交易大廳曾是常出現的場景之一(人工喊價交易大廳已於2017年關閉)。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曾經的交易大堂

接手港交所時,李小加正站在一個巨大的歷史潮流中:人民幣國際化,而香港是中國資本出海的橋頭堡。

面對內地經濟崛起的大趨勢,港交所必須銳意改革以適應新浪潮。同時,雖然彼時香港的IPO集資額在全球一直名列前茅,但是市場機制裹足不前令人擔憂:在同股不同權規則上的堅持,使其錯失了許多潛力巨大的新經濟公司;港股市場參與者結構以香港金融、地產行業為主的局面,也亟待打破。

在2007年到2017年的十年間,來自新經濟行業的上市僅佔香港市場總市值的3%,而納斯達克及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比例分別為59%及44%。此外,部分增長最快速的製藥、生物技術等行業,在香港上市的比例率明顯偏低,總市值的佔比僅1%。

時任港交所主席夏佳理曾坦陳:要對上市規則作全面性檢討,希望能追及世界水平。

這些都是擺在李小加面前的挑戰,事實證明,這位歷史上首位內地背景的港交所掌門人,沒有令人失望。

“在亞洲時段裡連接世界和中國”,這是李小加為港交所樹立的長遠願景。

上任之初,憑藉精湛的業務能力和深厚的人脈關係,2010年李小加便推動港交所的交易時間與內地接軌,隨後,2012年收購全球最大的金屬定價中心倫敦金屬交易所(LME),2013年成立場外結算公司,2014年推出“滬港通”,2016年推出“深港通”,2017年推出“債券通”,直至2018年對以互聯網為主的新經濟公司開放“同股不同權”,對全球生物科技公司放開“收入限制”條款。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2年,港交所成功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

至此,李小加被譽為在任上推出港交所史上最重要與最多項改革的行政總裁。

以上多項改革措施中,最為外界所稱道的莫過於打破“同股不同權”的上市限制,這一改革被市場人士視為25年來港交所意義最為重大的上市制度改革,直接幫助港交所取得了2018年全球IPO募資額第一的好成績。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李小加在港交所2018年業績溝通會現場

在科創板推出前,採用VIE架構的內地企業若要在A股上市,就必須先拆除VIE,再參加漫長的審核排隊,困難重重。香港本來可以成為這些企業上市地點的第一選擇,但由於此前港交所對同股不同權公司的限制,導致這類企業只能放棄香港,轉而尋找其它上市地點。

受允許“同股不同權”政策的激勵,港股在2018年迎來了一個內地科技股上市高峰期。小米、美團、映客等都選擇赴港上市。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8年在港上市的新經濟公司數量達到14家

對於曾經的心病阿里巴巴,李小加信心滿滿的在採訪中表示,“阿里百分之百會回來,只是時間長短問題。將來‘北水’可以通過互聯互通機制買阿里的股票了,也許就是阿里回來的一天。”他這裡說的“北水”,與“滬港通”、“深港通”不無關係。

李小加的判斷很快被印證:今年五月,據媒體報道,阿里巴巴計劃在香港進行第二次上市。

除了大力推動香港上市體制的改革與發展之外,李小加還致力於通過互聯互通交易機制的創新來改善香港的市場結構,尋求全方位強化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的角色,以維持香港的競爭力和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為推出“滬港通”等互聯互通機制,李小加經歷了繁複的談判過程

在李小加所著的《互聯互通的金融大時代》中,他表示,優化盈利、股權結構等核心領域的上市標準,積極擁抱全球新經濟發展大潮,是港交所的不二選擇。對香港而言,丟掉一兩家上市公司可能不是什麼大事(2014年,港交所錯失阿里巴巴上市),但丟掉整整一代創新型科技公司就是大事,錯失這一代新經濟公司更是一大遺憾。

九年過去,李小加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能力,最初有關他缺乏經驗、水土不服的質疑早已消散,依靠此前在美林、摩根大通的豐富經歷,以及勤奮、進取的人生信條,李小加完成了人生的第四次華麗轉型。

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正在推動“世紀聯姻”的李小加如果追憶過往,大概也會感嘆命運的神奇。

十幾歲在海上石油鑽井平臺上當工人的青年李小加恐怕想不到,多年以後,自己會成為香港中環最有權勢的銀行家之一。

但回顧李小加的傳奇人生——其總能在命運的關鍵時刻抓住機會並傾盡全力——便不難明白,他能取得如今成就,絕非偶然。

祖籍東北的李小加,1961年在北京出生,青少年時期隨支邊的父母在甘肅長大。受時代大環境影響,完成初中學業後他進入石油技校,畢業後便順理成章成為一名石油工人,在渤海灣的採油鑽塔上工作,茫茫海面上,16歲的李小加與十多個和他一樣的青壯年住在一個屋裡,生活單調而乏味。

命運的齒輪此時已在悄然轉動——在枯燥的生活環境中,絕大多數青年小夥消磨時間的方式是抽菸、喝酒、閒聊,但李小加不同,他將背單詞、學英語作為對抗無聊的方式,這種“休閒活動”不論在哪個時代聽起來似乎都有些匪夷所思。

自學成為他改變命運走向的第一步,併為他今後的華麗轉身打下基礎。

恢復高考後,持續自學的李小加順利被廈門大學錄取,主修英國語言文學專業。在大學期間他遇到了相伴一生的妻子,畢業後順利進入剛創刊不久的國家級英文報紙《中國日報》成為一名記者。

或許是因為記者這個職業可以接收到最前沿訊息,在中國正興起出國留學熱潮時,李小加拉著新婚燕爾的妻子開始一起申請美國大學,而最終他們選擇了並不是最中意的亞拉巴馬大學,原因是隻有這所大學可以同時錄取他和妻子,並給兩人提供獎學金。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1986年,25歲的李小加帶著僅有的40美元,踏上了赴美求學的路途。

回顧往昔,李小加總會感謝時代:“那時其他選擇比起我所做的選擇差多了,所以幾乎是毫無選擇地走上了目前這條路。比如我大學畢業的時候能進到北京的中國日報社,那想都不想就進去了。後來有機會拿獎學金到美國去讀書,那也是幾乎不用考慮的選擇。儘管將來幹什麼、是不是一定要去幹什麼,其實並不知道。”

沒有選擇的選擇,讓李小加一步步走入瞭如今的職業軌道中。

留學期間,李小加仍主修新聞學專業,但身為中國人,即便成績優異也很難在美國新聞界找到一份好工作。拿到學位後,李小加在學校所在的小鎮報社找到一份工作,但一個月不到600美元的收入完全不夠生活。思來想去,他準備轉行,而轉行的前提依然是要掌握另一門知識。

最終李小加選擇了法律專業,他向多所大學遞交了申請,並收到了多份offer,出於經濟原因,他準備選擇學費最便宜的印第安那州的大學。

就在此時,幸運之神再次降臨,向哥大寫信表明自己不去之後,成績優異的李小加接到了哥大一位教授打來的電話,當教授得知李小加是因為學費問題放棄哥大後,他答應給李小加讀法律系博士學位的全額獎學金,另外還有一年15000美元的生活費。

"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你要不去想,你是對不起這個時代的。”

©深響原創 · 作者|趙宇 呂玥

編輯|丁直仁

核 心 要 點 李小加被譽為在任上推出港交所史上最重要與最多項改革的行政總裁“在亞洲時段裡連接世界和中國”,這是李小加為港交所樹立的願景▪ 從鑽井工人到港交所掌門,李小加有著堪稱傳奇的人生經歷▪ 時代造就了李小加,李小加也希望能夠盡力回饋時代

在馬雲“退休”、蘋果發佈新機等熱度尚未褪盡的9月11日下午,一則消息的傳出,將財經圈瞬間引爆——香港交易所對外發布公告稱,港交所擬與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合併。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推動這起重要交易的是港交所掌門人、行政總裁李小加。在新聞發佈會中,李小加表示港交所已經與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董事會初步接洽。

李小加將這次合併稱為“世紀聯姻”——兩者均為全球最重要市場的金融基礎設施,如能成功結合,將創造一個全球佈局、世界領先、覆蓋亞歐美三大時區、同時為美元、歐元和人民幣等主要貨幣提供國際化的金融交易服務,合計市值有望超過700億美金的交易所集團,向全世界市場參與者及投資者提供前所未有的、適應未來市場需求的全球市場互聯互通平臺。

這意味著,一旦交易落定,將會為往後數十年全球金融市場的發展重新定調。根據騰訊新聞《一線》,香港多位投行人士表示,這個交易若是成功,李小加會被歷史銘記。

作為全球證交所第五名港交所的掌門,執掌港交所的九年時間裡,李小加大力推行改革,帶領港交所不斷突破過往,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李小加有著堪稱傳奇的人生經歷:年少時的第一份工作是石油鑽井平臺工人,大學畢業後成為了一名記者,但現在,他是一名有著重大影響力的銀行家。

這是一場充滿戲劇性、跌宕起伏而又極其具有傳奇色彩的職業生涯,故事裡似乎全是好運,但細細觀摩過往,又不難得出一個結論:李小加是一位時代的寵兒,而他始終以120分的熱情和努力對待命運伸出橄欖枝。

這正是所有好運的祕密。

港交所來了個北方人

2018年7月12日,修葺一新的港交所上市儀式大廳裡,屏幕下方擺了四面金色大鑼——這一天,包括映客在內的8家公司選擇於同一天在香港上市。秉持著“‘上市敲鑼’傳統不能廢”的理念,港交所直接搬出來四面鑼,倆人敲一個。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8年7月12日,8家公司同時在港交所上市

鑼不夠用了。八家企業負責人同時在臺上敲響四面鑼的景觀前所未有,這成為去年內地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潮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幕。

今年2月底,港交所發佈去年全年業績,全年收入和稅後溢利均再創新紀錄,分別為159億港元和93億港元。整個2018年,港交所首次公開招股市場迎來218家新公司(包括根據《上市規則》新章節來港上市的7家公司),高踞全球首位,令全年溢利增加26%。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香港交易所集團是全球主要交易所集團之一

得以達成如上業績,來自內地的新經濟公司們功不可沒,而新經濟公司們集體赴港的熱鬧場景則與港交所2018年4月推行的上市新規密不可分:允許未能通過主板財務資格測試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容許擁有不同投票權架構的公司上市、為尋求在香港作第二上市的大中華及國際公司設立新的便利第二上市渠道。

四年前,正是因為與港交所在同股不同權問題上存在分歧,阿里巴巴遠赴美國上市,這成為港交所揮之不去的一塊心病,為此,港交所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推動改變發生的,正是李小加。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4年阿里巴巴遠赴紐交所IPO

時間回溯,在2009年5月8日的中國忠旺掛牌上市儀式現場,彼時仍是摩根大通中國區主席的李小加,仍需向港交所工作人員亮出名片以確認身份,但一個月後,港交所便發佈公告,稱李小加將出任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

2010年1月16日,港交所正式迎來新掌門,那一天,48歲的李小加接替62歲的周文耀,成為新一任集團行政總裁。

與歷任港交所總裁均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不同,李小加祖籍東北,生在北京,長在甘肅。他也由此打破慣例,成為港交所歷史上首位內地背景的總裁。

一時間,李小加的內地背景成為外界討論的重點:一個信號被明顯釋放出來,內地人士可以擔任港交所總裁的新局面被開啟,從側面體現了港交所對內地業務的重視。這同時引發了一些擔心:李小加缺乏一線監管經驗以及可能水土不服的侷限,可能會影響其未來工作。

如今大名鼎鼎的香港交易所的前身是香港聯交所。

1986年4月,香港證券交易所、遠東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和九龍證券交易所等四大交易所完成合並,香港聯交所誕生。2000年3月,香港聯交所又完成與香港期貨交易所有限公司和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的合併,共同組建了香港交易所集團,在香港主板上市,並逐漸發展成為現今世界上排名前列的全球主要交易所集團之一。

TVB電視劇中,坐滿“紅背心”出市代表的港交所交易大廳曾是常出現的場景之一(人工喊價交易大廳已於2017年關閉)。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曾經的交易大堂

接手港交所時,李小加正站在一個巨大的歷史潮流中:人民幣國際化,而香港是中國資本出海的橋頭堡。

面對內地經濟崛起的大趨勢,港交所必須銳意改革以適應新浪潮。同時,雖然彼時香港的IPO集資額在全球一直名列前茅,但是市場機制裹足不前令人擔憂:在同股不同權規則上的堅持,使其錯失了許多潛力巨大的新經濟公司;港股市場參與者結構以香港金融、地產行業為主的局面,也亟待打破。

在2007年到2017年的十年間,來自新經濟行業的上市僅佔香港市場總市值的3%,而納斯達克及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比例分別為59%及44%。此外,部分增長最快速的製藥、生物技術等行業,在香港上市的比例率明顯偏低,總市值的佔比僅1%。

時任港交所主席夏佳理曾坦陳:要對上市規則作全面性檢討,希望能追及世界水平。

這些都是擺在李小加面前的挑戰,事實證明,這位歷史上首位內地背景的港交所掌門人,沒有令人失望。

“在亞洲時段裡連接世界和中國”,這是李小加為港交所樹立的長遠願景。

上任之初,憑藉精湛的業務能力和深厚的人脈關係,2010年李小加便推動港交所的交易時間與內地接軌,隨後,2012年收購全球最大的金屬定價中心倫敦金屬交易所(LME),2013年成立場外結算公司,2014年推出“滬港通”,2016年推出“深港通”,2017年推出“債券通”,直至2018年對以互聯網為主的新經濟公司開放“同股不同權”,對全球生物科技公司放開“收入限制”條款。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2年,港交所成功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

至此,李小加被譽為在任上推出港交所史上最重要與最多項改革的行政總裁。

以上多項改革措施中,最為外界所稱道的莫過於打破“同股不同權”的上市限制,這一改革被市場人士視為25年來港交所意義最為重大的上市制度改革,直接幫助港交所取得了2018年全球IPO募資額第一的好成績。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李小加在港交所2018年業績溝通會現場

在科創板推出前,採用VIE架構的內地企業若要在A股上市,就必須先拆除VIE,再參加漫長的審核排隊,困難重重。香港本來可以成為這些企業上市地點的第一選擇,但由於此前港交所對同股不同權公司的限制,導致這類企業只能放棄香港,轉而尋找其它上市地點。

受允許“同股不同權”政策的激勵,港股在2018年迎來了一個內地科技股上市高峰期。小米、美團、映客等都選擇赴港上市。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8年在港上市的新經濟公司數量達到14家

對於曾經的心病阿里巴巴,李小加信心滿滿的在採訪中表示,“阿里百分之百會回來,只是時間長短問題。將來‘北水’可以通過互聯互通機制買阿里的股票了,也許就是阿里回來的一天。”他這裡說的“北水”,與“滬港通”、“深港通”不無關係。

李小加的判斷很快被印證:今年五月,據媒體報道,阿里巴巴計劃在香港進行第二次上市。

除了大力推動香港上市體制的改革與發展之外,李小加還致力於通過互聯互通交易機制的創新來改善香港的市場結構,尋求全方位強化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的角色,以維持香港的競爭力和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為推出“滬港通”等互聯互通機制,李小加經歷了繁複的談判過程

在李小加所著的《互聯互通的金融大時代》中,他表示,優化盈利、股權結構等核心領域的上市標準,積極擁抱全球新經濟發展大潮,是港交所的不二選擇。對香港而言,丟掉一兩家上市公司可能不是什麼大事(2014年,港交所錯失阿里巴巴上市),但丟掉整整一代創新型科技公司就是大事,錯失這一代新經濟公司更是一大遺憾。

九年過去,李小加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能力,最初有關他缺乏經驗、水土不服的質疑早已消散,依靠此前在美林、摩根大通的豐富經歷,以及勤奮、進取的人生信條,李小加完成了人生的第四次華麗轉型。

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正在推動“世紀聯姻”的李小加如果追憶過往,大概也會感嘆命運的神奇。

十幾歲在海上石油鑽井平臺上當工人的青年李小加恐怕想不到,多年以後,自己會成為香港中環最有權勢的銀行家之一。

但回顧李小加的傳奇人生——其總能在命運的關鍵時刻抓住機會並傾盡全力——便不難明白,他能取得如今成就,絕非偶然。

祖籍東北的李小加,1961年在北京出生,青少年時期隨支邊的父母在甘肅長大。受時代大環境影響,完成初中學業後他進入石油技校,畢業後便順理成章成為一名石油工人,在渤海灣的採油鑽塔上工作,茫茫海面上,16歲的李小加與十多個和他一樣的青壯年住在一個屋裡,生活單調而乏味。

命運的齒輪此時已在悄然轉動——在枯燥的生活環境中,絕大多數青年小夥消磨時間的方式是抽菸、喝酒、閒聊,但李小加不同,他將背單詞、學英語作為對抗無聊的方式,這種“休閒活動”不論在哪個時代聽起來似乎都有些匪夷所思。

自學成為他改變命運走向的第一步,併為他今後的華麗轉身打下基礎。

恢復高考後,持續自學的李小加順利被廈門大學錄取,主修英國語言文學專業。在大學期間他遇到了相伴一生的妻子,畢業後順利進入剛創刊不久的國家級英文報紙《中國日報》成為一名記者。

或許是因為記者這個職業可以接收到最前沿訊息,在中國正興起出國留學熱潮時,李小加拉著新婚燕爾的妻子開始一起申請美國大學,而最終他們選擇了並不是最中意的亞拉巴馬大學,原因是隻有這所大學可以同時錄取他和妻子,並給兩人提供獎學金。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1986年,25歲的李小加帶著僅有的40美元,踏上了赴美求學的路途。

回顧往昔,李小加總會感謝時代:“那時其他選擇比起我所做的選擇差多了,所以幾乎是毫無選擇地走上了目前這條路。比如我大學畢業的時候能進到北京的中國日報社,那想都不想就進去了。後來有機會拿獎學金到美國去讀書,那也是幾乎不用考慮的選擇。儘管將來幹什麼、是不是一定要去幹什麼,其實並不知道。”

沒有選擇的選擇,讓李小加一步步走入瞭如今的職業軌道中。

留學期間,李小加仍主修新聞學專業,但身為中國人,即便成績優異也很難在美國新聞界找到一份好工作。拿到學位後,李小加在學校所在的小鎮報社找到一份工作,但一個月不到600美元的收入完全不夠生活。思來想去,他準備轉行,而轉行的前提依然是要掌握另一門知識。

最終李小加選擇了法律專業,他向多所大學遞交了申請,並收到了多份offer,出於經濟原因,他準備選擇學費最便宜的印第安那州的大學。

就在此時,幸運之神再次降臨,向哥大寫信表明自己不去之後,成績優異的李小加接到了哥大一位教授打來的電話,當教授得知李小加是因為學費問題放棄哥大後,他答應給李小加讀法律系博士學位的全額獎學金,另外還有一年15000美元的生活費。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恩師愛德華教授

“他真是我的恩師,在關鍵時刻給我機會,改變我的一生。要不我現在就在加州某地做移民律師,幫助中國餐館的工人做綠卡申請了。”李小加非常感激這位老師帶給自己的機遇,以至於在後來有一定實力後,李小加還專門為這位教授成立了愛德華教授終身基金,讓哥大資助像自己當年一樣的人。

進入哥大的李小加成績依然優異,而這個成績也為他帶來了進入美國著名律所的實習機會。憑藉在實習時的出色表現,畢業後他進入華爾街最大的Davis Polk&Wardwell律師事務所,負責證券及兼併與收購。由於律師工作與金融、證券行業的高關聯度,李小加在主導中國財政部首次面向海外發債的這個案子裡與發債的主承銷商美林集團合作,並因此得到美林集團的賞識,受美林的邀請,李小加在1994年從律所轉向投行。

"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你要不去想,你是對不起這個時代的。”

©深響原創 · 作者|趙宇 呂玥

編輯|丁直仁

核 心 要 點 李小加被譽為在任上推出港交所史上最重要與最多項改革的行政總裁“在亞洲時段裡連接世界和中國”,這是李小加為港交所樹立的願景▪ 從鑽井工人到港交所掌門,李小加有著堪稱傳奇的人生經歷▪ 時代造就了李小加,李小加也希望能夠盡力回饋時代

在馬雲“退休”、蘋果發佈新機等熱度尚未褪盡的9月11日下午,一則消息的傳出,將財經圈瞬間引爆——香港交易所對外發布公告稱,港交所擬與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合併。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推動這起重要交易的是港交所掌門人、行政總裁李小加。在新聞發佈會中,李小加表示港交所已經與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董事會初步接洽。

李小加將這次合併稱為“世紀聯姻”——兩者均為全球最重要市場的金融基礎設施,如能成功結合,將創造一個全球佈局、世界領先、覆蓋亞歐美三大時區、同時為美元、歐元和人民幣等主要貨幣提供國際化的金融交易服務,合計市值有望超過700億美金的交易所集團,向全世界市場參與者及投資者提供前所未有的、適應未來市場需求的全球市場互聯互通平臺。

這意味著,一旦交易落定,將會為往後數十年全球金融市場的發展重新定調。根據騰訊新聞《一線》,香港多位投行人士表示,這個交易若是成功,李小加會被歷史銘記。

作為全球證交所第五名港交所的掌門,執掌港交所的九年時間裡,李小加大力推行改革,帶領港交所不斷突破過往,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李小加有著堪稱傳奇的人生經歷:年少時的第一份工作是石油鑽井平臺工人,大學畢業後成為了一名記者,但現在,他是一名有著重大影響力的銀行家。

這是一場充滿戲劇性、跌宕起伏而又極其具有傳奇色彩的職業生涯,故事裡似乎全是好運,但細細觀摩過往,又不難得出一個結論:李小加是一位時代的寵兒,而他始終以120分的熱情和努力對待命運伸出橄欖枝。

這正是所有好運的祕密。

港交所來了個北方人

2018年7月12日,修葺一新的港交所上市儀式大廳裡,屏幕下方擺了四面金色大鑼——這一天,包括映客在內的8家公司選擇於同一天在香港上市。秉持著“‘上市敲鑼’傳統不能廢”的理念,港交所直接搬出來四面鑼,倆人敲一個。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8年7月12日,8家公司同時在港交所上市

鑼不夠用了。八家企業負責人同時在臺上敲響四面鑼的景觀前所未有,這成為去年內地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潮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幕。

今年2月底,港交所發佈去年全年業績,全年收入和稅後溢利均再創新紀錄,分別為159億港元和93億港元。整個2018年,港交所首次公開招股市場迎來218家新公司(包括根據《上市規則》新章節來港上市的7家公司),高踞全球首位,令全年溢利增加26%。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香港交易所集團是全球主要交易所集團之一

得以達成如上業績,來自內地的新經濟公司們功不可沒,而新經濟公司們集體赴港的熱鬧場景則與港交所2018年4月推行的上市新規密不可分:允許未能通過主板財務資格測試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容許擁有不同投票權架構的公司上市、為尋求在香港作第二上市的大中華及國際公司設立新的便利第二上市渠道。

四年前,正是因為與港交所在同股不同權問題上存在分歧,阿里巴巴遠赴美國上市,這成為港交所揮之不去的一塊心病,為此,港交所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推動改變發生的,正是李小加。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4年阿里巴巴遠赴紐交所IPO

時間回溯,在2009年5月8日的中國忠旺掛牌上市儀式現場,彼時仍是摩根大通中國區主席的李小加,仍需向港交所工作人員亮出名片以確認身份,但一個月後,港交所便發佈公告,稱李小加將出任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

2010年1月16日,港交所正式迎來新掌門,那一天,48歲的李小加接替62歲的周文耀,成為新一任集團行政總裁。

與歷任港交所總裁均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不同,李小加祖籍東北,生在北京,長在甘肅。他也由此打破慣例,成為港交所歷史上首位內地背景的總裁。

一時間,李小加的內地背景成為外界討論的重點:一個信號被明顯釋放出來,內地人士可以擔任港交所總裁的新局面被開啟,從側面體現了港交所對內地業務的重視。這同時引發了一些擔心:李小加缺乏一線監管經驗以及可能水土不服的侷限,可能會影響其未來工作。

如今大名鼎鼎的香港交易所的前身是香港聯交所。

1986年4月,香港證券交易所、遠東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和九龍證券交易所等四大交易所完成合並,香港聯交所誕生。2000年3月,香港聯交所又完成與香港期貨交易所有限公司和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的合併,共同組建了香港交易所集團,在香港主板上市,並逐漸發展成為現今世界上排名前列的全球主要交易所集團之一。

TVB電視劇中,坐滿“紅背心”出市代表的港交所交易大廳曾是常出現的場景之一(人工喊價交易大廳已於2017年關閉)。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曾經的交易大堂

接手港交所時,李小加正站在一個巨大的歷史潮流中:人民幣國際化,而香港是中國資本出海的橋頭堡。

面對內地經濟崛起的大趨勢,港交所必須銳意改革以適應新浪潮。同時,雖然彼時香港的IPO集資額在全球一直名列前茅,但是市場機制裹足不前令人擔憂:在同股不同權規則上的堅持,使其錯失了許多潛力巨大的新經濟公司;港股市場參與者結構以香港金融、地產行業為主的局面,也亟待打破。

在2007年到2017年的十年間,來自新經濟行業的上市僅佔香港市場總市值的3%,而納斯達克及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比例分別為59%及44%。此外,部分增長最快速的製藥、生物技術等行業,在香港上市的比例率明顯偏低,總市值的佔比僅1%。

時任港交所主席夏佳理曾坦陳:要對上市規則作全面性檢討,希望能追及世界水平。

這些都是擺在李小加面前的挑戰,事實證明,這位歷史上首位內地背景的港交所掌門人,沒有令人失望。

“在亞洲時段裡連接世界和中國”,這是李小加為港交所樹立的長遠願景。

上任之初,憑藉精湛的業務能力和深厚的人脈關係,2010年李小加便推動港交所的交易時間與內地接軌,隨後,2012年收購全球最大的金屬定價中心倫敦金屬交易所(LME),2013年成立場外結算公司,2014年推出“滬港通”,2016年推出“深港通”,2017年推出“債券通”,直至2018年對以互聯網為主的新經濟公司開放“同股不同權”,對全球生物科技公司放開“收入限制”條款。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2年,港交所成功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

至此,李小加被譽為在任上推出港交所史上最重要與最多項改革的行政總裁。

以上多項改革措施中,最為外界所稱道的莫過於打破“同股不同權”的上市限制,這一改革被市場人士視為25年來港交所意義最為重大的上市制度改革,直接幫助港交所取得了2018年全球IPO募資額第一的好成績。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李小加在港交所2018年業績溝通會現場

在科創板推出前,採用VIE架構的內地企業若要在A股上市,就必須先拆除VIE,再參加漫長的審核排隊,困難重重。香港本來可以成為這些企業上市地點的第一選擇,但由於此前港交所對同股不同權公司的限制,導致這類企業只能放棄香港,轉而尋找其它上市地點。

受允許“同股不同權”政策的激勵,港股在2018年迎來了一個內地科技股上市高峰期。小米、美團、映客等都選擇赴港上市。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8年在港上市的新經濟公司數量達到14家

對於曾經的心病阿里巴巴,李小加信心滿滿的在採訪中表示,“阿里百分之百會回來,只是時間長短問題。將來‘北水’可以通過互聯互通機制買阿里的股票了,也許就是阿里回來的一天。”他這裡說的“北水”,與“滬港通”、“深港通”不無關係。

李小加的判斷很快被印證:今年五月,據媒體報道,阿里巴巴計劃在香港進行第二次上市。

除了大力推動香港上市體制的改革與發展之外,李小加還致力於通過互聯互通交易機制的創新來改善香港的市場結構,尋求全方位強化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的角色,以維持香港的競爭力和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為推出“滬港通”等互聯互通機制,李小加經歷了繁複的談判過程

在李小加所著的《互聯互通的金融大時代》中,他表示,優化盈利、股權結構等核心領域的上市標準,積極擁抱全球新經濟發展大潮,是港交所的不二選擇。對香港而言,丟掉一兩家上市公司可能不是什麼大事(2014年,港交所錯失阿里巴巴上市),但丟掉整整一代創新型科技公司就是大事,錯失這一代新經濟公司更是一大遺憾。

九年過去,李小加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能力,最初有關他缺乏經驗、水土不服的質疑早已消散,依靠此前在美林、摩根大通的豐富經歷,以及勤奮、進取的人生信條,李小加完成了人生的第四次華麗轉型。

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正在推動“世紀聯姻”的李小加如果追憶過往,大概也會感嘆命運的神奇。

十幾歲在海上石油鑽井平臺上當工人的青年李小加恐怕想不到,多年以後,自己會成為香港中環最有權勢的銀行家之一。

但回顧李小加的傳奇人生——其總能在命運的關鍵時刻抓住機會並傾盡全力——便不難明白,他能取得如今成就,絕非偶然。

祖籍東北的李小加,1961年在北京出生,青少年時期隨支邊的父母在甘肅長大。受時代大環境影響,完成初中學業後他進入石油技校,畢業後便順理成章成為一名石油工人,在渤海灣的採油鑽塔上工作,茫茫海面上,16歲的李小加與十多個和他一樣的青壯年住在一個屋裡,生活單調而乏味。

命運的齒輪此時已在悄然轉動——在枯燥的生活環境中,絕大多數青年小夥消磨時間的方式是抽菸、喝酒、閒聊,但李小加不同,他將背單詞、學英語作為對抗無聊的方式,這種“休閒活動”不論在哪個時代聽起來似乎都有些匪夷所思。

自學成為他改變命運走向的第一步,併為他今後的華麗轉身打下基礎。

恢復高考後,持續自學的李小加順利被廈門大學錄取,主修英國語言文學專業。在大學期間他遇到了相伴一生的妻子,畢業後順利進入剛創刊不久的國家級英文報紙《中國日報》成為一名記者。

或許是因為記者這個職業可以接收到最前沿訊息,在中國正興起出國留學熱潮時,李小加拉著新婚燕爾的妻子開始一起申請美國大學,而最終他們選擇了並不是最中意的亞拉巴馬大學,原因是隻有這所大學可以同時錄取他和妻子,並給兩人提供獎學金。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1986年,25歲的李小加帶著僅有的40美元,踏上了赴美求學的路途。

回顧往昔,李小加總會感謝時代:“那時其他選擇比起我所做的選擇差多了,所以幾乎是毫無選擇地走上了目前這條路。比如我大學畢業的時候能進到北京的中國日報社,那想都不想就進去了。後來有機會拿獎學金到美國去讀書,那也是幾乎不用考慮的選擇。儘管將來幹什麼、是不是一定要去幹什麼,其實並不知道。”

沒有選擇的選擇,讓李小加一步步走入瞭如今的職業軌道中。

留學期間,李小加仍主修新聞學專業,但身為中國人,即便成績優異也很難在美國新聞界找到一份好工作。拿到學位後,李小加在學校所在的小鎮報社找到一份工作,但一個月不到600美元的收入完全不夠生活。思來想去,他準備轉行,而轉行的前提依然是要掌握另一門知識。

最終李小加選擇了法律專業,他向多所大學遞交了申請,並收到了多份offer,出於經濟原因,他準備選擇學費最便宜的印第安那州的大學。

就在此時,幸運之神再次降臨,向哥大寫信表明自己不去之後,成績優異的李小加接到了哥大一位教授打來的電話,當教授得知李小加是因為學費問題放棄哥大後,他答應給李小加讀法律系博士學位的全額獎學金,另外還有一年15000美元的生活費。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恩師愛德華教授

“他真是我的恩師,在關鍵時刻給我機會,改變我的一生。要不我現在就在加州某地做移民律師,幫助中國餐館的工人做綠卡申請了。”李小加非常感激這位老師帶給自己的機遇,以至於在後來有一定實力後,李小加還專門為這位教授成立了愛德華教授終身基金,讓哥大資助像自己當年一樣的人。

進入哥大的李小加成績依然優異,而這個成績也為他帶來了進入美國著名律所的實習機會。憑藉在實習時的出色表現,畢業後他進入華爾街最大的Davis Polk&Wardwell律師事務所,負責證券及兼併與收購。由於律師工作與金融、證券行業的高關聯度,李小加在主導中國財政部首次面向海外發債的這個案子裡與發債的主承銷商美林集團合作,並因此得到美林集團的賞識,受美林的邀請,李小加在1994年從律所轉向投行。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加入美林後不久,李小加被派回中國,和同樣得到美林器重的中國同事一道,幫助美林拓展中國市場。由此,李小加與一幫年齡相仿且都有美國留學背景的佼佼者一起,成為中國的第一代國際投行家,一起扮演了推動中國經濟對話國際資本市場的核心角色。

至此,李小加的人生開始起飛。

加入美林的第五年,李小加正式成為美林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兼總裁,全面負責中國方面業務。在美林工作的九年裡,李小加牽頭完成了中海油、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多個國有企業以及天津發展、江西銅業、鳳凰衛視等大型企業的IPO發行及債券融資項目,顯赫戰績使其成為了業內頗具聲望的代表人物。

2003年,因為“想要做一些新鮮事”,以及注重長線投資的理念,李小加決定加盟摩根大通擔任其中國區主席兼法人總裁,他的跳槽被認為將改變外資投行的中國棋局,事實最後印證了這一判斷。

彼時,摩根大通在中國市場的投行業務沒有什麼進展,李小加加入後,依靠團隊和業務重振,使得摩根大通在中國市場異軍突起——據Dealogic數據,在2006年的中國股票交易賬簿管理人名單上,摩根大通的排名從11位躍升至第3,成功超越摩根士丹利和老東家美林證券。在中國IPO市場,讓摩根大通從沒有存在感到成為市場舉足輕重的玩家,李小加只花了三年。

"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你要不去想,你是對不起這個時代的。”

©深響原創 · 作者|趙宇 呂玥

編輯|丁直仁

核 心 要 點 李小加被譽為在任上推出港交所史上最重要與最多項改革的行政總裁“在亞洲時段裡連接世界和中國”,這是李小加為港交所樹立的願景▪ 從鑽井工人到港交所掌門,李小加有著堪稱傳奇的人生經歷▪ 時代造就了李小加,李小加也希望能夠盡力回饋時代

在馬雲“退休”、蘋果發佈新機等熱度尚未褪盡的9月11日下午,一則消息的傳出,將財經圈瞬間引爆——香港交易所對外發布公告稱,港交所擬與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合併。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推動這起重要交易的是港交所掌門人、行政總裁李小加。在新聞發佈會中,李小加表示港交所已經與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董事會初步接洽。

李小加將這次合併稱為“世紀聯姻”——兩者均為全球最重要市場的金融基礎設施,如能成功結合,將創造一個全球佈局、世界領先、覆蓋亞歐美三大時區、同時為美元、歐元和人民幣等主要貨幣提供國際化的金融交易服務,合計市值有望超過700億美金的交易所集團,向全世界市場參與者及投資者提供前所未有的、適應未來市場需求的全球市場互聯互通平臺。

這意味著,一旦交易落定,將會為往後數十年全球金融市場的發展重新定調。根據騰訊新聞《一線》,香港多位投行人士表示,這個交易若是成功,李小加會被歷史銘記。

作為全球證交所第五名港交所的掌門,執掌港交所的九年時間裡,李小加大力推行改革,帶領港交所不斷突破過往,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李小加有著堪稱傳奇的人生經歷:年少時的第一份工作是石油鑽井平臺工人,大學畢業後成為了一名記者,但現在,他是一名有著重大影響力的銀行家。

這是一場充滿戲劇性、跌宕起伏而又極其具有傳奇色彩的職業生涯,故事裡似乎全是好運,但細細觀摩過往,又不難得出一個結論:李小加是一位時代的寵兒,而他始終以120分的熱情和努力對待命運伸出橄欖枝。

這正是所有好運的祕密。

港交所來了個北方人

2018年7月12日,修葺一新的港交所上市儀式大廳裡,屏幕下方擺了四面金色大鑼——這一天,包括映客在內的8家公司選擇於同一天在香港上市。秉持著“‘上市敲鑼’傳統不能廢”的理念,港交所直接搬出來四面鑼,倆人敲一個。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8年7月12日,8家公司同時在港交所上市

鑼不夠用了。八家企業負責人同時在臺上敲響四面鑼的景觀前所未有,這成為去年內地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潮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幕。

今年2月底,港交所發佈去年全年業績,全年收入和稅後溢利均再創新紀錄,分別為159億港元和93億港元。整個2018年,港交所首次公開招股市場迎來218家新公司(包括根據《上市規則》新章節來港上市的7家公司),高踞全球首位,令全年溢利增加26%。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香港交易所集團是全球主要交易所集團之一

得以達成如上業績,來自內地的新經濟公司們功不可沒,而新經濟公司們集體赴港的熱鬧場景則與港交所2018年4月推行的上市新規密不可分:允許未能通過主板財務資格測試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容許擁有不同投票權架構的公司上市、為尋求在香港作第二上市的大中華及國際公司設立新的便利第二上市渠道。

四年前,正是因為與港交所在同股不同權問題上存在分歧,阿里巴巴遠赴美國上市,這成為港交所揮之不去的一塊心病,為此,港交所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推動改變發生的,正是李小加。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4年阿里巴巴遠赴紐交所IPO

時間回溯,在2009年5月8日的中國忠旺掛牌上市儀式現場,彼時仍是摩根大通中國區主席的李小加,仍需向港交所工作人員亮出名片以確認身份,但一個月後,港交所便發佈公告,稱李小加將出任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

2010年1月16日,港交所正式迎來新掌門,那一天,48歲的李小加接替62歲的周文耀,成為新一任集團行政總裁。

與歷任港交所總裁均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不同,李小加祖籍東北,生在北京,長在甘肅。他也由此打破慣例,成為港交所歷史上首位內地背景的總裁。

一時間,李小加的內地背景成為外界討論的重點:一個信號被明顯釋放出來,內地人士可以擔任港交所總裁的新局面被開啟,從側面體現了港交所對內地業務的重視。這同時引發了一些擔心:李小加缺乏一線監管經驗以及可能水土不服的侷限,可能會影響其未來工作。

如今大名鼎鼎的香港交易所的前身是香港聯交所。

1986年4月,香港證券交易所、遠東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和九龍證券交易所等四大交易所完成合並,香港聯交所誕生。2000年3月,香港聯交所又完成與香港期貨交易所有限公司和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的合併,共同組建了香港交易所集團,在香港主板上市,並逐漸發展成為現今世界上排名前列的全球主要交易所集團之一。

TVB電視劇中,坐滿“紅背心”出市代表的港交所交易大廳曾是常出現的場景之一(人工喊價交易大廳已於2017年關閉)。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曾經的交易大堂

接手港交所時,李小加正站在一個巨大的歷史潮流中:人民幣國際化,而香港是中國資本出海的橋頭堡。

面對內地經濟崛起的大趨勢,港交所必須銳意改革以適應新浪潮。同時,雖然彼時香港的IPO集資額在全球一直名列前茅,但是市場機制裹足不前令人擔憂:在同股不同權規則上的堅持,使其錯失了許多潛力巨大的新經濟公司;港股市場參與者結構以香港金融、地產行業為主的局面,也亟待打破。

在2007年到2017年的十年間,來自新經濟行業的上市僅佔香港市場總市值的3%,而納斯達克及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比例分別為59%及44%。此外,部分增長最快速的製藥、生物技術等行業,在香港上市的比例率明顯偏低,總市值的佔比僅1%。

時任港交所主席夏佳理曾坦陳:要對上市規則作全面性檢討,希望能追及世界水平。

這些都是擺在李小加面前的挑戰,事實證明,這位歷史上首位內地背景的港交所掌門人,沒有令人失望。

“在亞洲時段裡連接世界和中國”,這是李小加為港交所樹立的長遠願景。

上任之初,憑藉精湛的業務能力和深厚的人脈關係,2010年李小加便推動港交所的交易時間與內地接軌,隨後,2012年收購全球最大的金屬定價中心倫敦金屬交易所(LME),2013年成立場外結算公司,2014年推出“滬港通”,2016年推出“深港通”,2017年推出“債券通”,直至2018年對以互聯網為主的新經濟公司開放“同股不同權”,對全球生物科技公司放開“收入限制”條款。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2年,港交所成功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

至此,李小加被譽為在任上推出港交所史上最重要與最多項改革的行政總裁。

以上多項改革措施中,最為外界所稱道的莫過於打破“同股不同權”的上市限制,這一改革被市場人士視為25年來港交所意義最為重大的上市制度改革,直接幫助港交所取得了2018年全球IPO募資額第一的好成績。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李小加在港交所2018年業績溝通會現場

在科創板推出前,採用VIE架構的內地企業若要在A股上市,就必須先拆除VIE,再參加漫長的審核排隊,困難重重。香港本來可以成為這些企業上市地點的第一選擇,但由於此前港交所對同股不同權公司的限制,導致這類企業只能放棄香港,轉而尋找其它上市地點。

受允許“同股不同權”政策的激勵,港股在2018年迎來了一個內地科技股上市高峰期。小米、美團、映客等都選擇赴港上市。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8年在港上市的新經濟公司數量達到14家

對於曾經的心病阿里巴巴,李小加信心滿滿的在採訪中表示,“阿里百分之百會回來,只是時間長短問題。將來‘北水’可以通過互聯互通機制買阿里的股票了,也許就是阿里回來的一天。”他這裡說的“北水”,與“滬港通”、“深港通”不無關係。

李小加的判斷很快被印證:今年五月,據媒體報道,阿里巴巴計劃在香港進行第二次上市。

除了大力推動香港上市體制的改革與發展之外,李小加還致力於通過互聯互通交易機制的創新來改善香港的市場結構,尋求全方位強化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的角色,以維持香港的競爭力和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為推出“滬港通”等互聯互通機制,李小加經歷了繁複的談判過程

在李小加所著的《互聯互通的金融大時代》中,他表示,優化盈利、股權結構等核心領域的上市標準,積極擁抱全球新經濟發展大潮,是港交所的不二選擇。對香港而言,丟掉一兩家上市公司可能不是什麼大事(2014年,港交所錯失阿里巴巴上市),但丟掉整整一代創新型科技公司就是大事,錯失這一代新經濟公司更是一大遺憾。

九年過去,李小加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能力,最初有關他缺乏經驗、水土不服的質疑早已消散,依靠此前在美林、摩根大通的豐富經歷,以及勤奮、進取的人生信條,李小加完成了人生的第四次華麗轉型。

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正在推動“世紀聯姻”的李小加如果追憶過往,大概也會感嘆命運的神奇。

十幾歲在海上石油鑽井平臺上當工人的青年李小加恐怕想不到,多年以後,自己會成為香港中環最有權勢的銀行家之一。

但回顧李小加的傳奇人生——其總能在命運的關鍵時刻抓住機會並傾盡全力——便不難明白,他能取得如今成就,絕非偶然。

祖籍東北的李小加,1961年在北京出生,青少年時期隨支邊的父母在甘肅長大。受時代大環境影響,完成初中學業後他進入石油技校,畢業後便順理成章成為一名石油工人,在渤海灣的採油鑽塔上工作,茫茫海面上,16歲的李小加與十多個和他一樣的青壯年住在一個屋裡,生活單調而乏味。

命運的齒輪此時已在悄然轉動——在枯燥的生活環境中,絕大多數青年小夥消磨時間的方式是抽菸、喝酒、閒聊,但李小加不同,他將背單詞、學英語作為對抗無聊的方式,這種“休閒活動”不論在哪個時代聽起來似乎都有些匪夷所思。

自學成為他改變命運走向的第一步,併為他今後的華麗轉身打下基礎。

恢復高考後,持續自學的李小加順利被廈門大學錄取,主修英國語言文學專業。在大學期間他遇到了相伴一生的妻子,畢業後順利進入剛創刊不久的國家級英文報紙《中國日報》成為一名記者。

或許是因為記者這個職業可以接收到最前沿訊息,在中國正興起出國留學熱潮時,李小加拉著新婚燕爾的妻子開始一起申請美國大學,而最終他們選擇了並不是最中意的亞拉巴馬大學,原因是隻有這所大學可以同時錄取他和妻子,並給兩人提供獎學金。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1986年,25歲的李小加帶著僅有的40美元,踏上了赴美求學的路途。

回顧往昔,李小加總會感謝時代:“那時其他選擇比起我所做的選擇差多了,所以幾乎是毫無選擇地走上了目前這條路。比如我大學畢業的時候能進到北京的中國日報社,那想都不想就進去了。後來有機會拿獎學金到美國去讀書,那也是幾乎不用考慮的選擇。儘管將來幹什麼、是不是一定要去幹什麼,其實並不知道。”

沒有選擇的選擇,讓李小加一步步走入瞭如今的職業軌道中。

留學期間,李小加仍主修新聞學專業,但身為中國人,即便成績優異也很難在美國新聞界找到一份好工作。拿到學位後,李小加在學校所在的小鎮報社找到一份工作,但一個月不到600美元的收入完全不夠生活。思來想去,他準備轉行,而轉行的前提依然是要掌握另一門知識。

最終李小加選擇了法律專業,他向多所大學遞交了申請,並收到了多份offer,出於經濟原因,他準備選擇學費最便宜的印第安那州的大學。

就在此時,幸運之神再次降臨,向哥大寫信表明自己不去之後,成績優異的李小加接到了哥大一位教授打來的電話,當教授得知李小加是因為學費問題放棄哥大後,他答應給李小加讀法律系博士學位的全額獎學金,另外還有一年15000美元的生活費。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恩師愛德華教授

“他真是我的恩師,在關鍵時刻給我機會,改變我的一生。要不我現在就在加州某地做移民律師,幫助中國餐館的工人做綠卡申請了。”李小加非常感激這位老師帶給自己的機遇,以至於在後來有一定實力後,李小加還專門為這位教授成立了愛德華教授終身基金,讓哥大資助像自己當年一樣的人。

進入哥大的李小加成績依然優異,而這個成績也為他帶來了進入美國著名律所的實習機會。憑藉在實習時的出色表現,畢業後他進入華爾街最大的Davis Polk&Wardwell律師事務所,負責證券及兼併與收購。由於律師工作與金融、證券行業的高關聯度,李小加在主導中國財政部首次面向海外發債的這個案子裡與發債的主承銷商美林集團合作,並因此得到美林集團的賞識,受美林的邀請,李小加在1994年從律所轉向投行。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加入美林後不久,李小加被派回中國,和同樣得到美林器重的中國同事一道,幫助美林拓展中國市場。由此,李小加與一幫年齡相仿且都有美國留學背景的佼佼者一起,成為中國的第一代國際投行家,一起扮演了推動中國經濟對話國際資本市場的核心角色。

至此,李小加的人生開始起飛。

加入美林的第五年,李小加正式成為美林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兼總裁,全面負責中國方面業務。在美林工作的九年裡,李小加牽頭完成了中海油、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多個國有企業以及天津發展、江西銅業、鳳凰衛視等大型企業的IPO發行及債券融資項目,顯赫戰績使其成為了業內頗具聲望的代表人物。

2003年,因為“想要做一些新鮮事”,以及注重長線投資的理念,李小加決定加盟摩根大通擔任其中國區主席兼法人總裁,他的跳槽被認為將改變外資投行的中國棋局,事實最後印證了這一判斷。

彼時,摩根大通在中國市場的投行業務沒有什麼進展,李小加加入後,依靠團隊和業務重振,使得摩根大通在中國市場異軍突起——據Dealogic數據,在2006年的中國股票交易賬簿管理人名單上,摩根大通的排名從11位躍升至第3,成功超越摩根士丹利和老東家美林證券。在中國IPO市場,讓摩根大通從沒有存在感到成為市場舉足輕重的玩家,李小加只花了三年。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美林、摩根大通的職業經歷讓李小加成為了在中美兩國都知名的投行家,但他的職業生涯並沒有止步不前。

2009年,48歲的李小加再次選擇第四次“華麗轉身”,離開摩根大通成為香港交易所集團新一任的行政總裁。

在媒體報道中,港交所是以千萬年薪挖角,而在李小加自己的視角里,轉換職業賽道是出於“錢賺夠了要回饋社會”的初心,實際上,港交所的千萬薪資與曾經在投行以億計算的收入根本無法相提並論。要知道,李小加來到香港後住在張國榮位於港島南區龜背灣的舊居里,這幢房屋在1997年以6800萬元賣出,2011年買入的價格是1.35億。

"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你要不去想,你是對不起這個時代的。”

©深響原創 · 作者|趙宇 呂玥

編輯|丁直仁

核 心 要 點 李小加被譽為在任上推出港交所史上最重要與最多項改革的行政總裁“在亞洲時段裡連接世界和中國”,這是李小加為港交所樹立的願景▪ 從鑽井工人到港交所掌門,李小加有著堪稱傳奇的人生經歷▪ 時代造就了李小加,李小加也希望能夠盡力回饋時代

在馬雲“退休”、蘋果發佈新機等熱度尚未褪盡的9月11日下午,一則消息的傳出,將財經圈瞬間引爆——香港交易所對外發布公告稱,港交所擬與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合併。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推動這起重要交易的是港交所掌門人、行政總裁李小加。在新聞發佈會中,李小加表示港交所已經與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董事會初步接洽。

李小加將這次合併稱為“世紀聯姻”——兩者均為全球最重要市場的金融基礎設施,如能成功結合,將創造一個全球佈局、世界領先、覆蓋亞歐美三大時區、同時為美元、歐元和人民幣等主要貨幣提供國際化的金融交易服務,合計市值有望超過700億美金的交易所集團,向全世界市場參與者及投資者提供前所未有的、適應未來市場需求的全球市場互聯互通平臺。

這意味著,一旦交易落定,將會為往後數十年全球金融市場的發展重新定調。根據騰訊新聞《一線》,香港多位投行人士表示,這個交易若是成功,李小加會被歷史銘記。

作為全球證交所第五名港交所的掌門,執掌港交所的九年時間裡,李小加大力推行改革,帶領港交所不斷突破過往,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李小加有著堪稱傳奇的人生經歷:年少時的第一份工作是石油鑽井平臺工人,大學畢業後成為了一名記者,但現在,他是一名有著重大影響力的銀行家。

這是一場充滿戲劇性、跌宕起伏而又極其具有傳奇色彩的職業生涯,故事裡似乎全是好運,但細細觀摩過往,又不難得出一個結論:李小加是一位時代的寵兒,而他始終以120分的熱情和努力對待命運伸出橄欖枝。

這正是所有好運的祕密。

港交所來了個北方人

2018年7月12日,修葺一新的港交所上市儀式大廳裡,屏幕下方擺了四面金色大鑼——這一天,包括映客在內的8家公司選擇於同一天在香港上市。秉持著“‘上市敲鑼’傳統不能廢”的理念,港交所直接搬出來四面鑼,倆人敲一個。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8年7月12日,8家公司同時在港交所上市

鑼不夠用了。八家企業負責人同時在臺上敲響四面鑼的景觀前所未有,這成為去年內地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潮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幕。

今年2月底,港交所發佈去年全年業績,全年收入和稅後溢利均再創新紀錄,分別為159億港元和93億港元。整個2018年,港交所首次公開招股市場迎來218家新公司(包括根據《上市規則》新章節來港上市的7家公司),高踞全球首位,令全年溢利增加26%。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香港交易所集團是全球主要交易所集團之一

得以達成如上業績,來自內地的新經濟公司們功不可沒,而新經濟公司們集體赴港的熱鬧場景則與港交所2018年4月推行的上市新規密不可分:允許未能通過主板財務資格測試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容許擁有不同投票權架構的公司上市、為尋求在香港作第二上市的大中華及國際公司設立新的便利第二上市渠道。

四年前,正是因為與港交所在同股不同權問題上存在分歧,阿里巴巴遠赴美國上市,這成為港交所揮之不去的一塊心病,為此,港交所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推動改變發生的,正是李小加。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4年阿里巴巴遠赴紐交所IPO

時間回溯,在2009年5月8日的中國忠旺掛牌上市儀式現場,彼時仍是摩根大通中國區主席的李小加,仍需向港交所工作人員亮出名片以確認身份,但一個月後,港交所便發佈公告,稱李小加將出任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

2010年1月16日,港交所正式迎來新掌門,那一天,48歲的李小加接替62歲的周文耀,成為新一任集團行政總裁。

與歷任港交所總裁均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不同,李小加祖籍東北,生在北京,長在甘肅。他也由此打破慣例,成為港交所歷史上首位內地背景的總裁。

一時間,李小加的內地背景成為外界討論的重點:一個信號被明顯釋放出來,內地人士可以擔任港交所總裁的新局面被開啟,從側面體現了港交所對內地業務的重視。這同時引發了一些擔心:李小加缺乏一線監管經驗以及可能水土不服的侷限,可能會影響其未來工作。

如今大名鼎鼎的香港交易所的前身是香港聯交所。

1986年4月,香港證券交易所、遠東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和九龍證券交易所等四大交易所完成合並,香港聯交所誕生。2000年3月,香港聯交所又完成與香港期貨交易所有限公司和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的合併,共同組建了香港交易所集團,在香港主板上市,並逐漸發展成為現今世界上排名前列的全球主要交易所集團之一。

TVB電視劇中,坐滿“紅背心”出市代表的港交所交易大廳曾是常出現的場景之一(人工喊價交易大廳已於2017年關閉)。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曾經的交易大堂

接手港交所時,李小加正站在一個巨大的歷史潮流中:人民幣國際化,而香港是中國資本出海的橋頭堡。

面對內地經濟崛起的大趨勢,港交所必須銳意改革以適應新浪潮。同時,雖然彼時香港的IPO集資額在全球一直名列前茅,但是市場機制裹足不前令人擔憂:在同股不同權規則上的堅持,使其錯失了許多潛力巨大的新經濟公司;港股市場參與者結構以香港金融、地產行業為主的局面,也亟待打破。

在2007年到2017年的十年間,來自新經濟行業的上市僅佔香港市場總市值的3%,而納斯達克及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比例分別為59%及44%。此外,部分增長最快速的製藥、生物技術等行業,在香港上市的比例率明顯偏低,總市值的佔比僅1%。

時任港交所主席夏佳理曾坦陳:要對上市規則作全面性檢討,希望能追及世界水平。

這些都是擺在李小加面前的挑戰,事實證明,這位歷史上首位內地背景的港交所掌門人,沒有令人失望。

“在亞洲時段裡連接世界和中國”,這是李小加為港交所樹立的長遠願景。

上任之初,憑藉精湛的業務能力和深厚的人脈關係,2010年李小加便推動港交所的交易時間與內地接軌,隨後,2012年收購全球最大的金屬定價中心倫敦金屬交易所(LME),2013年成立場外結算公司,2014年推出“滬港通”,2016年推出“深港通”,2017年推出“債券通”,直至2018年對以互聯網為主的新經濟公司開放“同股不同權”,對全球生物科技公司放開“收入限制”條款。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2年,港交所成功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

至此,李小加被譽為在任上推出港交所史上最重要與最多項改革的行政總裁。

以上多項改革措施中,最為外界所稱道的莫過於打破“同股不同權”的上市限制,這一改革被市場人士視為25年來港交所意義最為重大的上市制度改革,直接幫助港交所取得了2018年全球IPO募資額第一的好成績。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李小加在港交所2018年業績溝通會現場

在科創板推出前,採用VIE架構的內地企業若要在A股上市,就必須先拆除VIE,再參加漫長的審核排隊,困難重重。香港本來可以成為這些企業上市地點的第一選擇,但由於此前港交所對同股不同權公司的限制,導致這類企業只能放棄香港,轉而尋找其它上市地點。

受允許“同股不同權”政策的激勵,港股在2018年迎來了一個內地科技股上市高峰期。小米、美團、映客等都選擇赴港上市。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8年在港上市的新經濟公司數量達到14家

對於曾經的心病阿里巴巴,李小加信心滿滿的在採訪中表示,“阿里百分之百會回來,只是時間長短問題。將來‘北水’可以通過互聯互通機制買阿里的股票了,也許就是阿里回來的一天。”他這裡說的“北水”,與“滬港通”、“深港通”不無關係。

李小加的判斷很快被印證:今年五月,據媒體報道,阿里巴巴計劃在香港進行第二次上市。

除了大力推動香港上市體制的改革與發展之外,李小加還致力於通過互聯互通交易機制的創新來改善香港的市場結構,尋求全方位強化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的角色,以維持香港的競爭力和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為推出“滬港通”等互聯互通機制,李小加經歷了繁複的談判過程

在李小加所著的《互聯互通的金融大時代》中,他表示,優化盈利、股權結構等核心領域的上市標準,積極擁抱全球新經濟發展大潮,是港交所的不二選擇。對香港而言,丟掉一兩家上市公司可能不是什麼大事(2014年,港交所錯失阿里巴巴上市),但丟掉整整一代創新型科技公司就是大事,錯失這一代新經濟公司更是一大遺憾。

九年過去,李小加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能力,最初有關他缺乏經驗、水土不服的質疑早已消散,依靠此前在美林、摩根大通的豐富經歷,以及勤奮、進取的人生信條,李小加完成了人生的第四次華麗轉型。

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正在推動“世紀聯姻”的李小加如果追憶過往,大概也會感嘆命運的神奇。

十幾歲在海上石油鑽井平臺上當工人的青年李小加恐怕想不到,多年以後,自己會成為香港中環最有權勢的銀行家之一。

但回顧李小加的傳奇人生——其總能在命運的關鍵時刻抓住機會並傾盡全力——便不難明白,他能取得如今成就,絕非偶然。

祖籍東北的李小加,1961年在北京出生,青少年時期隨支邊的父母在甘肅長大。受時代大環境影響,完成初中學業後他進入石油技校,畢業後便順理成章成為一名石油工人,在渤海灣的採油鑽塔上工作,茫茫海面上,16歲的李小加與十多個和他一樣的青壯年住在一個屋裡,生活單調而乏味。

命運的齒輪此時已在悄然轉動——在枯燥的生活環境中,絕大多數青年小夥消磨時間的方式是抽菸、喝酒、閒聊,但李小加不同,他將背單詞、學英語作為對抗無聊的方式,這種“休閒活動”不論在哪個時代聽起來似乎都有些匪夷所思。

自學成為他改變命運走向的第一步,併為他今後的華麗轉身打下基礎。

恢復高考後,持續自學的李小加順利被廈門大學錄取,主修英國語言文學專業。在大學期間他遇到了相伴一生的妻子,畢業後順利進入剛創刊不久的國家級英文報紙《中國日報》成為一名記者。

或許是因為記者這個職業可以接收到最前沿訊息,在中國正興起出國留學熱潮時,李小加拉著新婚燕爾的妻子開始一起申請美國大學,而最終他們選擇了並不是最中意的亞拉巴馬大學,原因是隻有這所大學可以同時錄取他和妻子,並給兩人提供獎學金。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1986年,25歲的李小加帶著僅有的40美元,踏上了赴美求學的路途。

回顧往昔,李小加總會感謝時代:“那時其他選擇比起我所做的選擇差多了,所以幾乎是毫無選擇地走上了目前這條路。比如我大學畢業的時候能進到北京的中國日報社,那想都不想就進去了。後來有機會拿獎學金到美國去讀書,那也是幾乎不用考慮的選擇。儘管將來幹什麼、是不是一定要去幹什麼,其實並不知道。”

沒有選擇的選擇,讓李小加一步步走入瞭如今的職業軌道中。

留學期間,李小加仍主修新聞學專業,但身為中國人,即便成績優異也很難在美國新聞界找到一份好工作。拿到學位後,李小加在學校所在的小鎮報社找到一份工作,但一個月不到600美元的收入完全不夠生活。思來想去,他準備轉行,而轉行的前提依然是要掌握另一門知識。

最終李小加選擇了法律專業,他向多所大學遞交了申請,並收到了多份offer,出於經濟原因,他準備選擇學費最便宜的印第安那州的大學。

就在此時,幸運之神再次降臨,向哥大寫信表明自己不去之後,成績優異的李小加接到了哥大一位教授打來的電話,當教授得知李小加是因為學費問題放棄哥大後,他答應給李小加讀法律系博士學位的全額獎學金,另外還有一年15000美元的生活費。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恩師愛德華教授

“他真是我的恩師,在關鍵時刻給我機會,改變我的一生。要不我現在就在加州某地做移民律師,幫助中國餐館的工人做綠卡申請了。”李小加非常感激這位老師帶給自己的機遇,以至於在後來有一定實力後,李小加還專門為這位教授成立了愛德華教授終身基金,讓哥大資助像自己當年一樣的人。

進入哥大的李小加成績依然優異,而這個成績也為他帶來了進入美國著名律所的實習機會。憑藉在實習時的出色表現,畢業後他進入華爾街最大的Davis Polk&Wardwell律師事務所,負責證券及兼併與收購。由於律師工作與金融、證券行業的高關聯度,李小加在主導中國財政部首次面向海外發債的這個案子裡與發債的主承銷商美林集團合作,並因此得到美林集團的賞識,受美林的邀請,李小加在1994年從律所轉向投行。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加入美林後不久,李小加被派回中國,和同樣得到美林器重的中國同事一道,幫助美林拓展中國市場。由此,李小加與一幫年齡相仿且都有美國留學背景的佼佼者一起,成為中國的第一代國際投行家,一起扮演了推動中國經濟對話國際資本市場的核心角色。

至此,李小加的人生開始起飛。

加入美林的第五年,李小加正式成為美林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兼總裁,全面負責中國方面業務。在美林工作的九年裡,李小加牽頭完成了中海油、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多個國有企業以及天津發展、江西銅業、鳳凰衛視等大型企業的IPO發行及債券融資項目,顯赫戰績使其成為了業內頗具聲望的代表人物。

2003年,因為“想要做一些新鮮事”,以及注重長線投資的理念,李小加決定加盟摩根大通擔任其中國區主席兼法人總裁,他的跳槽被認為將改變外資投行的中國棋局,事實最後印證了這一判斷。

彼時,摩根大通在中國市場的投行業務沒有什麼進展,李小加加入後,依靠團隊和業務重振,使得摩根大通在中國市場異軍突起——據Dealogic數據,在2006年的中國股票交易賬簿管理人名單上,摩根大通的排名從11位躍升至第3,成功超越摩根士丹利和老東家美林證券。在中國IPO市場,讓摩根大通從沒有存在感到成為市場舉足輕重的玩家,李小加只花了三年。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美林、摩根大通的職業經歷讓李小加成為了在中美兩國都知名的投行家,但他的職業生涯並沒有止步不前。

2009年,48歲的李小加再次選擇第四次“華麗轉身”,離開摩根大通成為香港交易所集團新一任的行政總裁。

在媒體報道中,港交所是以千萬年薪挖角,而在李小加自己的視角里,轉換職業賽道是出於“錢賺夠了要回饋社會”的初心,實際上,港交所的千萬薪資與曾經在投行以億計算的收入根本無法相提並論。要知道,李小加來到香港後住在張國榮位於港島南區龜背灣的舊居里,這幢房屋在1997年以6800萬元賣出,2011年買入的價格是1.35億。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從16歲到48歲,李小加稱自己一直都在拼命地趕,接手港交所行政總裁這一職位,在他看來已經是可以慢下腳步、留出時間享受生活的工作了。但加入港交所的李小加並沒有過上想象中“慢下腳步、享受生活”的日子,恰恰相反,在其治下的港交所,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變革。

李小加的另一面

職業原因,公開場合出現的李小加總是西服加身,許多照片中,他通常是一臉嚴肅的表情,但稍作了解便不難發現,終日與數字、規則打交道、操盤著經濟社會裡最複雜交易的銀行家李小加,骨子裡有一股北京人詼諧、幽默的勁兒。

2018年初,有關獨角獸上市綠色通道的討論攪動了資本圈、科技圈的一池春水,在該年3月底舉行的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綠色通道”也成為與會嘉賓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主論壇上,李小加發表主題演講,以“王老五尋親記”的故事,將複雜的市場規則進行了一次生動的講解。

“上市公司就是王老五,投資者好比是新娘,監管者是岳父,岳母就是政府、媒體、專家和眾多吃瓜群眾。”淺顯易懂的比喻,將需要用論文才能寫清楚的問題講明白,而且讓現場聽眾都聽得懂。(演講原文見《李小加:獨角獸與王老五》)

"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你要不去想,你是對不起這個時代的。”

©深響原創 · 作者|趙宇 呂玥

編輯|丁直仁

核 心 要 點 李小加被譽為在任上推出港交所史上最重要與最多項改革的行政總裁“在亞洲時段裡連接世界和中國”,這是李小加為港交所樹立的願景▪ 從鑽井工人到港交所掌門,李小加有著堪稱傳奇的人生經歷▪ 時代造就了李小加,李小加也希望能夠盡力回饋時代

在馬雲“退休”、蘋果發佈新機等熱度尚未褪盡的9月11日下午,一則消息的傳出,將財經圈瞬間引爆——香港交易所對外發布公告稱,港交所擬與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合併。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推動這起重要交易的是港交所掌門人、行政總裁李小加。在新聞發佈會中,李小加表示港交所已經與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董事會初步接洽。

李小加將這次合併稱為“世紀聯姻”——兩者均為全球最重要市場的金融基礎設施,如能成功結合,將創造一個全球佈局、世界領先、覆蓋亞歐美三大時區、同時為美元、歐元和人民幣等主要貨幣提供國際化的金融交易服務,合計市值有望超過700億美金的交易所集團,向全世界市場參與者及投資者提供前所未有的、適應未來市場需求的全球市場互聯互通平臺。

這意味著,一旦交易落定,將會為往後數十年全球金融市場的發展重新定調。根據騰訊新聞《一線》,香港多位投行人士表示,這個交易若是成功,李小加會被歷史銘記。

作為全球證交所第五名港交所的掌門,執掌港交所的九年時間裡,李小加大力推行改革,帶領港交所不斷突破過往,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李小加有著堪稱傳奇的人生經歷:年少時的第一份工作是石油鑽井平臺工人,大學畢業後成為了一名記者,但現在,他是一名有著重大影響力的銀行家。

這是一場充滿戲劇性、跌宕起伏而又極其具有傳奇色彩的職業生涯,故事裡似乎全是好運,但細細觀摩過往,又不難得出一個結論:李小加是一位時代的寵兒,而他始終以120分的熱情和努力對待命運伸出橄欖枝。

這正是所有好運的祕密。

港交所來了個北方人

2018年7月12日,修葺一新的港交所上市儀式大廳裡,屏幕下方擺了四面金色大鑼——這一天,包括映客在內的8家公司選擇於同一天在香港上市。秉持著“‘上市敲鑼’傳統不能廢”的理念,港交所直接搬出來四面鑼,倆人敲一個。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8年7月12日,8家公司同時在港交所上市

鑼不夠用了。八家企業負責人同時在臺上敲響四面鑼的景觀前所未有,這成為去年內地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潮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幕。

今年2月底,港交所發佈去年全年業績,全年收入和稅後溢利均再創新紀錄,分別為159億港元和93億港元。整個2018年,港交所首次公開招股市場迎來218家新公司(包括根據《上市規則》新章節來港上市的7家公司),高踞全球首位,令全年溢利增加26%。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香港交易所集團是全球主要交易所集團之一

得以達成如上業績,來自內地的新經濟公司們功不可沒,而新經濟公司們集體赴港的熱鬧場景則與港交所2018年4月推行的上市新規密不可分:允許未能通過主板財務資格測試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容許擁有不同投票權架構的公司上市、為尋求在香港作第二上市的大中華及國際公司設立新的便利第二上市渠道。

四年前,正是因為與港交所在同股不同權問題上存在分歧,阿里巴巴遠赴美國上市,這成為港交所揮之不去的一塊心病,為此,港交所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推動改變發生的,正是李小加。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4年阿里巴巴遠赴紐交所IPO

時間回溯,在2009年5月8日的中國忠旺掛牌上市儀式現場,彼時仍是摩根大通中國區主席的李小加,仍需向港交所工作人員亮出名片以確認身份,但一個月後,港交所便發佈公告,稱李小加將出任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

2010年1月16日,港交所正式迎來新掌門,那一天,48歲的李小加接替62歲的周文耀,成為新一任集團行政總裁。

與歷任港交所總裁均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不同,李小加祖籍東北,生在北京,長在甘肅。他也由此打破慣例,成為港交所歷史上首位內地背景的總裁。

一時間,李小加的內地背景成為外界討論的重點:一個信號被明顯釋放出來,內地人士可以擔任港交所總裁的新局面被開啟,從側面體現了港交所對內地業務的重視。這同時引發了一些擔心:李小加缺乏一線監管經驗以及可能水土不服的侷限,可能會影響其未來工作。

如今大名鼎鼎的香港交易所的前身是香港聯交所。

1986年4月,香港證券交易所、遠東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和九龍證券交易所等四大交易所完成合並,香港聯交所誕生。2000年3月,香港聯交所又完成與香港期貨交易所有限公司和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的合併,共同組建了香港交易所集團,在香港主板上市,並逐漸發展成為現今世界上排名前列的全球主要交易所集團之一。

TVB電視劇中,坐滿“紅背心”出市代表的港交所交易大廳曾是常出現的場景之一(人工喊價交易大廳已於2017年關閉)。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曾經的交易大堂

接手港交所時,李小加正站在一個巨大的歷史潮流中:人民幣國際化,而香港是中國資本出海的橋頭堡。

面對內地經濟崛起的大趨勢,港交所必須銳意改革以適應新浪潮。同時,雖然彼時香港的IPO集資額在全球一直名列前茅,但是市場機制裹足不前令人擔憂:在同股不同權規則上的堅持,使其錯失了許多潛力巨大的新經濟公司;港股市場參與者結構以香港金融、地產行業為主的局面,也亟待打破。

在2007年到2017年的十年間,來自新經濟行業的上市僅佔香港市場總市值的3%,而納斯達克及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比例分別為59%及44%。此外,部分增長最快速的製藥、生物技術等行業,在香港上市的比例率明顯偏低,總市值的佔比僅1%。

時任港交所主席夏佳理曾坦陳:要對上市規則作全面性檢討,希望能追及世界水平。

這些都是擺在李小加面前的挑戰,事實證明,這位歷史上首位內地背景的港交所掌門人,沒有令人失望。

“在亞洲時段裡連接世界和中國”,這是李小加為港交所樹立的長遠願景。

上任之初,憑藉精湛的業務能力和深厚的人脈關係,2010年李小加便推動港交所的交易時間與內地接軌,隨後,2012年收購全球最大的金屬定價中心倫敦金屬交易所(LME),2013年成立場外結算公司,2014年推出“滬港通”,2016年推出“深港通”,2017年推出“債券通”,直至2018年對以互聯網為主的新經濟公司開放“同股不同權”,對全球生物科技公司放開“收入限制”條款。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2年,港交所成功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

至此,李小加被譽為在任上推出港交所史上最重要與最多項改革的行政總裁。

以上多項改革措施中,最為外界所稱道的莫過於打破“同股不同權”的上市限制,這一改革被市場人士視為25年來港交所意義最為重大的上市制度改革,直接幫助港交所取得了2018年全球IPO募資額第一的好成績。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李小加在港交所2018年業績溝通會現場

在科創板推出前,採用VIE架構的內地企業若要在A股上市,就必須先拆除VIE,再參加漫長的審核排隊,困難重重。香港本來可以成為這些企業上市地點的第一選擇,但由於此前港交所對同股不同權公司的限制,導致這類企業只能放棄香港,轉而尋找其它上市地點。

受允許“同股不同權”政策的激勵,港股在2018年迎來了一個內地科技股上市高峰期。小米、美團、映客等都選擇赴港上市。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8年在港上市的新經濟公司數量達到14家

對於曾經的心病阿里巴巴,李小加信心滿滿的在採訪中表示,“阿里百分之百會回來,只是時間長短問題。將來‘北水’可以通過互聯互通機制買阿里的股票了,也許就是阿里回來的一天。”他這裡說的“北水”,與“滬港通”、“深港通”不無關係。

李小加的判斷很快被印證:今年五月,據媒體報道,阿里巴巴計劃在香港進行第二次上市。

除了大力推動香港上市體制的改革與發展之外,李小加還致力於通過互聯互通交易機制的創新來改善香港的市場結構,尋求全方位強化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的角色,以維持香港的競爭力和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為推出“滬港通”等互聯互通機制,李小加經歷了繁複的談判過程

在李小加所著的《互聯互通的金融大時代》中,他表示,優化盈利、股權結構等核心領域的上市標準,積極擁抱全球新經濟發展大潮,是港交所的不二選擇。對香港而言,丟掉一兩家上市公司可能不是什麼大事(2014年,港交所錯失阿里巴巴上市),但丟掉整整一代創新型科技公司就是大事,錯失這一代新經濟公司更是一大遺憾。

九年過去,李小加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能力,最初有關他缺乏經驗、水土不服的質疑早已消散,依靠此前在美林、摩根大通的豐富經歷,以及勤奮、進取的人生信條,李小加完成了人生的第四次華麗轉型。

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正在推動“世紀聯姻”的李小加如果追憶過往,大概也會感嘆命運的神奇。

十幾歲在海上石油鑽井平臺上當工人的青年李小加恐怕想不到,多年以後,自己會成為香港中環最有權勢的銀行家之一。

但回顧李小加的傳奇人生——其總能在命運的關鍵時刻抓住機會並傾盡全力——便不難明白,他能取得如今成就,絕非偶然。

祖籍東北的李小加,1961年在北京出生,青少年時期隨支邊的父母在甘肅長大。受時代大環境影響,完成初中學業後他進入石油技校,畢業後便順理成章成為一名石油工人,在渤海灣的採油鑽塔上工作,茫茫海面上,16歲的李小加與十多個和他一樣的青壯年住在一個屋裡,生活單調而乏味。

命運的齒輪此時已在悄然轉動——在枯燥的生活環境中,絕大多數青年小夥消磨時間的方式是抽菸、喝酒、閒聊,但李小加不同,他將背單詞、學英語作為對抗無聊的方式,這種“休閒活動”不論在哪個時代聽起來似乎都有些匪夷所思。

自學成為他改變命運走向的第一步,併為他今後的華麗轉身打下基礎。

恢復高考後,持續自學的李小加順利被廈門大學錄取,主修英國語言文學專業。在大學期間他遇到了相伴一生的妻子,畢業後順利進入剛創刊不久的國家級英文報紙《中國日報》成為一名記者。

或許是因為記者這個職業可以接收到最前沿訊息,在中國正興起出國留學熱潮時,李小加拉著新婚燕爾的妻子開始一起申請美國大學,而最終他們選擇了並不是最中意的亞拉巴馬大學,原因是隻有這所大學可以同時錄取他和妻子,並給兩人提供獎學金。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1986年,25歲的李小加帶著僅有的40美元,踏上了赴美求學的路途。

回顧往昔,李小加總會感謝時代:“那時其他選擇比起我所做的選擇差多了,所以幾乎是毫無選擇地走上了目前這條路。比如我大學畢業的時候能進到北京的中國日報社,那想都不想就進去了。後來有機會拿獎學金到美國去讀書,那也是幾乎不用考慮的選擇。儘管將來幹什麼、是不是一定要去幹什麼,其實並不知道。”

沒有選擇的選擇,讓李小加一步步走入瞭如今的職業軌道中。

留學期間,李小加仍主修新聞學專業,但身為中國人,即便成績優異也很難在美國新聞界找到一份好工作。拿到學位後,李小加在學校所在的小鎮報社找到一份工作,但一個月不到600美元的收入完全不夠生活。思來想去,他準備轉行,而轉行的前提依然是要掌握另一門知識。

最終李小加選擇了法律專業,他向多所大學遞交了申請,並收到了多份offer,出於經濟原因,他準備選擇學費最便宜的印第安那州的大學。

就在此時,幸運之神再次降臨,向哥大寫信表明自己不去之後,成績優異的李小加接到了哥大一位教授打來的電話,當教授得知李小加是因為學費問題放棄哥大後,他答應給李小加讀法律系博士學位的全額獎學金,另外還有一年15000美元的生活費。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恩師愛德華教授

“他真是我的恩師,在關鍵時刻給我機會,改變我的一生。要不我現在就在加州某地做移民律師,幫助中國餐館的工人做綠卡申請了。”李小加非常感激這位老師帶給自己的機遇,以至於在後來有一定實力後,李小加還專門為這位教授成立了愛德華教授終身基金,讓哥大資助像自己當年一樣的人。

進入哥大的李小加成績依然優異,而這個成績也為他帶來了進入美國著名律所的實習機會。憑藉在實習時的出色表現,畢業後他進入華爾街最大的Davis Polk&Wardwell律師事務所,負責證券及兼併與收購。由於律師工作與金融、證券行業的高關聯度,李小加在主導中國財政部首次面向海外發債的這個案子裡與發債的主承銷商美林集團合作,並因此得到美林集團的賞識,受美林的邀請,李小加在1994年從律所轉向投行。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加入美林後不久,李小加被派回中國,和同樣得到美林器重的中國同事一道,幫助美林拓展中國市場。由此,李小加與一幫年齡相仿且都有美國留學背景的佼佼者一起,成為中國的第一代國際投行家,一起扮演了推動中國經濟對話國際資本市場的核心角色。

至此,李小加的人生開始起飛。

加入美林的第五年,李小加正式成為美林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兼總裁,全面負責中國方面業務。在美林工作的九年裡,李小加牽頭完成了中海油、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多個國有企業以及天津發展、江西銅業、鳳凰衛視等大型企業的IPO發行及債券融資項目,顯赫戰績使其成為了業內頗具聲望的代表人物。

2003年,因為“想要做一些新鮮事”,以及注重長線投資的理念,李小加決定加盟摩根大通擔任其中國區主席兼法人總裁,他的跳槽被認為將改變外資投行的中國棋局,事實最後印證了這一判斷。

彼時,摩根大通在中國市場的投行業務沒有什麼進展,李小加加入後,依靠團隊和業務重振,使得摩根大通在中國市場異軍突起——據Dealogic數據,在2006年的中國股票交易賬簿管理人名單上,摩根大通的排名從11位躍升至第3,成功超越摩根士丹利和老東家美林證券。在中國IPO市場,讓摩根大通從沒有存在感到成為市場舉足輕重的玩家,李小加只花了三年。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美林、摩根大通的職業經歷讓李小加成為了在中美兩國都知名的投行家,但他的職業生涯並沒有止步不前。

2009年,48歲的李小加再次選擇第四次“華麗轉身”,離開摩根大通成為香港交易所集團新一任的行政總裁。

在媒體報道中,港交所是以千萬年薪挖角,而在李小加自己的視角里,轉換職業賽道是出於“錢賺夠了要回饋社會”的初心,實際上,港交所的千萬薪資與曾經在投行以億計算的收入根本無法相提並論。要知道,李小加來到香港後住在張國榮位於港島南區龜背灣的舊居里,這幢房屋在1997年以6800萬元賣出,2011年買入的價格是1.35億。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從16歲到48歲,李小加稱自己一直都在拼命地趕,接手港交所行政總裁這一職位,在他看來已經是可以慢下腳步、留出時間享受生活的工作了。但加入港交所的李小加並沒有過上想象中“慢下腳步、享受生活”的日子,恰恰相反,在其治下的港交所,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變革。

李小加的另一面

職業原因,公開場合出現的李小加總是西服加身,許多照片中,他通常是一臉嚴肅的表情,但稍作了解便不難發現,終日與數字、規則打交道、操盤著經濟社會裡最複雜交易的銀行家李小加,骨子裡有一股北京人詼諧、幽默的勁兒。

2018年初,有關獨角獸上市綠色通道的討論攪動了資本圈、科技圈的一池春水,在該年3月底舉行的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綠色通道”也成為與會嘉賓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主論壇上,李小加發表主題演講,以“王老五尋親記”的故事,將複雜的市場規則進行了一次生動的講解。

“上市公司就是王老五,投資者好比是新娘,監管者是岳父,岳母就是政府、媒體、專家和眾多吃瓜群眾。”淺顯易懂的比喻,將需要用論文才能寫清楚的問題講明白,而且讓現場聽眾都聽得懂。(演講原文見《李小加:獨角獸與王老五》)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李小加在2018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上發表演講

大會議程原計劃在李小加30分鐘的演講後設置茶歇環節,但在李小加侃侃而談中延遲了20分鐘,為了讓流程按時有序進行,官方取消了茶歇環節。由於演講時間被嚴重壓縮,之後上臺發言的馬化騰直言,“小加的演講實在太精彩了,我只能長話短說了!”

而論壇主持人、數字中國聯合會主席、小靈通之父吳鷹也表示,“為了不錯過小加的演講,我憋著一直沒敢去廁所,終於說完了,各位我需要先去一下廁所”,這小小的插曲惹來臺下企業家陣陣歡笑聲。

漢能投資CEO陳宏在會後與媒體交流時透露,李小加生性幽默,一幫老友相聚時經常把人逗得哈哈大笑,只是由於職業原因,公眾場合會收斂個性。

能用大眾通俗易懂的比喻將複雜市場上市機制和監管差異說清楚,舉重若輕的背後是李小加深厚專業功底的體現,能做到世界級金融機構高管,李小加身上有許多為人稱道的特點。

摩根大通亞太區主席白瑞甫曾花費一年多時間說服李小加到摩根大通擔任要職。在回答為什麼要用這麼大的力氣時,白瑞甫說,他和摩根大通都十分看好李小加的“人格魅力、做生意的正確方法,以及他表現出的誠實。”

在識人、用人方面,李小加有自己獨特的方法論:善用他人之長,善容他人之短。他喜歡不是全才但具有相當特長的人,還喜歡用別人不看好的人才,有些做法在外人看來甚至不可思議。在摩根大通擔任中國區主席期間,團隊中居然有好幾位基本上聽不懂、也不會說英語的“土”人才。李小加解釋,這樣做一來人才被挖走的可能性很小,二來大家優勢互補,強烈需要彼此,各個成員的謙卑、進取之心也更容易養成。

與幽默個性伴行的是李小加對待人生的豁達態度,面對投行負責人、港交所總裁這樣富有挑戰性的工作,李小加往往還能夠保持平和的心態。他曾表示,“我不覺得事業上的挑戰有什麼痛苦和壓力,因為我從來都只是贏多少,沒有輸多少。一方面,每天都有新的收穫;另一方面,即使失敗也會收穫經驗,不必去痛苦。因為我是從什麼都沒有走到今天來,已經擁有很多了。”

2008年,在接受母校記者採訪時,李小加不厭其煩地為來訪者介紹國外投資銀行的運作和結構,甚至還畫起了示意圖,有著老派人的耐心和謙卑。

"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你要不去想,你是對不起這個時代的。”

©深響原創 · 作者|趙宇 呂玥

編輯|丁直仁

核 心 要 點 李小加被譽為在任上推出港交所史上最重要與最多項改革的行政總裁“在亞洲時段裡連接世界和中國”,這是李小加為港交所樹立的願景▪ 從鑽井工人到港交所掌門,李小加有著堪稱傳奇的人生經歷▪ 時代造就了李小加,李小加也希望能夠盡力回饋時代

在馬雲“退休”、蘋果發佈新機等熱度尚未褪盡的9月11日下午,一則消息的傳出,將財經圈瞬間引爆——香港交易所對外發布公告稱,港交所擬與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合併。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推動這起重要交易的是港交所掌門人、行政總裁李小加。在新聞發佈會中,李小加表示港交所已經與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董事會初步接洽。

李小加將這次合併稱為“世紀聯姻”——兩者均為全球最重要市場的金融基礎設施,如能成功結合,將創造一個全球佈局、世界領先、覆蓋亞歐美三大時區、同時為美元、歐元和人民幣等主要貨幣提供國際化的金融交易服務,合計市值有望超過700億美金的交易所集團,向全世界市場參與者及投資者提供前所未有的、適應未來市場需求的全球市場互聯互通平臺。

這意味著,一旦交易落定,將會為往後數十年全球金融市場的發展重新定調。根據騰訊新聞《一線》,香港多位投行人士表示,這個交易若是成功,李小加會被歷史銘記。

作為全球證交所第五名港交所的掌門,執掌港交所的九年時間裡,李小加大力推行改革,帶領港交所不斷突破過往,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李小加有著堪稱傳奇的人生經歷:年少時的第一份工作是石油鑽井平臺工人,大學畢業後成為了一名記者,但現在,他是一名有著重大影響力的銀行家。

這是一場充滿戲劇性、跌宕起伏而又極其具有傳奇色彩的職業生涯,故事裡似乎全是好運,但細細觀摩過往,又不難得出一個結論:李小加是一位時代的寵兒,而他始終以120分的熱情和努力對待命運伸出橄欖枝。

這正是所有好運的祕密。

港交所來了個北方人

2018年7月12日,修葺一新的港交所上市儀式大廳裡,屏幕下方擺了四面金色大鑼——這一天,包括映客在內的8家公司選擇於同一天在香港上市。秉持著“‘上市敲鑼’傳統不能廢”的理念,港交所直接搬出來四面鑼,倆人敲一個。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8年7月12日,8家公司同時在港交所上市

鑼不夠用了。八家企業負責人同時在臺上敲響四面鑼的景觀前所未有,這成為去年內地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潮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幕。

今年2月底,港交所發佈去年全年業績,全年收入和稅後溢利均再創新紀錄,分別為159億港元和93億港元。整個2018年,港交所首次公開招股市場迎來218家新公司(包括根據《上市規則》新章節來港上市的7家公司),高踞全球首位,令全年溢利增加26%。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香港交易所集團是全球主要交易所集團之一

得以達成如上業績,來自內地的新經濟公司們功不可沒,而新經濟公司們集體赴港的熱鬧場景則與港交所2018年4月推行的上市新規密不可分:允許未能通過主板財務資格測試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容許擁有不同投票權架構的公司上市、為尋求在香港作第二上市的大中華及國際公司設立新的便利第二上市渠道。

四年前,正是因為與港交所在同股不同權問題上存在分歧,阿里巴巴遠赴美國上市,這成為港交所揮之不去的一塊心病,為此,港交所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推動改變發生的,正是李小加。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4年阿里巴巴遠赴紐交所IPO

時間回溯,在2009年5月8日的中國忠旺掛牌上市儀式現場,彼時仍是摩根大通中國區主席的李小加,仍需向港交所工作人員亮出名片以確認身份,但一個月後,港交所便發佈公告,稱李小加將出任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

2010年1月16日,港交所正式迎來新掌門,那一天,48歲的李小加接替62歲的周文耀,成為新一任集團行政總裁。

與歷任港交所總裁均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不同,李小加祖籍東北,生在北京,長在甘肅。他也由此打破慣例,成為港交所歷史上首位內地背景的總裁。

一時間,李小加的內地背景成為外界討論的重點:一個信號被明顯釋放出來,內地人士可以擔任港交所總裁的新局面被開啟,從側面體現了港交所對內地業務的重視。這同時引發了一些擔心:李小加缺乏一線監管經驗以及可能水土不服的侷限,可能會影響其未來工作。

如今大名鼎鼎的香港交易所的前身是香港聯交所。

1986年4月,香港證券交易所、遠東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和九龍證券交易所等四大交易所完成合並,香港聯交所誕生。2000年3月,香港聯交所又完成與香港期貨交易所有限公司和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的合併,共同組建了香港交易所集團,在香港主板上市,並逐漸發展成為現今世界上排名前列的全球主要交易所集團之一。

TVB電視劇中,坐滿“紅背心”出市代表的港交所交易大廳曾是常出現的場景之一(人工喊價交易大廳已於2017年關閉)。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曾經的交易大堂

接手港交所時,李小加正站在一個巨大的歷史潮流中:人民幣國際化,而香港是中國資本出海的橋頭堡。

面對內地經濟崛起的大趨勢,港交所必須銳意改革以適應新浪潮。同時,雖然彼時香港的IPO集資額在全球一直名列前茅,但是市場機制裹足不前令人擔憂:在同股不同權規則上的堅持,使其錯失了許多潛力巨大的新經濟公司;港股市場參與者結構以香港金融、地產行業為主的局面,也亟待打破。

在2007年到2017年的十年間,來自新經濟行業的上市僅佔香港市場總市值的3%,而納斯達克及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比例分別為59%及44%。此外,部分增長最快速的製藥、生物技術等行業,在香港上市的比例率明顯偏低,總市值的佔比僅1%。

時任港交所主席夏佳理曾坦陳:要對上市規則作全面性檢討,希望能追及世界水平。

這些都是擺在李小加面前的挑戰,事實證明,這位歷史上首位內地背景的港交所掌門人,沒有令人失望。

“在亞洲時段裡連接世界和中國”,這是李小加為港交所樹立的長遠願景。

上任之初,憑藉精湛的業務能力和深厚的人脈關係,2010年李小加便推動港交所的交易時間與內地接軌,隨後,2012年收購全球最大的金屬定價中心倫敦金屬交易所(LME),2013年成立場外結算公司,2014年推出“滬港通”,2016年推出“深港通”,2017年推出“債券通”,直至2018年對以互聯網為主的新經濟公司開放“同股不同權”,對全球生物科技公司放開“收入限制”條款。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2年,港交所成功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

至此,李小加被譽為在任上推出港交所史上最重要與最多項改革的行政總裁。

以上多項改革措施中,最為外界所稱道的莫過於打破“同股不同權”的上市限制,這一改革被市場人士視為25年來港交所意義最為重大的上市制度改革,直接幫助港交所取得了2018年全球IPO募資額第一的好成績。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李小加在港交所2018年業績溝通會現場

在科創板推出前,採用VIE架構的內地企業若要在A股上市,就必須先拆除VIE,再參加漫長的審核排隊,困難重重。香港本來可以成為這些企業上市地點的第一選擇,但由於此前港交所對同股不同權公司的限制,導致這類企業只能放棄香港,轉而尋找其它上市地點。

受允許“同股不同權”政策的激勵,港股在2018年迎來了一個內地科技股上市高峰期。小米、美團、映客等都選擇赴港上市。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2018年在港上市的新經濟公司數量達到14家

對於曾經的心病阿里巴巴,李小加信心滿滿的在採訪中表示,“阿里百分之百會回來,只是時間長短問題。將來‘北水’可以通過互聯互通機制買阿里的股票了,也許就是阿里回來的一天。”他這裡說的“北水”,與“滬港通”、“深港通”不無關係。

李小加的判斷很快被印證:今年五月,據媒體報道,阿里巴巴計劃在香港進行第二次上市。

除了大力推動香港上市體制的改革與發展之外,李小加還致力於通過互聯互通交易機制的創新來改善香港的市場結構,尋求全方位強化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的角色,以維持香港的競爭力和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為推出“滬港通”等互聯互通機制,李小加經歷了繁複的談判過程

在李小加所著的《互聯互通的金融大時代》中,他表示,優化盈利、股權結構等核心領域的上市標準,積極擁抱全球新經濟發展大潮,是港交所的不二選擇。對香港而言,丟掉一兩家上市公司可能不是什麼大事(2014年,港交所錯失阿里巴巴上市),但丟掉整整一代創新型科技公司就是大事,錯失這一代新經濟公司更是一大遺憾。

九年過去,李小加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能力,最初有關他缺乏經驗、水土不服的質疑早已消散,依靠此前在美林、摩根大通的豐富經歷,以及勤奮、進取的人生信條,李小加完成了人生的第四次華麗轉型。

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正在推動“世紀聯姻”的李小加如果追憶過往,大概也會感嘆命運的神奇。

十幾歲在海上石油鑽井平臺上當工人的青年李小加恐怕想不到,多年以後,自己會成為香港中環最有權勢的銀行家之一。

但回顧李小加的傳奇人生——其總能在命運的關鍵時刻抓住機會並傾盡全力——便不難明白,他能取得如今成就,絕非偶然。

祖籍東北的李小加,1961年在北京出生,青少年時期隨支邊的父母在甘肅長大。受時代大環境影響,完成初中學業後他進入石油技校,畢業後便順理成章成為一名石油工人,在渤海灣的採油鑽塔上工作,茫茫海面上,16歲的李小加與十多個和他一樣的青壯年住在一個屋裡,生活單調而乏味。

命運的齒輪此時已在悄然轉動——在枯燥的生活環境中,絕大多數青年小夥消磨時間的方式是抽菸、喝酒、閒聊,但李小加不同,他將背單詞、學英語作為對抗無聊的方式,這種“休閒活動”不論在哪個時代聽起來似乎都有些匪夷所思。

自學成為他改變命運走向的第一步,併為他今後的華麗轉身打下基礎。

恢復高考後,持續自學的李小加順利被廈門大學錄取,主修英國語言文學專業。在大學期間他遇到了相伴一生的妻子,畢業後順利進入剛創刊不久的國家級英文報紙《中國日報》成為一名記者。

或許是因為記者這個職業可以接收到最前沿訊息,在中國正興起出國留學熱潮時,李小加拉著新婚燕爾的妻子開始一起申請美國大學,而最終他們選擇了並不是最中意的亞拉巴馬大學,原因是隻有這所大學可以同時錄取他和妻子,並給兩人提供獎學金。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1986年,25歲的李小加帶著僅有的40美元,踏上了赴美求學的路途。

回顧往昔,李小加總會感謝時代:“那時其他選擇比起我所做的選擇差多了,所以幾乎是毫無選擇地走上了目前這條路。比如我大學畢業的時候能進到北京的中國日報社,那想都不想就進去了。後來有機會拿獎學金到美國去讀書,那也是幾乎不用考慮的選擇。儘管將來幹什麼、是不是一定要去幹什麼,其實並不知道。”

沒有選擇的選擇,讓李小加一步步走入瞭如今的職業軌道中。

留學期間,李小加仍主修新聞學專業,但身為中國人,即便成績優異也很難在美國新聞界找到一份好工作。拿到學位後,李小加在學校所在的小鎮報社找到一份工作,但一個月不到600美元的收入完全不夠生活。思來想去,他準備轉行,而轉行的前提依然是要掌握另一門知識。

最終李小加選擇了法律專業,他向多所大學遞交了申請,並收到了多份offer,出於經濟原因,他準備選擇學費最便宜的印第安那州的大學。

就在此時,幸運之神再次降臨,向哥大寫信表明自己不去之後,成績優異的李小加接到了哥大一位教授打來的電話,當教授得知李小加是因為學費問題放棄哥大後,他答應給李小加讀法律系博士學位的全額獎學金,另外還有一年15000美元的生活費。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恩師愛德華教授

“他真是我的恩師,在關鍵時刻給我機會,改變我的一生。要不我現在就在加州某地做移民律師,幫助中國餐館的工人做綠卡申請了。”李小加非常感激這位老師帶給自己的機遇,以至於在後來有一定實力後,李小加還專門為這位教授成立了愛德華教授終身基金,讓哥大資助像自己當年一樣的人。

進入哥大的李小加成績依然優異,而這個成績也為他帶來了進入美國著名律所的實習機會。憑藉在實習時的出色表現,畢業後他進入華爾街最大的Davis Polk&Wardwell律師事務所,負責證券及兼併與收購。由於律師工作與金融、證券行業的高關聯度,李小加在主導中國財政部首次面向海外發債的這個案子裡與發債的主承銷商美林集團合作,並因此得到美林集團的賞識,受美林的邀請,李小加在1994年從律所轉向投行。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加入美林後不久,李小加被派回中國,和同樣得到美林器重的中國同事一道,幫助美林拓展中國市場。由此,李小加與一幫年齡相仿且都有美國留學背景的佼佼者一起,成為中國的第一代國際投行家,一起扮演了推動中國經濟對話國際資本市場的核心角色。

至此,李小加的人生開始起飛。

加入美林的第五年,李小加正式成為美林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兼總裁,全面負責中國方面業務。在美林工作的九年裡,李小加牽頭完成了中海油、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多個國有企業以及天津發展、江西銅業、鳳凰衛視等大型企業的IPO發行及債券融資項目,顯赫戰績使其成為了業內頗具聲望的代表人物。

2003年,因為“想要做一些新鮮事”,以及注重長線投資的理念,李小加決定加盟摩根大通擔任其中國區主席兼法人總裁,他的跳槽被認為將改變外資投行的中國棋局,事實最後印證了這一判斷。

彼時,摩根大通在中國市場的投行業務沒有什麼進展,李小加加入後,依靠團隊和業務重振,使得摩根大通在中國市場異軍突起——據Dealogic數據,在2006年的中國股票交易賬簿管理人名單上,摩根大通的排名從11位躍升至第3,成功超越摩根士丹利和老東家美林證券。在中國IPO市場,讓摩根大通從沒有存在感到成為市場舉足輕重的玩家,李小加只花了三年。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美林、摩根大通的職業經歷讓李小加成為了在中美兩國都知名的投行家,但他的職業生涯並沒有止步不前。

2009年,48歲的李小加再次選擇第四次“華麗轉身”,離開摩根大通成為香港交易所集團新一任的行政總裁。

在媒體報道中,港交所是以千萬年薪挖角,而在李小加自己的視角里,轉換職業賽道是出於“錢賺夠了要回饋社會”的初心,實際上,港交所的千萬薪資與曾經在投行以億計算的收入根本無法相提並論。要知道,李小加來到香港後住在張國榮位於港島南區龜背灣的舊居里,這幢房屋在1997年以6800萬元賣出,2011年買入的價格是1.35億。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從16歲到48歲,李小加稱自己一直都在拼命地趕,接手港交所行政總裁這一職位,在他看來已經是可以慢下腳步、留出時間享受生活的工作了。但加入港交所的李小加並沒有過上想象中“慢下腳步、享受生活”的日子,恰恰相反,在其治下的港交所,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變革。

李小加的另一面

職業原因,公開場合出現的李小加總是西服加身,許多照片中,他通常是一臉嚴肅的表情,但稍作了解便不難發現,終日與數字、規則打交道、操盤著經濟社會裡最複雜交易的銀行家李小加,骨子裡有一股北京人詼諧、幽默的勁兒。

2018年初,有關獨角獸上市綠色通道的討論攪動了資本圈、科技圈的一池春水,在該年3月底舉行的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綠色通道”也成為與會嘉賓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主論壇上,李小加發表主題演講,以“王老五尋親記”的故事,將複雜的市場規則進行了一次生動的講解。

“上市公司就是王老五,投資者好比是新娘,監管者是岳父,岳母就是政府、媒體、專家和眾多吃瓜群眾。”淺顯易懂的比喻,將需要用論文才能寫清楚的問題講明白,而且讓現場聽眾都聽得懂。(演講原文見《李小加:獨角獸與王老五》)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李小加在2018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上發表演講

大會議程原計劃在李小加30分鐘的演講後設置茶歇環節,但在李小加侃侃而談中延遲了20分鐘,為了讓流程按時有序進行,官方取消了茶歇環節。由於演講時間被嚴重壓縮,之後上臺發言的馬化騰直言,“小加的演講實在太精彩了,我只能長話短說了!”

而論壇主持人、數字中國聯合會主席、小靈通之父吳鷹也表示,“為了不錯過小加的演講,我憋著一直沒敢去廁所,終於說完了,各位我需要先去一下廁所”,這小小的插曲惹來臺下企業家陣陣歡笑聲。

漢能投資CEO陳宏在會後與媒體交流時透露,李小加生性幽默,一幫老友相聚時經常把人逗得哈哈大笑,只是由於職業原因,公眾場合會收斂個性。

能用大眾通俗易懂的比喻將複雜市場上市機制和監管差異說清楚,舉重若輕的背後是李小加深厚專業功底的體現,能做到世界級金融機構高管,李小加身上有許多為人稱道的特點。

摩根大通亞太區主席白瑞甫曾花費一年多時間說服李小加到摩根大通擔任要職。在回答為什麼要用這麼大的力氣時,白瑞甫說,他和摩根大通都十分看好李小加的“人格魅力、做生意的正確方法,以及他表現出的誠實。”

在識人、用人方面,李小加有自己獨特的方法論:善用他人之長,善容他人之短。他喜歡不是全才但具有相當特長的人,還喜歡用別人不看好的人才,有些做法在外人看來甚至不可思議。在摩根大通擔任中國區主席期間,團隊中居然有好幾位基本上聽不懂、也不會說英語的“土”人才。李小加解釋,這樣做一來人才被挖走的可能性很小,二來大家優勢互補,強烈需要彼此,各個成員的謙卑、進取之心也更容易養成。

與幽默個性伴行的是李小加對待人生的豁達態度,面對投行負責人、港交所總裁這樣富有挑戰性的工作,李小加往往還能夠保持平和的心態。他曾表示,“我不覺得事業上的挑戰有什麼痛苦和壓力,因為我從來都只是贏多少,沒有輸多少。一方面,每天都有新的收穫;另一方面,即使失敗也會收穫經驗,不必去痛苦。因為我是從什麼都沒有走到今天來,已經擁有很多了。”

2008年,在接受母校記者採訪時,李小加不厭其煩地為來訪者介紹國外投資銀行的運作和結構,甚至還畫起了示意圖,有著老派人的耐心和謙卑。

揭祕港交所掌門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中環銀行家

個性的養成除了天然,與李小加的人生經歷也息息相關。

曾經鑽井平臺工人的職業經歷、留學期間的巨大文化衝擊、勤奮好學的特性帶來的回報,共同塑造著這位60後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回憶曾經在美求學的日子,李小加總是快樂大於痛苦:“我的留學生活艱苦但很有樂趣,我自己覺得比現在的留學生樂趣高多了。我們到美國的時候,國內的發展還很差,機會很少。所以到了美國覺得一切都很好,連自己都有一種蒸蒸日上的感覺,心情非常好、非常充實。現在的學生不一樣了:鬱悶。因為國內什麼都有了,出國的留學生有的是錢,什麼都見過了。到美國見到的都是不好的,心很高,心很急。帶著很多的錢,發現美國人也很窮,美國人也很笨,美國人也很無知。美國有的,國內都有;國內有的很多美國還沒有。所以現在留學不像我們那會兒。那時很好,真的很好。”

李小加曾表示,三個兒子是他人生最大的成就,妻子則是對他影響最大的一個人。在談及家庭時,這位“霸道總裁”的眼神裡也會多出幾分柔情與蜜意。

他與妻子當年赴美留學時,經濟異常困窘,生活相當艱苦。幾乎每個週末,他都會和留學生們串在一起去“淘寶”;因為沒錢買新車又必須有車,他還和大家“苦中作樂”輪流修車;口袋裡沒幾分錢,他就邊讀書邊洗碗幫補生計,在外漂泊五、六年間也沒見過父母一面。

但李小加絲毫不把這些作為苦難來看待,反而感到慶幸。

正是因為體驗過苦難,對待現時的機遇,李小加才會格外感激,“我們真是應該感謝那個時代。因為國內太苦,我們走出去以後才會把別人看起來很苦的事情當成很幸福,我們才義無反顧、刻苦上進。”

時代造就了李小加,李小加也希望能夠盡力回饋時代。

在港交所的微信公眾號中,李小加會不定期發佈自己撰寫的“網誌”,最新發出的網誌與港交所倫交所併購有關,李小加在網誌中詳述了此項舉動可能帶來的正面影響,他同時表示,在國際形勢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目前也許不是進行鉅額跨境交易的最佳時機,而擺在面前的現實是時不我待。

“總而言之,今天是嘗試的開始。我們會盡最大的努力,爭取實現這一千載難逢的跨國聯姻。”

正如李小加在一次採訪中所述:“在港交所這樣的位置上,你要不去想你是對不起這個時代的,因為這個時代、這個大潮給我們造就了這麼多的機會,而你在這樣一個位置上,是能夠做出一點事情來促進大家共同、市場往前走。”

李小加的新徵途,又開始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