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香港廢青與內地「搶人大戰」


01

最近和一位香港某報特約評論員聊天,討論的主題主要包括兩方面——「香港廢青」和「搶人大戰」。這位評論員說:

「如今香港廢青這一代,已不知是香港崛起後的第幾代了。縱然被高房價壓迫,但身上早已失掉了他們父輩們初到香港的打拼精神。」

香港曾是一個流動社會,一個移民城市。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香港先後經歷了四次移民潮:第一波:1851~1864年,為避免太平天國之亂逃港;第二波:1938~1939,為避抗戰逃港;第三波:為避內戰逃港;第四波:解放後至文革結束。

尤其是第三、四波移民潮,被稱之為香港的“嬰兒潮”一代。

二戰結束後,香港人口是50萬,到1953年已達250萬,僅1949年就增加了近80萬人。在隨後的十來年,出生人口也達到了高峰,用香港作家陳冠中的話說,像舊式的可樂瓶一樣,開始還是窄窄的,後來就膨脹了。

所以,透過這個維度來看,你會發現——

如今在香港街頭鬧事的那群「廢青們」,他們的上一代或上上一代,大都是來自於那些移民香港的內地人,只因他們更聰明、更投機,更善於在夾縫中求生存。總而言之,他們一群求生欲、優越感都極強的國人。

網上有人一語成讖:

香港人從來沒和侵略者大規模拼過命,面對英國殖民者、面對日本侵略者,都沒有拿出這種魚死網破的“勇武”,現在面對中國人自己的政府,恨不得同歸於盡。

02

香港的經濟,貌似繁華,實則空洞,背後隱藏著巨大的隱患。

二戰後,香港迎來國際產業分工的歷史機遇,六七十年代經濟便得以騰飛,進入「前店後廠」的工業出口時代。在這個時代,個人通過奮鬥可以輕鬆躋身精英階層,香港中產階級迅速崛起。

"


香港廢青與內地「搶人大戰」


01

最近和一位香港某報特約評論員聊天,討論的主題主要包括兩方面——「香港廢青」和「搶人大戰」。這位評論員說:

「如今香港廢青這一代,已不知是香港崛起後的第幾代了。縱然被高房價壓迫,但身上早已失掉了他們父輩們初到香港的打拼精神。」

香港曾是一個流動社會,一個移民城市。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香港先後經歷了四次移民潮:第一波:1851~1864年,為避免太平天國之亂逃港;第二波:1938~1939,為避抗戰逃港;第三波:為避內戰逃港;第四波:解放後至文革結束。

尤其是第三、四波移民潮,被稱之為香港的“嬰兒潮”一代。

二戰結束後,香港人口是50萬,到1953年已達250萬,僅1949年就增加了近80萬人。在隨後的十來年,出生人口也達到了高峰,用香港作家陳冠中的話說,像舊式的可樂瓶一樣,開始還是窄窄的,後來就膨脹了。

所以,透過這個維度來看,你會發現——

如今在香港街頭鬧事的那群「廢青們」,他們的上一代或上上一代,大都是來自於那些移民香港的內地人,只因他們更聰明、更投機,更善於在夾縫中求生存。總而言之,他們一群求生欲、優越感都極強的國人。

網上有人一語成讖:

香港人從來沒和侵略者大規模拼過命,面對英國殖民者、面對日本侵略者,都沒有拿出這種魚死網破的“勇武”,現在面對中國人自己的政府,恨不得同歸於盡。

02

香港的經濟,貌似繁華,實則空洞,背後隱藏著巨大的隱患。

二戰後,香港迎來國際產業分工的歷史機遇,六七十年代經濟便得以騰飛,進入「前店後廠」的工業出口時代。在這個時代,個人通過奮鬥可以輕鬆躋身精英階層,香港中產階級迅速崛起。

香港廢青與內地「搶人大戰」

香港街頭,來自視覺中國

改革開放後,香港開始經歷了兩輪經濟發展的衰落期。

第一輪是香港正值產業升級之際,將產業全部轉移到內地。2007年,香港工業佔GDP總值不足7%。同為全球金融中心的新加坡,這一比值則高達23.5%;第二輪則是內地金融、物流等其它高端服務業發展迅猛,對香港的巨大沖擊和替代效應。

在這種此消彼長的發展過程中,香港經濟穩定性開始大幅下滑,經濟所發揮的社會上升性系統功能逐漸式微,與「前店後廠」時代相比,屌絲逆襲的概率幾乎降至冰點,也產生了大批超脫於本地社會、服務於跨國公司的「離地中產」

同時,香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一出校門便邁進了貧窮的行列。

此外,上世紀80年代初,英殖民當局取消了移民政策,保留了「抵壘」政策到最後,這意味著一個英雄時代的結束、一個大移民時代的結束。

2006年2月23日,香港推出《香港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但截至2013年11月30日,7年間僅有2646人獲配香港優才計劃名額,其中又僅有1600人入境在港居留。2019年,香港優才計劃獲批人數僅為158人,數量少的可憐。

「優才計劃」推出14年來,入境在港居住人數預計少於3000人,這連內地一二線城市某些網紅樓盤的搖號人數的零頭,都夠不著。

03

比起香港「優才計劃」如奢侈品店般的高冷風,內地一二線城市的「搶人大戰」則煥發出一種超級大賣場的白領風、中產階級風。

進入2019年,各大城市搶人大戰趨勢依舊沒有停止,仍然處於激烈競爭角逐的狀態,以我重點關注的寧波和杭州兩城為例。

2019年7月25日,寧波市政府辦公廳出臺《關於進一步放寬我市戶口准入條件的通知》,通知在早前出臺的落戶新政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寧波的戶口遷移政策,放開、放寬重點群體落戶限制。具體如下——

①凡畢業15年內的普通高校、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都可先落戶再就業;②繳納3年社保即可落戶;③同一社區租滿5年即可落戶;④老年父母可無條件隨子女落戶;⑤創業繳稅或社保繳納三年以上,購買40年產權公寓,可落集體戶。

2018年,寧波外來人口流入近20萬,躋身「2018年人口流入十強城市」榜單,位居第十;同年的杭州,人口流入達33.8萬,位居第四,僅次於深圳、廣州、西安,但人才淨流量排名全國第一。

"


香港廢青與內地「搶人大戰」


01

最近和一位香港某報特約評論員聊天,討論的主題主要包括兩方面——「香港廢青」和「搶人大戰」。這位評論員說:

「如今香港廢青這一代,已不知是香港崛起後的第幾代了。縱然被高房價壓迫,但身上早已失掉了他們父輩們初到香港的打拼精神。」

香港曾是一個流動社會,一個移民城市。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香港先後經歷了四次移民潮:第一波:1851~1864年,為避免太平天國之亂逃港;第二波:1938~1939,為避抗戰逃港;第三波:為避內戰逃港;第四波:解放後至文革結束。

尤其是第三、四波移民潮,被稱之為香港的“嬰兒潮”一代。

二戰結束後,香港人口是50萬,到1953年已達250萬,僅1949年就增加了近80萬人。在隨後的十來年,出生人口也達到了高峰,用香港作家陳冠中的話說,像舊式的可樂瓶一樣,開始還是窄窄的,後來就膨脹了。

所以,透過這個維度來看,你會發現——

如今在香港街頭鬧事的那群「廢青們」,他們的上一代或上上一代,大都是來自於那些移民香港的內地人,只因他們更聰明、更投機,更善於在夾縫中求生存。總而言之,他們一群求生欲、優越感都極強的國人。

網上有人一語成讖:

香港人從來沒和侵略者大規模拼過命,面對英國殖民者、面對日本侵略者,都沒有拿出這種魚死網破的“勇武”,現在面對中國人自己的政府,恨不得同歸於盡。

02

香港的經濟,貌似繁華,實則空洞,背後隱藏著巨大的隱患。

二戰後,香港迎來國際產業分工的歷史機遇,六七十年代經濟便得以騰飛,進入「前店後廠」的工業出口時代。在這個時代,個人通過奮鬥可以輕鬆躋身精英階層,香港中產階級迅速崛起。

香港廢青與內地「搶人大戰」

香港街頭,來自視覺中國

改革開放後,香港開始經歷了兩輪經濟發展的衰落期。

第一輪是香港正值產業升級之際,將產業全部轉移到內地。2007年,香港工業佔GDP總值不足7%。同為全球金融中心的新加坡,這一比值則高達23.5%;第二輪則是內地金融、物流等其它高端服務業發展迅猛,對香港的巨大沖擊和替代效應。

在這種此消彼長的發展過程中,香港經濟穩定性開始大幅下滑,經濟所發揮的社會上升性系統功能逐漸式微,與「前店後廠」時代相比,屌絲逆襲的概率幾乎降至冰點,也產生了大批超脫於本地社會、服務於跨國公司的「離地中產」

同時,香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一出校門便邁進了貧窮的行列。

此外,上世紀80年代初,英殖民當局取消了移民政策,保留了「抵壘」政策到最後,這意味著一個英雄時代的結束、一個大移民時代的結束。

2006年2月23日,香港推出《香港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但截至2013年11月30日,7年間僅有2646人獲配香港優才計劃名額,其中又僅有1600人入境在港居留。2019年,香港優才計劃獲批人數僅為158人,數量少的可憐。

「優才計劃」推出14年來,入境在港居住人數預計少於3000人,這連內地一二線城市某些網紅樓盤的搖號人數的零頭,都夠不著。

03

比起香港「優才計劃」如奢侈品店般的高冷風,內地一二線城市的「搶人大戰」則煥發出一種超級大賣場的白領風、中產階級風。

進入2019年,各大城市搶人大戰趨勢依舊沒有停止,仍然處於激烈競爭角逐的狀態,以我重點關注的寧波和杭州兩城為例。

2019年7月25日,寧波市政府辦公廳出臺《關於進一步放寬我市戶口准入條件的通知》,通知在早前出臺的落戶新政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寧波的戶口遷移政策,放開、放寬重點群體落戶限制。具體如下——

①凡畢業15年內的普通高校、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都可先落戶再就業;②繳納3年社保即可落戶;③同一社區租滿5年即可落戶;④老年父母可無條件隨子女落戶;⑤創業繳稅或社保繳納三年以上,購買40年產權公寓,可落集體戶。

2018年,寧波外來人口流入近20萬,躋身「2018年人口流入十強城市」榜單,位居第十;同年的杭州,人口流入達33.8萬,位居第四,僅次於深圳、廣州、西安,但人才淨流量排名全國第一。

香港廢青與內地「搶人大戰」

再來看看杭州最新搶人大招:直接送錢。

2019年8月5日,杭州市人才服務局發佈了《關於暫緩受理部分畢業生生活補貼申請的公告》,對目前杭州市應屆高學歷畢業生生活補貼政策做出相應調整,補貼標準由碩士2萬元、博士3萬元調整為本科1萬元、碩士3萬元、博士5萬元。

可見,杭州對於人才的飢渴程度。


"


香港廢青與內地「搶人大戰」


01

最近和一位香港某報特約評論員聊天,討論的主題主要包括兩方面——「香港廢青」和「搶人大戰」。這位評論員說:

「如今香港廢青這一代,已不知是香港崛起後的第幾代了。縱然被高房價壓迫,但身上早已失掉了他們父輩們初到香港的打拼精神。」

香港曾是一個流動社會,一個移民城市。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香港先後經歷了四次移民潮:第一波:1851~1864年,為避免太平天國之亂逃港;第二波:1938~1939,為避抗戰逃港;第三波:為避內戰逃港;第四波:解放後至文革結束。

尤其是第三、四波移民潮,被稱之為香港的“嬰兒潮”一代。

二戰結束後,香港人口是50萬,到1953年已達250萬,僅1949年就增加了近80萬人。在隨後的十來年,出生人口也達到了高峰,用香港作家陳冠中的話說,像舊式的可樂瓶一樣,開始還是窄窄的,後來就膨脹了。

所以,透過這個維度來看,你會發現——

如今在香港街頭鬧事的那群「廢青們」,他們的上一代或上上一代,大都是來自於那些移民香港的內地人,只因他們更聰明、更投機,更善於在夾縫中求生存。總而言之,他們一群求生欲、優越感都極強的國人。

網上有人一語成讖:

香港人從來沒和侵略者大規模拼過命,面對英國殖民者、面對日本侵略者,都沒有拿出這種魚死網破的“勇武”,現在面對中國人自己的政府,恨不得同歸於盡。

02

香港的經濟,貌似繁華,實則空洞,背後隱藏著巨大的隱患。

二戰後,香港迎來國際產業分工的歷史機遇,六七十年代經濟便得以騰飛,進入「前店後廠」的工業出口時代。在這個時代,個人通過奮鬥可以輕鬆躋身精英階層,香港中產階級迅速崛起。

香港廢青與內地「搶人大戰」

香港街頭,來自視覺中國

改革開放後,香港開始經歷了兩輪經濟發展的衰落期。

第一輪是香港正值產業升級之際,將產業全部轉移到內地。2007年,香港工業佔GDP總值不足7%。同為全球金融中心的新加坡,這一比值則高達23.5%;第二輪則是內地金融、物流等其它高端服務業發展迅猛,對香港的巨大沖擊和替代效應。

在這種此消彼長的發展過程中,香港經濟穩定性開始大幅下滑,經濟所發揮的社會上升性系統功能逐漸式微,與「前店後廠」時代相比,屌絲逆襲的概率幾乎降至冰點,也產生了大批超脫於本地社會、服務於跨國公司的「離地中產」

同時,香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一出校門便邁進了貧窮的行列。

此外,上世紀80年代初,英殖民當局取消了移民政策,保留了「抵壘」政策到最後,這意味著一個英雄時代的結束、一個大移民時代的結束。

2006年2月23日,香港推出《香港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但截至2013年11月30日,7年間僅有2646人獲配香港優才計劃名額,其中又僅有1600人入境在港居留。2019年,香港優才計劃獲批人數僅為158人,數量少的可憐。

「優才計劃」推出14年來,入境在港居住人數預計少於3000人,這連內地一二線城市某些網紅樓盤的搖號人數的零頭,都夠不著。

03

比起香港「優才計劃」如奢侈品店般的高冷風,內地一二線城市的「搶人大戰」則煥發出一種超級大賣場的白領風、中產階級風。

進入2019年,各大城市搶人大戰趨勢依舊沒有停止,仍然處於激烈競爭角逐的狀態,以我重點關注的寧波和杭州兩城為例。

2019年7月25日,寧波市政府辦公廳出臺《關於進一步放寬我市戶口准入條件的通知》,通知在早前出臺的落戶新政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寧波的戶口遷移政策,放開、放寬重點群體落戶限制。具體如下——

①凡畢業15年內的普通高校、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都可先落戶再就業;②繳納3年社保即可落戶;③同一社區租滿5年即可落戶;④老年父母可無條件隨子女落戶;⑤創業繳稅或社保繳納三年以上,購買40年產權公寓,可落集體戶。

2018年,寧波外來人口流入近20萬,躋身「2018年人口流入十強城市」榜單,位居第十;同年的杭州,人口流入達33.8萬,位居第四,僅次於深圳、廣州、西安,但人才淨流量排名全國第一。

香港廢青與內地「搶人大戰」

再來看看杭州最新搶人大招:直接送錢。

2019年8月5日,杭州市人才服務局發佈了《關於暫緩受理部分畢業生生活補貼申請的公告》,對目前杭州市應屆高學歷畢業生生活補貼政策做出相應調整,補貼標準由碩士2萬元、博士3萬元調整為本科1萬元、碩士3萬元、博士5萬元。

可見,杭州對於人才的飢渴程度。


香港廢青與內地「搶人大戰」


04

自2018年首輪搶人大戰至今,已近兩年。

從最初以西安、成都、天津等城市的零門檻落戶——在校生落戶、線上落戶、租房落戶,到以杭州、深圳、廣州、南京、寧波為代表的低門檻落戶——繳納社保直接落戶、往屆畢業生40歲以內可落戶、租金補貼等,再到如今真金白銀搶人,各種眼花繚亂的「搶人大招」已漸成為中國一二線城市的頭號戰略。


"


香港廢青與內地「搶人大戰」


01

最近和一位香港某報特約評論員聊天,討論的主題主要包括兩方面——「香港廢青」和「搶人大戰」。這位評論員說:

「如今香港廢青這一代,已不知是香港崛起後的第幾代了。縱然被高房價壓迫,但身上早已失掉了他們父輩們初到香港的打拼精神。」

香港曾是一個流動社會,一個移民城市。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香港先後經歷了四次移民潮:第一波:1851~1864年,為避免太平天國之亂逃港;第二波:1938~1939,為避抗戰逃港;第三波:為避內戰逃港;第四波:解放後至文革結束。

尤其是第三、四波移民潮,被稱之為香港的“嬰兒潮”一代。

二戰結束後,香港人口是50萬,到1953年已達250萬,僅1949年就增加了近80萬人。在隨後的十來年,出生人口也達到了高峰,用香港作家陳冠中的話說,像舊式的可樂瓶一樣,開始還是窄窄的,後來就膨脹了。

所以,透過這個維度來看,你會發現——

如今在香港街頭鬧事的那群「廢青們」,他們的上一代或上上一代,大都是來自於那些移民香港的內地人,只因他們更聰明、更投機,更善於在夾縫中求生存。總而言之,他們一群求生欲、優越感都極強的國人。

網上有人一語成讖:

香港人從來沒和侵略者大規模拼過命,面對英國殖民者、面對日本侵略者,都沒有拿出這種魚死網破的“勇武”,現在面對中國人自己的政府,恨不得同歸於盡。

02

香港的經濟,貌似繁華,實則空洞,背後隱藏著巨大的隱患。

二戰後,香港迎來國際產業分工的歷史機遇,六七十年代經濟便得以騰飛,進入「前店後廠」的工業出口時代。在這個時代,個人通過奮鬥可以輕鬆躋身精英階層,香港中產階級迅速崛起。

香港廢青與內地「搶人大戰」

香港街頭,來自視覺中國

改革開放後,香港開始經歷了兩輪經濟發展的衰落期。

第一輪是香港正值產業升級之際,將產業全部轉移到內地。2007年,香港工業佔GDP總值不足7%。同為全球金融中心的新加坡,這一比值則高達23.5%;第二輪則是內地金融、物流等其它高端服務業發展迅猛,對香港的巨大沖擊和替代效應。

在這種此消彼長的發展過程中,香港經濟穩定性開始大幅下滑,經濟所發揮的社會上升性系統功能逐漸式微,與「前店後廠」時代相比,屌絲逆襲的概率幾乎降至冰點,也產生了大批超脫於本地社會、服務於跨國公司的「離地中產」

同時,香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一出校門便邁進了貧窮的行列。

此外,上世紀80年代初,英殖民當局取消了移民政策,保留了「抵壘」政策到最後,這意味著一個英雄時代的結束、一個大移民時代的結束。

2006年2月23日,香港推出《香港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但截至2013年11月30日,7年間僅有2646人獲配香港優才計劃名額,其中又僅有1600人入境在港居留。2019年,香港優才計劃獲批人數僅為158人,數量少的可憐。

「優才計劃」推出14年來,入境在港居住人數預計少於3000人,這連內地一二線城市某些網紅樓盤的搖號人數的零頭,都夠不著。

03

比起香港「優才計劃」如奢侈品店般的高冷風,內地一二線城市的「搶人大戰」則煥發出一種超級大賣場的白領風、中產階級風。

進入2019年,各大城市搶人大戰趨勢依舊沒有停止,仍然處於激烈競爭角逐的狀態,以我重點關注的寧波和杭州兩城為例。

2019年7月25日,寧波市政府辦公廳出臺《關於進一步放寬我市戶口准入條件的通知》,通知在早前出臺的落戶新政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寧波的戶口遷移政策,放開、放寬重點群體落戶限制。具體如下——

①凡畢業15年內的普通高校、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都可先落戶再就業;②繳納3年社保即可落戶;③同一社區租滿5年即可落戶;④老年父母可無條件隨子女落戶;⑤創業繳稅或社保繳納三年以上,購買40年產權公寓,可落集體戶。

2018年,寧波外來人口流入近20萬,躋身「2018年人口流入十強城市」榜單,位居第十;同年的杭州,人口流入達33.8萬,位居第四,僅次於深圳、廣州、西安,但人才淨流量排名全國第一。

香港廢青與內地「搶人大戰」

再來看看杭州最新搶人大招:直接送錢。

2019年8月5日,杭州市人才服務局發佈了《關於暫緩受理部分畢業生生活補貼申請的公告》,對目前杭州市應屆高學歷畢業生生活補貼政策做出相應調整,補貼標準由碩士2萬元、博士3萬元調整為本科1萬元、碩士3萬元、博士5萬元。

可見,杭州對於人才的飢渴程度。


香港廢青與內地「搶人大戰」


04

自2018年首輪搶人大戰至今,已近兩年。

從最初以西安、成都、天津等城市的零門檻落戶——在校生落戶、線上落戶、租房落戶,到以杭州、深圳、廣州、南京、寧波為代表的低門檻落戶——繳納社保直接落戶、往屆畢業生40歲以內可落戶、租金補貼等,再到如今真金白銀搶人,各種眼花繚亂的「搶人大招」已漸成為中國一二線城市的頭號戰略。


香港廢青與內地「搶人大戰」


有人說,「搶人大戰」的背後,就是為了給房地產接盤。

說是,但其實也不是,從香港的崛起到如今黯淡,我們能清晰地感知到,外來人口對一座城市的繁榮有著怎樣強大的推動作用。


"


香港廢青與內地「搶人大戰」


01

最近和一位香港某報特約評論員聊天,討論的主題主要包括兩方面——「香港廢青」和「搶人大戰」。這位評論員說:

「如今香港廢青這一代,已不知是香港崛起後的第幾代了。縱然被高房價壓迫,但身上早已失掉了他們父輩們初到香港的打拼精神。」

香港曾是一個流動社會,一個移民城市。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香港先後經歷了四次移民潮:第一波:1851~1864年,為避免太平天國之亂逃港;第二波:1938~1939,為避抗戰逃港;第三波:為避內戰逃港;第四波:解放後至文革結束。

尤其是第三、四波移民潮,被稱之為香港的“嬰兒潮”一代。

二戰結束後,香港人口是50萬,到1953年已達250萬,僅1949年就增加了近80萬人。在隨後的十來年,出生人口也達到了高峰,用香港作家陳冠中的話說,像舊式的可樂瓶一樣,開始還是窄窄的,後來就膨脹了。

所以,透過這個維度來看,你會發現——

如今在香港街頭鬧事的那群「廢青們」,他們的上一代或上上一代,大都是來自於那些移民香港的內地人,只因他們更聰明、更投機,更善於在夾縫中求生存。總而言之,他們一群求生欲、優越感都極強的國人。

網上有人一語成讖:

香港人從來沒和侵略者大規模拼過命,面對英國殖民者、面對日本侵略者,都沒有拿出這種魚死網破的“勇武”,現在面對中國人自己的政府,恨不得同歸於盡。

02

香港的經濟,貌似繁華,實則空洞,背後隱藏著巨大的隱患。

二戰後,香港迎來國際產業分工的歷史機遇,六七十年代經濟便得以騰飛,進入「前店後廠」的工業出口時代。在這個時代,個人通過奮鬥可以輕鬆躋身精英階層,香港中產階級迅速崛起。

香港廢青與內地「搶人大戰」

香港街頭,來自視覺中國

改革開放後,香港開始經歷了兩輪經濟發展的衰落期。

第一輪是香港正值產業升級之際,將產業全部轉移到內地。2007年,香港工業佔GDP總值不足7%。同為全球金融中心的新加坡,這一比值則高達23.5%;第二輪則是內地金融、物流等其它高端服務業發展迅猛,對香港的巨大沖擊和替代效應。

在這種此消彼長的發展過程中,香港經濟穩定性開始大幅下滑,經濟所發揮的社會上升性系統功能逐漸式微,與「前店後廠」時代相比,屌絲逆襲的概率幾乎降至冰點,也產生了大批超脫於本地社會、服務於跨國公司的「離地中產」

同時,香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一出校門便邁進了貧窮的行列。

此外,上世紀80年代初,英殖民當局取消了移民政策,保留了「抵壘」政策到最後,這意味著一個英雄時代的結束、一個大移民時代的結束。

2006年2月23日,香港推出《香港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但截至2013年11月30日,7年間僅有2646人獲配香港優才計劃名額,其中又僅有1600人入境在港居留。2019年,香港優才計劃獲批人數僅為158人,數量少的可憐。

「優才計劃」推出14年來,入境在港居住人數預計少於3000人,這連內地一二線城市某些網紅樓盤的搖號人數的零頭,都夠不著。

03

比起香港「優才計劃」如奢侈品店般的高冷風,內地一二線城市的「搶人大戰」則煥發出一種超級大賣場的白領風、中產階級風。

進入2019年,各大城市搶人大戰趨勢依舊沒有停止,仍然處於激烈競爭角逐的狀態,以我重點關注的寧波和杭州兩城為例。

2019年7月25日,寧波市政府辦公廳出臺《關於進一步放寬我市戶口准入條件的通知》,通知在早前出臺的落戶新政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寧波的戶口遷移政策,放開、放寬重點群體落戶限制。具體如下——

①凡畢業15年內的普通高校、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都可先落戶再就業;②繳納3年社保即可落戶;③同一社區租滿5年即可落戶;④老年父母可無條件隨子女落戶;⑤創業繳稅或社保繳納三年以上,購買40年產權公寓,可落集體戶。

2018年,寧波外來人口流入近20萬,躋身「2018年人口流入十強城市」榜單,位居第十;同年的杭州,人口流入達33.8萬,位居第四,僅次於深圳、廣州、西安,但人才淨流量排名全國第一。

香港廢青與內地「搶人大戰」

再來看看杭州最新搶人大招:直接送錢。

2019年8月5日,杭州市人才服務局發佈了《關於暫緩受理部分畢業生生活補貼申請的公告》,對目前杭州市應屆高學歷畢業生生活補貼政策做出相應調整,補貼標準由碩士2萬元、博士3萬元調整為本科1萬元、碩士3萬元、博士5萬元。

可見,杭州對於人才的飢渴程度。


香港廢青與內地「搶人大戰」


04

自2018年首輪搶人大戰至今,已近兩年。

從最初以西安、成都、天津等城市的零門檻落戶——在校生落戶、線上落戶、租房落戶,到以杭州、深圳、廣州、南京、寧波為代表的低門檻落戶——繳納社保直接落戶、往屆畢業生40歲以內可落戶、租金補貼等,再到如今真金白銀搶人,各種眼花繚亂的「搶人大招」已漸成為中國一二線城市的頭號戰略。


香港廢青與內地「搶人大戰」


有人說,「搶人大戰」的背後,就是為了給房地產接盤。

說是,但其實也不是,從香港的崛起到如今黯淡,我們能清晰地感知到,外來人口對一座城市的繁榮有著怎樣強大的推動作用。


香港廢青與內地「搶人大戰」


從最初50萬,在極短時間內擴張了數倍,達到了250萬,香港經歷了崛起與繁榮;從1996年621.8萬,到2016年的733.7萬,20年間香港人口僅增長了約112萬,已淪為老齡化的“重災區”。

對岸的深圳,則像是個活力四射的二三十歲的年輕小夥子。從1996年約483萬人口,增長到2016年約1191萬,20年間深圳常住人口增長了約2.5倍,如今已崛起為GDP超過香港的世界級一流城市。

未來,一座城市的興盛與衰落,可能很大原因都會取決於外來人口所佔的比例,比例越高則越發充滿活力。香港作家陳冠中在《我們這一代香港人》中寫道:今天的小屁孩們,早已不把前幾個世代的香港故事當回事了。

他說的「前幾個世代的香港故事」指的就是——

那些曾經初到香港、普遍存在強烈的自卑感,自覺處於社會邊緣的新移民,為了能夠安定下來或改變社會階層,默默將理想壓抑在心底,拼盡全力、胼手胝足地努力奮鬥,並將所有希望寄託於下一代。

但是,如今香港,正由一個流動社會變成了靜態社會,由精神開放走向了精神封閉,由四海意識演變成了本土意識。

反觀內地,新的「香港故事」每時每刻都生動地在每一座中國一二線城市上演。那些努力地躋身一二線城市,不斷奔波於一場又一場「萬人搖號」的國人們,與那些曾因戰亂逃港的國人們其實本質上沒什麼區別。

前幾天,我潛伏在杭州某萬人搖號群裡,凌晨二點半便目睹了為了能夠搖到號、起床拉徵信的人,近三萬人搖178套房子,相當於每一千人當中只有五六個幸運兒,這又將是另一個版本的「香港故事」。

知史以明鑑,查古以至今。接下來,相信「搶人大戰」還將越演越烈。那麼,你做好準備了嗎?

全文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