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歲老人歷時1年多寫出5萬多字“家風家訓”傳子女'

"

(原標題:81歲老人寫出5萬多字“家風家訓”傳子女)

揚州高郵一位81歲老人,歷時1年多時間“爬格子”,幾易其稿,本月初寫出16章節5萬多字“人生心聲”,作為家風家訓傳給子女。老人家中掛著自己的畫像和書法,也以家風家訓為主題,時刻鞭策自己、警示家人。老人曾赴國外執行維和任務的一位警察兒子,以一篇《我的父親》為序,表示將用其教育自己和妻子孩子記住歷史,留住鄉愁,傳承家風。16日,記者採訪了高郵市卸甲鎮恆豐村81歲的呂金華老人,他寫成的5萬多字“人生心聲”,名字就叫《心聲》。

"

(原標題:81歲老人寫出5萬多字“家風家訓”傳子女)

揚州高郵一位81歲老人,歷時1年多時間“爬格子”,幾易其稿,本月初寫出16章節5萬多字“人生心聲”,作為家風家訓傳給子女。老人家中掛著自己的畫像和書法,也以家風家訓為主題,時刻鞭策自己、警示家人。老人曾赴國外執行維和任務的一位警察兒子,以一篇《我的父親》為序,表示將用其教育自己和妻子孩子記住歷史,留住鄉愁,傳承家風。16日,記者採訪了高郵市卸甲鎮恆豐村81歲的呂金華老人,他寫成的5萬多字“人生心聲”,名字就叫《心聲》。

81歲老人歷時1年多寫出5萬多字“家風家訓”傳子女

老人多才多藝,從文體工作崗位上“退而不休”

“名利確是假,德才實為真”、“瞭解苦難的過去,珍惜幸福的今天”、“吃得苦中苦,方得樂中樂”、“厚道包容少計較,得饒人處且饒人”……記者看到,《心聲》一書中,收錄了呂金華老人對人生的感悟和家風家訓好故事近百篇。該書分拙筆引言、生平履歷、姓氏宗族、人生信條、今昔對比、待人處世、養生之道等16個章節,共5萬多字。

採訪中記者得知,呂金華老人曾在當地當過教師、文化站站長。他勤奮好學、自律上進、知識面廣。他通音律、會譜曲、善繪畫,專書法、能寫作、巧楹聯,是個“多面手”。由呂金華創作的曲藝節目方言快板《計劃生育好》,在江蘇廣播電臺展播過;小揚劇《插秧新路》曾代表高郵參加揚州市文藝調演獲獎。上世紀80年代,他所在的八橋文體站,每年舉辦鎮體育運動會和金秋藝術節,該鎮先後獲得江蘇省文化先進鎮、體育先進鎮等殊榮。退休後的呂老仍發揮餘熱,擔任鎮關工委常務副主任等職,情繫下一代,奉獻愛心,不圖報酬,並帶領家人捐資助學,幫扶貧困、孤殘兒童入學讀書,迄今有100多個孩子受助完成學業。在家人的眼裡,老呂是個身教重於言教,心地善良、憫憐弱者、樂於助人的好家長。

"

(原標題:81歲老人寫出5萬多字“家風家訓”傳子女)

揚州高郵一位81歲老人,歷時1年多時間“爬格子”,幾易其稿,本月初寫出16章節5萬多字“人生心聲”,作為家風家訓傳給子女。老人家中掛著自己的畫像和書法,也以家風家訓為主題,時刻鞭策自己、警示家人。老人曾赴國外執行維和任務的一位警察兒子,以一篇《我的父親》為序,表示將用其教育自己和妻子孩子記住歷史,留住鄉愁,傳承家風。16日,記者採訪了高郵市卸甲鎮恆豐村81歲的呂金華老人,他寫成的5萬多字“人生心聲”,名字就叫《心聲》。

81歲老人歷時1年多寫出5萬多字“家風家訓”傳子女

老人多才多藝,從文體工作崗位上“退而不休”

“名利確是假,德才實為真”、“瞭解苦難的過去,珍惜幸福的今天”、“吃得苦中苦,方得樂中樂”、“厚道包容少計較,得饒人處且饒人”……記者看到,《心聲》一書中,收錄了呂金華老人對人生的感悟和家風家訓好故事近百篇。該書分拙筆引言、生平履歷、姓氏宗族、人生信條、今昔對比、待人處世、養生之道等16個章節,共5萬多字。

採訪中記者得知,呂金華老人曾在當地當過教師、文化站站長。他勤奮好學、自律上進、知識面廣。他通音律、會譜曲、善繪畫,專書法、能寫作、巧楹聯,是個“多面手”。由呂金華創作的曲藝節目方言快板《計劃生育好》,在江蘇廣播電臺展播過;小揚劇《插秧新路》曾代表高郵參加揚州市文藝調演獲獎。上世紀80年代,他所在的八橋文體站,每年舉辦鎮體育運動會和金秋藝術節,該鎮先後獲得江蘇省文化先進鎮、體育先進鎮等殊榮。退休後的呂老仍發揮餘熱,擔任鎮關工委常務副主任等職,情繫下一代,奉獻愛心,不圖報酬,並帶領家人捐資助學,幫扶貧困、孤殘兒童入學讀書,迄今有100多個孩子受助完成學業。在家人的眼裡,老呂是個身教重於言教,心地善良、憫憐弱者、樂於助人的好家長。

81歲老人歷時1年多寫出5萬多字“家風家訓”傳子女

一生命運多舛,幼年成為孤兒老年闖“鬼門關”還痛失長子

記者瞭解到,呂金華老人一生命運多舛,6歲時父母相繼去世成為孤兒,被好心人收養長大。16歲時,品學兼優、高小畢業的他,卻因無錢續讀而輟學,步入社會參加工作。他曾在張餘、張曹等村當過小學教師,後調到八橋文化站,一干就是30個年頭,直到退休。期間他曾重病纏身,頭髮掉光,涉險闖過“鬼門關”。呂老的長子呂森林因病英年早逝,白髮人送黑髮人,對呂老打擊很大。但他最終走出傷痛,依然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工作,以豁達的心態影響著子女及身邊人。

呂金華和老伴陳英結婚60年,同甘共苦、相敬如賓,夫婦倆共育有2兒1女,長子不幸病逝,四代同堂的12人大家庭和諧向上。呂金華老人告訴記者:“我認為家長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家長的影子。”多年來,他注重當好表率。時常教育孩子們不浪費一粒糧食、不亂花一分錢,不說一句謊話、身體力行幫助身邊每一位弱者……所有這些,他言傳身教做到了,孩子們也以實際行動追隨,這是對傳承好家風最好的詮釋。

"

(原標題:81歲老人寫出5萬多字“家風家訓”傳子女)

揚州高郵一位81歲老人,歷時1年多時間“爬格子”,幾易其稿,本月初寫出16章節5萬多字“人生心聲”,作為家風家訓傳給子女。老人家中掛著自己的畫像和書法,也以家風家訓為主題,時刻鞭策自己、警示家人。老人曾赴國外執行維和任務的一位警察兒子,以一篇《我的父親》為序,表示將用其教育自己和妻子孩子記住歷史,留住鄉愁,傳承家風。16日,記者採訪了高郵市卸甲鎮恆豐村81歲的呂金華老人,他寫成的5萬多字“人生心聲”,名字就叫《心聲》。

81歲老人歷時1年多寫出5萬多字“家風家訓”傳子女

老人多才多藝,從文體工作崗位上“退而不休”

“名利確是假,德才實為真”、“瞭解苦難的過去,珍惜幸福的今天”、“吃得苦中苦,方得樂中樂”、“厚道包容少計較,得饒人處且饒人”……記者看到,《心聲》一書中,收錄了呂金華老人對人生的感悟和家風家訓好故事近百篇。該書分拙筆引言、生平履歷、姓氏宗族、人生信條、今昔對比、待人處世、養生之道等16個章節,共5萬多字。

採訪中記者得知,呂金華老人曾在當地當過教師、文化站站長。他勤奮好學、自律上進、知識面廣。他通音律、會譜曲、善繪畫,專書法、能寫作、巧楹聯,是個“多面手”。由呂金華創作的曲藝節目方言快板《計劃生育好》,在江蘇廣播電臺展播過;小揚劇《插秧新路》曾代表高郵參加揚州市文藝調演獲獎。上世紀80年代,他所在的八橋文體站,每年舉辦鎮體育運動會和金秋藝術節,該鎮先後獲得江蘇省文化先進鎮、體育先進鎮等殊榮。退休後的呂老仍發揮餘熱,擔任鎮關工委常務副主任等職,情繫下一代,奉獻愛心,不圖報酬,並帶領家人捐資助學,幫扶貧困、孤殘兒童入學讀書,迄今有100多個孩子受助完成學業。在家人的眼裡,老呂是個身教重於言教,心地善良、憫憐弱者、樂於助人的好家長。

81歲老人歷時1年多寫出5萬多字“家風家訓”傳子女

一生命運多舛,幼年成為孤兒老年闖“鬼門關”還痛失長子

記者瞭解到,呂金華老人一生命運多舛,6歲時父母相繼去世成為孤兒,被好心人收養長大。16歲時,品學兼優、高小畢業的他,卻因無錢續讀而輟學,步入社會參加工作。他曾在張餘、張曹等村當過小學教師,後調到八橋文化站,一干就是30個年頭,直到退休。期間他曾重病纏身,頭髮掉光,涉險闖過“鬼門關”。呂老的長子呂森林因病英年早逝,白髮人送黑髮人,對呂老打擊很大。但他最終走出傷痛,依然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工作,以豁達的心態影響著子女及身邊人。

呂金華和老伴陳英結婚60年,同甘共苦、相敬如賓,夫婦倆共育有2兒1女,長子不幸病逝,四代同堂的12人大家庭和諧向上。呂金華老人告訴記者:“我認為家長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家長的影子。”多年來,他注重當好表率。時常教育孩子們不浪費一粒糧食、不亂花一分錢,不說一句謊話、身體力行幫助身邊每一位弱者……所有這些,他言傳身教做到了,孩子們也以實際行動追隨,這是對傳承好家風最好的詮釋。

81歲老人歷時1年多寫出5萬多字“家風家訓”傳子女

拒絕操辦壽宴共進簡易午餐,暮年伏案出書傳承家風

“我寫《心聲》一書,不圖別的,主要想讓我的子子孫孫,曉得我的一生是個什麼情況,把我們好家風傳承下去,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做一個有用的人,為社會多作貢獻……”談及出書的初衷,呂金華老人說。

記者採訪獲悉,去年,呂金華老人過八十壽誕,兒孫們原本準備為他按當地習俗熱熱鬧鬧辦壽宴,卻被他拒絕了。呂老認為大操大辦實屬鋪張浪費,移風易俗自己應當作出表率。最終,呂老將壽宴簡化成親友會,不收禮金、花籃,祖孫三代及摯友7桌人,共進簡易午餐,暢敘情懷,談笑人生。席間,在兒孫建議下,呂老萌生了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編寫家風家訓的想法。

說寫就寫。在家人的支持下,呂金華老人第二天就開始在書桌前“爬格子”。靠著翻閱自己平時收集的日記記錄,以及一輩子對家風家訓的感悟,呂老筆耕不輟,邊寫邊與家人、親友交流,不斷充實修改自己所寫的內容。通過1年多的努力,呂金華老人幾易其稿,《心聲》家風文集終於定稿面世。

曾執行國際維和任務的優秀警察兒子,為父親的“家風書”寫序

“父親身教重於言教,傳家無別法,非耕即讀;裕後有良圖,惟勤與儉。他長在農村,鄉音、鄉情揮之不去,《心聲》是父親發自內心的聲音,更是傳承家風家訓的鄉土好教材。”呂棟林是呂老的二兒子,現為揚州公安幹警的他,工作出色,曾執行赴克羅地亞等國警察維和任務,對老父親出書的良苦用心,他深有感觸。閱讀了初稿後,呂棟林為父親的《心聲》文集作了《我的父親》文序。呂棟林說:“《心聲》文集我會一直珍藏,我會用來教育自己和家人銘記歷史,留住鄉愁,傳承家風,開創未來。”

據悉,如今呂老的子女都在城市生活,孩子們曾多次接呂老夫婦進城居住,但呂老不習慣城裡的生活,覺得在鄉下自在,沒住幾天,就會執意回老家居住,守望屬於自己心靈深處的鄉愁與田園的寧靜。老人的子女、孫輩都十分孝順,每逢節假日,孩子們就會下鄉與二老團聚,伴隨在老人左右,這令呂金華老人和老伴倍感欣慰。

今年78歲的陸有明是原八橋鎮黨委副書記,也是呂老的老領導。看到呂金華寫的《心聲》家風文集後,高興地說:“我認為呂老寫成《心聲》文集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這對創造文明家庭會起到很大的示範帶動作用。如果我們每一個家庭都能像呂老這樣傳承好家風,創造出好的文明家庭,這將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