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歲的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推翻了武則天的統治,後來下場如何

張柬之在歷史上的名氣不是特別大,如果不是特別熟悉歷史的人或許並沒有聽過這個名字,但是他在歷史上終結了一位非常有名的政治人物的政治生涯,這個人就是一代女皇武則天。這個名字估計中國人不知道的就非常少了,武則天的政治生涯中罕遇敵手,即便如長孫無忌這樣的唐朝開國元勳,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又是皇親國戚,也一樣敗在武則天的手中。而張柬之又如何能夠終結武則天對中國將近半個世紀的控制和統治呢?之後他的命運如何呢?

八十歲的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推翻了武則天的統治,後來下場如何


神龍政變的背景

從公元660年和丈夫唐高宗一起臨朝處理政務開始,到公元690年正式稱帝,改唐為周,再到神龍政變前夕,武則天已經控制或統治中國將近半個世紀。隨著她的年老,皇位繼承問題也已經或明或暗的成為了當時政壇的最大焦點。

  • 從公元698年開始,武則天著手解決繼承人問題,當時武則天在立兒子(李顯、李旦)還是立侄子(當時是姑侄的叫法,即武承嗣、武三思)的問題上猶豫不決。但是以狄仁傑為代表的朝臣、以張易之、張昌宗為首的男寵都紛紛勸說武則天立子不立侄,再加上這一年突厥寇邊,武則天下令募兵抗敵,結果一個月也沒有募滿千人,後來聽說是太子掛帥,很快就有超過五萬人前來應徵,這件事也讓武則天深刻的認識到民心思唐,於是武則天斷絕了讓武氏子弟接班的念頭,基本明確立兒子李顯為繼承人。
  • 此後武則天開始著手彌補李、武兩家關係的裂痕,儘管這些問題其實都是她自己造成的。公元699年武則天安排李、武兩家子弟盟誓。她希望自己死後李、武兩家能和睦相處,共享富貴。太子李顯、相王李旦、太平公主夫婦和武三思等李、武兩家的代表都配合了武則天的這一安排。但是效果估計武則天自己都不見得相信。
  • 安排好繼承人的問題後,武則天開始對朝政變得懈怠起來,可能也是身體日益衰老,她開始躲在深宮中修養,平日裡只和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廝混。這也導致了武則天統治晚期的最大政治危機的來臨。


八十歲的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推翻了武則天的統治,後來下場如何


神龍政變的經過

公元699年,李武兩家盟誓之後,武周朝廷的繼承人問題看似已經明確,李、武兩家也暫時平靜了下來。失去皇位繼承權的武家在當時雖然不敢公開挑戰武則天的安排,但是對於促成李顯復位的一些政敵是顯然要打擊報復的。比如勸說張易之兄弟擁護李顯復位的宰相吉頊就在公元700年被陷害遭到貶謫。

而李、武兩家的平靜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武周朝廷突然冒出的新勢力——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張氏兄弟因為年輕英俊成為武則天的男寵,從697年開始成為武則天最喜愛的男人,也使張氏兄弟成為武則天統治晚期最有權勢的人,甚至連自己的子女和武氏家族都不能相比。

  • 公元700年,狄仁傑病逝,張氏兄弟在朝廷內更加權勢滔天;
  • 公元701年,太子李顯的兒子、女兒、女婿議論了張氏兄弟,被武則天怒斥,迫使李顯下令兒子、女兒、女婿自縊謝罪;
  • 公元702年,李顯攜弟弟李旦和太平公主共同上書請求為張氏兄弟封王;
  • 公元703年,張氏兄弟誣陷朝臣代表魏元忠,使其被貶。

短短几年時間,張氏兄弟從名不見經傳到權傾天下,連太子李顯的兒子、女兒(同樣也是武則天的孫子、孫女)都要被迫自殺謝罪,而且李顯和李唐皇室的成員還要上書請求為他們封王。可想而知李唐皇室的成員對張氏兄弟有多恨。同樣的李顯的女婿還是武承嗣的兒子,也一樣被要求自殺,而且武三思等人也不得不阿諛奉承討好年紀輕輕的張氏兄弟。這樣看武氏家族也對張氏兄弟沒有什麼好感。

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下,李、武兩家開始聯合,朝廷大臣也展開了針對張氏兄弟的攻擊。武周朝堂上除張氏兄弟之外最有勢力的團體或者家族就這樣默契的聯合了起來,張氏兄弟的末日也就不遠了。

公元704年,李武兩家的策劃下,朝臣們開始攻擊張氏兄弟的貪腐問題,企圖迫使武則天疏遠和打擊張氏兄弟,結果雖然證據確鑿,但是武則天為了心愛的“小鮮肉”直接包庇赦免了張氏兄弟,併為他們安排了替罪羊。同年年底,朝臣們再次抓到了張氏兄弟的把柄,又一次證據確鑿的定罪,結果武則天依舊包庇張氏兄弟。這幾次朝堂上的政治攻擊都被女皇武則天蠻橫的化解了,看來護起短來的女人是讓這些大臣們毫無辦法的。但是這時年逾八旬的張柬之登場了,他在這一年九月被拜為宰相。

歷史的車輪終於來到了公元705年,也就是神龍元年,當時老邁的武則天已經生病長期靜養,朝廷裡的大臣很難見到她,身邊的事務和國家的朝政都由張氏兄弟把持。眼見可能發生變故的李、武兩家和朝廷大臣們開始醞釀逼宮。而這個逼宮的主謀在歷史上記載就是剛剛出任宰相不久的張柬之。但是我們從歷史記載的分析,李、武兩家顯然是支持了這一逼宮行為的,至少是默許的。否則僅憑剛剛拜相不久而且年逾八旬的張柬之和區區五百名士兵就搞定了叱吒風雲半個世紀的一代女皇武則天?個人認為不可能!

事變的實際經過其實非常簡單,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張柬之等人率領五百士兵從玄武門入宮,直接殺掉張氏兄弟然後報告女皇武則天(其實就是逼宮)。武則天當面質問了參與政變的張柬之等人然後呵斥躲在他們身後的太子李顯。但是年邁的武則天顯然也已經不願和他們爭鬥什麼了,很快她接受了政變的結果,兩天後,她下詔傳位李顯。和玄武門事變一樣,三天時間整個政變就結束了。

八十歲的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推翻了武則天的統治,後來下場如何


神龍政變之後張柬之等人的地位和唐朝的政治格局

705年正月的神龍革命,不僅僅使李顯重新登上皇位,而且使武周政權又變回了李唐政權。張柬之等人也因此加官進爵。其中張柬之、敬暉、崔玄暐、桓彥範、袁恕己因為是主要的策劃和實施者都被封為公爵,同時也在中宗李顯的朝廷擔任要職,成為當時朝堂官員中的領袖人物。

但是很快新的政治博弈開始了。中宗登基後,權力很快被韋后把持,本來中宗李顯就性格懦弱,韋后性格強勢,在他們夫妻流放受罪之時,李顯又對妻子心懷愧疚,所以復位後任由韋后把持朝政。而權力慾望很強的韋后和野心很大的女兒安樂公主也很快形成了一個新的勢力集團。她們都想效仿武則天控制朝政甚至登基稱帝。

而韋后母女的行為很快被武氏家族的領袖武三思發覺,他開始積極聯合韋后母女,甚至有傳聞他本人也是韋后的情人,他還讓自己的兒子娶了安樂公主,從而使的韋武兩家迅速結成了政治聯盟。與有野心但是政治經驗和能力有欠缺的韋后母女相比,武三思的政治鬥爭能力顯然高出不少。他成為這個集團在朝堂上的重要官員,同時還吸納了上官婉兒這樣的優秀女官成為韋后母女在後宮干預政治的重要幫手。

韋武集團登場後,第一個目標就是當時中宗的太子李重俊,因為太子的存在就是韋后登上女皇寶座的最大障礙,是安樂公主成為皇太女的最大障礙,當然也是武三思藉由韋后母女重新掌控朝政並伺機實現自己政治野心的最大障礙。

但是打擊太子李重俊首先必須打壓控制朝廷中的文官集團,畢竟這些人肯定會從禮法制度的角度維護太子李重俊的地位,如果沒有打壓控制住文官集團,韋武集團的政治企圖就無法實現,而當時文官集團的領袖正是以張柬之為首的神龍革命的五位功臣。

於是武三思開始著手謀劃打擊張柬之等人,老謀深算的武三思很清楚當時朝堂上的勢力分佈,一是以韋后和他為首的韋武集團,二是以李旦和太平公主為首的李唐皇室的其他成員,三是張柬之為首的文官集團。

武三思首先通過韋后和中宗將張柬之等五人進封為王爵,從而剝奪他們的實際政府權力,典型的“明升暗降”的手段。而正因為此次加封王爵,張柬之等五人也被稱為“神龍五王”。隨後不久,武三思等人又羅織罪名誣陷張柬之等“五王”,使得唐中宗李顯將張柬之等“神龍五王”都貶謫邊疆,張柬之到了貶謫之地後憂憤而死,其他“五王”成員也都死於非命。

在針對“神龍五王”和太子李重俊的打擊過程中,武三思通過中宗不斷增加李旦和太平公主的封地和權益,換取這兩位當時在政壇非常有影響力的皇室成員的默認和中立。但是他們的逼迫使得太子鋌而走險,武力抗爭,雖然兵敗身死,但是武三思一家卻被李重俊殺掉,直接導致武氏家族開始衰落,也使得韋武集團失去了一個重要的領導人物,也為後來韋武集團的徹底覆滅埋下了伏筆。

終上所述:張柬之在神龍革命前一年出任宰相,在武則天專寵包庇張氏兄弟的惡劣政治形勢下,果斷採取措施,聯合聯絡爭取李、武兩家的支持,在這些政治勢力的支持下,領兵發動政變,逼迫一代女皇武則天退位,又迎立李顯復位,恢復大唐國號。

李顯復位後,張柬之也因功被封為天官尚書,漢陽郡公;隨後被政敵武三思算計,先是被進封為漢陽郡王,爵位雖然高了,但是卻失去政府權力。再後來被誣陷誹謗非議韋后,被中宗李顯貶回老家襄陽養老,不久又流放瀧州,隨即憂憤而死,可謂下場悽慘。

公元710年,韋后勢力倒臺,李旦登基張柬之隨即和其他五王一起被平反,被追贈為中書令,諡號文貞。唐玄宗開元六年,配享中宗廟庭。唐德宗建中年間又追贈他為司徒。

本文由圍爐品茗人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