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辛辣批評武俠同行:全是套路,了無新意

武俠 金庸 小說 文學 小說清談 小說清談 2017-08-28

從1962年底開始,金庸花了近半年的時間,閱讀了大量其他武俠作家的作品,尤其是臺灣武俠小說,他說,讀這類小說,速度奇快,一晚上可以讀一二十冊。

金庸辛辣批評武俠同行:全是套路,了無新意

之所以能讀這麼快,金庸說,理由很簡單,因為這些小說情節大同小異,成了八股文,沒有什麼新意。甚至,金庸還總結出臺灣武俠小說的幾個固定套路:

一、一個“丰神俊朗”的少年俠士,父母為仇家殺害,於是歷險江湖,迭得奇緣。

二、許許多多女俠都愛上了他,其中一定有個淫女,又一定有個女扮男裝的俠女。這俠士一定中了什麼迷藥,和一個女俠情不自禁的發生關係,“鑄成大錯”。

三、故事的骨幹一定是爭奪什麼武林祕笈,或者是什麼江湖異寶。

四、這少年俠士一定得到前代異人留贈的武功祕訣,練成天下無敵的武功,而前代異人所留的遺書之中,一定有“留贈有緣”四字。

五、少年俠士一定為前輩高手看中,替他打通任督兩脈,通了生死玄關,於是功力陡增一倍、兩倍、三倍不等。

六、俠士的對手一定是邪派高手,什麼魔君、神君、老祖、婆婆,寫得一模一樣,相貌和武功極怪,但性格卻毫不突出。

七、武當、少林、崑崙、崆峒等名門正派的高手,在那少年俠士之前,變成半點施展不出的庸才。

金庸辛辣批評武俠同行:全是套路,了無新意

相信很多人對此深有同感,小時候看的臺灣武俠小說,基本上就是在上述幾個框框裡反覆,無非有的作家文采好一點,有的作家細節豐富一點,總體上大同小異,看一知十。

金庸還說,臺灣武俠作家的文字也有套路,什麼“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什麼“亡魂皆冒”,什麼“一朵武林奇苞”,而這些都是香港武俠小說家所不用的。

讓金庸感到詫異的是,從1954年梁羽生開新派武俠之先河以來,到1962年,武俠小說大流行不到十年,臺灣的武俠流行程度更超過香港,但他們的套路和公式竟然如此根深蒂固。

在金庸發表上述言論之後,臺灣有位武俠小說家,立志革新,從1963年開始,連續發表《浣花洗劍錄》、《名劍風流》、《武林外史》和《絕代雙驕》等多部長篇,讓人眼前一亮,他,就是古龍。金庸因此對年輕的古龍大為器重,併力主將其小說引入香港。

金庸辛辣批評武俠同行:全是套路,了無新意

金庸是出了名的不斷超越自我,連自己的作品都不願重複,一次次打破格局,一直到寫無可寫,遂果斷罷筆。所以,金庸是完全有資格批評其他武俠作家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