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無問西東》,讓我看懂人生到底該怎麼選擇!

電影《無問西東》,讓我看懂人生到底該怎麼選擇!

電影劇照

《無問西東》到底說了什麼?

這是一部跨越四個時代的命運交響曲,冥冥之中,因果註定,又被宿命牽扯。

這是一部牽扯每一個人心懷的家國與個人情懷的釋放,當電影結束沒有一個人起身離開,直到最後影院一片肅靜,這是向我們自己的青春的致敬

電影《無問西東》,讓我看懂人生到底該怎麼選擇!

電影劇照

無問西東,活的真實

電影用了多個人物時代穿插著表達一個思想——人到底要怎樣活?

民國時期,學子吳嶺瀾(陳楚生)當面對有用的知識和自己堅持的情懷,他一步步堅持著縱然偉大之人都要探索生命意義的道路。

核彈工程師陳鵬,冒著大風險堅持用力拖住心愛之人最後的希望。堅守一個不可能實現的願望。

放棄自己的學業,違背母親與祖訓的教導,冒死當兵。在拯救祖國與光明前程面前選擇前者。

不顧他人的提醒,堅持義務幫助一個生下四胞胎的家庭。一切都沒有明確回報。

在不同的年代,最終這些年輕人都不約而同共同選擇了堅守真實的內心,不約而同的不被當時環境影響,不問西東的活著。他們活得不精明,但是他們活的很透徹。

電影拉到2012年的當下,當下的中國已然成為一個經濟遍地開花的繁榮頂峰。每個人都在拼命在這樣的社會中多分一杯羹。

清華畢業生張果果,在快節奏的京城廣告圈裡摸爬滾打,西裝革履,英氣逼人。

電影《無問西東》,讓我看懂人生到底該怎麼選擇!

可是他內心並不輕鬆。

金錢權利像一座高山,脅迫他,左右他。

城市高樓林立,卻無從安放一顆真心。

影片的張果果是我們每一個現代人的縮影,導演將人們視線從國家民族情懷視角拉到當下,我們每個人拼盡所有努力才活成一個普通人。每一個人都在大都市中焦慮著。像螞蟻一樣沒日沒夜的忙碌著。我們從來沒有聆聽自己內心真實的聲音。

難怪飛虎隊長在招募飛行員對著所有人喊了一句:“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自己心底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

那麼到底什麼是真實?

梅貽琦說,“什麼是真實?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如果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那就是真實。”

從沒有一種愛是交換來的

影片中有兩段愛情的描述,一個是王敏佳(章子怡飾)老師許伯常和師母劉淑芬。

許伯常(老師)出身寒門,劉淑芬供養他讀上大學,他承諾會愛他一輩子。

兩個人在一起的畫面曾經那樣的美好,當初的他們或許認為世界就像糖一樣甜吧·····

電影《無問西東》,讓我看懂人生到底該怎麼選擇!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每一段感情都會變化。由激情變為愛情,由愛情變為親情。這是所有愛情都逃不過的宿命。但是如果在這一切發生變味之前,自己從沒有變化,還是被自己愛的慾望所控制,由奉獻轉變為索取時候。就會出現劉淑芬的悲劇。

影片中劉淑芬頻繁因為一些小事情大發脾氣打丈夫許伯常。劉淑芬在打許伯常的時候,許伯常說:你打吧,打死我每個月少三十斤糧票。

而且當許伯常的杯子被劉淑芬打碎,他自己寧可用碗和飯盒也不用劉淑芬的杯子。心理已經徹底與妻子分開,而婚姻也形同虛設。在劉淑芬的認知觀點裡只有“我為你付出了那麼多,你也答應了對我忠貞一輩子。所以你必須做到,否則你就不是人,我就要毀掉你。而劉淑芬也一直在這樣做。可是他卻不知道,真正的愛情並不是我付出很多,就要拿著這些來索取你,甚至綁架你。一切的愛與恨都是可以隨意轉化的,劉淑芬愛著一個理想的丈夫,可是她卻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每個人都不會永遠活在過去。當一切出現問題時候,他沒有找到原因,只是用簡單粗暴的態度去解決這樣一個大問題,這是她的悲哀,更是當下很多人的悲哀。

即然愛她,就不問西東的付出。

畫面的另一邊是被劉淑芬一幫人打到毀容的王敏佳和陳鵬的愛情。當陳鵬看到王敏佳和朋友李想在一起學習鍼灸學到火熱,陳鵬默默轉身去接受組織的工作安排。但是陳鵬得知劉淑芬一幫人批鬥王敏佳甚至被打毀容時候。陳鵬緊緊抱著她說:“你別怕,我就是給你拖底的人,我會與你一起往下跳。不管掉的多深,我都會在下面給你拖住。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如果說師母對老師的愛是毀滅,那陳鵬對王敏佳的愛就是救贖。

陳鵬喜歡她,卻是深情而剋制的,看到她的章壞了,偷偷去為她刻了一枚章,照著畫默默雕刻五顏六色的花,在大學決定讓他去研究所工作的時候,目光堅毅地說:“我還有要照顧的人。”

而這樣不問回報的付出,就像不問收穫的耕耘一般。愛到骨子深刻,最後雖然兩人結局還是錯過,結局是悲劇。但是他們的愛是美好的結局。這樣才是真正的愛情,記得心理大師弗洛姆說:不成熟的愛是因為需要所以愛,成熟的愛是因為愛所以需要。

如果你的愛是想從對方身上索取些你缺失的東西,那這個不是愛。最終會毀掉彼此。

你有做自己的勇氣麼?

《不問西東》是一部為清華大學做的宣傳片。當下理想主義的濃雞湯,一遍遍熬成了當下時代的縮影,由於經濟飛速發展人的精神並不會與之並肩齊行。2009年一組官方數據,我國有抑鬱障礙人已然達到9000萬。這是一個什麼概念?也就是每10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有抑鬱障礙。或許有點駭人聽聞,但是這是大數據的統計。

其實仔細想也不奇怪,我們物質生活一直在不斷提升。但是心理學研究物質生活的增長與幸福指數的增長是倒U關聯。

影片中,當母親得知沈光耀(王力宏飾)要棄文從軍時,大老遠從香港跑來阻止。

沈母想用勸誡的方式,阻止兒子去犧牲自我,她說:

你所追逐的功名利祿,你祖上全部都擁有過,我只希望你體會人生的樂趣,希望你結婚生子,不是給我增添子孫,是想你知道為人父母的樂趣。

電影《無問西東》,讓我看懂人生到底該怎麼選擇!

作為子女,我們從小就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考上好大學,找個好工作,為仕為儒為商,可是卻從不關心我們究竟想留在什麼地方,想和誰在一起,要不要在同一領域潛究下去,過得開不開心。

如果你能擁有完全屬於自己的人生,你會在哪裡?做什麼職業?陪在身邊的人又會是誰呢?

沈母一句話很觸動我:我怕你沒有想好怎樣過好一生就沒有命了。

有多少人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當沈光耀用生命的終結譜寫了一個自己熱愛的決定時。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可以體現價值的方向很多人或許只想到了賺錢。用賺錢的多少來衡量自身的價值體現,但是殊不知其實我們背後深層人性的光輝與價值並不單單是金錢所能體現的。一味的被慾望和虛榮心牽著的人生連看周邊風景的機會都沒有······

當你想成為一個歌手,卻違背了父母公務員的望子成龍的夢想······

當你想和一個平凡努力的女孩結婚生子,卻違背了家庭門當戶對的倫理······

當你想特立獨行在班上學習自己喜歡的課程,你會被老師譴責為沒有團體意識的壞學生······

當你希望在聚會上不喝酒,你會被敬酒的人說不給面子·······

············

總之你做的一切都是不對的,只要你去迎合大家。那麼你才會不被異類看待。

但是我想用泰戈爾給清華大學的演講結尾:

“我竭我的至誠懇求你們不要錯走路,不要惶惑,不要忘記你們的天職,千成不要理會那惡俗的力量的引誘,誕妄的巨體的叫喚,擁積的時尚與無意識,無目的的營利的誘惑。

保持那凡事必求美滿的理想,你們一切的工作,一切的行動都應得折中於那惟一的標準。”

BY:泰戈爾 清華演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