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無人駕駛啥感覺?記者在社會開放道路上體驗直行、拐彎、掉頭

來源:北京晚報

7月10日下午,一輛模樣和普通汽車不同的一汽紅旗H7混動黑色轎車,行駛在南京紅楓科技園社會開放道路上。

測試車輛在無人駕駛狀態下可以實現城市道路每小時60公里、高速路每小時120公里的行駛速度。根據相關法規要求,現階段無人駕駛車輛上路行駛需配備安全員,並對安全員的資質、操作做了詳細規範。安全員的標準姿勢將雙手放在腿上,車輛全部交由自動駕駛系統控制。

沒有人為干預,行駛全程中直行、併線、左拐右拐、掉頭、繞樁躲避障礙物,遇到車輛行人減速、停止,幾分鐘下來,坐在駕駛座上的安全員的手腳始終和車輛沒有任何接觸。

這是國內首次5G無人駕駛車輛在開放性社會道路上接受媒體的試駕,全程兩三公里,約5分鐘。

無人駕駛試駕目的在於驗證技術可行性和安全達標性。測試車輛上加裝的緊急按鈕,確保在緊急狀態時的安全。

記者在車輛後座體驗,整體駕駛平穩,一點三十七分,車輛直行加速到60公里/小時,隨後右拐、併線後連續兩個左拐,掉頭後開始避障繞樁,此時車輛自動減速到30公里/小時,連續6根障礙樁之後,車輛掉頭直行提速,恢復60公里/小時後連續兩個減速併線左拐,隨後右拐,遇到對面有左拐社會車輛主動減速避讓,順利拐彎後直行,前方遇到道路邊清理綠化帶的幾名園林工人,車輛主動迅速減速避讓,最後直行到達試駕路線終點靠邊停車,記者看儀表盤顯示,一點四十二分。

車輛在無人駕駛狀態下,在百米長的實際道路上順利完成6個急轉彎。

停車後記者仔細觀察,發現車廂內和普通汽車一樣,只有檔把後方多了一個紅色的按鈕。“這是個緊急剎車按鈕,測試時有突發情況需要緊急停車時我用的。”安全員說。車輛外觀與普通車輛最不同的部位就在車輛頂部了,一個厚厚的“鼓包”包括了四個圓形激光雷達,分為32線和16線的;四個用於看遠處、近處、高處的攝像頭;白色圓形的衛星導航接收機,用於定位;以及為了應對惡劣天氣的毫米波雷達一個。

車頂安裝的3個攝像頭、4個激光雷達、6個毫米波雷達,使車輛定位精度達到2釐米。可探測200米距離的障礙物,預測周圍物體的下一步行動軌跡,從看到障礙物到剎車僅需0.2秒,而人類反應需要1.2秒。快出的1秒意味著車輛在120公里/小時的速度下,多出33米的距離。

此次5G無人駕駛測試車的中智行工程師巫遠告訴記者,他們的5G+AI無人駕駛車輛的社會道路試駕,今年年初開始,記者試駕的這輛車,已經過了4000多公里測試。“5G+AI無人駕駛車輛和普通無人駕駛車輛不同的特點在於,車頂5G的接入設備CPE(客戶終端設備),會導致車輛整體安全性多角度提升,只用AI的話,只能用激光雷達攝像頭進行感知,車輛識別有侷限性。但5G+AI無人駕駛車輛擁有‘透視眼’,對於道路的全局更可把握,比如前方有物理遮擋、大貨車把視線擋住了,再比如極端天氣極端路況,對車輛行駛感知會造成影響,5G+AI才能讓無人駕駛車輛對全局有清晰把握,比如路徑規劃、車輛控制、行駛效率和舒適性。”

無人駕駛改裝對車輛內飾沒有任何影響,不影響乘坐的舒適性,測試車輛行駛的平穩性與人類駕駛相當。

這樣的測試,已在國內的南京、海南、長春及美國硅谷的開放性道路上進行過。今年下半年,中智行還會落地北京,在未來申請北京的上路測試牌照。2023年,計劃推出5000到10000輛5G+AI無人駕駛車,量產後進一步降低車輛改造成本到6萬元以下,屆時,人們有望通過手機APP叫到一輛共享5G無人駕駛車輛出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