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低空衛士”:專治“黑飛”無人機

無人機 武器 韓國 直升機 光明網 2017-06-26

近年來,以輕型/超輕型無人機、多旋翼、三角翼和航模、動力傘等為代表的低空、小型飛行器(下稱“低慢小”)越來越多。資料顯示,5月份西南、西北、中南地區機場共有19次無人機影響航班正常運行事件,給安全運行和旅客出行帶來極大不便。

除了威脅航班起降,“低慢小”還可能對國家安全造成危害。2014年法國境內有十座核電站遇到不明身份的無人機“偷竊”;韓國青瓦臺上空多次出現無人機飛行並近距離拍照;2015年1月16日,一架“phantom”無人機突破“全球最嚴密的防衛網”,在美國白宮草坪上墜毀;4月22日,日本首相官邸上空發現無人機……

“‘低慢小’飛行器具有製作簡單、成本低廉、易於獲取、遠程操控力強、難以被發現和處置的特點。”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下稱中物院)副總工程師範國濱說。

雖然今年6月1日起,國家民航局開展了無人機實名登記工作,但專家指出,正規廠家和合規用戶的“無意干擾”可以控制,但惡意者的“黑飛”則是防不勝防。

為了解決“低慢小”威脅安全的問題,中物院組織單位成功研發了“低空衛士”系列激光攔截系統。

傳統手段存在不足

據範國濱介紹,“低慢小”一般具有以下特點:低空——飛行高度大部分在500米以下;慢速——飛行速度一般在50米/秒以下;目標尺寸小——通常在1平方米左右,大量採用電池為動力,並且它們的飛行距離多數能達到5公里以上,載重也達到數公斤,大都是按預定程序自主控制飛行。

“低慢小”幾何尺寸小和紅外特徵弱,再加上城市低空環境背景複雜,造成預警和跟瞄難度大。即使雷達和光電系統發現了它,由於距離近,預警時間短,機動性強,定位精度差,使用以導彈和高炮相結合的現代防空手段處置效率不高,有點像用大炮打蚊子,並且還有可能對地面和人群造成附帶損傷,不適合在城市環境和重大活動中應用。

因此,“低慢小”目標的處置一直是安全保衛的難點。可以說,低空安防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

目前,“低慢小”的發展極為迅速,這使得不法分子利用其進行非法肇事的可能性越來越大。當“低慢小”對重要區域或重大活動場所的安保構成威脅時,現在一般的應對方法主要依靠狙擊手、速射炮進行攔截,或者靠空中撒網或直升機在空中捕獲,目前也有了射頻干擾裝置,但這些手段成功率較低。

激光有了用武之地

世界上第一臺紅寶石激光器是1960年由美國科學家梅曼發明,自此,激光技術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工業、醫療、信息科學、生物技術和軍事上得到了廣泛應用。

激光具有方向性好的特點。它可以很好地把光集中在物體很小的面積上。比如我們平時使用的手電筒,其光線就是發散的,而演講、上課時用的激光筆就是一條光線,聚集度極高。此外,激光還有照度高的特點,太陽直射到地面的光照強度一般是每平方米也就數百瓦,而激光的照度能達到每平方釐米幾千瓦。

科學家正是利用這一特性,將高功率激光遠距離傳輸、投射到目標上,通過熱燒蝕,破壞目標結構,從而使目標被摧毀或喪失能力。

“低空衛士”火眼金睛

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為解決“低慢小”飛行器的隱患問題,以中物院副總工程師範國濱為首的科研團隊,利用長期研究激光的優勢,著力開發一款服務於低空安保的“低空衛士”高科技系統。

據介紹,該系統自主提出並實現了分體組合式激光系統的新構型,突破了高效高品質激光合成技術、快速拆裝式光學組裝技術、耦合光路一鍵校準和跟蹤轉檯分體設計等系列關鍵技術,實現了光機電熱接口的快速鏈接,有效解決了城市密集區、高層建築屋頂等各類複雜區域部署的難題;提升了對具有隨機擾動的目標的軌跡預測能力,實現了對低慢小目標的穩定跟蹤;建立了真假目標的時空相關性判據,有效降低目標自動提取的虛警率。

“低空衛士”系統通過發射激光對“低慢小”實施打擊,其毀傷主要是通過燒蝕“低慢小”的表面材料、功能部件,以破壞其動力學特性、能源系統、飛行控制系統等,使目標失去飛行能力。當激光幅照加熱和複合材料自身燃燒釋熱共同作用時,會引起飛翼或機體材料較大面積燒蝕、炭化,致使其結構材料強度下降,進而使“低慢小”不能承受飛行中的力學載荷;而當激光輻照直接或間接燒蝕能源系統、飛行控系統,也均會使飛行器出現空難性後果。

據系統開發單位介紹,在實際使用中,雷達持續大範圍搜索空域,一旦發現可疑目標如無人機,將目標的位置信息發送給“低空衛士”,引導“低空衛士”對目標自動捕獲和持續跟蹤,並在指揮屏幕上實時顯示目標圖像,指控系統根據測距信息判斷目標是否進入打擊範圍,當目標進入打擊範圍後,指控人員選擇瞄準位置,發射主激光,燃燒目標的關鍵部位,直至目標墜毀。之後,系統可根據任務,轉入執勤狀態或立即進入對新威脅目標的打擊狀態。

強機動力隨叫隨打

“低空衛士”系統的單套發射功率近萬瓦、低空有效護衛面積12平方公里。其部署後,能在5秒內精準攔截半徑2.5公里左右、360度空域的固定翼等多種航空器,具有快速、準確、無聲無息、無附帶損傷的特點。據介紹,“低空衛士”已成功完成多次試驗和演示,先後擊落固定翼、多旋翼、直升機等典型小型航空器30餘架次,成功率100%。

為了更靈活有效地對付“低慢小”,中物院研製成功了世界首套分體組合式“低空衛士”系統,可拆成幾個部分便於人工搬運,比如運到樓頂,然後再快速組裝。同時,系統採用出光自動保護設計,避免誤擊誤傷目標。該系統配有紅外成像跟蹤,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為提高系統自主運行能力,中物院為“低空衛士”同步研發了與其配套使用的雷達系統,可以實現對“低慢小”目標的有效監測和目標引導,克服了傳統雷達體積大、轉動慢、靈敏度有限,且無法在高層建築上佈設等不足。

分體組合式低空衛士系統研製成功,有效解決了城市密集區、高層建築屋頂等各類陣地部署的難題,為城市及重要核心區域的低空安防提供了一種重要手段,並已在重大任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世界上首套有了實際應用的系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