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剖國外高精度狙擊武器系統,看看優勢到底在哪裡!

武器 陸軍 狙擊步槍 射擊 兵器視界 兵器視界 2017-11-01

深剖國外高精度狙擊武器系統,看看優勢到底在哪裡!

本文作者之一——輕武器專家吳安律,曾在我刊2007年11(上)期發表了《不可忽視的差距——亟需奮進的國產狙擊武器系統》一文,在行業內外均引起較大的反響和反思。時隔一年,吳安律攜手另一位輕武器專家龔建華再度撰文,深刻剖析國外高精度狙擊武器系統的五大要素,總結出高精度狙擊武器系統總體設計思想和實際戰術應用,同時對我國高精度狙擊武器系統今後的發展提供了前瞻性的參考。

五要素構成現代極品狙擊武器系統

提高射擊精度和增大有效射程始終是狙擊步槍面臨的重大挑戰。狙擊步槍為達到這樣的目標,其發展經歷了從非自動到半自動再到非自動這樣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這樣的變化並不能簡單地認為是在走冤枉路,而是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實踐經驗的不斷積累對狙擊武器認知的一個逐步提高過程。

最早的狙擊步槍是從精度較好的非自動步槍中挑選出來的,二戰以後,為了提高作戰效能,各國又研製裝備了一批半自動狙擊步槍。然而隨著在戰爭中的應用,人們發現對遠距離目標而言,還是非自動狙擊步槍的射擊精度更高,而且實戰中非自動狙擊步槍的可靠性、可維修性和保養性也優於半自動狙擊步槍。如美軍在越南戰爭中,海軍陸戰隊裝備使用的M40A17.62mm非自動狙擊步槍的精度就遠高於陸軍使用的M217.62mm半自動狙擊步槍。於是美軍在1980年代開始研製裝備了M24 SWS7.62mm非自動高精度狙擊步槍。

另外,相比過去的狙擊步槍,現代高精度狙擊步槍在設計製造上更加追求極限技術工藝加工、超高射擊精度和超遠射擊距離,此外還配套使用了高精度光學瞄準鏡、手持激光測距機,並引入了槍彈外彈道學技術和小型掌上計算機(PC)技術等,這一系列配套產品及技術構成了高精度狙擊武器系統。

就國外狙擊系統發展而言,筆者認為,構成當前頂級狙擊系統主要包含五大要素——高精度狙擊步槍專用彈、高精度狙擊步槍、高精度狙擊步槍白光瞄準鏡、精密掌上PC機、高級狙擊手培訓。

要素之一:高精度狙擊步槍專用彈(簡稱高精度彈)  

構成頂級狙擊系統各要素中,筆者特別將高精度彈放在首位。因為武器系統的昇華實質上是以彈藥為核心的昇華。

根據有關資料介紹,美國公民民用步槍的擁有量超過一億支,民間的巨大需求成為高精度槍彈發展的第一推動力。民間狩獵和運動比賽的需要大大推動了民用槍彈水平的發展,而先進的民用槍彈又直接推動了軍用狙擊彈的發展。

從國外現有標準來看,彈道槍在300m距離上5發全散佈圓小於1MOA數(8.7cm)的槍彈才能算高精度狙擊彈。同時,高精度彈使用的專用高穩定燃爆特性的發射藥、高精度彈頭系列以及高精度彈殼都形成了系列化標準。此外,國外軍用高精度彈除普通彈外,還有微聲彈、穿甲彈、多功能彈等多種類型。

一系列標準的推出,使高精度彈的研發有了參照,促使新彈不斷誕生。

深剖國外高精度狙擊武器系統,看看優勢到底在哪裡!

美國民用高精度子彈

要素之二:高精度狙擊步槍自動方式的選擇

有了高精度彈就為高精度狙擊步槍的發展打下了基礎。那麼高精度狙擊步槍的總體設計特徵是什麼?從自動方式來看,單發非自動發射是高精度狙擊步槍的優選方案,這也是目前國外高精度狙擊步槍的發展主流。半自動發射機構雖然有供彈快捷的優點,但是在彈頭出膛前槍機的往復運動會影響散佈精度,這是通過反覆實踐總結出來的經驗。按照國外的研究經驗,很多半自動槍狙擊步槍都能在100m距離上達到1MOA數的5發全散佈精度,但在500m距離上仍能保持1MOA數的射擊精度目前只有非自動狙擊步槍才能夠做到。

在巴雷特公司的系列大口徑狙擊步槍中,巴雷特M99 12.7mm非自動狙擊步槍的遠距離射擊精度才是最好的,優於M82 12.7mm半自動狙擊步槍。另外,美國陸軍儘管也裝備有M21和M25等型號的半自動狙擊步槍,但這些武器只被定性為狙擊小組中觀瞄手的輔助裝備,用以提高狙擊小組戰場撤離時的生存能力。

深剖國外高精度狙擊武器系統,看看優勢到底在哪裡!

巴雷特M99狙擊步槍

根據美國實際作戰經驗,狙擊作戰的戰術應用距離要保持在自動步槍有效射程的2倍以上才為安全距離,所以今後戰爭中高精度狙擊步槍的重點作戰距離應是:中口徑為600~1200m、大口徑為600~1500m,600m以內距離只有使用微聲狙擊步槍才有安全保障。因為,當今世界各國自動武器的迅速發展,使得在600m以內的對抗中,狙擊步槍很難佔到優勢。當然,600m以內射程的高精度狙擊步槍依然是各國反恐部隊、治安警察所需要裝備的武器。

根據以上狙擊戰術理論,各國都慎重發展小口徑狙擊步槍,因為槍彈口徑越大,遠距離散佈精度保持性越好。筆者見過英國的12.7mm非自動高精度狙擊步槍在900m距離上3發彈打出0.224MOA數(6.4cm)的全散佈成績,也見過美國生產的12.7mm非自動高精度狙擊步槍在900m距離上射擊3發,有一發彈準確擊中6cm×6cm的靶心。而且,隨著高精度狙擊步槍的進一步發展,可以想像,在未來的戰場上,1000m之外的狙擊手在3發射擊中,將一發12.7mm彈頭打入靜止在戰場上的火炮身管、導彈戰鬥部、武器直升機發動機等重要部位之後,會產生何等嚴重的破壞!

目前,美國軍方已將狙擊小組正式列編部隊,其在未來戰爭中的首要作戰使命就是“反擊敵方狙擊手對己方重要作戰武器裝備的地面攻擊”。這一指導思想是根據換位思考得來的,源於美國在海灣戰爭中獲得的經驗,當時美軍使用價值3萬美元的巴雷特M82A1 12.7mm狙擊步槍成功擊毀了數輛價值數百萬美元的俄式BMP-1裝甲車,費效比顯而易見。試想,如果美軍敵對方狙擊手如此摧毀美軍的高價值設施,美軍只有動用自己的狙擊手反敵方的狙擊手了。

長導軌設計

看起來簡單的皮卡汀尼導軌,先進與否,如何應用,其實是一個相當複雜的課題。

現在多數高精度狙擊步槍的機匣上都有一個導軌接口(一般都有600mm長),多數採用皮卡汀尼導軌。熟悉輕武器的人都知道,皮卡汀尼導軌接口先進,但多數人都不知道它究竟先進在哪裡?比如其重複安裝或前後調節安裝的裝夾精度如何?事實真相是,由於皮卡汀尼導軌每隔10mm就開一個槽,嚴重破壞了導軌的直線性,所以皮卡汀尼導軌的重複裝夾精度遠遠低於我國88式5.8mm狙擊步槍的安裝接口精度!那麼為什麼國外眾多廠商在高精度狙擊步槍上還都要採用它呢?奧妙就在於,國外的高精度狙擊步槍校正好槍支零位之後不允許再拆卸瞄準鏡,而是槍帶瞄準鏡一起放入狙擊步槍專用攜行箱。換句話說,高精度狙擊步槍在作戰狀態下不允許拆卸瞄準鏡,從而根本避免了瞄準鏡重複裝夾帶來的射擊精度損失。

由此可以看出,同樣是皮卡汀尼導軌安裝接口,使用瞄準鏡的要求不同,就會帶來截然不同的精度結果。

儘管重複裝夾精度不高,但皮卡汀尼導軌的最大優點就是統一了規格,可以前後限制瞄準鏡的串動,同時也能按每檔10mm前後調整瞄準鏡,使不同射手持槍瞄準時的眼睛瞳孔能準確落到瞄準鏡的眼點位置,以滿足人機工效。

皮卡汀尼導軌誕生之初只有一小段,現在的導軌長度已經越來越長,為什麼?筆者經過多年研究發現,加長導軌恰恰體現了國外高精度狙擊步槍的總體設計精髓——長導軌有其特殊作用。

皮卡汀尼長導軌一般在後端安裝光學瞄準鏡,前端則是留給夜視鏡的,起初筆者並不理解國外同行的這種設計“高明”在哪裡,為什麼要把光學瞄準鏡和夜視鏡一起串聯在高精度狙擊步槍上呢?但通過研究發現,這種看似“笨拙”的設計是最為理想實用的設計。

美國軍工專家在調查訪問狙擊手時發現,夜間執行狙擊任務的狙擊手的最大隱憂就是“黑暗恐懼症”,也就是說,狙擊手在黑暗中最需要知曉自身作戰位置的周邊事態對自己是否安全,其次才是考慮攻擊敵方目標完成任務。而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間,讓狙擊手端著步槍通過其上安裝的夜視鏡前後觀察顯然存在操作上的不便,因此,狙擊手只有取下夜視鏡手持觀察。由於夜視鏡沒有瞄準分劃,所以夜視鏡在皮卡汀尼接口上的重複裝夾也不會影響射擊精度,而且夜視鏡裝在白光瞄準鏡前端只起到夜間目標圖像前置增強作用,射擊時使用已校好的白光瞄準鏡分劃瞄準即可。這種白光瞄準鏡+夜視鏡的設計方案能在晝夜作戰狀態切換時保持校槍零位精度不變,這是最大的優點。假如採用傳統的方法:白天裝上校好零位的白光瞄準鏡,晚上再取下白光瞄準鏡換上夜視瞄準鏡,等到第二天天一亮又換上白光瞄準鏡,這樣一切換,等於之前的校正工作都白費了,第二天很難打準。但這一點之前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因為對於有效射程在300~400m的自動步槍而言,用這種傳統方法切換固然會損失一些精度(一般在0.2密位左右),但基本還可以接受。然而對於高精度狙擊步槍而言,其系統總體散佈精度要求小於1MOA數(即0.28密位),瞄具的重複裝夾就是絕對不可取的設計方案

因此,外軍將兩種光學瞄準鏡同時裝夾在狙擊步槍上的舉動,實際上是得之於實戰經驗。對我國的高精度狙擊步槍總體設計而言,看清了其中的奧妙所在,即使不採用皮卡汀尼導軌,也能實現保證射擊精度的目的。

深剖國外高精度狙擊武器系統,看看優勢到底在哪裡!

長導軌可以方便地將微光夜視儀裝在白光瞄準鏡之前,側面的導軌可以裝計算用的PDA。

要素之三:高精度狙擊步槍白光瞄準鏡

高精度狙擊步槍白光瞄準鏡與普通的軍用瞄準鏡有著本質上的差別,筆者將目前國外高精度狙擊步槍白光瞄準鏡歸納出3個設計特點:第一,均採用高倍率變倍光學系統,並帶有物鏡調焦功能(也稱夜差補償功能)和目鏡視度調節功能;第二,均採用刻度精密絲桿機構進行高低和方向調節,再配合激光測距技術(或估測距技術)和計算機外彈道解算技術(或查表解算技術)實現首發射擊諸元精確裝定;第三,均具備20″(即0.09密位)以內的綜合瞄準精度和0.1密位以內的準確度調節量(即瞄準分劃線每檔調節量)。

倍率的選擇

首先,瞄準鏡要完成50~1500m之間的人物目標觀察瞄準任務,最佳方案就是採用變倍式狙擊步槍瞄準鏡。目前國外典型的變倍式狙擊步槍瞄準鏡有下列幾種:3~12倍、4~16倍、5~15倍、7~22倍等,據介紹,還有變倍範圍更大的高精度狙擊步槍瞄準鏡。

目鏡視度調節機構

對於高精度軍用狙擊步槍白光瞄準鏡來講,必須設計目鏡視度調節機構。因為具備了視度調節功能,那些高齡狙擊手和視力衰退變化的狙擊手均能繼續使用高精度狙擊步槍;此外,目鏡視度調節也能夠保證每位狙擊手都能更加清晰地看到瞄準分劃刻線和目標圖像,這也可以間接提高瞄準精度。

為什麼國外高精度狙擊步槍白光瞄準鏡不設計成激光測距兼彈道解算和自動裝定瞄準分劃多功能合為一體的瞄準鏡呢?筆者分析主要有下面幾個原因:

一是將激光測距機、彈道解算計算機和一整套複雜的精密分劃自動調整機構全面集成在一起必將大大增加瞄準鏡的設計製造難度,同時也增加了該系統的裝備生產成本,更重要的是自動分劃調整的執行精度和全系統的戰場可靠性都會降低。因為設計越簡單才越可靠,只有當必須進行復雜技術集成才能完成作戰任務時,才有必要進行技術集成。複雜的測距機加上彈道計算機和精密自動執行機構合成的瞄準鏡放在狙擊步槍的槍管之上,本身就有很大的風險。

二是這種複雜的集成大大限制了瞄準鏡光學系統的設計,因為高精度狙擊步槍瞄準鏡最重要的是大倍率變倍技術運用,如果與激光測距機集成,瞄準鏡將成為一個固定的小倍率瞄準鏡,其瞄準精度就會降低。

三是這種設計方案很難實現不拆卸白光瞄準鏡的情況下再裝夾夜視鏡,也就是說晝夜作戰狀態切換要以損失最終射擊精度為代價。

要素之四:精密的掌上PC機系統

當前國外高精度狙擊步槍在戰爭中的作戰理論發生了深刻變化,為了減少傷亡,把狙擊武器的安全使用距離擴展到了600m以外,實際上在這個距離上槍彈速度會下降很多,彈道落差很大,外界環境因素影響十分敏感。因此必須提高射表精度,也就是說,600m以外的射表需要每增加50m或25m就要有一個諸元一個參數,而不是我國通常採用的每增加100m才有一個諸元一個參數。這個射表就被稱為高精度槍彈的精細射表,只有這樣,掌上PC機裡建立起的各種高精度槍彈外彈道模型才能使用差值法準確計算出各種不同距離的瞄準點射擊諸元參數。舉例來說:在400m距離上狙擊一個人物目標,狙擊手錯誤地採用了300m或500m分劃去射擊,槍彈到那個人物目標時的高低偏差為44cm~48cm,由此可見距離判定誤差為100m也有可能擊中目標。如果在1000m距離上狙擊一個人物目標,狙擊手錯誤地採用了900m或1100m分劃去射擊,槍彈到那個人物目標的高低偏差則增大到2.8m或3.3m(以上計算採用7.62mm槍彈),這樣顯然不可能擊中人物了。可見不建立精細的高精度狙擊槍彈的外彈道模型、不採用精確的激光測距和彈道解算技術是無法實現高精度狙擊武器的遠距離或超遠距離的精確打擊的。也就是說,這一系列精密的解算要靠掌上PC機來完成,但其基礎數據則是來自精細的射表。

掌上PC機的這一整套解算技術十分類似火炮技術的應用,但狙擊步槍精度比火炮系統的要求還高,因為狙擊步槍是點殺傷,火炮是面殺傷。對狙擊武器來講精度比任何其他性能都重要,在實戰中首發命中概率是十分重要的指標,要達到這個作戰目的,槍彈外彈道學是現代狙擊武器研究的重中之重。

深剖國外高精度狙擊武器系統,看看優勢到底在哪裡!

裝在狙擊步槍上的PDA,可用於計算設計諸元

要素之五:高級狙擊手的培訓

實現狙擊步槍的高精度效能最終離不開“人”。目前各軍事發達國家都在軍隊開設有狙擊手培訓學校或高級狙擊手培訓部等專門培養訓練國家高級狙擊手的專業機構。

狙擊手在學校裡到底要學習些什麼?實際上要在保留傳統狙擊手所有訓練內容之外,還必須完成一個高級炮兵學員的教程,此外還要掌握操控高精度狙擊步槍所需要的更高的操瞄技能。今後狙擊手不僅要打擊人眼能直接看到的目標,同時還要利用槍彈彈道的末端“曲射彈道段”來打擊超視距目標。從這一點來看,高精度狙擊武器與現代火炮武器的使用原理完全類同。

我國已在武警部隊作過相關課題的研究,讓部隊訓練出來的狙擊手使用高精度狙擊武器,他們普通感覺到“很不適應”。他們使用狙擊步槍在100m距離上只能打出5發4MOA數左右的成績(即5發全散佈圓11.6cm)。實際操作中,只需將瞄準鏡瞄準點對準10環的對稱中心並在穩槍的晃動中找出相對穩定擊發點擊發,這樣操作難度不高。但當使用了高精度大倍率瞄準鏡後,瞄準時穩槍變得十分困難,在100m距離要將5發槍彈都打入1MOA數(全散佈圓2.91cm)時,首先要將瞄準鏡分劃點對準1cm直徑的瞄點,這時呼吸、心跳、脈跳和擊發時的扳機力都會對射擊造成影響。這就是高精度狙擊步槍之所以必須通過對狙擊手進行更高級別的射擊穩槍訓練的原因所在。

再舉一例說明,我國參加奧運會的射擊運動員都具有很高的射擊水平和很好的競技心理素質,但運動員長期只是打25m、50m、100m或200m的固定距離,如果要求他們打一個50~1200m之間任意靶位的目標時,他們通常打不好,因為他們的技能只是在固定距離才能發揮到最佳。

由此可以看出,國家要培養出一名以軍事應用為目標的高級狙擊手是何等困難。

在影響狙擊武器系統的五大因素之中,人(射手)是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比較容易被輕視的一環。很多先進武器的應用中都必須先期培養高技術兼高技能的專業人才,例如先進戰鬥機飛行員必須與飛機研發同步培養。先進的狙擊武器也不例外,鑑於此,筆者認為我國軍方應該考慮著手組建適合我國國情的高級狙擊手培養機構。

體味國外高精度狙擊武器系統總體設計思想

綜合看來,筆者分析認為,國外高精度狙擊武器系統在總體設計時一般遵循以下三條重要設計原則:

第一,“一切設計圍繞著射擊精度的提高”。例如:使用高精度專用狙擊彈、使用高倍率高精度瞄準鏡、採用高精度鍛造槍管、採用非自動發射方式、瞄準鏡與槍支固定安裝(校正零位後不可拆卸)、扳機力可調、腳架依託射擊等設計思想都是圍繞著射擊精度的提高在做文章。

第二,“緊緊依靠光、機、電、算等信息技術手段,實現超視距和超遠距離的精確打擊”。例如:使用高倍率變倍瞄準鏡實現超視距觀察和瞄準、使用激光測距機實現目標距離精確探測、使用掌上PC機實現大量經驗數據信息存儲和實際彈道解算、科學配合光電夜視鏡實現狙擊武器系統的全天候作戰等一系列高科技技術應用,實現超遠探知和超遠精確打擊。

第三,“採用人性化設計,最大限度發揮狙擊手的人為能力,追求最佳作戰效果”。例如:武器設計上採取貼腮板高低可調、槍托長短可調、扳機力可調、瞄準鏡的目鏡視度可調,在人機工效上最大限度地滿足狙擊手的個性化需要,在狙擊手個人能力方面採用高成本的技能和技術培訓、採用夜視瞄準鏡兼手持觀察鏡的設計方式等等,均旨在提高狙擊手戰場感知能力、安全感以及操控的舒適性。另外,2人或3人狙擊小組的編制,使狙擊手的戰場職責得到合理分擔,同時也提高了狙擊手的戰場生存能力,這些都是國外在狙擊武器系統設計時的重要考慮。

發展我國高精度狙擊武器需應對的問題

國外高精度狙擊步槍已經發展了五十多年的時間,首先其高精度彈、高精度狙擊步槍和高精度狙擊步槍瞄準鏡3個單項技術均已得到突破性發展,也就是說,高精度狙擊武器系統首先突破了600m以內平伸彈道段的散佈精度難關;然後狙擊武器再過渡到先進的系統集成層次,將作戰距離延伸到600~1500m,這個作戰距離是今後軍事對抗中狙擊武器的主要作戰距離。現代高精度狙擊武器系統已經相當複雜,它包含了火化工學、槍彈藥學、槍彈內彈道學、槍彈外彈道學、槍械學、精密光學儀器、激光測距技術、計算機技術、狙擊戰術以及狙擊手的科學培養等多項領域技術的綜合應用。我國的高精度狙擊武器正處在起步階段,要跨越式發展,關鍵就在於充分吸收、借鑑國外發展的經驗和教訓,少走彎路、立足國情、不斷創新、更快更好地發展我國高精度狙擊武器系統。

最後要談的一個問題就是高精度狙擊武器系統的經濟性評估。從世界範圍看,高精度狙擊步槍的銷售和採購已經充分市場化,例如德國購買英國的7.62mm狙擊步槍作為制式裝備,而沙特阿拉伯、卡塔爾等國家又購買德國的狙擊步槍作為軍用制式裝備。目前國際上中等精度的軍用狙擊步槍售價在10000美元上下,高精度軍用狙擊步槍售價在25000~38000美元之間,超高精度軍用狙擊步槍則達10萬美元;軍用高精度狙擊步槍白光瞄準鏡的售價一般在3000~3600美元上下;7.62mm口徑的高精度彈售價為每發幾美元,12.7mm的高精度彈售價每發高達十幾美元;測距機和掌上PC機的售價較為固定。也就是說以上產品都有具體價格,然而彈道計算的程序軟件和高精度槍彈的射表參數及環境因素修偏係數等軟件技術則屬本國的保密範疇,其實這些軟件技術和參數才是更有價值的核心技術。由此可見,發展我國的高精度狙擊系統,還要重視核心軟件技術的開發,這同樣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