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款核動力轟炸機,航程4.8萬公里,一旦墜毀波及數萬人安全

武器 轟炸機 空軍 航母 海軍 縱深觀察 2018-12-10

從1942年美國芝加哥大學建成世界第一座核反應堆開始,核能作為一種嶄新的能源進入到了人們的視野當中。經過數十年的不斷髮展,智慧的人類已經熟練的將核能運用在了工業、航天、還有軍事等諸多領域。

世界首款核動力轟炸機,航程4.8萬公里,一旦墜毀波及數萬人安全

也正是因為核能的出現,讓武器裝備的性能和威力不斷刷新著人們的認知。在美國對日本廣島使用原子彈的過程中,“小男孩”原子彈裡一公斤的鈾-235發生核裂變,就奪走了日本7萬人的生命。4噸重的核燃料就可以讓10萬噸級的航空母艦續航100萬海里,幾乎25年不用更換燃料。

世界首款核動力轟炸機,航程4.8萬公里,一旦墜毀波及數萬人安全

正因如此,核能帶來的魅力讓科學家們不斷探索著對“核動力”的運用。可是我們聽說過核動力潛艇、核動力航母,甚至還有俄羅斯前段時間公佈的“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卻為何沒有核動力版本的戰鬥機或轟炸機呢?對於戰略轟炸機來講,航程的遠近直接決定了其對敵方形成的威懾力的大小。如果能將核反應堆運用在戰略轟炸機上作為動力,那麼其威懾力將會得到更大的提升。

世界首款核動力轟炸機,航程4.8萬公里,一旦墜毀波及數萬人安全

核動力巡航導彈CG圖

而我們上面提到的問題也並非一個空想,在上個世紀激烈的“軍備競賽”時期,美蘇兩國就曾“爭先恐後”的投入鉅額經費研究“核動力戰略轟炸機”。為了讓自己的轟炸機更勝一籌,美國在1951年率先投入到了世界首款核動力轟炸機的研究當中。美國選擇的方案是將B-36H轟炸機進行改裝,然後由通用電氣公司負責機載核反應堆的設計,最後的機型代號為NB-36H。

世界首款核動力轟炸機,航程4.8萬公里,一旦墜毀波及數萬人安全

NB-36H轟炸機

1955年,美國的工程師們在地面試驗檯對以核能為動力的機載發動機做了測試,得出的結果是:在轟炸機以740千米/時速度巡航時,這種核發動機提供的動力可以讓NB-36H轟炸機的航程達到48300公里。要知道的是,地球赤道的周長也就只有4萬公里左右,也就是說以核能為動力的NB-36H轟炸機可繞地球一圈有餘,一旦其定型投產,無疑將會產生顛覆性的意義。

世界首款核動力轟炸機,航程4.8萬公里,一旦墜毀波及數萬人安全

在此後的兩年裡,美國對NB-36H轟炸機進行了數十次的試飛,試飛的目的是為了測試機載核反應堆對機組人員所造成的核輻射數據。一番試飛之後,難以逾越的技術鴻溝出現了美國工程師的面前。

世界首款核動力轟炸機,航程4.8萬公里,一旦墜毀波及數萬人安全

首先,工程師雖然對機載反應堆做出了層層疊疊的防輻射處理,但由於飛機空間和載重量有限,導致防輻射處理的侷限性增大,仍然會對機組人員產生一定的輻射,日積月累之下必定會對機組人員的身體造成非常大的損傷。

世界首款核動力轟炸機,航程4.8萬公里,一旦墜毀波及數萬人安全

做了多層防輻射措施的飛機座艙

其次,與航母核反應堆不同,在大海中有源源不斷的海水可以用來對反應堆進行冷卻,而在空中這一問題顯然很難解決。最後,面對複雜的空中條件,性能再好的飛機也會有跌落的風險,而像NB-36H轟炸機一旦墜毀在地面,其核反應堆就會像一顆核彈一樣發生爆炸,產生的威力可波及數萬人的安全。

世界首款核動力轟炸機,航程4.8萬公里,一旦墜毀波及數萬人安全

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隨著洲際導彈的技術得到了大跨步發展,核動力轟炸機的作用也就相對削弱,加上對諸多因素的考量,美蘇都選擇放棄核動力飛機的研究。不得不說,這種顛覆人們認知的可怕武器,正是那場瘋狂軍備競賽真實寫照。

世界首款核動力轟炸機,航程4.8萬公里,一旦墜毀波及數萬人安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