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向海 擁抱蔚藍——寫在第十九屆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舉行之際

物聯網 水產養殖 三農 經濟 福州新聞網 2017-05-19
福州向海 擁抱蔚藍——寫在第十九屆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舉行之際

福州新聞網5月18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王玉萍 黃凌)第十九屆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今天盛大開幕,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海上福州”展區註定備受矚目,蔚藍色的“海面”,以及層層疊疊的波浪造型中,海上福州的內涵以及我市推進海上福州建設取得的成效等一目瞭然。

展廳外,1310公里的藍色海岸線,律動起加快發展的強勁節拍——

延續“東進南下”發展戰略,福州正舉全市之力推進濱海新城建設,再造引領福州發展的新龍頭,短短3個月,以大數據產業為核心的智慧新城、產業新城加速崛起;

對接國家戰略,發揮“五區疊加”優勢,福州正努力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海上合作戰略支點城市”,加快智慧海洋建設,發展特色鮮明的灣區經濟,邁開海洋強市建設的堅定步伐……

一張藍圖繪到底,20多年前開始描繪的向海發展藍圖正逐漸變成實景,福州從知道海的城市邁向真正的濱海城市。站在新的起點上,全市上下萬眾一心,加快建設海上福州,開啟城市發展史詩的全新篇章。

濱海新城加快建設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初夏的濱海新城生機勃發,熱潮湧動。

濱海新城開工建設3個月多來,這片燃燒著無限激情的土地上,項目建設爭分奪秒,整體面貌日新月異。

致力產城融合,我市培育發展的大數據等高端產業矩陣不斷壯大,全國重要的區域大數據中心加速形成。中國東南大數據產業園已對接項目129項,落地70個大項目,吸引了華為、浪潮集團、東華軟件等行業翹楚掛牌入駐。福建“最強大腦”數字福建雲計算中心4月25日正式對外提供服務,合同和意向訂單已超7000櫃。正在建設的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已吸引北京貝瑞和康生物技術、無創心電、深圳品生醫療等國內知名醫療企業決定入駐。

這片生機盎然的土地上,國際化、高標準的公共配套設施建設如火如荼。福州濱海新城國際雙語學校、濱海新城醫院(一期)開始動建,瀋海複線長樂段全線施工進程過半,福州東南快速通道長樂段獲批。此外,東部快速通道二期、軌道交通6號線、松下港區郵輪、遊艇碼頭、福州機場二期擴建、福平鐵路長樂段以及人才公寓、東湖茉莉花主題公園等一批重大海陸空交通設施、公共配套設施建設也在加快推進。

快的節奏、快的效率、快的行動,正成為濱海新城建設的常態。圍繞濱海新城開發建設,我市謀劃生成的第一批9大類80項重點項目中,今年實施69項,目前已有11項超序時進度。第二批重點項目正在抓緊梳理彙總,重點項目行政審批窗口也已設立,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務。

隨著各項工作縱深推進,濱海新城的產業層次將不斷提升,城市框架全面拉開。以這裡為核心,我市還將利用濱海大道串聯各城市組團,形成新型濱海城市帶和景觀帶,促進港產城一體,全面推進海上福州建設。

臨港工業飛速發展

近兩個月來,福州港喜人消息不斷——

3月21日,福州港與馬來西亞馬六甲港正式締結為友好港;

4月20日,福州港第一條外貿鐵海聯運班列開通;

4月26日,海上福州重點項目、福州地區最大的成品油碼頭——江陰港11號碼頭正式投用;

本月,海上福州重點項目——江陰港12號碼頭也已具備試運行條件,即將投用,將作為我省唯一低溫丙烷、丙烯、液化氣專用化工碼頭,填補我市低溫化工原材料碼頭直供的空白……

福州港是東南沿海的主要港口,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發源地、“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節點、對臺“三通”的重要口岸、建設“海上福州”的重要支撐。至今年3月,共有生產泊位178個,年設計通過能力1.36億噸。目前,江陰港區最大可靠泊20萬噸集裝箱船,羅源灣港區最大可靠泊30萬噸級散貨船。

在建設海上福州大環境下,上半年,全市港口建設及臨港工業飛速發展,與國際友城交流更加頻繁,福州的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我市的積極謀劃。今年初,我市成立了對接國家戰略建設海上福州領導小組,市委主要領導親自掛帥擔任組長,所有常委,相關部門主官,各縣(市)區書記、縣長為成員。半年來,全市上下合力謀劃,全力推進海上福州建設。建設海上福州領導小組辦公室不斷探索、改進管理措施,通過研發投用“建設海上福州任務和項目管理軟件”、制定年度績效考核標準、建立加分獎勵機制等舉措,確保海上福州建設各項工作按序時推進。

截至4月底,海上福州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33億元,已竣工項目10個,續建項目28個,開工項目29個,開展前期工作項目128個。今年下半年,還將有一批海上福州重點項目建成,涉及福清海上風電試驗場一期併網發電、定海灣山海運動小鎮遊客服務中心等。

智慧海洋邁出新步

智慧海洋工程是“工業化+信息化”在海洋領域的深度融合,也是全面提升經略海洋能力的整體解決方案。在這方面,我市已邁開實質性步伐。

已經上線運行的“現代漁業服務平臺”,結合“互聯網+”,整合了包括養殖專家、各地水技站、漁資品牌廠商與經銷商等在內的水產養殖全產業鏈資源,通過線上APP及線下服務中心全方位服務養殖戶,促進水產養殖業增效、增收,力求實現現代漁業經濟、社會效益最大化。

積極對接國家大數據發展戰略和“智慧海洋”工程,今年初,福建省“智慧海洋”工程區域綜合試點實施方案設計和項目徵集,我市12個項目列入初選範圍,入選數量佔全省的2/3。其中,遠洋漁業、智慧養殖等具有福州特色的項目,成為福州智慧海洋工程的亮點。

跟現代漁業服務平臺一樣,示範物聯網監控的循環海水養殖技術也是我市智慧海洋工程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通過引用智能傳感、智能處理與智能控制等物聯網技術,開發集水質環境參數在線採集、智能組網、無線傳輸、智能處理、預警信息發佈、決策支持、遠程與自動控制功能於一體的水產養殖監控系統,能夠大大提高海水養殖效率,減少養殖成本。“3年內集中實施十大重點任務和一批重點海洋經濟項目,確保到2020年全市海洋經濟總產值達7000億元,到2025年,全市海洋經濟總產值超過1萬億元,海洋經濟增加值佔全市GDP的三分之一。”圍繞對接國家戰略建設海上福州工作目標,我市將積極推動“海上絲綢之路海洋大數據中心”建設前期工作,做好與國家“智慧海洋”大數據中心的對接工作,爭取“福建省海洋信息網絡綜合系統”等項目入駐數字福建(長樂)產業園,推動更多的國家和省級“智慧海洋”工程建設任務在福州落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