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電氣攜EcoStruxure推動“工業物聯”時代

物聯網 施耐德電氣 雲計算 軟件 證券之星 2017-05-21

沈建緣

821

2017-05-22

沈建緣

“新常態”下,面對城鎮化、數字化與工業化帶來的能效挑戰,中國製造業企業面臨的艱鉅挑戰包括:產能過剩,業績下滑;增長緩慢,競爭加劇;效率低下,難以永續;能力不足,制約發展。

經營的智慧,並不僅僅是複製已有的成功,而是預測並把握未來10年甚至20年的風險與機遇。這不僅是施耐德電氣180多年的自身實踐,也是施耐德電氣幫助企業用戶應對未來的挑戰的原則和願景。

5月16日,施耐德電氣在“工業融合 物聯未來”為主題的創新峰會中向中國工業用戶推出面向工業領域的EcoStruxure物聯網平臺。施耐德電氣希望通過這個具備開放性、交互性的,全面覆蓋工廠及機器設備的平臺,幫助工業領域的客戶重新定義卓越運營的新標準。

挖掘巨大產業“潛能”

3月,中國工信部部長苗圩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會上強調,中國製造業需完善創新體制機制,加快製造業升級。數字化轉型與創新驅動已經成為工業領域企業實現洞察市場、運營優化以及提升利潤的關鍵動力。

有數據顯示,到2040年,電力需求增長速度比能源需求快2倍。到2020年,互聯互通的設備是2010年的4倍。82%的樓宇以及工業領域內一般以上的能效經濟潛能並未被開發。另一方面,能源利用將更加分散,到2030年,太陽能、光伏和蓄能技術將佔新增產能的70%。

如何應對“數字化”工業環境下的挑戰和不確定性,如何讓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實現並保持增長?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工業事業部中國區負責人馬躍認為,“企業從頂層設計的角度,圍繞核心能力打造一套連貫有效的數字化戰略是轉型成功的關鍵。”

如今施耐德電氣及其客戶都站在一個新時代的面前。第三方數據顯示,工業物聯網將為工業客戶釋放的市場潛能將達14萬億美元。

在數字化和工業物聯網的語境下,沒有一個行業將不被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力量所影響。改變這個行業的新技術早已就緒,人工智能、機器人、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使工業領域中供應、製造和銷售等過程中的信息更加數字化、智慧化,最終將使新的工業更加智能化,效率更高,能夠滿足大規模的個性化定製,同時更加節能環保。

“今天站在我們這樣一個門檻上,當新舊經濟發生結構性轉變的時候,我們需要通過能效管理和自動化,幫助企業客戶挖掘數字化潛能,並重新建立龐大的產業規模。”馬躍說。

但埃森哲的研究報告也表明,儘管工業製造商普遍認為數字技術對未來至關重要,但由於數字技術應用水平和創新能力較低,他們仍面臨著丟失市場份額及利潤的風險。

作為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動化領域專家,施耐德電氣希望通過“E-coStruxure”平臺,利用物聯網、雲計算、數據分析、移動服務和行業領先的網絡安全技術,為客戶提供安全、可靠、高效、可持續和互聯互通的增值服務。最終幫助工業客戶簡化運營,利用開放性技術實現提質增效。

EcoStruxure構建在施耐德電氣長期佔據市場領導地位的產品與系統之上,主要針對四大終端市場,分別是樓宇、數據中心、工業和電力,提供智能的互聯互通的產品,比如傳感器、中低壓斷路器、變頻器等。通過從這些設備上收集數據並對其進行分析,從而得到對企業運營有價值的信息並助以商業決策的實施,形成一個完整循環,實現可互操作的、基於雲端或現場客戶端的產品、解決方案和服務的組合。

面向工業領域的EcoStruxure擁有行業領先的互聯互通產品、邊緣控制和應用、分析及服務三層架構,還融合了源於WonderwareTM的最新一代SystemPlatform2017,該系統平臺整合體系以應對日益複雜的工業運營,優化資產管理,適應快速變化的業務環境。使工業用戶能夠充分利用數字化帶來的機遇。

以數字化推動“工業變革”

憑藉數據分析、設計思維、服務原型快速開發和迭代完善等新能力,施耐德電氣將有機會為企業客戶提供不同以往的全新服務。但工業領域的物聯網是一個逐漸演進的過程。

5月,施耐德電氣與埃森哲合作開發出“施耐德電氣數字工廠”,後者為數字工廠的建成提供了戰略諮詢、技術諮詢和變革管理等服務。通過這座虛擬工廠,施耐德電氣能夠在預測性維護、資產監控和能源優化等領域,快速建成創新解決方案並規模化。“智能化製造要打破企業現有的格局和架構,通過綜合運營的手段以有限資源去管理複雜程度10倍於過去的工廠,不僅是買技術與設備那麼簡單,而是要改變業務流程,要對整個工業生產有全新的認識。”馬躍表示,“智能製造”不是簡單的升級換代。

一方面,隨著需求增多和消費升級,製造業企業需要為消費者提供高附加值的產品;實現差異化競爭。另一方面,傳感器技術的普及,物聯網概念漸趨成熟,雲計算和大數據的應用產品的設計、研發和生產將達到新的高度。

不僅如此,智能工廠強調在企業內部統一的信息管理體系基礎上,集成MES系統,計劃、調度、生產,通過控制技術和相關環節實現互動、組織生產,做到人和機器的高度匹配,在較低成本下實現大規模定製化生產。不僅需要自動化,更需要設備間、設備和系統、設備和產品線之間的實時信息互動。“物聯網將實體經濟的黑盒子變得透明。”馬躍表示。為了應對這種挑戰,製造業企業應通過融合信息化和工業化,通過將需求、技術和知識的融合,降低能耗,實現高效和低成本的生產。

基於此,施耐德電氣發佈的工業物聯網平臺EcoStruxure打通了林立在各個部門之間的隔閡,連接了數字化和行業的一體兩面。將物流、倉庫、銷售、供應鏈、技術研發、設備、甚至KPI都進行融合。有效利用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和IT技術提高運營效率。

基於物聯網理念,EcoStruxure實現了底層設備之間的互聯、數據交互及監控。而這類互聯互通的產品,在施耐德電氣新推出的工業自動化解決方案中並不少見。新發布的“御卓”ATV340系列變頻器,作為施耐德電氣“御”系列中面向機器設備的創新產品,可用於包裝、物料搬運、材料加工、起重等行業,通過具有自診斷功能和輔助診斷功能,幫助用戶顯著降低機器製造成本,提高機器可持續運作能力,使綜合成本整體下降。

與此同時,施耐德電氣發佈了主要面向OEM行業的EcoStruxureTMMachine,該架構將為機械設備製造商和最終用戶提供面向物聯網和智能設備的數字化解決方案,通過真正的“一網到底”,將機器操作和工藝數據無縫集成,並支持快速響應及全面報告能力,從而降低客戶的總體擁有成本,為機械設備製造的全生命週期創造價值。

工業“智”造 透明+融合

在馬躍看來,將施耐德電氣的技術和解決方案嵌入客戶的業務中是施耐德電氣持續贏得市場的關鍵。相比技術本身,用戶們越來越看重專業知識與經驗。為此,施耐德電氣不僅需要進行內部流程的梳理與簡化,優化與OEM合作伙伴的工作界面,同時也需要通過新的培訓體系,幫助渠道獲得新的能力,通過開發更多場景應用,為客戶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移動、雲計算、傳感器、分析技術和安全技術的融合將促進能源和過程的優化。最後一公里是最難的,需要大量工程公司和應用公司的實踐。”馬躍說,“只有數據沒有知識不行,但有了知識而無法獲得提高同樣不行。”

行業洞察是很多合作伙伴為客戶導入智能化工廠的過程中最大的挑戰。2015年,施耐德在新加坡成立了全球行業創新中心,根據行業特性集中開發成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與此同時,施耐德電氣在洛杉磯、休斯敦,英國的劍橋、澳洲、新加坡、印度以及中國都有相應的軟件研發團隊和工程師團隊,負責為特定客戶的應用場景配置出適用的產品。

目前,微軟等跨國企業都是施耐德EcoStruxure平臺的合作伙伴,另外,有4000多家工業系統集成商幫助施耐德電氣將針對行業客戶的“知識”轉變為應用APP。

在行業合作伙伴的背後,施耐德電氣軟件業務部門根據各個行業差異化,開發深度定製的“行業縱深”軟件。他們的職責,不僅是為行業客戶開發垂直化行業方案,也包括以“產品族”的形式,在硬件產品之外,加上相應的軟件和控制功能,成為一套功能模塊,免去客戶集成或二次設計開發的麻煩,並在實際應用中幫助客戶有效解決了各種問題。

馬躍希望,針對中國工業用戶的獨特需求,施耐德電氣將面向工業領域的EcoStruxure全新架構能提供出最適應中國製造業發展階段需求的智能製造解決方案,幫助中國工業客戶實現了端到端智能化和生命週期智能化的全新升級。

事實上,無論是施耐德還是數以千計的中國工業企業,在成本壓力與日俱增的市場中,實現“新常態”下全新的增長目標,都需要充分利用“數字化”和“物聯網”轉型的創新機遇,實現收入和利潤的雙增長——憑藉更有針對性的“數字化”戰略、更健康的成本結構、更創新的業務模式和產品服務,在市場歷練後獲得成功,繼續為創造世界級的產業規模做出貢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