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網絡總裁萬霖:菜鳥下一個五年的新物流佈局

物聯網 阿里巴巴 電子商務 淘寶 天貓 物流沙龍 2018-11-28

在第十二屆物流透明管理峰會上,菜鳥總裁萬霖先生,作了題為“全球一張網,開啟新物流 ”的精彩演講,以下是現場實錄:

菜鳥網絡總裁萬霖:菜鳥下一個五年的新物流佈局

菜鳥是2013年成立的,還是非常新的一個企業,過去5年更多是專注在電商物流上。這個論壇討論的是更大的話題,更廣泛的供應鏈、物流的話題,剛才聽了前面幾位嘉賓的分享,也是受益匪淺。菜鳥雖然是很新的,但也有一些體會和感悟,想借這個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

在2013年,整個淘系平臺上一天產生的包裹量是2千萬,那個時候我們還經歷著超過100%的增長比例,那時候首先考慮的是未來商業,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商業,無非是交易、支付和物流,這個鐵三角形成一個閉環,任何交易行為必須通過這個鐵三角才能形成交易閉環,在這個閉環裡面確保效率、成本、體驗之間的平衡。菜鳥從一開始就想,什麼樣的路徑能夠幫助我們走到那裡去。

當時是一天2千萬,當時馬老師說未來會看到一天一個億的包裹,實際上在去年整個行業的日均包裹量已經超過了1億,我們還在快速增長。所以在那個時候就意識到,沒有辦法通過完全靠自己建設所有的能力,招所有的快遞員來解決這個物流的問題。

所以我們應該想辦法聯合所有的物流合作伙伴,一起打造一個開放的平臺,也希望建成一個數字化的基礎設施,對整個社會進行開放,幫助大家把整個物流水平提升。這是我們最初的設想。

經過五年的發展,菜鳥逐步在搭建包括倉儲網絡、快遞網絡、末端網絡、農村網絡的建設,現在倉配網絡有超過1千萬平的倉庫,這些倉庫裡面只有一小部分是菜鳥自己拿地建設的,更多是把合作伙伴的倉庫,把他們的資源連接起來,通過我們的系統,我們的標準,數據的對接,形成統一的透明的規範,進行數據的打通。

菜鳥同時也在打造數字化的物流面單、路由的標準,目前菜鳥平臺上使用電子面單,智能分單的包裹量是超過每天1億的。我們通過這個數字化平臺的打造,能夠成為基礎設施,不僅僅是服務阿里的平臺,也能夠服務更多的社會上的需求。

同時我們也從2014年開始了逐步搭建全球網絡,因為整個全球化是阿里巴巴集團非常大的戰略,這個戰略背後主要是基於兩個訴求,一個是因為我們的平臺上有大量的海外品牌商家能夠希望更高效、更快速、更便捷的觸達國內消費者。同時天貓、淘寶上的賣家,在國內的經營越來越好,品牌沉澱越來越強,他們也開始把眼光放到國外,怎麼樣能夠更多的把國內的品牌帶到國外去,在國外觸達更多的消費者,進行全球品牌的拓展,業務的拓展。

在這個過程中,物流怎麼通過基礎設施促進,不管是海外的品牌進入中國,還是中國的品牌走向海外,在之間搭建一張全球的網絡,在這個過程中,基礎設施的佈局必須走在業務的前面。到現在為止,菜鳥已經可以觸達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200多個跨境的倉儲設施,和全球90多個合作伙伴進行了深度的對接,重點國家的跨境物流時效從原來的接近70天到現在平均接近10天的時間。跨境的過程中,關務也是關鍵,我們通過技術和數據的方案,對各國複雜的關務系統對接進行了突破。

從菜鳥的角度來講,對於我們的定位,從一開始到現在以及未來,還是希望能夠通過技術和數字化的能力,去幫助物流行業進行數字化升級。因為我們覺得數字化是所有網絡效益、智能的基礎。沒有這些數字化的基礎設施,有再好的AI算法,再好的深度學習都沒有用武之地。從菜鳥的角度,還是願意做這些基礎設施的工作,能夠把包裹進行數字化,把車輛進行數字化,把倉庫進行數字化,把門店進行數字化,在這些基礎上和整個行業進行升級,這是我們始終的定位和會繼續做的事情。

橫向數字化也是非常難推動的,這些基礎設施的工作是非常有挑戰的。我們也期望能夠在橫向數字化的基礎上,能夠抓住一些縱向的場景,一方面幫助客戶解決他的實際問題,同時能夠拉動橫向的數字化的進展。如果缺乏場景,就數字化談數字化是非常難的,如何藉助縱向的場景,為客戶快速產生價值的同時,來拉動底層數字化的進程。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機會,就是新零售的供應鏈,所有的商家都在討論怎麼把渠道整合起來,怎麼能夠共享,怎麼把他從製造端往消費供應鏈全鏈條打通,甚至已經在服飾類目,把他的生產供應鏈和消費供應鏈打通,通過柔性製造進行打通模式,菜鳥也會參與其中,聯合合作伙伴提供智能供應鏈解決方案。

另外一個縱向的場景,也就是我們會堅持做全球化,繼續搭建全球化的基礎設施,幫助是國外的品牌進來,以及中國的品牌出口,降低全球貿易的門檻。

在行業數字化方面,菜鳥在全力打造物流IoT戰略。已經在嘗試做未來園區,通過IOT的設備連接,無論是出入園區車輛的進出管理,還是水錶、電錶、安全攝象頭的管理,都能夠通過智能化的設備來管理

從新零售的角度,阿里有八路大軍在做新零售。在這張新零售大圖的定位裡,淘寶是天,是整個平臺流量的導入,菜鳥就是地,是基礎設施的組建,我們通過基礎設施來支撐新零售。包括我們和很多的品牌方,包括雀巢、屈臣氏進行全方位的合作,幫助他們進行線上線下的打通,渠道的整合,以及把門店配送和線上配送整合的嘗試,都在開展。

講到全球化,我們也越來越多的意識到基礎設施的重要性,在全球6個主要的城市佈局節點樞紐,能夠把合作伙伴引入到這些基礎設施中來,形成全球的智能物流骨幹網絡。因為我們在菜鳥,服務於各種各樣的前臺,包括淘寶、天貓,速賣通、Lazada等等,我們沉澱的是三張全球性網絡,一張是全球的包裹運輸網絡,第二張是全球的供應鏈網絡,以及全球的末端網絡。

菜鳥和易流在深化戰略合作。兩個團隊一見如故,大家都在踏踏實實的找客戶的痛點,在通過數字化的技術、IOT的技術進行整個物流行業底層的數字化方面,都有非常高度的一致和認同。這也是為什麼雙方快速的開展了一些合作,現在已經在為商家提供更加智能的運輸網絡,為他們開發一站式的供應鏈看板等能力。

這些都是基於易流12年沉澱下來的很多能力、數據,以及菜鳥連接商家的能力。後面菜鳥還會繼續與易流進行更多的聯合協作,包括智能設備的研發,以及供應鏈金融服務,也在為一些城市進行城市物流大腦的開發。我們希望行業、商家、以及政府部門,大家共同協同來推動行業的數字化升級。

作者 | 物流透明管理峰會

來源 | 易流微報

此文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物流沙龍立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