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市援疆教師朱賀:西行援疆路 一生總關情

物理 天山 清華大學 教育 新華網 2017-06-16
洛陽市援疆教師朱賀:西行援疆路 一生總關情

“白駒過隙臨別近,依依不捨天山情。塞外人文真善美,難忘二中師生情。”8日,哈密的夜晚像往常一樣“乾澀”,難以入眠的朱賀起身拿起筆,在日記本里寫下這幾行字。

朱賀是洛陽外國語學校的一名物理教師,去年8月來到哈密地區二中援疆支教。距離她離開哈密還有一個月,字裡行間盡是不捨情。

適應氣候,她付出極大代價

距離吐魯番火焰山300多公里,乾旱是哈密留給朱賀最初的印象。幹到什麼程度?

“整瓶整瓶的水往喉嚨裡吞,每晚還要難受醒20多次……”說話時,朱賀止不住咳了幾下,清了清乾澀的嗓子,聽的人心疼。朱賀的聲音很細,溫柔中有幾分倔強。

有一天早上醒來,她看見自己丟得滿地的鼻血紙,嚇得冒出一身冷汗。然而,身體的不適並沒有擊退朱賀對哈密援教的一腔熱情。

在擔任哈密地區二中高一年級兩個班的物理教師後,朱賀發現,學生們在上課時極少互動,課堂氛圍十分沉悶。她果斷地把在洛陽採用的“師生雙主體互動式教學模式”施用在哈密的課堂上,通過精心設計的預習、提問、演板等小環節,帶著學生在互動中學習,提高了大家的學習興趣。

擺瑞軒是一個內向的男生,平日裡話很少,物理成績中等。幾次接觸後,朱賀發現他做題思路清晰,畫圖非常標準,就請他上臺給大家講題。一回、兩回……在不斷認可下,擺瑞軒的話和笑容都多了,物理成績也明顯提升,上學期期末考了全班第一名。

今年4月,朱賀在備課時,腰部突然陣痛。起初,她沒有放在心上,沒想到疼痛頻率越來越高,上課時、備課時、看書時、睡覺時……可即使疼得渾身發抖,她也沒有耽誤一節課。後來利用週末,朱賀到醫院檢查,發現患了腎結石。好在採用藥物治療,暫時止住了病情,沒有影響她的日常工作。

民族情誼讓兩代人難忘

朱賀援疆支教,與她的父親有莫大關係。

朱賀的父親曾在新疆庫爾勒當過兵,支援過當地的公路建設。朱賀小時候,最喜歡聽父親講新疆的故事。有一次,父親和戰友在執行任務時,受環境因素影響需要就地休整一夜,熱情的當地人把他們請回家,好吃好喝盛情款待。

在朱賀的腦海裡,新疆有著魔力一般吸引她。去年7月,當她在學校教職工微信群裡得知河南省有援疆支教的任務時,她的血液沸騰了。顧不上和家人商量,她第一時間報名參加。

一個月後,朱賀坐上了前往哈密的飛機。“對於新疆,我心裡總有一種莫名的衝動和興奮,想去看看父親待過的地方。”朱賀說。

有一個週末,朱賀和同去的幾名洛陽教師到哈密周邊的縣區放鬆。因為太渴了,他們來到一戶農家討水喝。剛走到屋前的葡萄架下,一位維吾爾族的老媽媽就笑著迎了出來,邀請他們吃葡萄、大棗。雖然語言不通,但老媽媽臉上的笑容,流露出內心的淳樸與熱情。

擔心援疆教師在哈密生活無聊,當地的教師還常常邀請維吾爾族朋友到學校聯誼。朱賀就是在聯誼會上結識了一個名叫阿依古麗的維吾爾族朋友。阿依古麗擅長舞蹈,一有空閒就來教朱賀跳新疆舞,還邀請她一起外出遊玩。

樂當兩地交流的使者

哈密地區二中,在新疆全自治區排在前五名,畢業生中不乏考入北大、清華等名校者。在朱賀眼裡,這裡既是交流的舞臺,更是學習的平臺。課餘不忙時,她就去旁聽當地優秀教師的課程,認真記錄、總結。

“教書育人,影響的是一兩個班級的學生;投身教研,帶動的是整個學校的教學。”朱賀說。朱賀積極與當地教師溝通、討論、碰撞,並著手了一項《基於多元智能理論的課堂教學評價方式研究》的課題研究。對於這項課題研究,朱賀充滿期待,希望能夠提升個人教學水平、轉變哈密教學模式。

朱賀雖不是土生土長的洛陽人,但熱愛歷史文化的她在洛陽定居已有近10年。此次赴哈密,她還給自己定下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向哈密民眾介紹古都的風采。

龍門石窟、白馬寺、明堂、天堂……朱賀常常給哈密地區二中的師生講述洛陽故事,邀請他們到洛陽遊玩。今年牡丹文化節期間,她還把朋友圈裡的牡丹照片拿出來,和學生們分享。

當然,哈密的風土人情,朱賀也都一一記在心上。她像一位傳遞洛陽與哈密歷史文化的使者,每次給家人、朋友打電話,都要津津有味地講述一番。

根據安排,今年7月,朱賀就要完成援疆任務回到洛陽。“有困難、有付出,更有收穫和幸福,我永生難忘在哈密的日子。”朱賀說,如果有機會,她還會再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