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真的存在嗎

物理 核技術 癌症 美國 嚼嚼字 嚼嚼字 2017-11-03

相比於那寫心靈雞湯,我更喜歡灌毒。把那些血淋林的現實扒給你看

天才的定義是指擁有一定的天賦(即天份:不是可以學到的東西),包括卓絕的創造力、想象力;天然的資質的人(如:體質;嗓音等)。

如果僅僅那麼簡單就能概括。那麼我周圍就有大把的廉價天才。

也許你們聽說過他泰勒威爾森,1994年出生於美國阿肯色州特克薩卡納。10歲的威爾遜給家人展示了自制的炸藥。他家的後院升起了一團蘑菇雲

一次小小的爆炸遠不能滿足威爾森,他又開始迷上了核反應堆。為了慶祝他11歲生日,奶奶帶他去書店買書,威爾森挑中了一本講述製造核反應堆的書。他完全被這本書迷住了,

等到威爾森12歲時,學校已經沒法教給他任何東西了,他每天只能無所事事地坐在教室。於是,父母答應讓他收集一些常見的放射性物質,為學校的科技比賽做準備。

這個對放射性物質感興趣的孩子,讓父母有了一絲擔憂。還好,一位專業人士告訴他們,這些放射物濃度極低,不會危害到威爾森的健康。每當有人看不下去,告誡肯尼斯要管管威爾森時,這位父親總會感嘆:"在威爾森眼裡,根本就沒有'不能'這個詞。

他的外婆患上了癌症,常常要做放射性治療。威爾森發現,用於診斷和治療癌症的同位素價格高昂,許多病人因此得不到治療。"如果能找到一種更便宜的方式獲得這些同位素,或許可以挽救更多患者。"

一天,當他看著太陽時,突然靈光一閃,"太陽放光發熱靠的就是核聚變反應。如果我能製造核聚變,不就能得到高能中子來獲取同位素了嗎?"

可威爾森只是一個高中生,沒有儀器,也沒有實驗室,怎麼能做得到呢?威爾森試圖在家裡車庫自造核反應堆。恰好此時,他的父母得知內華達州立大學雷諾分校可以為高中裡的尖子生提供研究 所需的儀器和實驗室。

於是,威爾森拜訪了該校的一位物理系教授,聽說他想要造核聚變反應堆時,這位教授嚷道:"你才13歲,就想搗鼓上千萬伏高壓和致命的X射線?"

不過,威爾森最終還是得到了物理學家法諾夫的支持。威爾森每天下午都泡在法諾夫實驗室裡尋找材料和解決技術難題,還鉚足了勁,自學了化學、工程學、等離子物理學等20多個領域的知識。慢慢地,他開始試著組裝核反應堆了。

14歲生日那天,一切準備就緒,他神情專注地往反應器裡注入氘,然後通上幾萬伏的高壓電。他成功了--威爾森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十一個完成核聚變反應的個人,而且是年齡最小的。

英特爾首席執行官保羅聽說一個14歲的孩子造了核反應堆時,徑直走向威爾森,與他交談了20分鐘,然後,保羅帶著難以置信的表情離開,"我腦子裡只有一個想法,我太慶幸這孩子是我們國家的了!"威爾森毫無懸念地摘得了大獎。

之後兩年裡,他獲得了9個獎項,獎金總額達到10萬美元(約合62萬元人民幣)。2012年,威爾森應邀參加在白宮舉行的科技展,向總統奧巴馬介紹了他的檢測儀,成為媒體競相報道的對象。

-2-

十歲的時候你在做什麼。吃零食,玩遊戲機。逛街。看動漫。

曾拜讀過一首歌《少年維特》何韻詩寫的,一句話讓人有些感慨:當一些成績給予那些優等生的光環褪去了之後,他們所剩下的和大多數普通人一樣。面臨著平凡甚至平庸的一生

即使你早知,明天非更好

上學時候最常聽但最不愛聽的一句話:孩子啊特別聰明,就是懶。

好像成了老師給家長評價孩子時候的一句標準答案。

真的如此嗎?一個上小學的孩子每天晚上凌晨睡覺。平時學校上課,週末補習班輔導。

期末考試成績出來愣是比不上那個每天僅僅完成家庭作業的小男生,差的還不只是一分兩分。

普通人努力了幾十年做了某領域的博士。領軍人物,威爾森13歲就做到了。

扎心嗎,老鐵?

-3-

天才們通常有一個可怕的能力,專注。這個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至關重要

他們可以拋開一切煩惱就痴心於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他們懂得 如何 發洩和排解煩惱 和苦悶。他們可以直截了當的表達自己的不滿 。

從小到大,有多少敢怒不敢言。有多少忍氣吞聲。白天受了氣無處發洩。只好把他們 塞到後備箱裡

所以我們需要必要的發洩,以清空自己的負面情緒,如果不是打算明天就辭職,那麼今晚請你不要去毆打你的上司作為發洩手段。

天才的存在並不意味著我們所做的都是無用功,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皇天不負有心人”是句混賬的不能更混賬的話,常常負的都是有心人,不過有心的價值不能用負與不負來體現。梵高也不是因為知道死後能成名畫家才開始創作的。莫言寫作之初也沒指望拿諾貝爾獎。打算起手不凡寫出宏偉鉅著來的人,大概永遠不會完成第一章

悅人不如悅己。別把成功當成一種責任。這樣要求自己大可不必。

世界就交給那些天才去拯救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