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紅色”旅遊名城

烏蘭夫 李大釗 瞿秋白 周恩來 內蒙古商標品牌網 2017-04-05

自治區人民政府發佈文件強調,要依託烏蘭夫辦公舊址、五一會址、滿洲里紅色國際祕密交通線教育基地、延安民族學院城川紀念館、獨貴龍運動舊址等紅色旅遊資源優勢,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傳承紅色基因。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這幾個紅色旅遊名城吧!


烏蘭夫辦公舊址

烏蘭夫辦公舊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烏蘭浩特市興安路北段東側,始建於1936年。1996年,烏蘭夫辦公舊址被列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內蒙古“紅色”旅遊名城

內蒙古“紅色”旅遊名城

內蒙古“紅色”旅遊名城

青磚瓦結構,屋頂為起脊飛簷,古色古香。


五一會址

五一會址位於烏蘭浩特市五一北路,是一座青磚建造的廳堂。因1947年4月23日至5月1日,內蒙古人民代表會議在這裡召開並宣告全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政權——內蒙古自治政府在此成立而得名。

內蒙古“紅色”旅遊名城

內蒙古“紅色”旅遊名城

內蒙古“紅色”旅遊名城

該廳堂建於1935年,曾是偽興安陸軍軍官學校禮堂,東蒙軍政幹部學校禮堂,後為內蒙古黨校禮堂。1986年被列為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重新維修。1995年被列為內蒙古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會址內陳列的“興安地區革命鬥爭史實”展,共展出圖片、實物300餘件,真實地記錄了草原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英勇奮鬥、爭取解放的歷史。


滿洲里紅色國際祕密交通線教育基地

內蒙古滿洲裡市地處中、俄、蒙三國交界地區,是全國最大的陸路口岸。20世紀20年代,中國共產黨在滿洲里設立了祕密交通站,開闢了由滿洲里通往前蘇聯的紅色交通線。作為中國革命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的一條祕密交通線,見證了李大釗、陳獨秀、劉少奇、周恩來、瞿秋白、李立三等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赴前蘇聯學習馬克思主義,加強與共產國際聯繫,引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足跡,也見證了中共“六大”、二戰期間前蘇聯對日宣戰出兵中國東北以及毛澤東主席出訪前蘇聯等重要歷史事件。

內蒙古“紅色”旅遊名城

內蒙古“紅色”旅遊名城


延安民族學院城川紀念館

延安民族學院城川紀念館位於鄂托克前旗城川鎮城川中學校園內,佔地面積60餘畝。該舊址也是1945年2月伊盟工委的所在地。

內蒙古“紅色”旅遊名城

1941年9月,為廣泛發動各民族的抗日運動,在延安大砭溝成立了民族學院。1944年4月由於工作需要,由延安遷到接近少數民族地區的定邊,稱三邊公學。1945年2月,民族學院也遷至城川,改稱為城川民族學院。解放後,在黨中央的關懷下,在北京成立了中央民族學院(後改為中央民族大學),城川延安民族學院也就是中央民族學院的前身。

2002年9月,鄂托克前旗黨委宣傳部、文明辦、文管所在舊址建延安民族城川紀念館1座,佔地面積400平方米,館內有“延安民院革命史陳列展”,陳列圖片500餘幅,文物70餘件,是鄂爾多斯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之一。


“獨貴龍”運動舊址

“獨貴龍”運動舊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烏審旗巴彥柴達木鄉。

內蒙古“紅色”旅遊名城

內蒙古“紅色”旅遊名城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烏審旗爆發了大規模反開墾、反奴役的“獨貴龍”運動,十二個“獨貴龍”總部駐此。舊址俗稱“海流圖”廟,藏名“珠達巴達爾贊林”,始建於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蒙漢結合式建築,佔地面積3萬平方米。現存小經堂、僧侶房舍十餘間。

(來源: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