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此生有所痴纏

舞蹈 楊麗萍 藝術 書法 筆墨流長 2018-12-03


願此生有所痴纏

願此生有所痴纏

文/白音格力

楊麗萍的舞蹈美,一直覺得難有語言來描述。直到看了莫言的一段文字,才恍然驚醒。他說:“楊麗萍在舞臺上跳舞時,周身洋溢著妖氣、仙氣,唯獨沒有人氣,所以她是無法模仿、無法超越的。”

難怪看楊麗萍的舞蹈時,感覺她的每一個動作,都妖冶得讓人跌進去,彷彿跌進一個故事的深處。她一生痴纏舞蹈,痴如妖,纏如仙。

有人愛梅,已到痴纏。種梅,寫梅,畫梅,彷彿只有如此,人生才不虛此行。把梅愛到痴纏的份上,就會懂得梅之大境大美,不在花,在枝,還得奇崛古貌。臺灣作家劉墉也是個痴纏古梅的人,他曾說:“梅若不出奇枝,不見峭拔,怎能稱為梅。那百年古梅,樹皮斑駁龜裂,且長滿石綠色青苔,一副老態,可伸出的是如戟似劍的枝,又是鐵劃金鉤,好比貌不驚人的武林高手,破袍底下,自有乾坤,不出手則已,一出就招招逼人,有插天之勢。”

人生能得遇有妖氣、仙氣的舞蹈,得遇一枝古梅,都是至美賞心事,讓人愛到痴纏。

願此生有所痴纏

見過痴纏一塊布的人,掛於牆上,端端正正,每日相見。

那是一塊粗糙的麻布,他在麻布一角用毛筆畫了一張歪歪斜斜的桌子,桌上有一個酒壺。他是愛酒人,也是一個老裁縫。

我那時才上高中,去找他做一件衣服。他講了很多我當時聽不懂的事情。但現在想來,唯記得他說過,人生最終就是一塊粗糙的布,縫不出一件華衣。

許多年以後,我也愛上一塊布。一塊本真的布,一塊簡單的布。擺於茶桌,鋪於書櫃,因為痴纏,所以我常看到布上有煙柳畫橋,有朗月照花,有石上清泉,有大片大片的雪……

願此生有所痴纏

我最大的夢想是,在山間水塘旁搭建草屋數間,一二小亭,造小船三四,山腳種桃樹,通向小亭的甬路上植好葡萄,再植一些棗樹,櫻花,老梅。

然後草屋設有書法、繪畫、琴樂室,喜悅的人才來學,或週末,或假期,避世三五天。水塘養魚,種荷,小船最是開心手筆,取名舟屋。有人來垂釣,有人來船頭小酌。請淳樸的村裡大媽,做野菜,燒老酒,也許會找一個古時書童模樣的小夥計,劃小船送菜餚酒水,舟屋裡的人,吹著風,說些知心話。

或者就讓我,這個老夥計,自己送。

閒時就晒太陽,翻一本老書,身邊相識不相識的來者,都與我一樣,在青山裡,做著喜悅事,愛到痴纏。

願此生有所痴纏

愛到痴纏,如同一場雪染上梅枝,一窗月繡上布面,一頁時光住進草屋。我知道,我最美的時光,不是見到花開的時光;我最美的時光,是我對花草深深的痴纏。

我要把我痴纏的美好,一直這樣寫下去,寫到不能寫。雖然最終仍有很多美好沒有寫完,卻不會覺得遺憾,因為美好一直在,不在我的筆下,就在我看到的眼睛裡、心尖上。

一直慶幸一生有所痴纏,願為山水作序,為草木開扉頁,為清風明月潤筆,為美好的往事立章,為一個人走筆行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