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邢臺人:宋璟、扁鵲、武大郎的傳說

武大郎 扁鵲 宋璟 潘金蓮 邢臺同城會 邢臺同城會 2017-08-28

導讀

傳說,宋璟告老辭官以後,一直退居在東都洛陽。當時,有人問他:“百年之後,哪裡是丞相的安身寶地?”他隨手取過文房四寶,揮筆寫下十三個大字:龍擊鼓,鵬打扇,扁擔開花鐵環斷。接著說:“這就是我的葬身之地!”本期傳說為你揭祕——宋璟墓為啥在沙河?

相傳,扁鵲帶著弟子們從家鄉來到了內丘的蓬山。蓬山高峰林立,古樹參天,漫山遍野的珍貴藥材,使扁鵲樂而忘返。可偏偏那時的蓬山人,身居深山不識寶,只相信神婆巫醫,不相信自己山上的藥材能治病。怎麼能讓蓬山人相信中醫中藥呢?扁鵲在襄河邊的一塊平地上開了個燒餅鋪,開始了他的賣燒餅生意……

《水滸》上說的武大郎賣燒餅,可不是那麼回事!實際上,武大郎是明朝初年人,在山東陽谷縣做縣令,好個清官哩!武大郎被冤枉,這事都壞在他那個不錯的朋友身上啦……

宋璟墓為啥在沙河

宋璟是南和縣人,這在縣誌上有記載,史書上也寫得清清楚楚。可他的墳墓,卻在沙河市,宋璟為啥埋在沙河呢?

歷史上的邢臺人:宋璟、扁鵲、武大郎的傳說

歷史上的邢臺人:宋璟、扁鵲、武大郎的傳說

傳說,宋璟告老辭官以後,一直退居在東都洛陽。當時,有人問他:“百年之後,哪裡是丞相的安身寶地?”宋璟雖說一生為官,官至極品,可他不願意人們為他修陵造墓,鋪張浪費。他隨手取過文房四寶,揮筆寫下十三個大字:龍擊鼓,鵬打扇,扁擔開花鐵環斷。接著說:“這就是我的葬身之地!”

這下,可把人們給難住啦!那時候,東都洛陽的才子也不少,可誰也解不透那時啥地方,在哪兒。

宋璟死了以後,兒孫們也說不準那是啥地方,只好停了一年靈。到了第二年,還是沒法兒下葬呀!有人就出了個主意,說:“當今數護國公程咬金歲數大,問問程咬金吧!”

程咬金是唐朝的開國元老,少說也有一百多歲!人們找程咬金一說,程咬金嘿嘿笑了,說:“你們連這個都解不開?那十三個字,是說了四樣事兒。啥地方出了那四樣事兒,啥地方就是葬身之地。”

“啥地方會出那四樣事兒呢?”人們還是鬧不清。程咬金說:“乾脆!咱們送宋老丞相回老家去!”

人們一想,有道理,不去千里送靈,鐵連環咋磨斷呢?於是,用鐵鏈環拴好棺材,用扁擔抬著靈柩,開始北上送靈。

程咬金帶著靈柩,從東都洛陽出發,一路上吹吹打打,一直走了七七四十九天,來到邢州(今邢臺)——四樣事兒也沒有出現。程咬金只說宋璟是邢州人,又命人沿著邢州的城牆,繞了三圈兒——四樣事兒也沒有出現。當程咬金知道宋璟是邢州南和縣人後,這才出了邢州,朝東走,路過南和城,來到了宋璟的老家——宋臺村。在宋臺村,圍著村轉了九九八十一圈兒——四樣事兒,還是沒有出現。程咬金心裡好暴躁,說:“賢弟呀賢弟,你出在北國,莫非想安身江南嗎?好!為兄再陪你走一遭兒!”他們這才離開宋臺村,往南走,進了沙河縣。

這天,他們抬著靈柩,走到了沙河縣的留容村村北,突然飛來一隻老鵰。當老鵰飛到靈柩上空的時候,嘴裡叼的一條長蟲(蛇),不知道為啥脫落下來,不偏不倚,正好落到吹鼓手的大鼓上面,大鼓“咚”地一聲響了;老鵰失落了長蟲,就戀戀不捨地扇動著翅膀,一直在靈柩上空盤旋;也就在這時候,有個趕集的老頭,在集上給閨女買了幾朵花,怕弄壞了,就把花插在扁擔上的窟窿眼裡,扛著扁擔走到了靈柩跟前。程咬金一看,樂得哈哈大笑。長蟲敲鼓,老鵰扇翅,扁擔開花,不就是“龍(蛇)擊鼓,雕打扇,扁擔開花”嗎?四樣事兒出現了三樣,這第四樣——鐵環也該斷了!性急的程咬金“呼”地掄起板斧,說聲:“賢弟,你就在此地安身吧!只聽“咔嚓”一聲,一斧子就把鐵環砍斷了。這時,突然颳起一陣大風,只颳得滿天土沙飛揚,眨眼之間,就把宋璟的棺材埋住了。從此,宋璟就埋在了沙河。

扁鵲餅的傳說

歷史上的邢臺人:宋璟、扁鵲、武大郎的傳說

相傳,扁鵲帶著弟子們從家鄉任丘來中丘(今天的內丘)蓬山。逢山高峰林立,古樹參天,漫山遍野的珍貴藥材,使扁鵲樂而忘返。扁鵲從家鄉大平原來到蓬山的深山老林,正是為了採挖中草藥,拯救天下移民!可偏偏那時的蓬山人,身居深山不識寶,只相信神婆巫醫,不相信自己山上的藥材能治病。儘管扁鵲磨破了嘴皮子勸說,他們還是不相信扁鵲說的那些道理,不相信山上的草能治病,這下子可把扁鵲給難住了。

怎麼能讓蓬山人相信中醫中藥呢?扁鵲在襄河邊的一塊平地上開了個燒餅鋪,開始了他的賣燒餅生意。

不過,扁鵲的燒餅與眾不同。別處的燒餅不是圓的,就是扁的,而他的燒餅是藥葫蘆型的,燒餅的兩面還壓上“扁鵲餅”三個字,就好像現在貼的商標。

扁鵲形狀與眾不同,作法與其它燒餅也不同,扁鵲從蓬山上採來各種各樣的藥材,配作藥方,然後用旁邊的泉水熬煮,用熬煮的藥湯和麵製成燒餅。當地人把扁鵲餅也叫藥餅。

扁鵲還根據一年季節變換調整藥方,製作成春餅、夏餅、秋餅和冬餅。

春餅,人吃了頓覺精神倍增,解困解乏,整個春季不得感冒。

夏餅,人吃了好像臉上貼了薄荷葉,口中含著仁丹丸,覺得暑氣四散,涼爽無比。

秋餅,人吃了像喝了二兩老陳酒,手心冒汗,腳心呼呼冒熱氣。吃了冬餅,人們不再穿厚棉衣禦寒,屋裡不再燒木炭取暖,不知不覺度過了隆冬嚴寒。

這樣,春餅防流感,夏餅去酷暑,秋餅治腸胃,冬餅驅寒冷。

你說,這樣的扁鵲餅能不讓人愛吃嗎?蓬山人紛紛前來買四季餅。扁鵲的燒餅生意越做越紅火。儘管扁鵲餅物美價廉,扁鵲和弟子們也賺了不少錢。扁鵲用賺來的錢在附近開了一座診所,開始了行醫治病。扁鵲在治病時,不收任何錢財,用現在的話說完全是義診。扁鵲在坐堂行醫中認真為蓬山人治病,讓人們辨認當地的中草藥,還講一些中醫中藥知識,蓬山人開始相信中草藥能治病了,他們上山打獵砍柴,還給扁鵲採來不少中草藥呢。

有一年,蓬山一帶瘟疫蔓延。扁鵲用蓬山上的中草藥配製了“驅瘟”藥方,在燒餅鋪旁安置了幾口大鍋熬製藥湯,讓人們服用。大人們能喝幾碗苦藥湯治病,小孩服用這苦藥湯可難了,為了給小孩治療,扁鵲還特意研製了一個藥方,用了些不苦的中草藥熬湯和麵,製成了小燒餅,讓小孩吃,這樣瘟疫很快被扁鵲和弟子們徹底治好了,至今在神頭村還流傳著“大人喝湯,小孩吃餅”的順口溜。

人們從扁鵲賣燒餅那天,就發現燒餅鋪前總坐著一位髒兮兮的老頭。扁鵲總是拿燒餅讓老頭吃,那老頭接過燒餅就吃。別看那老頭又瘦又幹巴,可吃起燒餅來狼吞虎嚥,轉眼間就吃了八個大燒餅。然後不聽扁鵲勸告,直到泉水旁俯下身子咕嚕咕嚕喝一氣泉水,便靠在燒餅鋪前呼呼睡了。天剛晌午,老頭又醒來,不多不少,又吞吃了八個燒餅,又喝了一氣泉水,然後又睡到吃晚飯。晚飯又是八個燒餅,又喝一肚子泉水,拄著木棍子沿著羊腸小道,慢慢走進蓬山老林中去了。第二天,不管扁鵲和弟子們起的多早,總看見髒老頭靠在燒餅鋪旁等著吃燒餅哩!每頓飯不多不少正好吃八個燒餅,然後去喝泉水。這樣吃了喝,喝了睡。時間一長,扁鵲弟子們感到很生氣,就連來買燒餅的也忿忿不平,他們要趕老頭走。扁鵲就勸弟子和鄉親們說:“大夥甭生氣,老頭肯定是無兒無女,我管得起吃燒餅。”扁鵲總是每天親自給老頭拿燒餅吃,有時自己治病忙不過來,囑咐弟子們一定要照顧好老頭。人們見扁鵲那麼好地照顧老人,也被感動了,他們不再趕老頭,還主動給老頭拿燒餅吃。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覺過了三年。一天,扁鵲正在診所治療病人,髒老頭走進來。扁鵲急忙起身,扶老頭坐下,親切地問:“老人家,您身上不舒服嗎?讓我給你診斷診斷。”

老頭說:“我不看病,是來給你結賬的。”

扁鵲笑了笑說:“吃些燒餅,還結什麼賬啊!算是我孝順您老人家的。”

老頭說,賬我是要還的,不過不是錢,我想送給你一本醫書。一聽說是醫書,扁鵲頓時興奮起來。自從行醫以來,他蒐集了不少民間醫書,學到不少民間藥方,對他研究中醫中藥有很大的幫助。扁鵲笑著說:“你送我什麼我也不會要,送醫書,我倒要感謝您老人家了。”老頭兒從衣襟下慢慢抽出一本發了黃的書,遞給扁鵲莊重地說:“我觀你三載,你熱愛醫學,赤誠如一,刻苦學習,鑽研用心,何況你又心地善良,體恤黎民,將來必成大器。我這部書裡有許多祕方,還有治病道理,你行醫要永遠立身於民,以普救眾生為本,切記切記……老頭說完,忽然不見了。扁鵲見眼前一片白雲,那白雲眼瞅著飄往蓬山山頂去了。扁鵲知道是遇到仙人了,驚奇之餘,打開了手裡的醫書一瞧,卻是一部無字書。書中夾著一張紙片,上面寫著:“飲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當知物矣。”

扁鵲按照仙人的指點,攀上蓬山的最高峰,那裡有一塊平展的山地。山地中間有一個水池子,水平如鏡,人們叫作天池。在池旁的山壁上有一個山洞口,洞分三層,下層有二間房子大小。上層有一間房子大小。白天扁鵲在天池旁默默禱唸,渴了就喝口天池的水,餓了就吃些松柏子,這樣苦苦修練了三十天,再打開無字書一瞧,無字書變成了有字書。扁鵲高興極了,就在山洞裡苦讀天書。扁鵲聰明絕頂,把一部天書讀得滾瓜爛熟,還能倒背如流。這樣苦讀了九九八十一天,忽然那部天書又變成了無字書。多虧扁鵲能把天書一字不漏地背下來,心裡也覺得踏實多了。傳說那部天書是遠古一位叫扁鵲的神醫傳給他的。扁鵲原本不叫扁鵲,叫秦越人,因秦越人得了扁鵲的天書,再加上他治病如神,人們便叫他扁鵲了。久而久之,秦越人這名被人們忘記了,扁鵲這名字倒叫響了。扁鵲學完天書,從蓬山山峰下來,頓覺得眼明如鏡,夜間能辨鬼,白天隔著牆就能看清人的五臟六腑,洞察腹內隱疾惡患。

從此,扁鵲和弟子們不再賣燒餅了,在襄河北岸,建起一排排石頭房,帶領弟子們專門坐堂行醫。扁鵲根據天書治癒了不少疑難雜症;還首創了醫學的“望”(看氣色),“聞”(聽聲音),“問”(問病情),“切”(按脈搏)的中華醫學傳統治療方法。特別是“切脈”診斷更具有神效,至今中醫仍做診斷病情的主要手段。太史公司馬遷在為扁鵲立傳時,這麼寫“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扁鵲在行醫之餘,還著有《扁鵲內經》九卷,《外經》十二卷,均已失傳。只留傳下來《難經》一書,《難經》是一部中華醫學經典著作,對後世影響很大。

幾千年過去了,扁鵲餅雖然失傳了,可扁鵲的故事傳了一代又一代。前來朝拜瞻仰扁鵲的人在透靈碑上擦磨燒餅,一來是這燒餅在透靈碑上磨擦過,成了扁鵲當年製作的扁鵲餅,這樣的燒餅能治好百病;二來扁鵲經過仙人點化,得過天書,成為神醫,孩子們吃了擦過的餅,就會像扁鵲那樣聰明好學,將來必成大器,有所作為。過去,人們在透靈碑上磨燒餅,把透靈碑磨光了。作為重點文物,縣文物單位把透靈碑圈起來,不讓人們擦燒餅了。現在人們把燒餅在透靈碑前舉一舉代替了擦磨。一些善男信女在舉供燒餅時,往往口裡禱告,唸唸有詞。那些禱語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改變,近幾年來唸的是:“天靈靈,地靈靈,孩子吃了不生病;不生病,真聰明,將來當個大學生。”

武大郎 千古蒙奇冤

說《山東快書》不是有“清河城東八里孔宋莊”嗎?早先說的“孔宋莊”,就是現在的“武家那”。武大郎是這個村裡的人不錯。歷史上的邢臺人:宋璟、扁鵲、武大郎的傳說

聽說,那時候武家不大富裕。武大郎長到十五六歲後,就出來在王化莊盟兄弟家住著,跟著人家學徒,開染坊。甭看武大郎年紀不大,是個很有志氣的人。頭先在家裡,也念過二年書,出來學徒,還沒忘唸書。他和他盟兄弟,年紀般上般下的,兩人白天干一天活,夜裡就伴兒讀書,趕上陰天下雨,就更抓緊用功。武家那和王化莊這倆村,古時候就好習武。得空了,他們盟兄弟二人,還比劃兩趟拳腳,切磋武藝。

天長日久,武大郎習文練武,長進很快。甭看他沒正兒八經上過幾年學,肚裡學問卻很多,字也寫得好。村裡有個婚喪嫁娶,紅白喜事,斷不了有人請武大郎去當先生,寫幾筆字。他那個盟兄弟,也跟著打打下手。

他這個盟兄弟,很服他武大哥。他倆一塊兒吃,一堆兒住,那時候,他盟兄弟對武大郎照顧也很不賴。武大郎呢,事事讓著兄弟,有重活搶著幹。他倆你敬我,我讓你,比親兄弟還親。

可是在念書用功上,武大郎和盟兄弟,越來越看出上下來啦。你尋思,幹一天活,到黑下累個腰痠骨頭疼,誰還願意用功呀!武大郎這個人就特別,聽說他腦子也好使,能過目成誦。夜裡,他盟兄弟躺在炕上打呼嚕,他就在燈底下用功。一熬一宿,不當困的。不用苦功,哪來的前程啊!那時候,他就很有心計,有抱負,一心想考取功名,為民做個清官。

武大郎在染坊裡學徒好幾年,白天學藝,夜裡習文,手藝學得差不多了,學問也更是不大離了,“四書”、“五經”早背得滾瓜爛熟。

這一年,武大郎和盟兄弟帶上盤纏,就進京趕考去了。

不多日子,一列榜,武大郎中了進士。他那個盟兄弟落了榜。

元末明初時候,黃金莊姓潘的一家,生下一個閨女,起名叫金蓮。這金蓮生在大戶人家,長在蜜罐裡,起小就有支使丫環,起小就學認字讀書。長到七八歲,就能背詩對對子。長到十三四歲,琴棋書畫,無所不通。再說,潘金蓮不光起小聰明,還長得一表人才,楊柳細腰,明眉大眼,白白嫩嫩,真是百里難挑一的美人兒。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潘金蓮長到說婆家的年齡。十里八里的富裕人家,託了媒人來提親。清河縣城裡的官宦門庭,也願意跟潘家結“秦晉之好”。一家女百家問,媒婆子差點踢破潘家的門檻。潘家的老人鬧得是眼花繚亂,也說不清哪家好了。

再說金蓮呢,這會兒更是左左右右拿不定主意,大戶人家那些公子哥們,哪個也不舒她的心。後來,有人提說鄰村武大郎,說這個年輕人長得高大,聰明過人,又刻苦好學。武家那和黃金莊,村挨村,地挨地,七姑八姨串攏得光親戚,潘金蓮對武大郎早有耳聞。她也不嫌武家窮,點頭答應了這門親事。

可潘家老人哩,反倒心裡忽悠起來。他們叫算卦的給女兒算了一卦,說金蓮是“太太命”,尋個女婿是做官的。可眼下明擺著武大郎是個窮學徒的。

潘家老人這裡正猶豫哩,武家那裡傳來喜報啦,武大郎考中進士!潘、武這門親家真是該著的。

潘金蓮和武大郎很快結了婚。後來,武大郎就帶著家眷到陽谷縣上任去了。

那時候,清河有到山東做買賣的,凡走到陽谷,都去投奔他。甭看他做著七品知縣,可他心眼好,待人親,甭管認得不認得,一說是清河老鄉,都是管吃管住好招待。咱清河跟陽谷人論起來,陽谷人都說武知縣是“愛民清官”。

武老大在陽谷好些年,愛民如子,兩袖清風,為老百姓辦了很多好事。

再說潘金蓮,人家是正經八倍的賢妻良母。她不光把武老大伺候得特別好,還常提醒武老大說,做官就做清官,不能給後人留罵名。

後來,編書的瞎糟蹋武老大,這事都壞在他那個不錯的朋友身上啦。這都是武老大、潘金蓮出好心眼出的,這才冤枉哩!

有一年,有個朋友找他去啦,也有說是他盟兄弟的。他這個朋友是怎麼回事呢?也說不很準這個朋友是哪個村裡的,反正他倆起小不錯。那時候武家窮,這個朋友給過武大郎不少好處。這回是因為這個朋友家裡遭了事啦,著了一把火,把房子都燒了,沒吃沒住的啦。他把老婆孩子安頓到親戚家,就投奔武大哥來了。

多年不見,朋友又是這麼遠投奔來啦,武大郎開始是好吃好喝地招待他。後來,由於武大郎官事忙,也顧不得成天陪著他這個朋友啦,朋友反正是吃住挺好的。

往後,他這個朋友慢慢地就多了心啦。心裡話:我家裡遭了事啦,老婆孩子沒吃沒住的,你也不說給家裡點錢,光叫我往這裡一住,就算完啦?真不夠朋友!想當年,我待你怎麼樣?哼,做了官,就沒良心啦!

這個朋友住了幾個月,就要走,可是武大郎和潘金蓮,就死活勸這個朋友多住幾天。這一天,他長短要回清河老家,說嘛也不再住啦。他還掛著家裡老婆孩子呀!

武大郎和潘金蓮見真留不住,就給他點盤纏,讓他回家。

這個朋友一上路,心裡就惱透啦。武大郎這個朋友算白交往!臨走哩,光給幾個路上的花銷兒,家裡呢?這個朋友越想越生氣,越想心越惱。好吧,你不仁呀,我也不義!

早先,他和武大郎一塊兒上學的時候,這個朋友就能寫善畫。這回在回家的路上,他就一路貼起武大郎的“臭報”來。把相貌堂堂、身材魁梧的武大郎,畫成是“三尺高的矬子”;把他在陽谷做知縣,說成是在陽谷賣燒餅。還編了很多調侃兒話:什麼“武大郎攀槓子——上下夠不著”,“武大郎玩夜貓——什麼人玩什麼鳥”等等好多。這還不算,他更是把潘金蓮,白的說成黑的……那難聽話,咱就不說啦。

他走一處,就連編帶畫貼一處。從陽谷到清河,三四百里地,一下子武大郎的臭名就傳開啦。

可是他回到清河縣,一進他村,自家那大火燒了的破宅上,蓋起一溜好房子。他心裡話:這是誰的家呢?莫非老婆把宅子一賣改嫁啦?正犯疑惑哩,媳婦從裡邊走出來了。媳婦一見他,驚喜地說:“你在外邊兒二怔嘛?還不趕快進家!”他暈了腦瓜子啦,問:“這是咱的家?”媳婦說:“這不是咱的家,是誰的?你不是找咱武大哥去啦?這可虧著咱武大哥呀……”媳婦把武大哥怎麼派人送銀錢來,又怎麼幫著修房蓋屋的事一說,他可傻眼啦!

他後悔得啪啪地打了自家的臉一回,二話沒說,就從家裡又拿了幾個錢,扭頭就返回去啦,回去揭“臭報”呀。可是,晚啦!人們看了他貼的武大郎這個,武大郎那個,怪熱鬧,挺有趣,一看就記住啦。你傳我,我傳你,都知道啦,還不是白撕!

很快,武大郎的這些事,就被人編進書裡去啦。你說武大郎和潘金蓮,該多冤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