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別”作賤“範雨素——寫作不等於創作!

文學 文章 藝術 三國演義 餘老詩 2017-05-30

請別”作賤“範雨素——寫作不等於創作!

最近,範雨素的事兒說得很火。

就連有關寫作的事,也被牽扯上了。說是範氏高中沒畢業,也能自學成作家

此言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好多正學習寫作的朋友,準備學習寫作的朋友和純屬圍觀的吃瓜群眾,議論紛紛,各抒己見。

汪洋口水中,不乏真知灼見、醒人耳目的高見,也有思想偏激、有失公允的言辭。

作為一名教了多年寫作和閱讀的老司機,忍不住要說說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所謂真理越辯越明,我在此囉嗦幾句,望能拋磚引玉,有不同觀點的朋友,可踴躍參與,一起探討探討。

一、先弄清楚兩個“不等於”

與人交流,最怕的是所指不一,你說的是東,我扯的是西。結果風馬牛不相及,雞同鴨講,以至於刀劍相見,傷了和氣。

1.寫作不等於創作

寫作,從古至今就受到有識之士的重視。曹丕《典論•論文》有言:“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把寫好文章看作是經邦治國的大事情,不僅是對寫作提升思維能力的肯定,更是對文章傳承思想、播揚名聲、延續生命價值之巨大作用的高度褒揚。

寫作,源遠流長。可以說,有了文字便有了寫作。

《現代漢語詞典》(P1394,商務印書館1998)對寫作的解釋:

【寫作】寫文章(有時專指文學創作):~技巧 | ~水平

寫作就是用筆來說話;換言之,只要會寫字,人人都有機會成為寫作者。

與作家的專業寫作不同,小學生的習作、中學生的寫作、成人的公文、商業文案的寫作等,都可以看作是寫作,但談不上是創作。

那麼,什麼是創作呢?

《現代漢語詞典》(P198,商務印書館1998):

【創作】:1.創造文藝作品:~經驗。2.屬於創新的性質:~的勞動

與寫作比,區別就在於“創”字。創造文學藝術作品才可以稱得上“創作”。提到文學藝術作品,就會涉及藝術成就的高低。

從寫作的角度看,《三國演義》和《紅樓夢》都是經典作品。而從創作角度看,二者就有高下之別

單從人物塑造來說,《三國演義》的人物形象缺乏立體感和真實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但也因此給人“近乎神”的感覺。事實上,一個活生生的人,怎麼可能智慧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呢?

《紅樓夢》就不一樣,人物形象的立體感和真實感大大增強,達到了刻畫典型環境中典型人物的極高境界。寶玉、黛玉、王熙鳳、賈母等重要人物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情趣,各有各的個性,而且全方位立體化展現出來;就連劉姥姥這樣走個過場的人物,也描畫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憨態與淺陋,如在眼前。

寫作與創作,如果用一張圖,可以清楚地表示為:

請別”作賤“範雨素——寫作不等於創作!

寫作包含了創作;創作是創造性的藝術性的寫作。

2.技能不等於天賦

通常,我們說學習寫作,是指寫作技能。創作天賦,的確沒法學。

還有句話,我們不能忘。天才,百分之一是靈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重要。

在愛迪生看來,靈感的確是最重要的。要不然,世界上就不存在“頓悟思維”這回事了。

其次,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是強調後天努力付出的重要作用。所謂勤能補拙,所言極是。《傷仲永》一文告訴我們,仲永雖為神童,天賦異稟,但因缺乏後天的學習和努力,終成平庸之人,實在是唯“天賦論”的一大悲哀

學寫作,重在技能習得,方法領悟,並非改變天賦。

範雨素能寫出熱文,也許是天賦使然,但若離開有效學習,這天賦究竟能走多遠,我們拭目以待。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珍珠之所以耀眼,是因為千萬次不甘平庸的打磨。

二、究竟該怎麼學寫作?

搞清楚了寫作與創作的區別,接下來說說如何學寫作。

1.擺正心態

不要一上來,就想成為作家的事兒!

沈從文,還算是有名的作家吧?剛開始寫小說的時候,備受譏諷、打擊甚至唾棄。不放棄!不拋棄!終於破繭成蝶。如果一動筆,就巴望自己第二天搖身一變成為名家,那沈從文不知道要自己氣死自己多少回了。

心態不對,一切都不對。雞湯道理不多講。

我在另一篇文章《這5篇文章告訴你作家和作者的區別》中,清楚地闡述了5大區別。

學寫作,只是有可能成為作家,並非一定能成為作家,也沒有人非要成為作家。

範雨素毫無疑問是作者,但是不是作家,有待於時間的檢驗。請別作賤“範雨素”,歷史還遠沒有到蓋棺論定的時刻。

2.技能與素養並重

學寫作,不妨把眼睛盯住“成為作家”。這與上一點並不矛盾。

每一位參加奧運會的選手,都是奔著自己的目標去的!可能否拿到獎盃,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可能因裁判的失誤和不公,就會導致與金牌失之交臂。但這不會阻礙每一位有夢想有抱負的選手一如既往地前進!

司馬遷受宮刑、遭苦難,仍奮筆疾書,寫成煌煌鉅著《史記》;陶淵明離官場、入桃源,仍初心不改,終為田園詩人鼻祖;曹雪芹歷興衰、經落魄,仍嘔心瀝血,撰寫經典小說《紅樓夢》。他們並非成了作家才孜孜不倦以求奮進,而是心有所念、持之以恆、作品卓著,才被奉為大師。

有了這目標,再談技能與素養並重。

如何寫好開頭,如何寫好結尾,如何在中間具體展開,如何取好題,如何找到素材,如何提煉主題,如何進行人物描寫,如何建構故事情節,如何展開環境描寫,如何過渡銜接等等,這些有關寫作的重要技能都應該學,而且要通過反覆練習、不斷總結,深入學

好比學武,扎馬步,練臂力以及其它基本招式都應好好學。練就降龍十八掌和六脈神劍,離不開紮實的基本功。但不能因此認為練了基本功就一定能學成神功,反過來也不能因為沒學成神功而把基本功一棍子打死。

學習寫作,一方面要高度重視基本技能的習得,另一方面應注重文學素養的培養

1.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

學習廚藝,始於炒煎炸燉;學習戲曲表演,始於唱唸做打;學習書法,始於橫豎撇捺。

但凡技藝的學習,總得從基本功開始。

書本是老師,專業人士是老師,你的小夥伴也是老師。“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自古以來,聖人、偉人都極其重視向前輩、師長、好友學習。我們有什麼理由放棄甚至踐踏學習?

向“老師”學習的最大好處是,減少走彎路。好老師的“一席話”能勝過“十年書”。

忽視基本功的學習,如同建房無視地基的牢固——樓越高越容易倒!

2.技進乎道,藝可通乎神

技能是基礎,技能昇華就入“道”。

話又說回來。技能的操練與磨礪,也應當向著藝術的境界精進。否則,泥水匠終究成不了大師。

三個工人在建築工地上砌牆。有人問他們在做什麼。

第一個工人悻悻地說:“沒看到嗎?我在砌牆。”

第二個人認真地回答:“我在建大樓”。

第三個人快樂地迴應:“我在建一座美麗的城市。”

十年以後,第一個工人還在砌牆,第二個工人成了建築工地的管理者,第三個工人則成了這個城市的領導者。

這3位工人的結局為何不同?就是因為第一位工人停留在“技術的”層面;而第三位追求的是向大“道”發展。

學習寫作,如若始於技能,止於技能,難成作家;始於技能,通達於道,可成大家。

敏於文字,善於情感,樂於欣賞,富於想象,好於審美,精於品味,通於藝術……這都是創作所需的素養——寫作技能應進階的“道”。

此文閱畢,心思不再盤結於範雨素,也算是對人“以禮相待”了。畢竟,平平淡淡才是生活的常態。

學不可以已。無論你是範雨素,還是范仲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