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靈魂都洩露在書架上|走進十位作家的書房

文學 小說 英國 謝默斯·希尼 華章同人 2017-05-30

自古書房若閨房,不足為外人道。從某種意義而言,這是個比臥室還要暴露自我的地方,放眼望去都是你的品味,抬手一摸全是你的心頭好。你是什麼樣的人,信仰什麼又熱衷什麼,半個靈魂都洩露在你的書架上。

比如有時我去別人家做客不小心看到了對方書架,大約都會在五秒鐘之內明白友誼的盡頭會在哪裡,從而決定要不要把對方欠我的那頓飯趕緊吃回來。基於同樣的理由,我也越來越羞於向別人展示我的書架。

尤其對作家而言,人生的一半在看書,另一半在寫書,這個角落既是面子也是裡子,可以出世也可以入世,算是人生中非常特別的一個地方。

走進十位外國作家的書房,在其中,他們或以書籍、或以文字,創造了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世界……

半個靈魂都洩露在書架上|走進十位作家的書房

布雷克·莫里森(Blake Morrison )詩人,作家,1950年生於英國約克郡,1995年開始成為全職作家生涯,最著名的小說為兩部自傳體小說:“And When Did You Last See Your Father?” 和 “Things My Mother Never Told Me.” 前者改編成了電影《崎路父子情》。

“我的書房設在地下室,窗外即是房子的後花園。房間潮溼陰冷,即使是夏天也如此。我有一個小小的煤氣烤爐,但很少用它。我寧願生凍瘡也不想被煙燻至昏昏欲睡。 各種各樣的筆記本堆積在書桌上,我經常用到它們,記些東西。但更多的寫作我直接在電腦屏幕上完成。這臺iMac,與一般的電腦相比,算是古董了。它有時候一天死機好幾次。幾十年來,蘋果電腦都好幾代了,或許我應該考慮下換臺新電腦,可是我捨不得它。”

半個靈魂都洩露在書架上|走進十位作家的書房

馬克·海登(Mark Haddon),1962年生於英國南安普頓,作家、插畫家與劇作家,著有十五本童書,並曾兩度榮獲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BAFTA)頒獎。《深夜小狗神祕習題》是他的第一本也是最著名的一部小說。

“我原來的書房是設在老房子裡的一樓的。每次大家上樓下樓都要經過這裡。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好像是工作在一個交通樞紐島上。孩子們把這裡當成是他們的畫室,客人們覺得這個地方挺適合用來打電話。書房的窗口望過去,正好可以目睹偶然的馬路交通事故或是醉酒的人相互打鬧,像是個放映廳。現在,我的工作室搬到了地下室。它別無他處可通,得先敲門我允許後進來。這裡倒像是個花園小屋,但乾燥點,並且是室內的,也看不到那些轟隆隆的園藝電動工具。”

半個靈魂都洩露在書架上|走進十位作家的書房

謝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 1939-)愛爾蘭詩人。1995年,由於他的詩“具有抒情詩般的美和倫理深度,使日常生活中的奇蹟和活生生的往事得以昇華”,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是公認的當今世界最好的英語詩人和天才的文學批評家。

“從書房窗戶望出去,正映入眼簾的是都柏林灣和霍斯頭岬角的開闊海景。我的書桌是由一塊厚木板放置在兩個文件櫃上而搭建而成的寫作臺。如果我有一個極其完美舒適的創作環境的話,我的寫作靈感怕是會為此而消散不見了的。在10年前我添加了一個雙面向的大書架,以解決我的藏書問題。書桌前是我兒子為我買來的黑啤,旁邊是一個銀質的威士忌酒測量杯。一杯下肚,思如泉湧。”

半個靈魂都洩露在書架上|走進十位作家的書房

瑪格麗特·福斯特Margaret. Foster:英國著名小說家,自傳體作家,1938年生於英國Carlisle 小鎮。最為他人熟知的作品包括《達芙妮.杜穆裡埃自傳》,《隱匿的生活》,小說《記憶盒》。

“打開房門的一瞬間,我發誓頓時自己會變成另外一個人。妻子,母親,祖母,煮婦,清潔工這些形象隱匿於身後,只剩下寫作者這個角色與我相伴2到3個小時。我喜歡握筆寫字,因此書房中你看不到電腦。無數次,我嘗試著說服自己,如果有電腦,不知能為自己省下多少的時間和精力,文字修改也會更隨心所欲些。但我認為,手握著鋼筆,落筆於紙上的沙沙細響是整個寫作的一部分,而且,手寫體讓我心情愉悅。 ”

半個靈魂都洩露在書架上|走進十位作家的書房

約翰·理查森John Richardson,1924年生於英國倫敦,當今最著名的歷史藝術傳記作家,他的傳記鉅著《畢加索的生活:凱歌高奏的歲月》記敘了大師生活的複雜時代和歐洲歷史。約翰·理查森於法國生活幾多年,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即與畢加索成為摯友。

“買下這所宅院後我對它大刀闊斧地改造了一番,邀請了一位古典主義風格年輕建築師朋友把這裡佈置成了我向往的風格設計。書房設計在最裡層,你所看到的畫面乃為整個書房一隅。通常,我從早上9點開始寫作,一直到覺得自己飢腸轆轆才走出房門。”

半個靈魂都洩露在書架上|走進十位作家的書房

“文壇教父”馬丁·艾米斯(1949-),出生於文學世家,崛起於上世紀80年代的英國文壇。他成名甚早,曾以 1974創作的第一部小說《瑞秋檔案》獲毛姆文學獎。他的風格在寫實筆法中伴隨著意識流、黑色幽默,以及濃厚的魔幻寫實風格,總是被形容為帶著迷藥墨水書寫的文壇大師。

“我的書房位於房屋花園的深處,玻璃屋頂上散落著樹葉,松鼠有時悄然出現。對於寫作者來說,這裡是天堂:可以吸菸,遠離喧鬧。每天,鬧鈴7點敲響,10點左右我走進這裡,絕大多數時間我在這裡閱讀,靜坐,想事情。通常我是先用筆沙沙地寫在稿紙上,然後再一字一句地打到電腦上去。總是覺得在電腦上寫字時,不像沉浸在純粹的私人時間裡,像有人在後面偷窺著我。”

半個靈魂都洩露在書架上|走進十位作家的書房

希拉里·曼特爾 (Hilary Mantel) 英國女作家。著有暢銷歷史小說《狼廳》。

“你看到的這套書桌來自諾福克海濱地區,採用結實耐用的松木,紋理清晰,桌子表面沉靜,平坦而整潔,恰如我工作時的思維方式。桌子上唯一的一個裝飾品是一個小小的趴在籃子裡的裂紋陶瓷貓。創作思緒不會不請自來,而往往是在旅遊途中,沿路記下的筆記中,或是在半睡半醒的狀態下靈光一現。小說的時間軸和倒敘線則在小卡片上畫出來,當我需要聚焦於某一個故事點時,一張卡片就代表了其中的一個場景……我從未停止思考這個問題。正如我相信,世界如一張書桌,面對它時,思考就發生。”

半個靈魂都洩露在書架上|走進十位作家的書房

艾爾·艾佛瑞茲(Al Alvarez)1929年生於倫敦。身兼詩人、詩評家、小說家,也是人類學家,著有許多著名的非文學類書籍。他曾任《觀察家報》的新詩編輯,主編企鵝文選中的《新詩選》,是當時英國文壇的重要人物。

“這是間充滿著回憶的書房,現年79歲的我已在這裡居住了40多年。這裡已經變成了我的安樂居,以至於在別的地方我無法投入工作。有一年夏天,我們去意大利度假,在沒有我熟悉的物品包圍的房間裡,我壓根提不起半點寫作的勁。年紀大了,行動上的不便,讓整個上午的時間飛快流逝,我儘量將工作安排在中午以後,用來處理大量的郵件和瑣事。如果心情好,會認真工作到晚上8點左右。要不然,就在網上玩玩撲克牌,一天也就這麼過去了。”

半個靈魂都洩露在書架上|走進十位作家的書房

卡利爾·菲利普斯 (Caryl Phillips)是英國當代最為重要的作家之一,創作了一系列關於殖民問題的小說,其中包括《最後的旅途》、《獨立之邦》等。《劍橋》是其代表作。

“其實有兩張書桌供我寫文章:一張非常乾淨整齊地擺放著鋼筆和信紙,牆上規整地懸掛著裱畫和海報;另外一張則是另外一番景象,雜亂無章。我通常在後一張寫字檯上寫東西。我一般手寫文章,因此文件夾板,信紙和一隻鋼筆必不可少。”

半個靈魂都洩露在書架上|走進十位作家的書房

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Eric Hobsbawm),1917年出生於埃及亞歷山大城的猶太后裔。專著有:《革命的年代》、《資本的年代》、《帝國的年代》、《極端的年代》、《盜匪》、《民族與民族主義》、《原始的叛亂》、《爵士風情》等書。

“我的書房裡到處都是我的研究材料,打印稿、寫作稿、待回覆信件、散錢、收到的新書等等,歷史學家的身份讓我不得不整日地被堆積如山地文件圍繞著,兩張書桌都滿當當,剩下一小塊空地留給筆記本電腦。自80年代我開始在紐約那些學生們的影響下開始使用電腦的。房間裡有一臺收錄機,但幾乎用不著。寫作時,我不太喜歡播放著音樂。我喜歡這間光線明亮,色調簡單的書房,這裡靜謐安寧,書香漫溢。”

-戳關鍵詞閱讀往期精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