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瑪才旦:把觀眾而非票房放在第一位考慮,也是電影創作者的修行


萬瑪才旦:把觀眾而非票房放在第一位考慮,也是電影創作者的修行

文 | 張穎

編輯 | 師燁東

“電影或者文學創作都是修行的過程,除了天分的支撐,最重要的是創作者怎樣去鍛鍊自己、怎樣修行。”《撞死了一隻羊》導演萬瑪才旦在接受毒眸專訪時說道。

何為電影創作者的修行?

在萬瑪才旦看來,首先是從基本功練起,學習講故事、講好故事的能力和技巧,成為一個集燈光、美術、聲音、攝影等技巧與一身的全能選手;然後用導演思維去進行劇本創作,嘗試在創作過程中拓展文字之外的東西以留給觀眾想象;還要學會面對現實,平衡表達欲與現實之間的關係,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實踐、反覆錘鍊。

除此之外,在即將開幕的第13屆FIRST青年電影展中擔任文學指導老師的萬瑪才旦,在面對FIRST青年訓練營裡一大批年輕的電影創作者時,他給出的除了上述內容創作層面的建議,還包括對待觀眾、市場和票房之間的態度。萬瑪才旦對毒眸表示,電影創作者最關心的應該是觀眾的感受、把觀眾而非票房放在第一位考慮, “要考慮觀眾是否看得懂、是否能接受和是否能喜歡,考慮這些的過程也是創作者在電影上映前就要直接面對觀眾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提醒著創作者在前期創作時就有不斷完善作品、完善自我的意識。”

萬瑪才旦:把觀眾而非票房放在第一位考慮,也是電影創作者的修行

獲75屆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最佳劇本獎


從撰寫小說到劇本創作再到執導《塔洛》、《撞死了一隻羊》等提名金馬獎、威尼斯電影節的影片,萬瑪才旦完成著自己從作家、編劇到導演多重身份的逐步完善。目前《撞死了一隻羊》的票房剛剛突破千萬大關,屬於今年上映的文藝片中市場表現較好的作品之一,只不過整體來看,儘管三、四月份上映了多部口碑較高且有流量明星加持的文藝片,但結果仍是無緣“爆款”,甚至很多影片也只能以幾百萬的票房退場——文藝片的表現並不如行業期待的那般紅火。

而萬瑪才旦對此卻很樂觀:“文藝片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有越來越多的見到觀眾的機會和回收成本的渠道,市場在良性發展,這對於對於投資方和電影創作者來說,都是一件好事。”那麼,電影創作者應該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下進行創作上的學習和成長?萬瑪才旦與毒眸對此展開了詳細討論,以下為訪談實錄。


萬瑪才旦:把觀眾而非票房放在第一位考慮,也是電影創作者的修行

毒眸:從作家到編劇再到導演的實踐經驗來看,文學與電影劇本創作之間的共性和區別分別是怎樣的?

萬瑪才旦:電影和文學有很大的不同,屬性、思維方式等方面都不同。單純做文學或者文字工作的時候,會覺得文學比電影很輕,甚至會認為當我們掌握了文學的敘事,很容易就會轉化到電影的思維和敘事中。但其實這之間還是區別較大,並且有難度的。

我認為文學更加具有多樣性,比如說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觀眾可以對哈姆雷特的形象有無數種想象,但是當有一個導演把哈姆雷特以一個電影或喜劇的形式呈現出來了,這就限制了觀眾的想象;比如當觀眾看過電視劇版的《紅樓夢》後,再想到林黛玉這個人,腦海裡浮現出的全是電視劇中的形象——在這一點上我更喜歡文學,因為電影是形象的固定、限制,我希望創作是可以展開想象力的。

所以電影需要做一些努力去拓展人的想象力,讓觀眾有一個無限的想象。而且作為編劇,一定要有電影、導演的思維,也需要對電影和電影技能全面瞭解、掌握。比如要學習所有的導演基礎、攝影基礎、表演基礎,甚至聲音、燈光等等都要有所學習,這些都是十分具體的工作。

萬瑪才旦:把觀眾而非票房放在第一位考慮,也是電影創作者的修行

導演萬瑪才旦


毒眸:基於這些創作實踐上的區別,作為第13屆FIRST青年電影展的文學指導,會給出年輕創作者哪些建議和指導?

萬瑪才旦:電影或者文學創作是修行的過程,除了天分的支撐,最重要的是創作者怎樣去鍛鍊自己、怎樣修行,這是一個綜合的過程。

首先要解決基本問題,比如作為一個編劇,基本的寫作方法、處理人物和情節以及敘事的技巧,這些都是要靠自己長久的勤奮和專業訓練。從小學寫作文的時候其實就有了這樣的訓練了,聽別人講故事,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然後從寫記敘文到小說,中間有一個很長的路要走,編劇不是有一個想法就能寫出好的劇本,需要創意寫作課、長時間地講故事、寫故事來訓練自己的基本能力;再在這個基礎上思考,同樣一個故事怎麼把它講得和別人不一樣,怎樣更有表現力、更讓人感興趣,這是評價一個編劇水平的重要標準。

其次要會選擇題材。小說創作有更多的自由、多種表達性和多種樣式探索的可能性,但是電影受外界的限制太多了。很多人一開始到電影學院的時候,也想寫一寫歷史題材、類型題材的故事,但是當意識到現實有時候是不允許做這樣題材後,只能轉變方向,或者在現實題材裡面選取一些素材,讓它有一個直接的表達。

毒眸:創作者如何處理個人表達欲和“限制”之間的關係?

萬瑪才旦:這是平衡表達欲和現實的問題。我覺得每個年輕人,包括我自己也經歷過有很強的表達欲的階段。但是當自己的能力和慾望之間的距離太大時,這個距離是需要我們去縮短的。而縮短距離之間唯一的方法就是多實踐,多寫、多嘗試、多修改。天賦當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為“把表達欲轉化為現實”做出長久的努力,努力去縮短這之間的距離,這也是我說的“修行”之一。

萬瑪才旦:把觀眾而非票房放在第一位考慮,也是電影創作者的修行

萬瑪才旦作品《塔洛》劇照


毒眸:電影是文藝作品,也是商業作品。創作者如何平衡票房和市場的關係?

萬瑪才旦:我認為放在第一位考慮的是觀眾,而不是市場和票房數字。比如這個故事的背景是否表達清楚、觀眾是否都能看得懂,或者是否在創作時做了鋪墊、引導,讓觀眾能接受、會喜歡。考慮這些的過程也是創作者在電影上映前就要直面觀眾的過程,只有充分考慮觀眾才能促進創作時不斷夯實、修改劇本,讓作品逐步完善。因此我認為,市場和觀眾的喜好,即使是藝術電影也應該考慮的。

毒眸:《撞死了一隻羊》對觀眾、市場和票房有怎樣的考慮和期待?

萬瑪才旦:我對票房沒有預估和期待,因為它是一部藏語電影,對觀眾來說是很新鮮的,而且之前也沒有類似影片成功的案例,上映後看到有很多觀眾喜歡,我覺得現在的結果已經很好了。

藝術電影想要成為爆款是很難的,只要在市場良性發展情況下,能給電影良性循環的發展平臺就可以了。有了一個良性的環境和平臺,讓電影有一個回收的渠道,其實也是將來讓文藝片有一個更好發展的保障。如果連這樣一個平臺都沒有,投資方連續虧本,文藝片的未來肯定會越來越難,畢竟即使是文藝片,也是一個工業的產品,肯定也有一些相應的成本。

萬瑪才旦:把觀眾而非票房放在第一位考慮,也是電影創作者的修行

票房突破千萬大關的《撞死了一隻羊》劇照


毒眸:你覺得文藝片現在的市場環境變得更好了嗎?

萬瑪才旦:對我來說是在往好的方向發展,從我的第一部電影到現在的《撞死了一隻羊》,能明顯感受到在往好的方向發展。比如說以前藏語電影沒有任何市場,後來慢慢地走入了一部分觀眾的視野,而且這種視野在不斷變大、觀影的人數也在慢慢地增多。

另一個好的方向是,近幾年文藝片有了走進影院的機會,讓它有更多機會和觀眾見面,這就意味著它有更多收入。以前有很多電影沒有這樣的機會,很多電影都在賠錢,或者上映當天有早晨8點到晚上8點的時間,結果第二天就從影院中消失了,我們也經歷過這樣的年代。但是現在電影業環境發生了變化,院線的機制也在健全,有了全國藝聯或者其他院線和渠道的支持,文藝片的機會越來越多了。

而且現在很多文藝片不再僅僅依靠電影院作為成本回收的渠道,還有網絡、電視版權,或者海外版權的銷售等其他渠道,甚至有一些文藝片其實在沒有上映之前就已經收回了成本。平臺、環境和成本回收保障都在變好,對於投資方和導演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萬瑪才旦:把觀眾而非票房放在第一位考慮,也是電影創作者的修行


萬瑪才旦:把觀眾而非票房放在第一位考慮,也是電影創作者的修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