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青銅器,竟推算出姜子牙仙逝時間,憑什麼這樣玄乎?

文物 姜子牙 西周 考古 遇見紅掌櫃 遇見紅掌櫃 2017-08-26

清朝道光年間。

安徽城籍李文瀚,在陝西岐山擔任縣令期間,得到了幾件西周的青銅器。其中有一件被後來的歷史學家稱作“小孟鼎”,上刻有四百字的銘文。

一件青銅器,竟推算出姜子牙仙逝時間,憑什麼這樣玄乎?

後來小孟鼎遺失,好在銘文拓本得以傳世,現在收藏在中國歷史博物館中。

關於小孟鼎的記載,“唯八月既望,辰在甲申,昧爽,......王格周廟,.......用牲禘周王、武王、成王,……唯王廿又五祀”。

一件青銅器,竟推算出姜子牙仙逝時間,憑什麼這樣玄乎?

從銘文來看,這是一件年份、月份、日干支、月相齊備的西周早期的青銅器,是成王之子康王時期的時間標準器。

一件青銅器,竟推算出姜子牙仙逝時間,憑什麼這樣玄乎?

根據歷史上記載,中國有確切紀年的最早歷史事假是公元前841年的國人暴動,在此之前,西周年表模糊而混亂。

一件青銅器,竟推算出姜子牙仙逝時間,憑什麼這樣玄乎?

夏商周斷代工程(一個專門研究夏商周歷史的項目),並沒有很好的去研究小孟鼎,也沒能推算出康王在位的準確時間,卻給出一個康王元年為公元前120的不準確說法。據說小孟鼎可以考證出康王元年的精確年份。

一件青銅器,竟推算出姜子牙仙逝時間,憑什麼這樣玄乎?

西周青銅器常見的紀年之法,都是以祀紀年。但祀不是年,而是對於新王與前3王的祭祀紀年,初祀是新王繼位之年,二祀是新王元年。小孟鼎所載“唯王廿又五祀””並不是康王二十五年,而是康王祭祀成王的第二十五個年頭,準確的說是康王二十四年。

一件青銅器,竟推算出姜子牙仙逝時間,憑什麼這樣玄乎?

西周又多以月相和干支紀日,小孟鼎所載“八月既望”。即西周八月十六日,“辰在甲申”即這一天的干支為甲申。但是這是一種特殊的西周曆法。西周建立之後,定夏曆十一為歲首,正月比夏曆正月提前兩個月,年底置閏。小孟鼎所載“八月既望,辰在甲申”當指夏曆六月十六甲申這一天。

一件青銅器,竟推算出姜子牙仙逝時間,憑什麼這樣玄乎?

查閱古歷,便知小孟鼎所載“八月既望,辰在甲申,……唯王廿又五祀”對應的日期為公元前984年6月16日,這一年為康王二十四年。由此可推翻康王元年為公元前1007年,其其繼位之年為公元1008年,也就是成王去世之年。

越翌日丁丑,王崩。丁卯,命作冊度。越七日癸酉……”查閱古歷,西園前1008年三月立夏(即夏四月),初五(哉生魄)甲子。初六乙丑,十四日癸酉,與《顧命》所載月相、干支完全吻合。

一件青銅器,竟推算出姜子牙仙逝時間,憑什麼這樣玄乎?

準確的說,康王元年為公元前1007年是真的,小孟鼎銘文還記載了征討、獻俘之事,說明鑄造時天下安寧。《史記·周本紀》和古本《竹書紀年》均有記載,“成康之際,天下安寧,刑錯四十餘年不用”,可以知道這一著名治世最晚終止於康王二十四年,同時也讓人對夏商周斷代工程的某些觀點表示質疑。

一件青銅器,竟推算出姜子牙仙逝時間,憑什麼這樣玄乎?

夏商代斷代工程認為成王在位二十二年,與史實不符。試想,除去周公攝政七年,加之成王親政後仍有徵討,成王剩餘的執政年限加上康王二十四年,說什麼也湊不夠四十年,更別說“四十餘年”了。夏商周斷代工程所謂權威觀點,與成康之際,天下安寧,刑錯四十餘年不用”的記載相駁,顯然是錯誤的。

一件青銅器,竟推算出姜子牙仙逝時間,憑什麼這樣玄乎?

小孟鼎的消失未知,雖說不幸,但通過其傳世銘文拓本中完整的王年、月份、月相、日干支,可以推算出康王元年的絕對年代,並可以將中國歷史確切紀年向前推進一百六十多年。通過對小孟鼎銘文的研究和考證,對於推算和考證西周早期諸王年表,弄清西周早期歷史,彌足珍貴。

一件青銅器,竟推算出姜子牙仙逝時間,憑什麼這樣玄乎?

而最神奇的,則是古文《竹書紀年》和《齊太公呂望表(碑文)》記載西周傳奇人物姜子牙(死於康王六年),可推算出姜子牙仙逝的準確年份為公元前1002年。

遇見紅掌櫃·遇見那些玄妙時間

關注更多精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