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拒絕了樑思永把國寶扔進糞坑,郭沫若起錯名字60年後才糾正過來

文物 樑思永 郭沫若 考古 八臂哪吒城 八臂哪吒城 2017-09-19

1939年3月的一個深夜,河南安陽縣武官村,兩位姓吳的農民在自家祖墳祭祖時發現盜墓賊留下的盜洞,兩人約好帶上工具一探究。

在此之前的1928年10月,國民政府對安陽殷墟考古科學發掘正式開始,並派駐了中央研究院考古隊,到1937年相繼發現了大量的文物及重要遺址。當時,位於武官村西北的吳培文家祖墳大約24畝地,則被中央考古隊劃入勘探範圍內。梁啟超之子、考古學家樑思永擔任考古隊負責人。

樑思永本準備在吳家祖墳展開科學勘探,但被吳家以保護祖墳風水的理由拒絕了在祖墳區域發掘的要求,只允許在祖墳周圍兩仗外挖掘,後來,由於發掘區域限制,加之抗戰爆發,雖然已經發現了牛方鼎等大量珍貴文物,樑思永最終還是錯過了與這件青銅重器見面的機會。

在用洛陽鏟打了10多米時,他們發現了一個“大傢伙”,吳氏兄弟連夜叫來近40多名村民前來幫忙,挖了三個晚上之後,一個鏽跡斑斑的寶貝出現在了村民們眼前,寶貝挖出來之後,遠近的古董商也接踵而至,紛至沓來。

面對在自家祖墳挖出的寶貝,儘管知道能夠賣錢,但出於民族大義,吳家兄弟並不希望挖出來的寶貝被日本人弄走,於是大家開始聚在一起想辦法。

這時候,一個來自北平的古董商人肖寅卿開出20萬大洋的價碼,近乎天價的價碼加上深知保護國寶的艱難,吳氏兄弟動了心。但古董商人提出的要求也讓吳氏兄弟犯了難,為了運輸方便,古董商人肖寅卿要求把這件大古董切割成幾塊,裝箱運走。

他拒絕了樑思永把國寶扔進糞坑,郭沫若起錯名字60年後才糾正過來

當年挖掘青銅國寶的吳氏兄弟之一吳培文講述保護過程

雖然“任務”很艱鉅,但吳氏兄弟還是照做了,開始連夜切割。大概因為這個大銅疙瘩太堅固了,也可能是冥冥之中有神明護佑,鋸了好久才鋸掉一個耳朵。面對這種場景,吳氏兄弟改變了初衷,決定不再分割,開始想方設法保護這件曠世寶物。

這時候,因為漢奸告密,聞風而動的日本鬼子,決定搶寶,先後三次來到武官村吳家搜尋寶貝。

冥思苦想之後,吳家想出來一個偷樑換柱的辦法。去古玩市場花20塊大洋買了一個贗品回家,然後在家裡的廁所下面挖了個大坑,把青銅器包裹好之後埋在了下面,並在上面倒上了糞湯。

他拒絕了樑思永把國寶扔進糞坑,郭沫若起錯名字60年後才糾正過來

青年時期就讀於國立童子軍新學堂的吳培文

這一著瞞天過海後來還真瞞過了日本鬼子,隨後到來的日本鬼子翻箱倒櫃,扒了吳家的炕,終於找到了那件買來的贗品,心滿意足的走了,在此之後,吳家多次更換藏寶的地點,為了保護這件國寶並自保,吳家兄弟從此遠走他鄉近十年。

1946年,幾經輾轉,這件寶物被蔡元培倡議創建的中央博物院(今南京博物院)收藏。

1949年,本準備運往臺灣,但是被解放軍在機場發現並截獲。

他就是我們在中學歷史課上學的“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的司母戊鼎(2011年更名為後母戊鼎)。

他拒絕了樑思永把國寶扔進糞坑,郭沫若起錯名字60年後才糾正過來

司母戊鼎(後母戊鼎)

後母戊鼎現為國家一級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名單。

當年發掘並主導保護的吳氏兄弟名叫吳培文、吳希增,2005年,發現近60年後母戊鼎被運回河南安陽展覽,由於發現、保護國寶的經歷,已經83歲的吳培文被破例允許可以觸摸他發現的這件國之重寶,老人觸摸國寶時說“分別時兵荒馬亂,再見時國富民強”。

他拒絕了樑思永把國寶扔進糞坑,郭沫若起錯名字60年後才糾正過來

老年吳培文觸摸當年自己發現的後母戊鼎

2006年12月16日,吳培文去世,此前他被評選為河南省文物保護特殊貢獻獎獲得者,安陽殷墟申遺個人一等功。

他拒絕了樑思永把國寶扔進糞坑,郭沫若起錯名字60年後才糾正過來

後母戊鼎銘文

關於這件青銅重器的名字,還有一段插曲,最初,它由郭沫若命名為司母戊鼎,他認為“司母戊”即為“祭祀母親戊”。儘管在命名時就存在爭議,但依然以“司母戊鼎”的名字被叫了近60年。

直到2011年,國家博物館新館開館,專家們才公佈了關於後母戊鼎名稱的成果,專家認為,相對於“商王為祭祀其母戊而做”,的解釋,把銘文解釋成:將此鼎獻給“敬愛的母親戊”更合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