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禁止出境的中國鎮國之寶,曾險些落入日軍手中,幸虧這幾個農民

文物 考古 抗日戰爭 日本 夜話百史 夜話百史 2017-10-24

司母戊鼎,被譽為中國的“鎮國之寶”、“寶中之寶”,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現為國家一級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名單。

然而,在抗日戰爭時期,這個鎮國之寶險些落入日軍手中。

被禁止出境的中國鎮國之寶,曾險些落入日軍手中,幸虧這幾個農民

司母戊鼎

1939年3月的一個晚上,月黑風高,四處無人,河南安陽武官村的吳培文與叔伯家的哥哥吳希增等幾個人在野地裡探寶,探杆探到13米時,突然碰上了堅硬的東西,他們心裡十分激動,在燈火的藉助之下,大家隱隱約約能看見“寶物”頭部的樣子。當晚,他們又找來了十幾個人,趁著夜幕動工挖掘,為了防備日本人發現,到天亮再用原土封住洞口。第二天晚上,挖掘隊伍擴大到40多個村民,連挖了三個晚上,終於抬上來一個銅鏽斑斑的龐然大物,原來是一個碩大的銅鼎。

被禁止出境的中國鎮國之寶,曾險些落入日軍手中,幸虧這幾個農民

司母戊鼎

大鼎挖出來後,武官村的村民們將它祕密運回村中,埋到了吳培文的院中,用柴草偽裝好。但是由於知道的人太多,消息走漏,當時駐東營飛機場的日本警備隊隊長黑田榮報告知道了此事,於是派人進來搜查,但沒找到傳聞中的大鼎(注:此時的河南安陽已經淪為日佔區)。

被禁止出境的中國鎮國之寶,曾險些落入日軍手中,幸虧這幾個農民

吳培文與司母戊鼎

日本人雖然沒有搜到大鼎,但吳培文等人的心卻提了起來,如鯁在喉,為了避免夜長夢多,他們決定將大鼎賣出去,一番商量之後,他們找來了當時北平的大古董商肖寅卿來“看貨”。肖寅卿是個商人,肚子裡卻有點貨,他看到大鼎後立即察覺此鼎是世所罕見的寶物,提出以20萬大洋買下大鼎,但大鼎是在是太大,運送過程中極易被日軍察覺,於是,他要求將大鼎分割成幾塊裝箱。20萬大洋對於當時的中國農民簡直是天文數字,大家受到了這鉅額財富的誘惑,趁著夜深人靜,拿著鋼鋸、大鐵錘等工具開始砸鼎,但是沒砸幾下,吳培文便阻止大家再砸下去,說大鼎畢竟是祖宗留下來的寶物,砸壞了可就是造孽啊。於是,眾人又是一番商量,決定不賣鼎了,橫了一條心要把大鼎好好保護起來。

被禁止出境的中國鎮國之寶,曾險些落入日軍手中,幸虧這幾個農民

侵華日軍掃蕩中國村莊

鼎雖然沒賣掉,但是並不安全。此後,日軍又多次派軍過來搜查,第一次,日軍100多人將吳家大院翻了個底朝天,由於此時大鼎被村民重新埋入地下,日本人無功而返。

這之後,為了防止日本人再來,吳培文花20大洋從古玩商處買了一個青銅器贗品,藏在自己家炕洞裡。果然,不久以後,日本兵和偽軍又進村了,直撲吳家後院,扒開吳培文的睡炕,搶走了那個贗品青銅器。但由於日本人仍舊盯緊了吳培文的行蹤,要繼續搜捕他。為了保護大鼎安全,吳培文將大鼎祕密託付給自家兄弟,遠離家鄉避難,直到抗戰勝利才回到安陽。

被禁止出境的中國鎮國之寶,曾險些落入日軍手中,幸虧這幾個農民

侵華日軍掃蕩中國村莊

時間到了1946年6月,當時的安陽政府一位“陳參議”打探到大鼎的下落,在他的勸說之下,吳培文等人將大鼎從吳家大院東屋挖了出來,決定把大鼎上交政府。而此時,風聲又傳到了當時駐紮在新鄉的國民黨第31集團軍司令王仲廉將軍耳中,王仲廉派軍隊取鼎,連夜運到南京,存放於當時的國民政府中央博物院。

被禁止出境的中國鎮國之寶,曾險些落入日軍手中,幸虧這幾個農民

王仲廉將軍

1948年,大鼎在首都南京首次展出,據記載,蔣介石曾親臨參觀,大鼎轟動了整個南京城。

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時原有意將大鼎運往臺灣,但由於其過於沉重,終於沒被帶走,流落在南京飛機場,後被解放軍發現,轉移到南京博物院。1959年新中國歷史博物館(後改名中國國家博物館)建成,後從南京調往北京,成為鎮館之寶,並一直存放至今。

被禁止出境的中國鎮國之寶,曾險些落入日軍手中,幸虧這幾個農民

年輕時的吳培文

這座大鼎便是現在人們所熟知的司母戊鼎,真得感謝當年吳培文及武官村的那幾個村民,正是因為他們,這個中國鎮國之寶才沒有落入日軍手中,流落海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