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瓷進化史

文玩 瓷器 陶瓷 自行車 交通 yy飛天火龍 2018-12-02

清末民國的“碰瓷”:引人碰壞瓷器,藉機訛詐

據傳,“碰瓷”本為清末北京古玩行的行話,專指古玩市場的一種訛詐手段。不法攤主在器物的耳、柄上做手腳,顧客輕輕一拿,柄、耳即斷,或別有用心地把易碎裂的瓷器往路中央擺放,專等路人不小心碰壞,藉機訛詐。也有人說此騙術來自老北京沒落的八旗子弟,他們平日手捧“名貴”瓷器行走於鬧市街巷,瞅準機會故意讓馬車“碰”他一下,瓷器隨即落地摔碎,便纏住車主要求按名貴瓷器的價格賠償。無奈文獻不載,不可確知。

碰瓷進化史

廣東人黎姓前晚手持古磁花瓶一對向吳淞路鎬興押鋪質錢,正論價間,鋪夥偶一失手,致瓶墮地而碎。黎不肯干休,索賠口角,將夥扭送捕房,捕頭以夥太不小心,飭賠半價,洋數元給黎了事。

前日,有王連生者行經新北門河浜,被匪徒從後將緞帽搶去,王即追趕,追至興聖街口,前面有一手捧花瓶之同黨某甲迎面而來,故意將花瓶墜地而碎,甲即扭王賠償,匪遂得逸去。

打碎瓷器原應賠錢,但到底是失手打碎、還是瓷器上另有蹊蹺,是我撞了你、還是你故意給我撞,很多時候是說不清楚的。這種隱蔽性、模糊性給碰瓷詐騙提供了可能。

碰瓷者各因其便,手裡的瓷器還可換成別的易碎之物:

訛詐之事隨地皆有。近有一種人,衣裳藍縷,狀似乞丐,手持酒杯,內以紅糖調作煙膏狀。如遇外來客商及鄉間愚民,故作失手,向其索賠,名曰“碰瓷”。西集人某甲騎長耳,公行至新街,若輩以為可欺,向前碰砸酒杯,煙膏滿地,百般訛索,嘵嘵不休。甲無計可施,旁觀者代抱不平,然亦不敢多事,遂飽其欲壑而去。

據文獻搜撿結果,此為“碰瓷”可見的最早文獻。碰瓷者專挑外地人或鄉下人下手,他們不熟悉環境,常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不願報官,正好可以私了訛錢。此案道具不是名貴瓷器,而是酒杯煙膏,然拿易碎品給人碰、然後藉機訛詐的本質是一樣的。

現代的碰瓷:從交通事故訛詐到坐地撒潑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尤其是20世紀末,隨著汽車越來越大眾化,碰瓷之術也與時俱進,碰瓷者故意與汽車相撞製造交通事故的假象來訛詐錢財,“碰瓷”之“瓷”已大大抽象化了,範圍越來越廣,被損壞的物什,由瓷器、玉器、古錢幣擴展至古董表、字畫、手機,甚至身體髮膚。2012年第6版《現代漢語詞典》增收新詞語和其他詞語3148多條,其中就包括碰瓷。

碰瓷:(碰瓷兒)[方]指故意讓人弄壞自己的東西或傷到自己,藉機訛詐:這個騎自行車的男子成心撞上轎車碰瓷。

碰瓷進化史

這例跨出國門的汽車碰瓷案包含了碰瓷的所有要素:製造一起“交通事故”、受傷後的疼痛表演、協商賠償、拿錢走人。

文藝作品裡可以找到不少碰瓷案。由於作案頻率大大增加,碰瓷者也花樣翻新,瓷不瓷的已經不重要了,凡以訛錢為目的故意製造交通事故的行為都叫碰瓷。

沒有機動車、自行車也沒關係,行人相碰,一樣能“碰壞”手機、“碰傷”耳朵,藉機敲無辜路人一筆錢財。請看下面兩條新聞標題:

男子拿碎屏手機故意碰瓷,撞人後張口就要850元

碰瓷新伎倆:假裝“挖耳朵”被撞傷,敲詐趕路人

走路有風險,出門須謹慎。指不定什麼時候,迎面走來個“萬瓷王”,手機碰不得、胳膊腿碰不得,全身上下哪都一碰就傷,整個兒一移動的“大瓷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