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兩大盛世之間,卻是祖孫三代中唯一一個沒有廟號的帝王'

"

在我國曆史上,被人熟知的第一次盛世之景是西漢時期的“文景之治”,打開了中國歷史上的一幅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的局面。

“文景之治”是太宗漢文帝劉恆跟兒子漢景帝劉啟一起努力的結果,但是在最後,漢景帝卻沒有得到廟號,究其原因,漢景帝只是做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

什麼是廟號?漢太祖劉邦中的“太祖”,漢太宗劉恆中的“太宗”既是廟號。起源於商朝,對國家有大功、值得子孫永世祭祀的先王,就會追加廟號,供後世子孫祭拜。

廟號一般是有四種:開國立業的名為"太"、對社稷有重大功勞者為"高"、享世代祭祀為"世"、將國家中興的為"中",另外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給予祖或宗的稱號,這些是最早出現的廟號。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奪取天下之功的為祖,有治理天下之德的為宗。因此漢文帝開啟了“文景之治”的局面,被封太宗廟號,合情合理!

但是景帝就沒這麼幸運了,一不是開國皇帝,二隻是延續了文帝的治理之策,因此在功德方面,景帝就稍遜一點,因此沒有得到廟號。

有人也許會認為,既然是後世給自己先祖所封,那怎麼著也會封上一個稱號吧!比如文帝景帝中的文景二字。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廟號跟諡號的區別,廟號是古代帝王專用,而且追封廟號非常嚴格謹慎,在西漢,非有大功大德者不可得!

而諡號則不一樣,諡號不僅僅是帝王會有,朝廷大臣,甚至地位高的人都可以追加諡號。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有廟號的帝王更會被後代所敬仰!

漢景帝時期其實挺尷尬的,就像清朝的雍正王朝一樣,在歷史上雖然有重要的地位,但更多的是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

在我國曆史上,被人熟知的第一次盛世之景是西漢時期的“文景之治”,打開了中國歷史上的一幅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的局面。

“文景之治”是太宗漢文帝劉恆跟兒子漢景帝劉啟一起努力的結果,但是在最後,漢景帝卻沒有得到廟號,究其原因,漢景帝只是做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

什麼是廟號?漢太祖劉邦中的“太祖”,漢太宗劉恆中的“太宗”既是廟號。起源於商朝,對國家有大功、值得子孫永世祭祀的先王,就會追加廟號,供後世子孫祭拜。

廟號一般是有四種:開國立業的名為"太"、對社稷有重大功勞者為"高"、享世代祭祀為"世"、將國家中興的為"中",另外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給予祖或宗的稱號,這些是最早出現的廟號。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奪取天下之功的為祖,有治理天下之德的為宗。因此漢文帝開啟了“文景之治”的局面,被封太宗廟號,合情合理!

但是景帝就沒這麼幸運了,一不是開國皇帝,二隻是延續了文帝的治理之策,因此在功德方面,景帝就稍遜一點,因此沒有得到廟號。

有人也許會認為,既然是後世給自己先祖所封,那怎麼著也會封上一個稱號吧!比如文帝景帝中的文景二字。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廟號跟諡號的區別,廟號是古代帝王專用,而且追封廟號非常嚴格謹慎,在西漢,非有大功大德者不可得!

而諡號則不一樣,諡號不僅僅是帝王會有,朝廷大臣,甚至地位高的人都可以追加諡號。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有廟號的帝王更會被後代所敬仰!

漢景帝時期其實挺尷尬的,就像清朝的雍正王朝一樣,在歷史上雖然有重要的地位,但更多的是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身處兩大盛世之間,卻是祖孫三代中唯一一個沒有廟號的帝王

圖片來源於網絡

景帝在政治上繼續延續文帝的無為而治之策,輕徭薄賦,重農抑商,大力鼓勵農桑的種植!這一點對於國家的休養生息很是關鍵。但是這也是文帝時期就開始推行的政策,並且經過文帝的勵精圖治,基本上已經步入正軌,而景帝只是將這一政策完整化。

景帝還有一點被後世詬病的是殺害御史大夫晁錯。在漢景帝開始想要削藩之際,重用了晁錯,大力推行削藩,可以說景帝能有平定“七國之亂”的功績,與晁錯是分不開的。但是景帝最終卻聽信讒言,將晁錯腰斬,這一直被後人議論,認為景帝懦弱,也是漢景帝最大的一塊黑料!

漢景帝在治國上比不過父親文帝之舉,在軍事上沒有兒子漢武帝的強大野心。但是正因為看似無為,卻是將國家維持的日益強盛,雖無大功,也無大錯!

“文景之治”也算是對於景帝在位的一種認可,但跟文武兩帝比起來,景帝確實只能算做一景,看看而已罷了!

因此在後世追加廟號審評之時,景帝並沒有通過。雖然沒有廟號,但是西漢經過景帝后,為“漢武盛世”的到來打下了強有力的基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